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莎士比亚新作品” 《湖北大学学报》1991年第一期,发表了贾洪卫先生、董坚先生、徐锐先生的《计算机与“红学”研究综论》。贾洪卫先生、董坚先生、徐锐先生写道: ……七十年代中期,英国剑桥大学的两位师生因运用计算机侦破伪造莎士比亚的奇案而震动了西方文学界。他们对一家出版商出版的莎士比亚新作品,用计算机对它的修辞和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把新作品中的句型与公认的莎士比亚作品作比较,发现莎士比亚一向不采用的修辞和用语出现了,句型和结构也同惯用的方法不一样。他们将用计算机分析出来的大量证据向法院起诉,使伪造莎士比亚作品的出版商哑口无言,只得承认作伪。 二、分析《爱德华三世》 华中综合教育网2006年1月16日发布了王强先生的《我国近年网络艺术的发展》。王强先生写道: 数据库为文学研究大开方便之门,能够为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角度与方法。如对某些词汇使用频率的统计,可以看出某位作家的用语习惯甚至语言风格。 例如,出现于16世纪90年代的一部五幕剧《爱德华三世》,表现了14世纪英王爱德华三世统治时期勇武的骑士精神。但该剧作者究竟是谁,戏剧界争论了几百年。不久前,通过电脑对该剧的语言风格进行分析,莎翁作品的权威机构--阿顿公司正式确认,《爱德华三世》是莎士比亚的一部早期作品。莎剧专家说,这部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深刻人性、博大精神和文辞语言的华丽无可辩驳地用莎士比亚自己的声音证明了它的来源。这一通过电脑研究得出的论断,使莎士比亚现存剧本增加到39部。阿顿公司准备将《爱德华三世》编入《莎士比亚全集》。 三、《静静的顿河》是不是抄袭之作 博客社区网2006年11月9日发布了《数学证明〈红楼梦〉由曹雪芹独自写成》。该文讲了一则俄罗斯的案例。其内容如下: 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是一部既气势磅礴又委婉细腻、扣人心弦的史诗性长篇小说,是当代世界文学中流传最广泛、读者最多的名著之一。他的作者肖洛霍夫因此获得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但小说出版后即有人说这本书是肖洛霍夫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哥萨克作家克留柯夫那里抄袭来的。俄国流亡在国外的一些作家如索尔仁尼琴、麦德维杰等也认为,《静静的顿河》的大部分内容是抄袭哥萨克作家克留柯夫的作品,理由是该书第一卷出版时,肖洛霍夫年纪尚轻,并无生活经历;另外,他以后也未能写出具有同样文学价值的作品,肖洛霍夫充其量只是个合作者罢了。 为了弄清楚谁是《静静的顿河》的真正作者,捷泽等学者采用计算风格学的方法进行考证。具体办法是把《静静的顿河》四卷本同肖洛霍夫、克留柯夫这两人的其他在作者问题上没有疑义的作品都用计算机进行分析,获得可靠的数据,并加以比较,以期澄清疑问,得出谁是真正作者的结论。 捷泽等学者从《静静的顿河》中随机地挑选出2000个句子,再从肖洛霍夫、克留柯夫的各一篇小说中随机地挑选500个句子,总共3组样本、3000个句子,然后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处理的步骤如下: 1、首先计算句子的平均长度,结果3组样本十分接近。于是再按不同的长度细分成若干组,对3组样本中对应的句子组进行比较,发现肖洛霍夫的小说与《静静的顿河》比较吻合,而克留柯夫的小说与《静静的顿河》相去甚远。 2、进行词类统计分析。从3个样本中各取出10000个单词,结果发现,除了代词以外,有6类词肖洛霍夫的小说都与《静静的顿河》相符,而克留柯夫的小说则与之不相符。 3、考察处在句子中不同位置的词类状况。俄语的词类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可以很好地表现文体的风格特点,特别是句子开头的两个词和句子结尾的3个词,往往可以起到区分文体风格的作用。捷泽等学者统计了3种样本中句子开头的词类和句子结尾的词类,发现肖洛霍夫的小说与《静静的顿河》十分接近,而克留柯夫的小说则与之有相当大的差距。 4、进行句子结构的分析,统计3种样本中句子的最常用格式。结果发现,肖洛霍夫的小说与《静静的顿河》的最常见句式都是“介词+体词”起始的句子,而克留柯夫小说的最常见句式是以“主词+动词”起始的句子。 5、统计3种样本中频率最高的15种开始句子的结构,发现肖洛霍夫小说中有14种结构与《静静的顿河》相符,而克留柯夫小说中只有5种出现在《静静的顿河》中。 6、统计3种样本中出现频率最高的15种结尾句子的结构,发现肖洛霍夫小说中有15种结构与《静静的顿河》完全相符,而克留柯夫小说中结尾句子的结构与《静静的顿河》完全不符。 根据以上6个方面的统计结果与分析,捷泽等人已可以下结论:《静静的顿河》的真正作者是肖洛霍夫。然而,捷泽等人对于这样一部世界名著、这样一个世界文学界的重大疑案,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为了精益求精,他们以更大的规模进行研究,最终确定《静静的顿河》确实是肖洛霍夫的作品,但他在写作时或许参考过克留柯夫的手稿。后来,原苏联文学研究者从另外一些方面也进一步证实了肖洛霍夫是《静静的顿河》的真正作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