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文坛上,孜孜不倦于短篇小说创作并取得突出成就者实属凤毛麟角,赵本夫就是这为数不多的作家之一。他当然也写长篇和中篇,但自他步上文坛的二十多年来,他还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短篇小说艺术的探索上,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他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卖驴》,到被改编成电影轰动一时的《天下无贼》,再到最近获第二界紫金山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的《即将消失的村庄》,大致勾勒出本夫在短篇小说创作上走过的道路,而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天下无贼》,也可以看作是赵本夫二十几年来短篇小说创作成果的一个集中的展示。 一 抹不掉的一片深深的恋乡之情可以说是赵本夫短篇小说创作一个永恒的主题。他已经移居东南大都市南京多年,但他的心却似在处于黄河故道的那片乡土上。他不断地回望它,探求它,发现它,开掘它,写成一篇篇小说新作。检视收在短篇小说集《天下无贼》中的22篇作品,大部分都是写那片难忘的乡土的。但赵本夫同别的乡土作家不同,他并未把那片乡土田园诗化,他不想用田园牧歌来粉饰生活;他也并不太多地去注意发生在他故乡变革中的现实生活,为改革开放唱赞歌。他只是拾起那片古老的土地上的一些生活碎片,加以深入地开掘,或像《卖驴》中写孙三老汉在卖驴中的思想变化,表现农民在改革开放初期怕党的政策多变的心理活动,带有较强的时代色彩;或像《绝唱》那样,通过尚爷与关十三(关山)之间的生死之交,表现一种传统文化,表现一种叫做“义”的道德观念;或像《空穴》那样,通过乔吉的故事,表现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农村干部多吃多占的恶劣作风和人性恶;而像《老槐》中的老槐,《名人张山》中的张山,他们或者生活在对旧日的回忆之中,或者睁开眼睛看山外的世界,形象的内涵都要丰富充实得多。总之,赵本夫对乡土生活的表现,绝不满足于那些有新鲜感、稍纵即逝的事物,而是捕捉一些不仅独特而且有内涵的事物,加以深入地开掘,表现出一些耐人寻味的东西来。 且以《绝唱》为例。小说写的是尚爷同关十三由情敌而成为生死至交的故事。尚爷做过一家地主的账房,可以说文武皆通,且风流倜傥,已娶过两房女人,依旧是听戏、弄鸟。有一次,跟随一个豫剧团到处演出,迷上戏班里演闺门旦的女演员,当跟戏班到徐州演出时,居然到后台把她领走。原来,这个闺门旦同又娜狂里的武生关山有旧情,于是关山提刀追来,在荒野里有了一场格斗。尚爷不仅把关山制服把闺门旦领回家,还同关山结成了生死之交,成了把兄弟,并把饲养的一只十三口百灵连鸟笼子一起送给他,于是关山变成了关十三。小说描述的这一情节相当富于传奇色彩,而再看后面的故事发展,传奇性更强。小说中不仅描述尚、关之间的友情,而且生动地描述百灵鸟的生活习性。而最后一笔,写尚爷为关十三徇情自杀,更是一个绝妙之笔。小说表现和歌颂作为传统文化积淀的“义”这种道德观念,可以说由表及里都是相当动人的。忠、孝、节、义,都是带有传统文化色彩的道德观念,有其封建色彩的消极的一面,但也有其作为传统文化积淀和作为社会稳定因素的积极的一面。《绝唱》中表现和赞颂的“义”,和其他篇什里所开掘出的种种传统文化的积淀,都使赵本夫的短篇小说富于文化色彩,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到了本夫的近作《即将消失的村庄》,我在似可看到他的乡土小说的新趋向。在这篇小说里,我们再也看不到他对于黄河故道乡风乡俗简洁而醉心的描述,也看不到他对于沉积于生活之中和各种人物心理的文化积淀细心而认真的开掘,表现的是他对于即将消失的村庄的忧虑和迷茫。小说以溪口村的村长老乔为视点,写出溪口村在整个经济大潮到来之际逐步败落的过程。本来,人类社会的高度发展将是城市与乡村差距的缩短与消亡,消灭城乡差别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标志之一。环视全球,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城乡差别的消失。但这往往是乡村的城市化,而不是以乡村的衰败为代价的。但在《即将消失的村庄》这篇小说所描写的溪口村以一座座房屋倒塌和一批批青壮年离乡外出打工为表象的乡村败落现象,不仅让村长老乔感到迷茫和忧虑,也让赵本夫感到迷茫和忧虑,于是他在小说中尖锐提出村庄即将消失的问题。这同样表现出赵本夫浓浓的恋乡之情。面对着溪口村的寂寞与败落,赵本夫同村长老乔一样地感叹着: 年轻人对建房失去了兴趣,对土地也失去了兴趣。再后来,就陆续把老婆孩子也接了出去。谁也不知道他们在外头干了什么,只说在某某城市。城市是那么好进的吗? ……村里年轻人都走了,溪口村的老人们都感到了孤独。但他们不说,也不抱怨,只是沉默着,偶尔向村口惟一通向山外的那个路口张望一阵。老乔看了难受。他真希望他们大骂一通,起码也发出点什么声音。可是他们不。一个村子都静悄悄的。 在这种感叹里,充满怨艾和迷茫的情绪,也表现作者对乡村败落与即将消亡的担心与忧虑。但是在小说的最后写一个穿着一身栗色休闲装,年近四十的城市女人来到溪口村附近山上的一个山洞里住着,“放松自己,修养身心”,后来被上山的老乔强暴了,回城后还写了一篇叫《回归原始》的文章发在报纸上,描述这个经过。村里的人往城里跑,村庄正在败落和消失;城里的人为了远离尘嚣,又到乡下“回归原始”,放松自己。这可能正是当下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赵本夫这篇小说所揭示的这个趋势,具有相当深刻的社会意义。而从小说的写法来看,具有某种象征意义,也就带有某种寓言性。 二 短篇小说集《天下无贼》中有两篇作品《夏日》与《寻找月亮》是写城市生活的,在赵本夫的短篇小说中,就题材而言,是稀有的,而就短篇小说而言,这两篇作品,尤其是《夏日》却是很有代表性的,可以说是相当典型的一个短篇。短篇小说《夏日》的构思是相当奇特的,也是相当耐人寻味的。小说写的是一位只有三十几岁的女性韩玲到到社科院担任党委副书记,遇到一个大约三十几岁留着长头发搞当代文学评论叫杨川的男青年挑战的故事。韩玲由于是搞政工的,又是到老夫子集中的社科院担任行政领导工作,于是服装就保守一些,她“穿一套浅灰色西装裙,西装的样式也有点老旧,这样的颜色和式样,五十岁的女性也可以穿”。对此,“社科院的老夫子们没有任何挑剔”,只有那个头发另类的男青年杨川对此有点看法、并敢于当面指出。第一个回合,那天见面会散会后,“长头发的年轻人走到韩玲身边,看着她的衣服说:‘现在是夏日了。’然后吹着口哨走了”。韩玲一时气得脸煞白,在向老院长打听了长头发年轻人的底细后,找他到办公室谈话,这可以说是他们之间交锋的第二个回合。谈话的结果,韩玲还是“气得脸通红”,但是杨川的一句话“你的身材还是很好看的”提醒了她,让她回家“找来找去找出一件白衬衫,换上照照镜子,发现自己的身材的确还可以。特别是把衬衫束进裙子以后,腰很细,胸很挺,整个人爽爽的”。看起来,韩玲虽然表面上对杨川对她的服装的干预和批评气恼得很,实际上已按照他的意见打扮自己。然后关于更换裙子的事又有几次接触,也就是有几个回合的“斗争”。最后是到了发工资的日子,杨川居然替韩玲领了工资,并为她买了几件合身的衣服,当他拎着代韩玲买的衣服和剩余的工资走进韩玲办公室的时候,这个看来有点喜剧意味的故事就到了高潮。后来,杨川不管韩玲等如何挽留,还是调离社科院到一家杂志社工作,而韩玲呢,第二天果然换上了杨川代买的那套衣裙,“感觉好极了。上身是一件丝绸的衬衫,下身是一件白色的百褶长裙,走起来飘飘荡荡,似在乘风走路。她感觉自己年轻了十岁”。这篇小说从衣着入手,实则是写观念的变化,可谓是“大处着眼,小处落墨”,这正是短篇小说在构思和结构上所要求的。短篇小说篇幅小,但思想容量并不小,于是更加讲究构思和结构的精巧,讲究细节的运用。就之方面来说,《夏日》堪称短篇小说的精品,也可以说是短篇小说构思与结构的范例。而在韩玲与杨川这两个人物的刻画上,还有艺术细节的运用上,也有不少可以称道之处。 《寻找月亮》写的是一位优秀的中学青年数学教师钱坤和从贵州流浪到这座大城市里来的一位叫月儿的姑娘之间的故事。钱坤喜欢到城外去看月亮,可他是一个数学教师,于是他这一爱好受到同事和学生的嘲笑。钱坤是一个单身的小伙子,有一次在东郊风景区看月亮时遇到从贵州来的月儿,把她带回单身宿舍住了几天。月儿决心要在变成城市人以后再同钱坤生活在一起,要钱坤等她五年。此后,钱坤常到东郊看月亮。找了月儿三年,终于在一个叫月牙儿休闲中心找到她,但是此时月儿已沦为脱衣舞女,为她想变成城里人付出了重大的代价……小说的故事情节单纯而动人,美丽的月色裹着一个悲凉而凄美的故事,读后让人嘘嘘不已。这也是一篇写得相当成功的短篇小说,且是一篇散文化充满主观色彩的短篇小说。 三 就艺术上的源和流来看,赵本夫的短篇小说师承的是我国发轫于南北朝,兴盛于明清时期的笔记小说,当然又受到从干宝的《搜神记》到清初蒲松龄的柳斋》的不小的影响。应该说,在短篇小说艺术上,他是杂取古代笔记小说和志怪小说的种种艺术养料,并吸取新时期以来以汪曾祺、林斤澜为代表的新笔记小说的艺术经验,含英咀华,独创属于赵本夫的短篇小说文本。 说赵本夫的短篇小说在艺术上主要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笔记本小说,并受志怪小说若干影响,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有以下一些依据。 题材的奇特性。中国古代笔记本小说的取材大多是奇闻怪事,或是遗闻逸事,写的大多是奇人怪人,如《世说新语》等。赵本夫的短篇小说,在取材方面也承袭古代笔记小说这一特点,追求题材的奇特性。例如上文提到的《绝唱》,写尚爷与武生关十三由情敌而变成生死之交,写百灵的绝唱与尚、关友谊的绝唱。题材可谓至奇矣。其余,如《绝药》写一个终生以卖膏药为业的半道半俗的崔老道的行迹与奇特的人生,还有那有名的白鸡膏;《铁笔》写的那个庸碌而正直的吕老夫子的平凡中见奇特的故事;《无门城》中写的那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孤城;《月光》写的抢亲故事;《鞋匠与市长》写的鞋匠的故事;《岗之梦》与《带蜥蜴的钥匙》中写的城市流浪儿毛眼的故事;以至《天下无贼》中写河南民工傻根带六万元巨款回乡以及王薄、王丽两个老贼由想偷钱而转为一路护送的故事……都是相当奇特的。而且惟其奇特,不仅能吸引读者,更重要的是更能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的东西,开掘得更深。 情节的传奇性。传奇行不是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专利,而是中国古代小说共同的特色。诸如以干宝的《搜神记》为发端的志怪小说,南宋以后形成的话本与评书以及由此演变而来的明清几部著名的长篇小说和《三言两拍》等短篇小说,均是以情节的传奇作为其共同特色的。赵本夫的小说,尤其是他的短篇小说正是继承了这特色的在他诸多乡土题林为作品中,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与小说中氤氲着的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往往是表里的。我们看到,无论是《绝唱》中描述的尚爷与关十三的故事,还是《即将消失的村庄》中村长老乔邂逅那位从城市跑到山村来休闲的女士的故事,《枯塘的故事》中半路杀出的刘师长干预修鱼塘的故事,《天下无贼》中王薄、王丽二贼护送傻根安全回家的故事,还有《卖驴》中孙三老汉的驴乘他打瞌睡时跟随别的驴,把他拉进火葬场,等等,情节发展都是大起大落,出人意料,因而充满传奇色彩,惟其如此,读来才那么吸引人。由此看来,情节的生动胜和传奇性,对于一部小说来说,即使是对一篇几千字的短篇小说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人物性格的鲜明性。中国古代笔记小说写的大都是一人一事,以事写人,是很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而且务求人物性格鲜明的。赵本夫的短篇小说也是很注意继承这一传统的。我们看到,他的短篇小说,无论篇幅长短,人物多寡,个个都是性格鲜明,形象凸现的。且不说上面我们经常提到的《绝唱》中的尚爷、关十三,《即将消失的村庄》中的村长老乔,《卖驴》中的孙三老汉,《老槐》中的老槐,等等,作者都集中笔墨,精心刻划,人物性格当然鲜明。即使像《夏日》中的另类青年杨川这样的人物,作者只是几笔带过,性格也是十分鲜明,让人过目不忘。我不能不佩服赵本夫这种善于刻划人物的笔墨。 语言的简洁朴实和叙述的客观性。赵本夫的小说语言,朴实得让人感动,唯其朴实,才能简洁,达到“文体省净”的境界。而叙述的客观性又使他的小说在某一个方面接近新写实的文本。当然,这一切又都由于受到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影响。 原载:《理论与创作》2006年第3期 原载:《理论与创作》2006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