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了邵向东先生的《与冯其庸先生商榷》后,有些感想,犹豫了几天,还是写出来,望邵先生赐教。 2006年春夏间我在北京进修,因事来到人民大学,无意中来到国学院。某副院长问我是否找冯其庸先生,他说冯先生目前正在通州的瓜饭楼。我犹豫了片刻,终于说另外有事。 我在许多问题上与冯其庸先生有着根本的分歧。真想去拜见他,但又担心尴尬。 冯其庸先生最近发表的《〈红楼梦〉六十三回与中国西部的平定》一文,主要讲了《石头记》的时代背景。 在冯先生看来,己卯本就是乾隆二十四年产生的,庚辰本就是乾隆二十五年产生的,平准战役正好在这两个年份之前夕,正好为己卯本、庚辰本里宝玉的高谈阔论提供了谈资。 我以为:《石头记》产生于乾隆四十年左右。有关“甲戌”、“己卯”、“庚辰”等条文只不过是书商们的杰作。 不过,冯先生认定《石头记》的时代背景至迟在乾隆二十年左右,对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因为现在有几个先生认为《石头记》是明代或清初的作品,与乾隆年毫不相干。 冯其庸先生已经声明《〈红楼梦〉六十三回与中国西部的平定》不是严密考证的论文,我们就没有必要苛求了。 长篇小说创作与其原型、本事的关系,本来就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成分。 讨论“长篇小说创作与其原型、本事的关系”,是符合《文学理论》的。 至于甄宝玉,我以为不过是《石头记》作者的诙谐之笔,与阴阳是不相干的。 诚然,有一次,两个宝玉同时互相做梦;还有,两个宝玉具有一些同样的淘气。但是,其它的许多事,两个宝玉大概不能同时互相进行同样的言行。我们不能肯定同时有两个晴雯、两个傅秋芳,等等。 前八十回里的甄宝玉家,我以为有百分之一像曹雪芹家。仅此而已。 《石头记》的作者不是曹雪芹,我只好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