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感到无比的欢欣鼓舞,也深深意识到沉甸甸的使命与责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之后又一篇引领文艺繁荣发展的纲领性文献,讲话思想深刻、逻辑缜密、论述深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理论光辉,是一篇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文艺理论、文艺观点的经典文献,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我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宣言,是党的文艺思想、方针、政策臻于深刻的文化自信和高度的文化自觉的集中体现。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辟概括了我国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局面来自于广大文艺工作者对祖国和人民有真情挚爱,对国家和民族有担当奉献,对艺术和事业有坚守追求。这样的评价,符合我国文艺队伍思想艺术品质的主流、主体和主旨,符合文艺繁荣发展的本质、本体和本真,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艺思想建设、文艺队伍发展、文艺作品追求的目标、目的和终极宗旨。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古今中外历史和我国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实践反复证明了的伟大真理,强调和重申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一切优秀的文化创造,一切传世的精品力作,都是时代的产物。讲话要求我们,把文化的使命放在历史进步进程中,放在人民生活情感中,放在创新创造的文明时间和想象空间中,放在人格力量和民族精神相融相铸的德艺双馨中。只有这样,文化的力量才能得到充分的彰显;伟大的作家艺术家,伟大的文艺作品,才能在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期盼中应运而生,喷薄而出。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殷切寄语广大文艺家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四个历史责任”,为我们打开了广阔的文艺视野,展开了壮阔的文化空间,其言至谆,其理至深,其情至挚,其思至远,其冀至厚。这是党和人民的深情嘱托和企望。文艺从来就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写照,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创造力的标志。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崛起,必然是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岸身躯的挺立;伟大的时代必然也必须造就伟大的文艺。 伟大的文艺必然包含着杰出的文艺理论批评家的不断涌现,包含着伟大的文艺理论和思想的旗帜引领,包含着文艺理论批评的深刻发展、深度呈现、深远影响。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批评的光辉典范。 事实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文艺理论批评的发展也提出了明确的具体的要求。他指出:“要高度重视文艺理论研究,加强文艺评论队伍和阵地建设,支持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评论。要发扬艺术民主、学术民主,提倡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良师益友,是文艺生产力、影响力、生命力的重要组成,是伟大文艺的伟大助产士。从古至今、从中到外,文艺批评与文艺作品都是互相激发、平衡发展、双峰并举、两轮驱动、比翼齐飞的。春秋战国有《诗经》、屈原、楚辞、庄子,也有孔子、《论语》、老子、孟子等诸子百家;两汉、魏晋南北朝有《史记》、汉赋、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石雕石窟、二王书风、黄钟大吕,也有《文心雕龙》和《诗品》《文赋》;古希腊艺术的繁盛,雕塑、戏剧彪炳千秋,也不能掩盖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美学、诗学的光辉;欧洲的文艺复兴是文艺的全面复兴和创作与理论的同步繁盛;19世纪俄罗斯文学和俄罗斯文学批评相互砥砺造就了俄罗斯文化的辉煌……今天,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必然包含着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的期待。假如说百花齐放描写的是文艺创作繁荣的景象的话,那么,百家争鸣就应是文艺理论与批评繁荣发展的标志。以此衡量我们当下的文艺理论批评现状,就不能不说,我们的健康的文艺理论批评局面尚未真正形成,目前文艺批评的发展与文艺创作的活跃和繁荣相比,还不相匹配。当下文艺批评较之于充满生机又不乏芜杂的创作现状和创作需求,存在着严峻的差距,处于滞后、消沉、低迷、无为的状态。这种状态和现象,最终将影响和决定文艺繁盛是否可持续,是否具有深远意义,是否给力于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广大文艺理论批评工作者,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响应党的伟大号召,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改变这种理论批评现状,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恢复理论批评的品质与品格,恢复生机与活力,为文艺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要坚持有一说一,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讲事实、摆道理、说真话、求真理;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旗帜鲜明、思想锐利,敢于直言、敢于主持正义,有针对性、有战斗力,努力开创文艺评论的新风。文艺理论批评家要广泛而深刻地承担起“四个历史责任”,要切实努力于普及文艺鉴赏、分析文艺现象、总结文艺规律、阐发文艺趋势、创建文艺理论的职责,用我们的强大人格、清新风格、坚定品格,引领风尚,引导创作,促进创新,推动发展。 原载:《文艺报》2011年11月25日 原载:《文艺报》2011年11月25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