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批书人边看边批与作者跳跃式的创作方式《红楼梦》第2回有甲戌本眉批说:
余批重出。余阅此书偶有所得,即笔即录之,非从首至尾阅过,复从首加批者。
看他口气,说“从首至尾”,似知全书已写完,至少小说的结局他是看到或从作者那里了解到大致的轮廓。这条批语也说明他是边阅边批。 有一条批语值得注意:第22回,宝玉与黛玉和湘云闹别扭,参悟禅机,并续《庄子》、续填《寄生草》。庚辰本双行小字批语:
此处亦续《寄生草》。余前批云不曾见续,今却见之,是意外之幸也。盖前夜《庄子》是道悟,此日是禅悟,天花散漫之文也。
如果批者从来都是对后文了解,说明他是全看完后才批,而这里,却好像对同一回的文字前后并不知悉,所以也可推断出批书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边阅边批。 但是,看批者批前面文字时也经常提到后半部的情节,这又推断出,他在边批边看前面文字的同时,也看或批后边一些文字,也就是批书的第二个特点,不是按顺序看的,也不是按顺序批的。 这就进一步推断出一种可能性:作者不是按顺序写作。更确切的说,作者当时创作的顺序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章回的顺序。 第24回,庚辰本回后总批:
红玉在怡红院为诸鬟所掩,亦可谓生不遇时,但看后四章供阿凤驱使可知。
凤姐初次使唤小红是在第27回。从第24回算起,“后四章”应该是第25回至第28回。从文字上看,“后四章”指的应该是四章里都有驱使小红的内容。但是,看现在的本子,这几回除了第27回有使唤小红的一处描写外,再没有第二次,更不要说“后四章”了。 这一现象只能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除了第27回外,作者的原稿中还应该有凤姐驱使小红的情节。 第二,批者所说的“后四章”并不是指我们现在看到的顺序,而是指他当时看书的顺序,也就是作者作书的顺序。也正因为作者的创作顺序的特点,才会有脂批的“情节提示”,80回后文字的存在才更有可能性。 二 批阅时间先后与80回后文字佚失的下限第22回结尾,到惜春谜“性中自有大光明”,庚辰本双行小字批语说:
此后破失,俟再补。
“破失”有可能指的是,纸张有破损,造成了文字的丢失,“再补”有两个可能,其一是照原样补,其二是让作者重新写。无论是哪一种,其对象很大的可能性都是作者,批者是要作者将破损部分补上。 除此之外,这里还说明了另一个问题:作这个“庚辰本双行小字批语”的人所看到的稿子已经很旧,不是从作者手中直接拿过来的。 而恰恰是这个作批的人在看了第21回后,写了这样一条双行小字批语:
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
显然他是看过了后文有关宝玉出家“悬崖撒手”的部分,也就是说,到他看书的时候,这段文字还是存在的,而且是先于第21回写成。 第25回,有一条脂批说:
通灵玉听癞和尚二偈即刻灵应,抵却前回若干《庄子》及语录机锋偈子。正所谓物各有所主也。叹不得见玉兄‘悬崖撒手’文字为恨。
批后署“丁亥夏,畸笏叟。”这说明,这个自称“畸笏叟”的批者在“丁亥夏”再看该书时,“悬崖撒手”部分已经丢失了。第22回脂批:
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批语说要待雪芹补写的话,不止一处。 由此可见,作者不是按顺序写作,而且写完后,有很多地方空着未补,而且没有把全书补完就去世了。 这些都说明,此时批者看到的已经不是作者的初稿,而是改过的稿子。 畸笏叟一再说:
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狱神庙”红玉、茜雪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惜“卫若兰射圃”文字无稿。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凡是提到稿子有迷失的时候,署名总是“畸笏叟”。 第22回,凤姐点戏一段,更有庚辰本眉批:
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庚辰眉批:前批‘知者寥寥’,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悲乎!
靖本眉批也说:
前批“知者寥寥”,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
这说明,到了丁亥夏,只剩了畸笏叟一人,这也很可能就是最后的批阅时间。那些迷失稿子时间的下限应该不超过“丁亥夏”。 第27回,甲戌本、庚辰本各有一条批语,是针对小红向凤姐复命,表现小红的聪明伶俐和口才的。但是意思上却大相径庭。甲戌本行侧批:
且系本心本意,“狱神庙”回内方见。
而庚辰本眉批则曰:
奸邪婢岂是怡红应答者,故即逐之。前良儿,后篆儿,便是确证。作者又不得有也。己卯冬夜。
甲戌本批语是赞小红,庚辰本批语是贬小红。这时,又有一条庚辰本眉批说:“此系未见‘抄没’、‘狱神庙’诸事,故有是批。丁亥夏。畸笏。”他否定了庚辰本批语对小红的贬损,说他这样讲是因为没有看过后面“抄没”、“ 狱神庙”的文字,可见,那些章回一定是能替小红洗去冤屈的。第26回结尾有针对小红的批语:
凤姐用小红,可知晴雯等埋没其人久矣,无怪有私心私情。且红玉后有宝玉大得力处,此于千里外伏线也。
作者的确是要赞她的。这条批语也说明 第一,甲戌本批者看过写小红的文字,而庚辰本批者没有见到。 第二,畸笏在作批时,已经有了庚辰本的批语了。那么庚辰本的批语要早于“丁亥夏”。 雪芹死于丁亥之前,他的创作过程是跳跃式的,边写边改,边写边补,如第75回庚辰本回前批所说:“缺中秋诗俟雪芹。”这是造成了后来抄本文字拼凑的主要原因。
三 从“上回、下回”看情节的挪移脂批里经常会看到“上回”、“下回”如何如何这样的文字,那么它们代表的是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上下回顺序呢?批者的叫法又说明了什么呢? 例文一: 第47回:
宝玉便拉了柳湘莲到厅侧小书房中坐下,问他这几日可到秦钟的坟上去了。湘莲道:“怎么不去?前日我们几个人放鹰去,离他坟上还有二里。我想今年夏天的雨水勤,恐怕他的坟站不住。我背着众人,走去瞧了一瞧,果然又动了一点子。回家来就便弄了几百钱,第三日一早出去,雇了两个人收拾好了。” 此批语非为蒙本所独有,而是为蒙本、戚本、彼本所共有,批语的字句基本上相同。蒙本、戚本均将此批语置于回前,彼本则将此批语置于回目之后、回首诗之前。 四 小结脂批提到的80回后情节及作者跳跃式的创作特点都说明了,《红楼梦》的初稿中肯定是存在80回文字的。对比我们现在所见后40回,虽然也有脂批中提到的某些情节,但是否与脂批看到的内容相符,不得而知。而从脂批提到的80回后回目在现在的后40回中存留的状况来看,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现存的后40回不是脂批所说的文字。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该把后40回与原作80回后文字等同起来,这样,从脂批可以证明:现存的后40回作者不可能是曹雪芹。那么,周春等所说的120回抄本是怎么回事呢? 正因为从脂批中人们知道了80回后是有文字的,所以才使续书成为了可能。而周春等人所见的后40回文字极大的可能就是在“80回后有文字”的说法在读者中普遍流传之后才出现的。从曹雪芹逝世到刻本的出现,中间经过了三十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脂批早已为人所见,也会像我们现在所注意到的一样,那些80回后情节也一定早被读者所重视和留意,在抄本“置于庙市”“昂其值”时,其80回后的内容又肯定是书贾挖空心思想要得到的,再加上120回抄本的说法在当时已存在,所以三十年之后才出现高鹗这么一个“续书者”实在是个值得商榷的事。 [1]这里所说的“定稿”,只是指曹雪芹对前八十回的定稿,即我们目前所看到的《红楼梦》80回文本;而且这个“定稿”也只是初步的,尚非最后的。 [2]见于程乙本卷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