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在彼岸唱尽乡愁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丁杨 参加讨论

     置身这个习惯遗忘的年代,怀旧在所难免。而音乐,从来都在怀旧中扮演重要角色。隔着重重时光回望,某一首老歌其实早已超越音乐本身。一首歌,恰如一本书或一部电影,象征着永不再来的闪亮日子,亦可作为茫茫人海中分辨同类或同龄人的接头暗号,就像《遥远的乡愁:台湾现代民歌三十年》一书中所写到的那些歌手、那些老歌和那个民歌黄金时代一样。
     犹记得去年和今年台湾民歌传奇人物胡德夫来京所做两场演出时的热烈场面,前不久从美国来京举办小型演唱会的“台湾现代民歌之父”杨弦同样收获了最真诚的听众和掌声。杨弦、胡德夫以及英年早逝的李双泽等歌者在1975年前后发起的台湾现代民歌运动,对于台湾乃至整个华语音乐影响深远,三十余载过去,曾经的热血青年如今两鬓斑白,不变的是他们“唱自己的歌”的一腔激情。《遥远的乡愁》在回顾了上世纪70年代之前台湾的音乐往事后,便将笔触径直聚焦到杨弦、胡德夫们“一张铿铿的吉他,一肩风里飘飘的长发”(杨弦《民歌手》)的民歌运动年代,一路写下来,字里行间飞扬着那些足以印刻在二十世纪华语流行音乐史上的名字,纸上像是泛着歌声唱到当下。
    就算在资讯泛滥、信息传播手段发达的今天,《遥远的乡愁》所具有的资料性仍属难得。作者是位有心人,翻阅该书时可以想象出她怎样日积月累又乐在其中的资料汇聚过程。从书中,能读到太多我们曾耳熟能详的东西,看到再熟悉不过的面孔和唱片封面,像是街头邂逅久违的老友般亲切。而书中那些音乐背后我们从来不曾知晓的部分,现今读到已是意外之喜,遥望彼岸令人神往,也让烂熟于心的那些老歌、那些我们唇齿间念念不忘的名字从未有过地立体起来。
    书中用以承载台湾三十年来民歌历程的文字,并非常规写“史”那般一味冷静旁观。公路的文字很性情,豪气之外也颇细腻,不时地会在文章中融入她的个人情绪,感性而生动。她这些年因种种机缘,陆续接触到书中写到的一些人物,有面对面的交流更有进一步深切的了解,这于她于这本书都是财富,她将这些“私家珍藏”用到书中,要较那些单纯罗列人名、事件和数据的文本好看得多。这本书的文字,很多时候甚至是文艺的,所幸这种文艺只动人而不至煽情,毕竟那个年代本身就是诗意而文艺的。
    杨弦在北京的演唱会上说,初听《遥远的乡愁》这书名,还以为是写台湾人对大陆的乡愁,却未想到是一个大陆年轻作者用文字来记录和表达对海那边传来歌声的感动与喜爱。不知是否有人统计过,如今三四十岁的内地歌迷有多少人是听着邓丽君、齐豫、罗大佑的歌长大的,那些歌陪伴着我们的童年、少年直至青年、中年,从青涩初恋唱到心态渐老。由此,书中这份因音乐而滋生的彼岸乡愁,便不难理解。 
    原载:《南方都市报》 2007年11月
    
    原载:《南方都市报》2007年11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