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说明:本文所指该书均为前80回)是一部具有悲剧性质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品,反映出来人性化的东西,带有作者曹雪芹的自传性质。 甲戌本凡例中记述作者是把“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进行“一一细推了去”,强调不可“使其泯灭也”,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断定《红楼梦》按《金陵十二钗》书名是给女子的立传小说。 《红楼梦》诞生于十八世纪中叶康乾盛世中后期,身世和家世复杂的作者曹雪芹生命生活中有几个重要的女人应该是存在的,是没有争论的事实。书中描写的贾府家族是靠祖辈战功取得的,靠功劳奖赏繁荣的家庭,没有实质的权利和地位,仅仅靠一个女儿进宫带来了一次并不可靠的鼎盛时代,随之逐步进入了“真干净”的由盛而衰过程。 鸿篇巨制《红楼梦》中,作者组织几百个人物,描写了几十个事件,纷繁复杂巨细到日记般琐碎。笔者在阅读时候,按两条主线来把握总体脉络发展: 一.以爱情和利益的争夺为主线来塑造人物的性格,完成人物命运的安排,表面上进行故事情节的进程,完成小说的写作。其中大量爱恨情仇,争风吃醋,尔虞我诈,不乏缠绵凄美。终极结束的结果,跟随家族的“干净”,尤其是年轻一带的女子纷纷达到各自的悲惨至极,除了死亡基本没有其他可以生存下来的机会。 二.以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为主线来进行作者的思考,在真与假、有与无、对与错、善与恶、色与空、得与失、爱与恨、生与死等矛盾里发泄情绪,进行了对社会和家族以及对自己的怨恨、懊恼、冤愤、记恨、报复等。正如有学者分析的,曹雪芹的时代局限和自身对繁华的留恋,使得他在发现了巨大矛盾问题的同时,没能够揭示出来问题的产生根源,不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最终只能选择逃避,我们不考证作者自己是否出家离世,起码他的精神思想是逃避的,离开世界。 第二条主线是依附在第一条主线上来进行的,当小说故事完成,人物各自亡命离散,也同时完成了《红楼梦》的思想体系建设。我们可以看出来,曹雪芹把“真干净”的这些问题深刻思考后,归结为个人、家族和社会的三个原因,社会的制度体系黑暗、家族的堕落和自己的无才,其根本是文化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实在问题。 奇才曹雪芹在这么两个主线上,展开了巨大的人物塑造和故事描写创作,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发展。在人物的形象形成和性格特征以及命运安排上更是做到精彩绝伦,他把《红楼梦》小说里的人物分成不同阶层面,按需要成批引进来,逐一把这些人物写到终极的死亡和离散以及出家离世。(当然,前80回是没能够完成全部的,我们要从曹雪芹的创作结构和他的思想性等来分析最终结果。) 女人是《红楼梦》的人物最重要组成部分,书是为女子所立的传,年轻貌美的女子更是曹雪芹的主题部分,小说里男人都是须眉浞物。周老等有过分析结果,“沁芳”二字是《红楼梦》小说的精髓,尤其这些年轻的小丫鬟丫头、大小姐、府里媳妇等逐渐随流水落红而去。这里重点分析这些年轻女人的命运结局,这些女子的不同方式离开的相同命运才是作者的更大“辛酸”处。 那么,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会发现,《红楼梦》里每个女子的生活、生存方式各个不相同,她们是主动积极的生活着,不仅产生疑问,因何竟没有能生存下来而正常过日子生活的?不同性格的女子因何命运结局是一样的?让我们拿出来几对女子来分析。 曹雪芹为了彻底明了这些女子的同样命运结局,把同等地位、同等环境的女子来成对比进行塑造,极力塑造相反的性格特征,他让这些女人尝试截然不同的生存和生活方式而都不能求得生存下来,进而揭示出来这些女子命运悲惨的剧烈程度。我们甚至可以发现,这些年轻的女子的性格和生存方式是带有偏激的、带有激进的,无论你是个中间平淡的、是个走到两个方面的极端,都不能逃脱最终的“沁芳”。 在众多女子里,选择几对来对比分析。(部分引自百度百科) 一.薛宝钗和林黛玉。 薛宝钗:宝玉的姨家姐姐;林黛玉:宝玉的姑家妹妹,所在的生活、生存环境中地位基本相同。 薛宝钗:内热,需要外冷来补;林黛玉:内冷,需要外热来补。从本质上来说是两个生命品质截然相反的两个女孩子。 薛宝钗性格和生存方式:妩媚丰美,天质聪慧,博学宏览,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世故圆滑,虚伪矫情,处事周到,办事公平等。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传统现实的女孩子,重礼教,劝宝玉走仕途之路,最后出于爱情和经济利益与宝玉结婚。 林黛玉性格和生存方式:聪明清秀,生性孤傲,谨小慎微,天真率直,内慧外秀,天生丽质,机敏戏谑,坦率纯真,见之以诚,才学横溢,用情痴迷,柔弱娇小等。在贾府这个各个利益集团鼎立,激烈斗争的环境里,总体以不涉入的方式来求得自己孤傲的生活和生存,简单到只有宝玉这么一个知己朋友。理想诗化的一个女孩子,与宝玉同样具备追求自由思想,对传统叛逆,不求仕途,追求纯粹的男女爱情,对宝玉痴情付出,终未能与理想男人宝玉结婚生活。 林黛玉泪尽而亡,薛宝钗终也没能够得到平淡的生存而亡。 这么两个《红楼梦》里最重量级别年轻女子,一个追求完美,一个自云守拙,曹雪芹让她们具备各自极端的性格和生存方式,命运却是一致。 人的命运是把握在自己的手里,我们分析认为,贾府的的环境和自己所追求的宝玉是造成她们悲剧的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她们的性格所决定的各自生存方式存在根本问题造成的。或许真的做个合钗黛二人而成一的女子可以生存下来,兼并理想和现实求生存。进一步的思考是,当今的女孩子该寻求二人的偏激之平衡,在现实中追求理想,让理想现实化,避免“辛酸”。 二.迎春和探春。 贾府四春中二小姐迎春和三小姐探春同属于西院庶出,分别出生于大老爷和二老爷家,原始地位环境基本相同。 迎春:浑名是“二木头”,温柔沉默,懦弱无能,才具平庸等,面对司棋行将被驱逐出境的死亡地步而能无动于衷、不加过问,躲避着是非生存,结局遇“狼”蹂躏而命送,至极悲哀。 探春:浑名是“带刺玫瑰花”,品格高洁,性格开朗,温婉孝顺,善作诗文,顾全大局,精明敏捷,勇于创新等,她具有治家才能和责任感, 有强烈的反抗精神,颇富傲骨,勇于捍卫人格尊严。结局是远嫁,按曹雪芹思想体系该是悲惨的嫁出离开,尽管活命,却也没有得到美满的婚姻生活。 曹雪芹在迎春和探春身上主要对比体现软和硬的生活方式,弱势和强势的比较。思考人性,总结,该是寻求不软不硬的处理人生事情才好,过于软弱和过于强硬并不适合社会和家庭里的生活,不能适应生存。 三.王熙凤和李纨。 王熙凤和李纨同属于西院孙辈媳妇,初始地位相同。 王熙凤:体格风骚,文化不多,工于心计,灵牙利齿,精明强干,善于权术,谄上欺下,残忍阴毒,极度贪婪等。以在贾府取得的实力权力地位进行火辣红火的生存,对所要依赖的上级别人物极度献殷勤、取乐,对同等级别地位的人物进行拉拢和不得罪,对于比她底的人们进行打骂逼迫。在家庭生活方面打击自己男人的女人,看护自己老公的同时进行着没有真正爱情的夫妻生活。为了自己和女儿的将来费尽“聪明”后,仅仅给女儿带来了一个平淡的人生幸福,自己没有能力在最终冰山倾倒的时刻给自己留下生路。 李纨:善良贤惠、侍亲养子、本分守礼,吝啬无能,三从四德,学识不高等。她放弃了或许能够拥有的家族内部管理资格,尽管参与一些重大活动,实质是对整个家族的事务却是不闻不问,意欲在争斗激烈的家族内部求得自己默默无闻的生活空间,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最终儿子出人头地的时候或许荣耀过,其实,从守寡起就一直形同槁木死灰,一生无真乐趣可言。 对比感强烈的两个媳妇也是让曹雪芹最终安排到红颜薄命的系列中,给出了媳妇妯娌间不同生存方式的相同“辛酸”结局。 四.尤二姐和尤三姐。 尤三姐和尤二姐姐妹两个是贾珍妻子尤氏继母带到东院来的女儿,完全一样的环境和地位。 尤二姐:模样标致,温柔和顺,悔过自新,恪守妇道,轻信他人等。开始淫乱混迹于东院爷们身上,不忍继续被玩弄,后与贾琏短暂亲密生活后,被王熙凤使用连环计谋害死。 尤三姐:风流标致,刚烈自恃,放荡泼辣,耻情悔恨,聪明机变等。开始生存方式也是混于东院爷们身上,用泼辣作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清白,抗拒而耍戏肮脏的男人,欲改过清新同干净正经男人柳湘莲同同生活,终在“误会”里刚烈自尽,实质也是被贾府的肮脏男人所杀,因为“干净”名声早已经不在。 尤二姐和尤三姐二人命运结局是致命不能生存下来,一个是顺从,一个是抗拒。曹雪芹让她们姐妹两个都要死亡,是她们所犯的错误是不该追求新的生活,应该继续荡妇的生活,想追求真正的幸福生活,根本没可能,无论想使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努力。 五.晴雯和袭人。 晴雯和袭人同为宝玉的丫鬟。 晴雯:“爆碳”,风流灵巧,口齿伶俐,聪明智慧,高傲泼辣,光明磊落,机敏尖刻等。她在丫鬟里心比天高,不甘心做奴才,对上抵触抗拒,对同等地位丫鬟争斗,对比自己地位底下的人采取高势,对主子宝玉心存真爱。终被驱逐而命丧,命丧的结局是在园子里形成,没有更改生存的可能。 袭人:“闷葫芦”,美人一个,对人和气,处事稳重,工作认真,老于世故,机心深重等。她唯主人是命,甘心做奴才,对上从命完成任务,对同等丫鬟女孩子是求平衡。力劝主子宝玉走仕途之路,对宝玉有过性行为。终未能做宝玉的妾,而与琪官蒋玉菡结为夫妇,似乎结局可以,实际上根本没有达到她自己的追求,最后落一个好梦成空。 “袭为钗副,晴为黛影”,晴雯和袭人这两个大丫鬟的命运形同她们主子辈的黛钗,尽管是用尽了各种方式的生存和追求,最终具有同样的悲戚结局。 从这几对年轻女子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断定,《红楼梦》是一部大悲剧,几乎到了有情皆孽,无人不冤的地步。 曹雪芹尽管是在《红楼梦》中进行自传性质的情绪倾注,小说毕竟是塑造文学形象,他把这些年轻的女子塑造到各自具备自己偏激的性格,尽力使出各自不同甚至相反的生存方式来求生,来追求各自的幸福人生。可是,我们读者所见到的是,根本没有一个女子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让读者们一个一个把这些美丽的女孩子送走,随着读书进程同曹雪芹一起感受“沁芳”过程的“辛酸”。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的“辛酸”?曹雪芹因何如此“辛酸”?根本原因是,曹雪芹的家世和身世就是这样子的“辛酸”结果,是那个时代的道德沦丧造成的,是那个时代的文化断代造成的,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思想观念和意识造成的,是那个时代的人们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造成的,曹雪芹根本没有解决的措施、方法,根本不具备解决这些“辛酸”的能力。 我们今天的读者是《红楼梦》成书200多年后的现代人,是从成书的十八世纪中叶进步到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我们的时代传承了那个时代以及更长时代的中华文化和哲学思想,我们进入了更加文明和具备更多文化的时代。我们在阅读《红楼梦》的同时,当然感受到曹雪芹的“辛酸”,那么,我们应该思考,小说人物里的“辛酸”是怎么造成的?我们现在存在同样的“辛酸”吗?我们现代的文明人怎么样来克服和避免这些同性质的“辛酸”?让个人各自幸福,让社会美好,永远不要在将来发生重演这些“辛酸”故事。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要求我们在阅读《红楼梦》的时候深入思考,做人要讲道德、要具备文化,甚至更加简单的方法便是,我们可以拿上述人物来学习,吸取这些年轻女孩子的长处,吸取“辛酸”的教训,去掉不足,使得我们自己生活更幸福,国家更昌盛。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