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台湾雅美族的民俗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晓妹 参加讨论

    一
    雅美族(达悟族)与阿美族、泰雅族、排湾族、布农族、卑南族、鲁凯族、邹族和赛夏族一共九个族群,统称为台湾原住民。雅美是他称,“达悟”是自称,即“我们”、“我们这些人”和“人”的意思。又因为族人将飞鱼视为神圣之物,一般又喻为“飞鱼的民族”。据兰屿当地的口传资料,他们来自南方菲律宾的巴坦群岛,而据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等方面的资料显示,雅美与巴坦群岛在语言上仍能沟通,许多出土的考古资料,如瓮棺葬、玻璃珠等,也都证实了两者之间有密切的文化联系。
    台湾原住民早则于五六千年、晚则一千年前就已居住于台湾,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各族群在占地约三万平方公里地形复杂多样的海岛上,定居或迁徙,现在其总人口仅占台湾人口2%,但形成了迥异于台湾主流文化而富有本族特征的文化。由于台湾原住民都没有自己本族的文字,其祖祖辈辈都是靠口传来承传祖先的生存经验与智慧,因而他们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无从完整保留下来,现仅存部分散落在部落中,而且面对全球现代化的进程,其传统族群文化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他们是台湾宝岛最早的住民,见证了台湾历史的沧桑,而他们的社会结构与主体文化形态在当下却面临着解构、同化的危机。
    回溯整个台湾的历史,可以说是多灾多难。荷兰在台殖民统治有38年的时间,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台湾又被日本蹂躏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日本对台湾人民进行了残酷的殖民统治,连边缘地带的原住民也没有放过,其爪牙伸向了山地各个角落。虽然原住民进行了多次顽强的抗日运动,然而也抵挡不了日本帝国强大的力量,在惨烈的雾社事件后,不得不接受日本的殖民统治,其土地被占领、思想也受钳制,过着更加悲苦的殖民生活。不过在民俗文化收藏保存方面,一些日本学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日本人类学学者诸如鸟居龙藏、浅井惠伦等,注意到了台湾原住民民俗文化的特色与价值,并做了一系列的田野调查工作,收集了大量的祭典、仪式、神话、故事和歌谣等民俗资料。这些资料对当今台湾来说也是相当珍贵的,尤其对研究原住民各族的历史、文化、母语、神话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
    台湾原住民具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与特色,其思维特征与社会心理构造都与汉族有所不同。相对来说他们还保留着初民们所具有的万物有灵的信仰思想。由于人类的集体无意识里是存在着巨大的孤独和恐惧感的,而这也是任何时期的人类所共同的生存体验与处境的或显性或隐性的呈现。以雅美族为例,他们相信有“恶灵”存在,对恶灵非常惧怕和憎恨。雅美族是个谦卑而和气的民族,他们的刀枪一类的武器都没有实用价值,仅作驱逐恶灵而用。它是九个族群中唯一一个没有猎首习惯的族群,从社会形态学角度看,这与他们是典型的岛民有密切的关系,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居住环境、生产方式和社会心理结构等方面。
    首先,从雅美族生活居住的环境来看,他们居住于距台湾岛东岸不到几十公里的兰屿小岛上,其面积仅四十几平方公里,是以安山岩、蛇纹岩及玄武岩构成的火山岛。因该岛盛产蝴蝶兰,所以称之为“兰屿”。雅美人的房屋一般是背山面海而建,每个家庭一般由三个主要建筑物构成:分别是供睡眠及煮炊使用的主屋、供工作及储藏使用的工作房、供乘凉及看海使用的凉台。其中主屋是建在人工挖掘的凹地,外围再垒石成墙,使得整个房屋比地面低,这就是“地下屋”的由来。又由于兰屿堪称“风岛”,是全世界著名的多风地区之一,夏季易受台风侵袭,而雅美族人为躲避风灾,所以巧妙地设计出此种住屋方式。兰屿的“地下屋”大都有百年历史,而且住起来冬暖夏凉,极具特色。
    其次,从雅美族生产方式看,在农业方面,以种植水芋为主,他们也是以此为主要食物。芋头在雅美族具有特定的象征功能,常用于雅美祭典仪式中。比如用于雅美族最重要的大船下水仪式,在此活动中需要用芋头堆满船身,象征着男人在海上捕获飞鱼也满船而归。由于芋头的种植培育过程一般都由女人来完成,所以芋头在雅美族文化中还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正如夏曼·蓝波安作品里这样写到:“芋头象征鱼获量,是女人‘陆地上的飞鱼’,象征女人的崇高地位。”另外,在新屋落成典礼中,也会用芋头作为“礼芋”与“礼肉”一起分配,而这些芋头的准备工作往往也和大船下水仪式一样需要二三年的时间。仪式隆重而虔诚,可见雅美族人对共享精神的重视。
    除去水芋田外,雅美族过去亦用山田烧垦方法,种植小米、番薯和干芋。小米的产量虽远较水芋为少,但农业仪式均与小米的种植或收获有关。雅美族比较著名的“小米丰收祭”18年才举行一次,而小米在其他原住民各族祭典仪式中却都有着相当重要地位与作用,相比芋头更具有普遍象征意义。
    另外,雅美族作为典型的岛民,捕鱼产业对其有重要的经济意义。雅美族的社会、宗教观念等皆与捕鱼产业紧密相关。雅美族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的主要衡量标准是渔船的拥有和建造规模,而对雅美男人而言,最高的荣誉则莫过于做大船的舵手。由上可见,正是由于雅美、族特定居住环境和生产方式等等一些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了雅美族特有的岛民社会心理结构。按照台湾著名人类学家李亦园院士所考察的,雅美社会虽然拥有一个颇具系统的宇宙观,细腻地将宇宙分为八层,其中神、人、鬼各有其一定的居住的层界,但在他们的生活中,神的地位极不重要,雅美人对神的观念也很模糊,只有恶灵才是他们随时随地注意的。他们对待恶灵的态度,无论男女老幼,不分仪式时或平时,有意识或无意识,行为或交谈,甚而在梦中,均对恶灵表现出极端的惧怕和憎恨。恶灵对雅美族的社会功能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积极的方面。是恶灵的产生可以抚慰他们的心灵,但另一方面,恶灵也重新造成了他们忧虑、恐怖的心理与不安,而驱赶恶灵常常要费去族人很大的人力和物力。
    三
    恶灵对雅美族人的生活和生产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需要时时刻刻提防恶灵的侵袭。恶灵与信仰有紧密的关系,他们信仰万物有灵,敬畏自然界里的一草一木,而恶灵是如影相随的,特别要注意族人自己的言行,从而渐渐形成了一系列严格规范的族群禁忌。除去用科学性角度审视外,部分禁忌现今来看具有一定的生态美学意义,例如,“在雅美族的观念里,飞鱼季节不捕捞近海的底栖鱼,非飞鱼季节不捕捞飞鱼”。这是雅美族一种朴素的生态观,这种生态观已经存续了几千年,然而放在现今来看有相当的科学性。如果族人违反了这些法则,那么就触犯了雅美的禁忌。由此可看出,雅美族是尊重自然的生态规律的,因为不仅雅美族人的生存与海洋是休戚相关的,而且雅美族人的生命价值与意义都是与海洋相连的。这种朴素的民族心理反映了早期原住民的生存方式里敬畏自然界的一切生命的特征。雅美族禁忌大多与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有关,如建造雅美特色的刳木拼板船、捕捉飞鱼、农作业种植等。
    雅美族的船,分独木舟和大船两种。独木舟是一种将树干从中剖开挖空而制成的小舟,这是最原始的舟类做法。大船,用刀、斧手工把树木削成合适的船板,再拼接而成,是一种比较原始但制造技术相当高的造船方式,一般称为“刳木拼板船”。兰屿之船,雕刻精美,色彩斑斓,然而现在大多不是用来作生产的工具,而渐渐成了博物馆里陈列的艺术展品。
    刳木拼板船建成需要做许多的准备工作,需要上山种植和培育树木,而在这一系列漫长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始终怀有一颗虔诚的心,对山里的树木要敬畏。正如夏曼·蓝波安跟随父亲上山砍伐木材时,父亲会和山林说话,有时甚至唱起古老的歌谣或是自创的祷词,祈求地念道:“森林的山神啊/我已是祖父的老人/包括我的声音和体味/你们是熟悉的/孙子的父亲也一道来祝福你们/别让我们手中的刀斧由锐变钝/好使你在海洋中/冲破汹涛骇浪逞英雄”。父亲的自创歌谣,让我们感受到他内心的虔诚与对自然的敬畏,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他内心存有巨大的恐惧,害怕恶灵破坏而带来厄运,而念祷词起到一种安慰心灵的功效。其实,父亲的话可以看作是古老雅美族智慧的比喻,充满了诗意,并且真正将自己融入到自然当中去,构建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这也恰恰印证了雅美族拥有一种和谐自然观,进而是个谦卑而和气的民族。
    大船下水仪式,是部落里最重要的仪式之一。新船的下水典礼分两天举行,第一天由客人们穿着银色帽盔、蓝色背心和丁字裤等传统礼服向主人道贺。第二天先要杀猪宰羊,大家吃过一顿丰富的午餐,然后由一群年轻人把新造好的独木舟扛下水,划行兰屿岛一圈,典礼才全部完成。宾客除了要准备礼物外,而且还要准备祝祷词来表示对船主的敬意。一般主人也要准备礼物和祷词,回敬宾客。雅美族古老的祷词在主客之间传递敬意,这颇具有雅美民族特色。夏曼·蓝波安在他的作品《在造一艘达悟船》中生动而传神地演绎出这一古老民俗:“他们祈求祖灵庇护的虔诚祷词,源自于古老的美德,是敬畏自然界精灵的信仰,以及为自己未来的幸运必须做到的仪式。”有时他们并不来夸耀船主的功绩,甚至会正话反说。如宾客祝辞:“你真的不是很了不起的人,你建造的新船的命运/只在你的船尾纳凉让人观赏。”这还是与雅美谦逊的岛民心态有关,因为:“自我吹嘘自古以来就是这个民族生存在兰屿岛上最大的禁忌。”从歌谣里我们可以透视雅美族人部分社会心理和思维特征。他们的衣食主要来源于海洋,而大海是浩瀚无垠变化无常的,个人在巨大的海洋面前其实是渺小的,人的生命在自然面前是相当脆弱的,而人生的无常也蕴育在这些看似简单的民族歌谣里。
    每年春节之后的飞鱼祭,也是雅美族人最重要的一个祭典。二月到六月是飞鱼盛产的季节,这段期间内陆续的举行十几次飞鱼祭。最早一次约在二月中旬,目的是祈求飞鱼丰收。到了六月份,飞鱼越来越少,但还是要举行盛大的祭典,感谢神明保佑并赐予丰收。从晚上开始,大家高唱祭歌,一直到半夜二、三点钟,典礼才完全结束。
    飞鱼的捕获和祭祀,不但是雅美族经济活动最重要的一面,且已成为雅美族文化的主要特质。在兰屿流传着一个关于飞鱼的古老的传说,夏曼·蓝波安在作品中细致描述过这个传说。在过去,人将飞鱼与其他的鱼、贝类一起煮,结果,人生疮,飞鱼也生病,于是黑翅飞鱼托梦给老人,告诉老人与飞鱼生病的原因,并告诉他正确对待飞鱼的方法:煮飞鱼不能和其他的贝、蟹一起煮,煮食要有另外的锅子。梦中,飞鱼与老人相约,告诉老人飞鱼相关的禁忌与禁仪:黑翅飞鱼量少,最有声望,晚上火渔,白天舟钓,不可用火烤来吃,否则会生疮;红翅飞鱼量最多,白天舟钓,夜间火渔,要用生血祭它们。老人便依照黑翅飞鱼的交代行事。这是个神奇的故事,无疑飞鱼在雅美人眼中是具有灵性的,是带给他们幸福的吉祥物,他们对飞鱼满怀着虔诚的感恩的心。
    四
    值得人们反省的是,这些具有丰富价值的传统民俗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影响下,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已经渐渐消亡,诸如雕饰美丽的刳木拼板船现在在兰屿已经少见。夏曼·蓝波安试图以文学的形式为雅美人美丽的传统文化作永不褪色的保存。他的笔触如他的内心一样充满了矛盾与挣扎,这也恰恰是雅美族人普遍的现代生存困惑之一。过去的雅美族人生存的价值观在他看来是相当和谐的,如“初民民族以超自然的观念,万物有灵的信仰来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正如他所言,他们是海洋子民,海洋对他们的心性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而类似以上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句子,在他的作品里可谓如波涛般此起彼伏涌现。台湾政府以雅美人好吃懒做等各种理由将大部分的土地收回,用来种植经济作物或开发旅游景点,但真正的受益人并非是雅美族人。由于旅游业的发展,现在兰屿环境遭到很大的破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兰屿成了台湾核废料的堆积地。这种做法大大地伤害了雅美人,他们将核废料当作“恶灵”加以抗争,而夏曼·蓝波安曾是“原运”的领导发起者之一。
    民俗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是祭典、礼仪和凝聚古老生存智慧的综合描述,也是信仰和信念的表现。夏曼·蓝波安作品中的民俗有着丰富的社会学内涵和复杂的象征隐喻。从这些带有海洋气息的民风民俗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台湾达悟族民间物品符号和行为符号所代表的语言符号和心理符号,既体现了雅美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朴素的具有生态美学特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对民俗意象及其隐含的主题意蕴的分析有助于认识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对民俗习惯的认同有助于我们用历史观照现实,增强地域吸纳力和民族凝聚力。夏曼·蓝波安通过文学作品替雅美族民俗存真,跨越时空的界限,从而使之具有了永久的艺术魅力。另外一方面,这些民俗描写在夏曼·蓝波安的作品中有助于体现作品的地方特色,使他成为一名典型的海洋题材作家。
    夏曼·蓝波安努力挖掘族群的民俗文化,以一种发现的视角加以呈现。他重返部落体验传统生活可谓用心良苦,迫切想把古老的民俗文化传承下来,更是为了让雅美族的子孙心中存有自己本族的价值文化体系。自然科学领域的飞速发展固然给人类带来了物质和技术层面的进步,但也可能会导致人的精神领域的物化等负面影响,像夏曼·蓝波安一类正在崛起的原住民作家们归真于自然,追求一种自由本真的生命形态,也是出于对科学负面影响的一种反思。因而,夏曼·蓝波安这种保存本土民俗文化的努力,对于丰富发展台湾多元化的文化空间是有贡献的。
    原载:《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03
    
    原载:《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0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