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促进海峡两岸文学更多交流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陈映真 参加讨论

    在中国作家协会首次发展台湾作家入会之际,我很高兴并很荣幸地成为正式会员。
    幼时,我不十分明白,但为使大伯高兴而背诵得很熟的,由往上八代先人口中,代代相传的神奇地址:“大清国,福建省,泉州府,安溪县,石盘头,楼仔厝……”
    后来,在初中时,我从父亲书房的隐蔽处发现了鲁迅的《吶喊》。这本有暗红色封皮的小说集,便伴随我度过青少年的时光,我开始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竟似懂非懂地读起旧俄小说,屠格涅夫、契诃夫、冈察洛夫……一直到托尔斯泰,却不期因而对《吶喊》中的故事有较深切的吟味。接着大学时,我更将省吃俭用的钱拿去旧书摊买鲁迅、巴金、老舍、茅盾的书,耽读竟日终夜。从鲁迅的作品中读到他对中国深切的关怀和热爱,让我从小就认定中国是自己的祖国。这时,我就更能理解几辈父祖代代以口相传神奇地址的不忘祖国的爱国之心。这本《吶喊》更成为了我思想的启蒙。
    1959年因朋友尉天骢为他主编的文学同人刊物拉稿。然而不曾做过小说的我,把当时大二英语作文写的故事,加以改写扩充,付邮寄去。不久短篇《面摊》竟而神奇地印成铅字,刊载《笔汇》上。这是我作为文学青年的第一篇投稿文章。我接着又做了数篇小说。感谢这偶然的机缘,在当时反共侦探和恐怖的天罗地网中,思想、知识和情感上激进的我,感受到因创作而得到了重大的解放。
    我为自己是生于台湾的一个中国人而骄傲。1992年与赵遐秋先生、曾庆瑞先生结识后,经由他们的介绍与中国作家协会也开始交流往来,自许是中国作家队伍中的一员而谦虚地、勤劳地、用功地在台湾的文学土地上殷切地以绵薄之力笔耕着。
    在此我也要感谢陈建功及赵遐秋等诸位先生的推荐。
    相信以后能有更多的台湾作家的加入,以促进两岸文学更多的交流。
    原载:《文艺报》2010年07月09日
    
    原载:《文艺报》2010年07月09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