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确是一部奇书,奇就奇在它的“话题价值”,它是永远的,历久 不衰的话题。它是各色人等从贩夫走卒到胡适到俞平伯,从毛泽东到江青……的 话题。它是各种学科及视角的话题。你讨论不完它,研究不完它,它是不可穷尽 的话题。 《红楼梦学刊》一九八六年第二辑上,刘梦溪《<红楼梦>与民族文化传统》 一文中,援引了一个“主误歧途”的例子。说是一位人士著文论述《红楼梦》作 者借用巨著表面文章的载体,以随机性密码形式在论述人类史。论述了“从时空 域的太阳系地球形成地壳始起,至作者所处时代的全部动态虚象历程客观史实… …”诚然,这很可能是真正的“歧途”,但值得探讨的是,为什么《红楼梦》偏 偏提供了这样的歧义性?同是著名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怎么就 没有听说过被研究成“密码”、“缩微”、“图示信息”?外国文学瑰宝多矣, 怎么也没听说这种独特的命运? 说来说去还是由于《红楼梦》相当全面、真实、丰富、准确、而又包罗万象 地、规模宏大地反映了生活,反映了人。人们对《红楼梦》的兴趣就是对于世界 、对于生活、对于人自身的兴趣。“话题”是什么?话题就是问题,就是人们在 自己的人生历程中不可避免地面对的种种问题。这里有知识性的问题,有感情性 的问题,有宗教性哲理性的问题,有政治性社会性的问题。谁能生活一世而不谈 论日月星辰,衣食住行,爱爱怨怨,男女私情,亲友仇敌,兴衰消长,生老病死 呢?所有这些问题,和其他问题,《红楼梦》都写到了,而且写得真实,不受传 奇或教化的需要的捏塑与过滤,不被某种僵死的观念或某个情节的框架所阉割。 这里,生活是第一性的,话题是派生的。有了密集的生活信息,何愁没有话 题?生活是整体的,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里不都充满着政治经济化学生物道德感情 医药艺术法律宗教……?吃一顿饭,不是既有政治也有经济,既有文化也有生理 卫生,既有表层的意义又有深层的含意的么?而学科角度是分割的。生活是本体 的,味道---包括意义、魅力、趣味、激情以至形式的美与梦幻,……是从生活的 “体”中生发出来的“用”。许多作家追求这种“用”,这种生活的真味,并用 各自的手段创造了许多味深味永的珍品。但文学的优势恰恰在于它用原生的、整 体的、本体的形式反映生活,而听凭读者去“用”,去以它做话题。做学科分析 ,品味它的真谛。曹雪芹的《红楼梦》在这方面做得真是出色!在它的文本面前 ,几乎任何一种分析都是可能的,几乎任何一种分析也都是片面的。在它的面前 ,任何一种评价都是事出有因的,任何一种评价又都是“自圆其说”的一家之言 。正像在世界,在人生面前一样,我们感到了那种“知也无涯,生也有涯”以“ 有涯”追求“无涯”的困惑和乐趣。既然此前已有各种索隐家对于红楼梦的相当 惊人的解释,那么,出现一些非常离奇的新解释,也就不足为奇,甚至难以完全 否定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