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王婆的茶坊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王彬 参加讨论

    在《水浒传》中,酒店多,而茶坊少,作为重点的只有一处。但是,虽只一处,却难以回避,因为这处茶坊关涉到两个丑恶人物和武大郎一家,包括潘金莲与武松命运的逆转,是无论如何回避不了的。这就有必要介绍这处,也就是王婆茶坊的情况,从而透视王婆人格以及《水浒传》的历史与文化含量。如果是这样,当然有必要回溯宋代茶坊的真实状态。
    南宋吴自牧写过一部书,“缅怀往事,迨犹梦也。名曰《梦粱录》”,回忆南宋首都临安的风物与市肆,比如其时其地的茶坊:
    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或卖盐豉汤,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之属。向绍兴年间,卖梅花酒之肆,以鼓吹《梅花引曲》破卖之,用银盂杓盏子,亦如酒肆论一角二角。今之茶肆,列花架,安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敲打响盏歌卖,止用磁盏漆托供卖,则无银盂物也。夜市于大街有车担设浮铺,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大凡茶楼多有富室子弟,诸司下直等人会聚,习学乐器、上教曲赚之类,谓之“挂牌儿”。
    此外,还有特殊性质的茶坊。比如,人情茶坊(以茶汤为由,多觅茶资);市头茶坊(娼妓弟兄打聚处或诸行借工伎人会聚行老处);水茶坊(娼家聊设桌凳,以茶为由,后生辈甘于费钱,谓之干茶钱)。又有提茶瓶者(寻常月旦望,每日与人传语往还,或集讲人情分子);又有一等,是街司人兵(以此为名,乞见钱物,人谓之龊茶)。
    靖康之乱以后,许多汴京人避难江南,把汴京的店铺开到临安,自然包括茶坊,因此北宋与南宋的茶坊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就是说,上引的资料,足可以作为我们查考的背景。
    根据我的统计,在《水浒传》中出现茶坊(也作茶局、茶肆)的回目有:第二回、十八回、十九回、二十三回、五十回、六十一回等。
    在上述的回目中,王婆的茶坊最为著名,占了整篇的二十三回,给水浒画廊增加了两个丑恶人物。我们先看看王婆的茶坊,应该归属到哪一类茶坊里面去。还是听王婆自己的介绍:“老身不瞒大官人说,我家卖茶,叫做鬼打更!三年前六月初三下雪的那一日,卖了一个泡茶,直到如今不发市,专靠一些杂趁养口。”
    所谓杂趁,是指正业之外的买卖。这王婆的杂趁是什么呢?用王婆自己的话说是:老身为头是做媒;又会做牙婆;也会抱腰,也会收小的;也会说风情,也会做马泊六。
    我们先分析王婆的杂趁,这样对于我们认知王婆的茶坊性质,是会有帮助的。做媒,不用说了。牙婆指经济人,男称牙子,女称牙婆。抱腰,指接生,与收小的是一个意思。马泊六,是市井隐语。马,指女人的阴部;泊,停留;六,即鸟,谓男子的阳具,实为秽词,指不正当男女关系的牵合人,与说风情连读,意思不变。这意味着,王婆的茶坊并不以正当的“茶”为主,而是以其为由,做些不当正的生意。既可以说是人情茶坊,又可以说是水茶坊,只是在内容上更为龌龊,谓之龊茶(套用这个名称)也未尝不可。
    茶坊的主业自然是卖茶,但是,用王婆自己的话说,在3年前6月下雪卖了一碗泡茶,至今还没有开张。3年只卖了一碗泡茶,这就有些夸张。中国的饮茶方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煎茶、点茶、泡茶。煎茶,即煮茶。煮茶的原料是茶饼而不是茶叶。煮之前先要炙烤,待茶饼干燥后,碾成茶末,投入沸水之中,煮为茶汤,勺置碗中便可以饮了。点茶,在唐末之后开始流行,宋时大盛,但并不完全排斥煎茶。点茶的方法是将茶饼碾碎之后放进容器内,用沸水浸泡两次。先是注入少量沸水,将茶末调匀;之后,加注沸水,用竹筅搅动,待茶汤表面花沫的颜色新鲜白嫩,便可以饮用了。而泡茶则是把茶叶放在茶杯内,冲入沸水,这是一种简单的饮茶方法,也是最能保证茶的原味的方法,这样的饮茶方法,北京人称为沏茶。在泡茶中有时候还要放些干果等其他食品。
    这是饮茶的三个历史阶段,知道这些,再分析王婆经营的茶,便可以省略许多笔墨。
    一日,武大卖炊饼将要归来,潘金莲“自先向那门前来叉那帘子”,不小心将叉竿打在西门庆的头巾上。西门庆本要发作,但见是一个妖娆的妇女,先自酥了半边,一边把手扶住头巾,一面把腰曲着还礼,一双眼只在那妇女看了七八遍。潘金莲把门掩上,进了房间,西门庆则踅入隔壁王婆的茶坊。他的举动,早被王婆窥见,王婆取笑他:“大官人却才唱得好个大肥诺!”西门庆坐下,问潘金莲是谁的娘子。王婆告诉他是武大的。西门庆听了,叫起苦来,说了几句闲话,便相谢去了。约摸不及半个时辰,西门庆又踅将来,坐在王婆店门首的帘子边,对着武大的门,指望潘金莲出来再看一眼。过了半歇,王婆出来道:“大官人,吃个‘梅汤’?”西门庆道:“最好多加些酸。”梅汤,北京人叫酸梅汤。原料是乌梅、冰糖、桂花卤、玫瑰卤。王婆的原料不知是否如此,但可以肯定的是乌梅与冰糖照理是少不了的。西门庆要多加些酸,也就是要王婆多加些乌梅。
    天色将黑,西门庆再次来到王婆茶坊,央求王婆给他讨个女人,王婆告诉他眼下就有一个,十二分颜色,只是年纪大些。西门庆道,便差一两岁,也不打紧。王婆道:“那娘子戊寅生,属虎的,新年恰好九十三岁。” 西门庆笑着起身。看看天色晚了,王婆却才要点上灯,西门庆又踅将来,朝着武大的门前只顾望。王婆问道:“大官人吃个‘合和汤如何’?”西门庆道:“最好,干娘放甜些。”什么是合和汤?我们先看“合和”一词。这个词,有两层含意,一指男女婚配;一指君臣合谐。此处当然是指前者。可惜,作为汤类,书中没有交待,有哪些配料。我们只知道这个汤是要加糖的。西门庆刚才喝梅汤时要多加些酸,这时却要放甜些。说者似乎无心,但对于读者,难免不会产生叙述的对称意味。
    梅汤与合和汤关系到西门庆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心态,对此,作者把握得十分精当。在第一阶段,王婆看出西门庆的心思,给他做个梅汤。西门庆喝过后,说:“你这梅汤做得好。”王婆笑道:“老身做了一世媒,那讨一个在屋里?” 西门庆道:“我问你梅汤,你却说做媒,差了多少?”王婆道:“老身只听大官人问起‘媒’做得好,老身只道说做媒。”西门庆道:“干娘,你既是撮合山,也与我做头媒,说头好亲事,我自重重谢你。”利用“梅”、“媒”同音,引出王婆的贪贿与西门庆的淫恶。第二阶段则是合和汤了,从做谐音的“梅”变为男女关系了。在前者,因为是“梅汤”,故而要加酸;在后者,是合和汤,便要加糖了。加酸,或者加糖,都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具有特指的情景与含义。
    到了第二天的清晨,王婆却才开门,把眼将门外望时,看见西门庆已经在门前踱步,心中暗喜,要从西门庆手里讨些好处。王婆打开茶坊的门,西门庆一径奔入进来,望着武大的门前坐下。王婆故作不理,西门庆叫道:“干娘,点两盏茶来。”王婆于是浓浓地点了两盏姜茶。为什么是姜茶,金圣叹批道:“此非隐语,乃是百忙中点出时节来,夫姜茶所以破晓寒也。”什么叫姜茶?简单地说便是将姜研成粉末,放入茶中,冲入沸水。或者还有其他原料,也未可知。为什么要给西门庆喝姜茶?姜有生热作用,故而金圣叹说是“所以破晓寒也”。吃了茶,西门庆起身道:“干娘记了账目。” 不多时分,西门庆又踅入茶坊,王婆取笑道:“大官人希行,好几时不见面。”西门庆笑将起来,就身边摸出一两银子,让王婆权做茶钱。西门庆虽然有些钱财,但一向悭吝,前三次,在王婆的茶坊里都是记账,这一次掏出银子是要王婆给他办事,王婆明白,笑道:“老身看大官人有些渴,吃个宽煎叶儿茶如何?”什么是宽煎叶儿茶?难道真的有这样的茶不成?当然没有,金圣叹认为这也是隐语,只是让西门庆放宽心而已,收了西门庆的钱,王婆便心甘情愿地做狗为其出谋划策了。
    在《水浒传》中,王婆的茶坊作为情节发展的场所是不容忽视的。我做过统计,为了潘金莲,西门庆两天之内,5次来到王婆的茶坊,4次喝汤或者茶。第一次喝的是梅汤(媒),第二次是合和汤(男女),第三次是姜茶(破晓寒),第四次是宽煎叶儿茶(放宽心意)。通过汤与茶,从实际的梅汤到虚无的宽煎叶儿茶,王婆与西门庆的关系由生到熟,最后达成丑恶的交易。
    在中国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里,王婆绝不是一个重要人物,但却是一个令人难以释怀的丑角,贪婪、善辩而又很有计谋。就这么一个微贱的卖茶的老婆子,因为个人的些许利益,而不惜将邻居的家庭破坏,以茶、汤为媒而将其陷于无尽的血海之中,为什么会是这样?茶与汤真的会有这样的力量?这是叫人十分恐惧而难于索解的。
    原载:《文艺报》2011年04月22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04月22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