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一从二令三人木”到底是什么意思?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胡邦炜 参加讨论

     金陵十二钗的“终身册籍”上关于王熙凤命运的描写是这样的:册子上画着一座冰山,上有一只雌凤,其判词曰: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在甲戌本的“一从二令三人木”下,有一条朱笔批注道:“拆字法。”由于警幻册子和“红楼梦十二支曲”关连于许多人物最后的结局和命运,因此人们都非常急于求得对这些判词的正确解释和答案。然而很奇怪的是,近两百年来研究批注《红楼梦》的人不计其数,对“一从二令三人木”这七个字至少提出了近十种解释,却至今仍没有一个能使大家共同信服的结论来。以至于像林语堂这样的大学者也不得不承认,第三句猜谜,至今无人猜出,是一种微憾。
    目前红学界比较流行的解释是:“凡鸟”二字合而为“鳳”,一二两句是说凤姐生于末世又很有才;“人木”合“休”字,“二从二令三人木”是指贾琏对凤姐态度变化的三个阶段,先是顺众,后是冷淡,最后休弃。但不同意此说的人也很多。
     如台湾的严明认为,“二令”是冷字,而“三人木”则不是“来”字,也不是“休”字,应是“夫休”二字;“一从”的“從”字抽出五个“人”字,剩下“卜”字,如用“卜”字与“一”字拼起,就成为“下”字或“上”字,五个人应称为“众人”,因而由拆字法打谜,应是“上下众人冷,夫休。”可简化为“众冷夫休”,“众冷”是众叛亲离,再加上其夫贾琏将她休弃--这就是凤姐的结局!这确实是地地道道的拆字法,绕了很多的大圈子,最后得到这样一个结论。
    美国的那宗训则认为,“一从二令三人木”是指贾母先听从凤姐的意见,对她十分信任;“二令”是贾母发现凤姐办事不力或不合电,于是亲自出面下命令;“三人木”是凤姐因病早逝,只好“休”了。这个解释,显得非常牵强。
     美国的另一位学者周策纵则认为,“一从二令三人木”是指凤姐与尤二姐之间的事--这个解释与凤姐的结局距离太远,故赞同的人甚少。
     梁归智则独辟蹊径,认为“一从”是“自从”,并不拆字;“二令”是“冷”;“三个木”是“俫”字的繁体--“倈”。这个“倈”在元杂剧中是扮演儿童的角色,称为“倈儿”,于是他认为“二令三人木”是“冷倈”,也就是“冷人来”。这个“冷人”就是“冷郎君”柳湘莲,他考证出柳湘莲后来当了“绿林好汉”,与受凤姐迫害的尤二姐前夫张华成了同伙,他们要为尤二姐、尤三姐报仇,所以对凤姐进行了种种攻击,致使她最后身败名裂--“哭向金陵事更哀”。
    除以上几种说法之外,还有各式各样的解释,但都是“一家之言”而已,形成共识的解释几乎没有。这“一从二令三人木”七个字,不知难倒了两百年来多少聪明绝顶的饱学之士!直到如今,它仍无确解。
     我们则认为,不必太为那“拆字法”三字所囿,联系到画面上冰山上的雌凤来理解判词,它应当是:冰山靠冷而凝成,一但销融,这只“雌凤”即王熙凤也就失去了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基础,于是大势去也,一切皆休,她只能“哭向金陵事更哀”了!
     这样的解释,是否更合理而自然呢?
    原载:《〈红楼梦〉中的悬案》
    
    原载:《〈红楼梦〉中的悬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