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史湘云与顺治关系考 ——红楼谜话之三十二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张晓琦 参加讨论

    我们接着上次的话头,先来说护官符中的贾家。
    在甲戌本中,护官符对贾家即宁荣二府的介绍是:
    假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侧注: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十二房分(戚序本和己卯版本夹注作“二十房分”),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的寓意是:隆禧是顺治的皇七子这一点是假的,曹宣是顺治的皇七子是真的即“不假”;康熙是顺治所立的皇太子这一点是假的,曹宣是顺治所立的皇太子是真的即“不假”。顺治是皇太极的儿子这一点是假的,顺治是多尔衮的儿子这一点是真的即“不假”。
    东汉时的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和汉质帝刘缵三个皇帝依次相承,都死于洛阳的玉堂前殿。而且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刘炳2岁登基,可以影射顺治出家前传位给曹宣:如果用康熙登基的1661年1月9日来代表曹宣应该登基的日子的话,此时他就是2岁。用刘炳来指代曹宣,就是在肯定他的皇七子和皇太子身份,也就是否定了隆禧的皇七子身份和康熙的皇太子身份。而刘缵登基时为8岁,正好可以影射康熙登基的时候8岁。也就是说,汉冲帝和汉质帝二人,是在年龄上影射曹宣的皇太子身份和康熙取而代之之事的最为恰当的人选了:在中国的历史上,2岁和8岁相连依次登基的皇帝,只有刘炳和刘缵两个人。故“白玉为堂”扣“玉堂前殿”进而暗示贾家为皇家,并交代了《红楼梦》一书所隐写的主要事件:一个是应该在2岁登基的皇帝,一个是在8岁已经登基的皇帝。就是说,“白玉为堂”的说法,假借汉代年纪,来影射了清代的相关史实。
    皇太极生日和多尔衮生日都是10月25日,皇太极生日干支辛亥,多尔衮生日干支乙酉。辛亥的纳音五行为钗钏金,如我在前面《多尔衮实为顺治所弑》一节中所指出的那样,乙酉在《推背图》中所配之象为天马。故这两个日子的隐语是“金作马”,即顺治表面上的父亲是皇太极(辛亥日为金),实际上的父亲却是多尔衮(乙酉日为马)。之所以产生这个构思,是因为恰好两个人的生日都是10月25日的缘故,就好比两个人都是顺治的父亲一样。
    原注中的“十二房分”,戚序本和己卯本夹注,都作“二十房分”,由于“二十房分”的说法和下文吻合,大家都认为甲戌本中“十二房分”的说法是错误的。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都是作者有意制造出来的异文,两种说法互补充,就能更全面和精准地暗示出相关的历史真相了。
    太宗11个儿子,顺治实际上是9个儿子,共20人。太宗的11个儿子中除了顺治外,都是太宗之后故为宁国公之后。顺治和顺治的儿子,实际上都是多尔衮之后,故为荣国公之后。这就是贾家“共20房分”的内涵。那么为什么甲戌本还故意写成12房分呢?
    这是因为,在顺治被记成死人的时候即1661年1月7日时,清代活着的皇子共12人:太宗四子叶布舒、六子高塞、七子常舒、十子韬塞;顺治二子福全、三子康熙、五子常宁、六子奇授、假七子隆禧、假八子永干。加上顺治和曹宣二人,就是十二个人,这就是“金陵十二钗”命名的寓意。为了突出这一点,甲戌本故意写出了“共12房分”的说法。那么接下来“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的说法的寓意也就不难发现了:在1661年1月7日时,即顺治被记成死人时,上述20个人中,活着的为12个人,死了的共为8个人。之所以算到顺治为止,是因为他是这12个人中最关键的人物即“金陵王”。就是说,“原籍住者”是指活着的人,“在都”是指死了的人。这是因为,如上一节所论,在与朱允炆的联系中,清代的首都北京好比金陵也就是“原籍”了,顺治在北京即“金陵”时是活着的,当他离开北京即“原籍”时,就被记成了死人,他就成了死人了。故“原籍”是指活着的人,“在都”与之相对应是指死了的人。
    这就是说,说“共十二房分”,是指顺治被记成死人时皇太极的儿子和顺治的儿子中活着的人,“共二十房分”,是把其时死了的和活着的都算在内了。
    在护官符中,贾家之后就是史家,如我在《贾母之谜》中所讨论的那样,贾母即史太君主要是用来隐写顺治的,那么史湘云似乎也应该是用来隐写顺治的人物了,尤其是通过她来写顺治和多尔衮的关系,应该是作者的主要构思。
    史湘云无疑是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与宝玉关系不分伯仲者是宝钗和黛玉,其次就是史湘云了。就是说,在与宝玉的关系上,宝钗、黛玉和湘云是鼎足而立的关系。这是因为,史湘云也是个集顺治和曹宣二人特征为一身的人物,即作者通过她,有的地方写出了顺治的遭遇,有的地方写出了曹宣的特征,并且是以写顺治为主兼及曹宣。
    史湘云从小就一直在叔叔家住,只有发现了顺治实际上是多尔衮的儿子,才能发现这个细节的史实寓意:这是指孝庄下嫁多尔衮之事是真实的。据此,顺治就好比在多尔衮这个叔叔家居住一样了。从作品中看,史湘云的婶婶对她似乎并不好,这是喻指顺治和孝庄的关系一直不是很好。她的叔叔是忠靖侯史鼎,这是在指代多尔衮。鼎为三足礼器,太祖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和十五子多铎是一母所生的三兄弟,因此鼎就是三兄弟的象征了,这就是作者用史鼎来指代多尔衮的原因。故49回出现了下面细节:保龄侯史鼐迁委了外省大员,不日要带家眷上任,贾母舍不得湘云,便把她留下了。据此细节,史鼐和史鼎就应该是一个人,即湘云本应随其叔叔前往的。故戚序本、程本以及人文通行本此处都作“保龄侯史鼎”。这显然是为了更具体地暗示鼎在这里暗示三个人的寓意所故意设计出来的:大鼎为鼐,小鼎为鼒,故《诗.周颂.丝衣》中就有了“鼐鼎及鼒”的说法。这就说,作者在这里故意把史鼎和史鼐写成一个人,就是为了暗示这里的史鼎是在暗示多尔衮,同时也是在暗示他同母兄弟共三个人这一点。为了更进一步暗示这层寓意,荣国府的正厅即荣禧堂上就出现了一个重要摆设: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这里的“三尺来高”和“青绿”,都是在扣三这个数。木五色配青,五行生数为三。在古代牌谱,三点多被指代绿柳,故绿色也可以扣三这个数。所以湘云就称她的婶子为二婶婶,因为多尔衮在三兄弟中排行为二。
    这就是说,忠靖侯史鼎也好,保龄侯史鼐也好,在作者的构思中,实际上都是在写多尔衮,只是在与他的另两个同母兄弟的联系中来进行构思而已。只有发现了这些之后,才能发现护官符中关于史家的说法的谜底。
    从“一石二鸟”和“钗黛合一”的角度看,史湘云叔叔名鼎,还可以兼指曹宣在曹家的虚假身份:曹宣在曹家的父亲是曹玺,叔叔曹尔正原名鼎即曹鼎。
    护官符对史家的介绍是: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侧注: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十八。都中现住者十房,原籍现居八房。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寓意我在上一节中曾经指出,这是在与朱允炆和隋文帝的联系中来写顺治出家之事。根据上面的论述可以发现,这个保龄侯即史鼐或者史鼎,其实指的就是多尔衮了。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称他为保龄侯呢?
    这是在与“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寓意的联系中,来写多尔衮兄弟三人与顺治的长寿和曹宣长命百岁之间的关系。其具体内涵如下:
    1、太祖十二子阿济格生于明万历33年即公元1605年7月15日,死于顺治八年即公元1651年10月16日,活了47岁。
    2、太祖十四子多尔衮生于明万历40年即公元1612年10月25日,死于顺治七年即公元1650年12月9日,活了39岁。
    3、太祖十五子多铎生于明万历42年即公元1614年2月24日,死于顺治六年即公元1649年3月18日,活了36岁。
    故三个人年龄之和是:47+39+36=122岁。
    再把三个人的死日即10月16日(阿济格)、12月9日(多尔衮)和3月18日(多铎)连在一起计算一下:
    月份是10-12+3=1月。
    日子是16+9-18=7日。
    结果就是1月7日,也就是顺治被记成死人的日子了。故三人的寿龄可以起到“保顺治长寿之龄”的作用即“保龄侯”。
    用隆禧来指代曹宣,隆禧死日是1679年7月15日,活了20岁。而阿济格的生日是1605年7月15日,其生日恰好和隆禧死日都是7月15日即鬼节。两人寿龄之和为67岁,而用苏轼来指代曹宣是作者的一个重大构思,苏轼活了66岁,故阿济格和隆禧寿龄之和好比是苏轼即曹宣延长了寿命一样,也就是“保龄侯”了,此其一。从1605年到1679年为75岁,而作品写元春死于甲寅年,如我在《元春死日和赖尚荣之谜》一节中所论述的那样,这里的甲寅年指的是1734年,而曹宣此年就是75岁,故在这个意义上,阿济格也是使曹宣延长寿命之人即“保龄侯”了。
    就顺治和曹宣父子二人来看,顺治122岁的时候,是1759年,故把多尔衮兄弟三人的寿龄和死亡之日算出来的1月7日落实到顺治身上,就是1759年的1月7日了。1759年的时候,曹宣是多少岁呢?是100岁。人们在祝福婴儿的时候,都会说长命百岁的话,可以赠给孩子长命锁之类的礼物。这就是作者称多尔衮为保龄侯的内涵:作为他的儿子和孙子,顺治和曹宣都是长寿之人。当然这并不是在说顺治和曹宣都活到了1759年,只是在通过确凿的史实来写二人的长寿。
    故“尚书令史公”的寓意是:顺治是多尔衮儿子之事,曹宣是顺治儿子之事,并且父子二人都长寿之事,在史书中没有得到记载,是尚待书写的历史。这里的“尚书令”官职,因此就好比古代的史官太史令(《史记》称为太史公)一样了,如司马迁父子那样。正是由于顺治是多尔衮儿子这个历史隐秘的真实性,作者才将指代了多尔衮的史鼎和保龄侯冠之以“尚书令史公”之称的。在一般人看来,说多尔衮是顺治的亲生父亲,说曹宣是顺治的儿子,也就仿佛野史一样了,而写出这个历史真相的《红楼梦》,才是真正的史书,是其他野史所不能相提并论的,所以脂砚斋即顺治才写出了如下批语:“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我在前面曾指出,这是作者和批者明知人们不相信,也要发出的泣血之音。
    与这个“保龄侯”即“仙寿恒昌”的构思相呼应的一个最重要细节,就是宝玉在可卿房中入梦时屋中的一件摆设:“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这是一个有着重大寓意的细节。
    《太平御览.时序部》引《杂五行书》云:“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
    在《红楼梦》中,作者故意把“寿阳公主”改写成“寿昌公主”,就是在扣“仙寿恒昌”即顺治和曹宣父子二人的长寿。所以舒序本就作“寿长公主”,是明确地点出作者构思之笔。但由于这个说法太明显了,故只有此本作“寿长公主”,其他各本都作“寿昌公主”,以免引起人们的怀疑。因为按照常理,即便是研究者,也愿意以数量的多少来论真假,据此,舒序本明确地披露作者构思的说法就不会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了。
    更重要的是,如我在《“红楼梦”、庚辰本、己卯本及其他》一节中所指出的那样,“仙寿恒昌”是在与李治和李显的联系中来写顺治和曹宣父子的长寿之事的,而这里的“寿昌公主”的说法,就是对这个构思的呼应,即十分具体地写出了作者选用这个典故所暗示的历史日期。
    如我在前面多次所指出的那样,李治和李显是作者用来隐写顺治和曹宣父子关系的最为重要的历史人物。李治死日是683年12月4日丁巳,从1661年到1793年之间,12月4日为丁巳日的年份只有两个即1675年和1732年,因此如果用李治来指代顺治的话,1675年和1732年就好比李治死亡之年,这两年的1月7日,也就好比顺治被记成死人的1661年1月7日了。而李治活了56岁,顺治56岁时是1693年,在这种联系中,1693年1月7日也好比1661年1月7日了。如上所述,在与多尔衮三兄弟寿龄之和和死日的联系中,顺治的长寿和曹宣的长命百岁就可以落实到1759年1月7日了。
    综上所述,1661年1月7日、1675年1月7日、1693年1月7日、1732年1月7日和1759年1月7日,共五个日子,就可以理解成“人日梅花妆”了。因为梅花五瓣,故在牌谱中,常用五点来指代梅花。五点自然可以指代五个日子,因为古代有画梅花的习俗,日染一瓣。所以,这五个日子被作者如此精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人日梅花妆”了。由于古人称1月7日为人日,故这个梅花妆就是在人日所形成的了。这就是作者选用上引寿阳公主的典故来写这五个日子的原因:寿阳公主的梅花妆是在人日形成的。
    不仅如此,梅花妆还有个特征,就是“经三日,洗之乃落”,即梅花妆存在了三天即7日、8日和9日,9日之后就没有了。在上述五个日子中,1675年1月9日立春,1732年1月9日立春,1759年1月7日立春,如我在《贾政灯谜之谜》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通过《推背图》,顺治被记成死人的日子即1661年1月7日丁巳,可以理解成立春日,故立春日是顺治身份的象征和标志。而上述五个日子,1759年1月7日立春即梅花妆形成的日子,同时代表了其他四个1月7日,而这五个1月7日合在一起即变成一个1月7日后,到其他两个1月9日即立春日,正好就是三天。1675年1月7日丙寅,1693年1月7日辛亥,丙辛化水,故又符合“洗之乃落”的说法了。多么精确的史书和谜语笔法!
    我们把“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这个说法,有选择地单看“含章殿下”这五个字,就是“包含了章皇帝和其太子”的意思了。顺治谥号为章,故这里的章字扣顺治的“章皇帝”身份。古代称皇帝为陛下,太子为殿下,有时也称皇帝为殿下,梁章钜《称谓录.天子》:“魏晋六朝称殿下。”但称太子为殿下比称皇帝为殿下更普遍。据此,这五个字可有“包含了章皇帝殿下”和“包含了章皇帝和其太子殿下”两种解法,但结合我们上面对保龄侯寓意的理解,就可以断定作者通过这个典故所要传达的是“包含了章皇帝和其太子殿下”的意思了。
    就是说,作者胸中本来是先有了一定的历史事实,然后便在大量的历史文化典故中去寻找那些恰好能传达这些历史事实的相关材料,并根据需要,对这些历史文化典故进行一定的加工改造,于是就形成了上面关于人日梅花的细节。可卿房中的摆设:武则天镜室中的宝镜、飞燕舞着的金盘、盘内的木瓜、寿昌公主下卧的宝榻(即人日梅花)、同昌公主制的连珠帐,以及宝玉入梦时所用的寝具即西施浣过的纱衾、红娘抱过的鸳枕,都是作者通过这种方法所精心设计出来的谜语。在我的研究实践中,这个人日梅花的谜底表面上看是最简单的:因为只要发现了顺治与《红楼梦》的关系,人日即1月7日与顺治的关系就凸现出来了;但实际上却是最难的,因为只有发现了顺治是多尔衮儿子这个《红楼梦》所蕴含的历史隐秘后,这个人日梅花的上述谜底才有可能如此简单明了、干净利索地被揭开。
    只有发现了尚书令史公指代的是多尔衮,才能进一步对其后人房分数量的寓意作出正确的解释。
    保龄侯之后共18房分的寓意是:顺治一人,顺治儿子九人,康熙儿子算到八子共八人,1+9+8=18。清太宗的其他十个儿子都不是多尔衮之后,故不能算在内。之所以算到康熙的皇八子,因为在康熙的35个儿子中,只有他名为长生,这个名字与“保龄侯”的寓意即写顺治和曹宣父子的长寿的构思是相吻合的,故用他来进一步对作者的构思加以醒目。就是说,如果康熙的皇十子名长生,这里的保龄侯之后就是20房了。作者的史笔,在这种构思中得到了更充分的强化。因为作者如果不把自己的构思十分具体地落实到人物身上,就不能产生这样的写法。我们把时间算到康熙八子死亡的1676年3月26日子时(此年顺治39岁,与“保龄侯”多尔衮活到39岁正好扣合,这也是作者将康熙儿子算到八子长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此时在上述18个人中,死了的共为10人:顺治长子钮钮、四子和硕荣亲王、六子奇授、假八子真九子永干,康熙长子承瑞、二子承祜、三子承庆、四子塞音察浑、六子长华、八子长生。活着的共8个人:顺治、顺治二子福全、三子康熙、五子常宁、真七子曹宣、假七子隆禧,康熙五子允褆(序齿为长子)和七子胤礽(序齿为二子)。故说“都中现住者十房,原籍现居八房”,如前所述,“都中”扣死,“原籍”扣生。
    发现这些后,与湘云有关的大量内容的寓意也就不难发现了,略举数例:
    湘云先是送来四个戒指,后来又送来四个戒指的寓意是:在1679年上半年即7月15日之前,曹宣活着的兄弟是四个人,死了的兄弟也是四个人。八个戒指由湘云送来,就是在暗示,曹宣在皇室中的八个亲兄弟,都是顺治所给予的。如前述,在《推背图》中,丁巳之象的谶语中有“虽笑亦哭”之语,这就是湘云曲辞《乐中悲》命名的由来。批语中所暗示的卫若兰与湘云的婚姻关系,其实就是顺治和曹宣的父子阴缘的隐语。比如妙玉曲辞中“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美如兰”便扣“若兰”,妙玉以及作品中的贾兰,都是指代曹宣的。这也是在十二钗图像中,妙玉和湘云排为一组的原因。
    现在用李显和李治来类比曹宣和顺治。把李显被废日即684年2月6日(此年李治若活着就是57岁)通过李治落实到顺治身上,就是1694年2月6日(此年顺治57岁),此日干支甲戌。把李显复立为太子日即1698年9月15日(此年李治若活着就是71岁)通过李治落实到顺治身上,就是1708年9月15日,这个日子的干支是戊子。甲配头,甲头乙项病肩求,戊土为霞,故把1694年2月6日甲戌和1708年9月15日这两个日子连在一起,就好比把头和霞连在一起,也就是“枕霞”了。故湘云“枕霞旧友”这个诗号的寓意是:当顺治和曹宣父子团聚之时,曹宣2月6日出生在皇宫中作为皇七子和顺治所结下的父子关系为旧,他作为失去了太子身份的皇七子和皇太子为旧,曹宣离开曹家后和顺治团聚的父子关系为新,据此,顺治就是曹宣的“枕霞旧友”了。当然,这个“旧友”的说法,同时也就包括了通过李治和李显,来类比顺治和曹宣的构思在内,因为唐代为旧,清代为新吗。
    与这个构思相配合,作品就设计了如下一个细节:贾母小时候,史家有一个枕霞阁:
    贾母听了,又抬头看匾,因回头向薛姨妈道:“我先小时,家里也有这么一个亭子,叫做什么‘枕霞阁’。我那时也只象他们这么大年纪,同姊妹们天天顽去。那日谁知我失了脚掉下去,几乎没淹死,好容易救了上来,到底被那木钉把头碰破了。如今这鬓角上那指头顶大一块窝儿就是那残破了。众人都怕经了水,又怕冒了风,都说活不得了,谁知竟好了。”凤姐不等人说,先笑道:“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出些来了。”未及说完,贾母与众人都笑软了。
    这里把枕霞阁叫做亭子,这是因为,这个所谓的枕霞阁,其实就是李显死日既710年6月2日的隐语。因为上述“枕霞旧友”的说法,就是在与李显的联系中通过李治来写顺治的结果。李显死日为什么可以用亭子来喻指呢?因为这个日子的干支是壬午,而在《推背图》中,壬午这个干支所配之象就是一个亭子,如下所示:
    
    其颂辞是:朝用奇谋夕丧师,人民西北尽流离。韶华虽好春光老,悔不深居坐殿墀。金圣叹批之曰:“此象主神宗误用安石,引用群邪致启边衅,用兵西北,丧师百万。熙宁初,王韶上平戎三策,安石惊为奇谋,力荐神宗,致肇此祸。”
    由于“枕霞旧友”是在与李治的联系中来写顺治,则关于枕霞阁的说法,与之相配合,则是在与李显死日的联系中来写顺治与曹宣的关系。这也是作品中的滴翠亭命名的由来:滴翠亭是顺治和曹宣父子死后的阴缘即仙缘的隐语,其命名就是由李显死日干支壬午在《推背图》中之象而来。李纨曲辞《晚韶华》的命名,也是由其中“韶华虽好春光老”的说法而来。一是藉此来传达顺治和曹宣父子的阴缘是“晚韶华”:顺治和曹宣父子相认和团聚之时,曹宣的皇七子和皇太子身份得到了无可置疑的确定,但此时一切都已经晚了即“如冰水好空相妒”了;二是藉此来传达顺治后悔当年一念之差出家之事即“悔不当初坐殿墀”,因为“坐殿墀”正好可以喻指顺治在皇宫中当皇帝之事。
    而贾母在枕霞阁处落水,则是指在与李治和李显的联系中,顺治和曹宣的父子关系可以通过好几对丙日和辛日之间的关系来表达,比如前面所讨论过的黛玉眉目的寓意等,而丙辛化水,故有此“落水”之说。而且如前述,1661年4月21日即康熙举行顺治宝宫安放礼的日子,在《推背图》中,就是水中水鬼之象,正好可以概括成顺治“落水”。由于凹凸是阴阳即生死的隐语,故又通过贾母头上碰出个坑即凹,来喻指顺治被记成死人之事,又通过凤姐的话把凹变成凸,来喻指顺治的长寿。等等。
    与湘云有关的最重要的情节,就是众人吃螃蟹和“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等,这些问题后面相关之处再细说。发现了顺治是多尔衮的儿子这个一部红楼所隐写的重大隐秘后,才能发现“暖香坞雅制春灯谜”回中“观音未有世家传”这个谜语的真正谜底:顺治是多尔衮的儿子这一点,在史书中没有得到记载;顺治不能作为多尔衮的儿子来传宗接代。这些问题我们别处再细说,护官符中的四大家族已经说完了两家,下面接着该说薛家了,且听下回分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