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可贵的新开拓——评《多伦多市长》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公仲 参加讨论
记得三年前,我称余曦的《安大略湖畔》是华文文学的“一个可喜的新起点”,他走出了输出的伤痕文学的窠臼,“从题材、从主题思想、从价值取向,从意境情趣,全方位突破,大踏步地走出来了”。如今,他的《多伦多市长》,从体裁、题材、文学样式和文学表现手法上,对海外华文文学,又作出了可贵的新开拓。他可谓是一位执著于文学而又勇于创新,不知疲倦的文坛闯将。从《安大略湖畔》到《求知记》《新闻部大姐大》《传宗》,再到《多伦多市长》,他的视野越来越开阔,题材越来越宽广,体裁越来越多样,文笔越来越娴熟,他已能挥洒自如,在文学舞台上自由驰骋了。特别是近作《多伦多市长》,他选择了纪实散文,以报告文学的形式,真实生动地记述、描绘了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伦多的前后两任市长。作为一个华人,在异国他乡,用了九年时间,对对方上层议会的新闻采访、考察,写出了这样一篇极有分量的外国高层领导人纪实,这填补了世界华文文学史这方面题材的空白。
    报告文学是介乎通讯与小说之间的新闻与文学结合的纪实散文文体。它兼有新闻的时效性和客观真实性、文学的形象性和主观情感性。要把握好这种文体,确实有相当的难度,既要有坚实的新闻业务基础知识和经验,又要有丰富的文学表现力和技巧。余曦是新闻科班出身,又有近十年在国外新闻采访的经验,再加之这些年小说创作的成功实践,正是兼而有之、驾轻就熟。我甚至觉得,他似乎更适合书写这种文体。他的小说,有时就会像报告文学,往往不自觉热衷于不厌其烦的叙事,而忽略了对人物的描写和刻画。有些小说人物似乎趋于平面化和浮雕式,缺乏立体感和厚重感。而在这篇《多伦多市长》的报告文学中,他运用小说的人物刻画技巧,却又使作品生动形象、大为生色。
    《多伦多市长》中的两位市长,写得实在活灵活现,真像是小说中虚构的典型艺术形象,然而,这竟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这足见作者的选材功夫,慧眼识珠。老市长拉士曼和新市长米勒,两人出身不同、性格迥异:拉士曼,波兰犹太人后裔,年近古稀,商人出身,自学成才,豪爽自信,敢作敢为,口无遮拦,风流倜傥。而米勒,英国移民,贫寒出身,年近五十,哈佛毕业,科班律师,言辞正经,不苟言笑,英俊多才,工于心计。作品集中写了三届竞选市长的经过,作者用笔墨更多的还是在老市长拉克曼身上。首届竞选中他并没有优势,后凭借大胆自信的承诺,保证任期三年内决不增加物业税,一举夺得了市长席位。而在任职期间,他以一名成功商人“讲究结果和效率”的执政方式,将百废待举的合并城市,特别是边远荒凉的北约克,建成了繁荣昌盛的新兴都会,而且真正兑现了不加物业税的承诺。他的声望与日俱增,2001年第二届市长竞选,他无可争议地以80%的高票连任,威名如日中天。此时,四十多岁的米勒,还只是市公交管委会的一般委员,难有出头之日。
    然而,一个人总是有两面的,哪怕是伟大的人物,世事总是会轮回转的。就在拉克曼志得意满之时,他也会常出纰漏。在申办奥运时,他竟放出了有种族歧视的言辞,受到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批评。“非典”流行时,世界卫生组织要将多伦多列为传染高危地区,他竟在新闻发布会上愤怒地说,“什么WHO!我从来不知道这个组织,它凭什么对我们说三道四。”让全球舆论大为愕然!他还爆出了私生活丑闻,为了巨额补偿费准备与私生子对簿公堂。而更为严重的是,他手下几个高官在市府招标中有腐败行为,有议员要求追查,可拉克曼与手下官员百般阻挠。这时,年轻的左翼新民主党人米勒,感到时机已到,跳出来联合左、中翼的议员,对此事揪住不放,迫使市府同意举行公开聆讯。
    公开聆讯是西方社会政治民主生活的一种形式,一般由法官或退休法官主持,向公众开放,媒体作全程报道。对贪官污吏来说,无疑具有巨大威慑力。在聆讯中,首先揭发了电脑租赁销售人,前后竟拿了100万加元的佣金。接着,又发现销售人员私自包飞机,请市府官员到美国费城去看冰球赛。还有市府预算委主席的账户,平白无故地进了数万元的资金。越往下查,漏洞越多。拉士曼无法讲清楚,也无颜面对广大市民,不得不退出第三届市长竞选,这就为米勒参加竞选开辟了道路。
    本来,属于左翼新民主党的米勒,在竞选中并不占优,是少数派,可他在这次揭发腐败案中,表现积极,争得不少加分。而在组建竞选班子的领导成员时,他请出了有中、右翼保守党、自由党各党背景的知名人士,这些人资格老,能量大,号召力强。这套竞选班子让人对他的人脉关系和团结不同立场人物的能力,表示敬佩,也充分显露出他的政治才能和魅力。米勒终以多票胜出,当选了市长。
    三场竞选市长的大戏,已把多伦多前后两任市长的风采与个性,成绩与劣迹,和盘托出,叫人大开眼界,也令人深思不已。在这里,我们同时还可以看到当代加拿大的社会面貌和政坛风云。这也可算作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反照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今日社会,也许能有所借鉴和启示。
    原载:《文艺报》2008-12-13
    
    原载:《文艺报》2008-12-1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