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续《红楼》为啥不讨好?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汪兆骞 参加讨论

    刘心武以呐喊出“救救孩子”焦灼呼声的《班主任》翘楚文坛。《钟鼓楼》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完整的人物体系,表现城市的众生相和历史的文化内蕴,荣膺茅盾文学奖。自1990年发表红学论文始,凡二十年一直探寻《红楼梦》文本之谜,而登央视“百家讲坛”。此后,又发表独辟蹊径的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元春之死》和《妙玉之死》,被看成是《刘心武续红楼梦》的“练兵”。刘心武有关红学研究和创作实践,引起关注,也备受争议,甚或诟病。
    其实,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关于续《红楼梦》的话题,一直众说纷纭。
    俞平伯谈续《红楼梦》凡书都不能续
    “《红楼梦》是部没有完全的书,所以历来人都喜欢续他”(俞平伯《红楼梦辨》)。二百多年来,续补《红楼梦》的书,除高鹗外,尚有《红楼圆梦》、《绮楼重梦》等数十种。这些续补,都是把黛玉从坟中拖,让宝玉拜相封王,终于“兰桂齐芳”式的狗尾续貂,无一成功者。
    即便是汉军旗人、距雪芹极近的高鹗,虽以审慎的心思,正当的态度来续补《红楼梦》,宁失之于拘泥,不敢失之于杜撰,还是因《红楼梦》本非可以续补之书,且高与曹个性相差太远,便还是不自觉地相违远了。俞平伯戏称“光荣地失败了。”
    俞平伯也曾心高气傲地恃才去补《红楼梦》第三十五回中的一节缺文。即黛玉在院内说话,宝玉叫快请,下文就没了。到了三十六回,又另起一事,了不和这事相干。按说黛玉既然来了,宝玉把她请了进来,两人必有一番话说;但各版本这节都缺,明系中有缺文待补。补小小一段文字,况大意已可以揣摩而得,甚至连说什么话也可知道。但俞平伯绞尽脑汁,“竟一字不能下笔”。足见进入“曹体”的叙述文本,何其难也。
    文学是一种创造,大凡经典名著,无不是作者的血肉之躯与苦难现实碰撞出的电光石火,必有大的哀凉和哲思,也必有鲜活个性的张扬。曹雪芹与高鹗二人的环境、心境、思想、情感,及文学功力手段,皆相去甚远。雪芹乃一名士,是潦倒不堪的,是痛恶科名禄利之人,所以他把宝玉拉出学堂,送进大观园。高鹗则是热衷功名仕途的举人,后又中进士,做御史,故将宝玉从大观园拽到学堂,让他日后中举。俞平伯说,“高氏的失败,不在于‘才力不及’,也不在于‘不细心谨慎’,实在因两人性格嗜好底差异。而又要强合为一,致一百二十回成了两橛,正应古语所谓‘离之双美,合之两伤’”(《红楼梦辨》)。
    比如高鹗写宝玉中举。第五回有“嫡孙宝玉一人,聪明灵慧,略可望成”句。第九回有“众清客相公们都起身笑道:‘今日世兄一去,二三年便可显身成名了’”,又“黛玉笑道:‘好!这一去可是要蟾宫折桂了。’”这些话明明是些应酬闲聊的套话,并无深意,而黛玉的话,分明是讥讽之语。热衷仕途的高鹗竟据此“续出”宝玉中举,完全误会了曹雪芹的本意,也违背了他视功名为粪土的清高。此外,贾氏复兴,凤姐之死,湘云守寡,妙玉被污等,也莫不如此穿凿。气得俞平伯在给顾颉刚的信中说,高鹗“与雪芹的性格差得太远了,不适宜续《红楼梦》”。没有性格精神的契合,高鹗之续,岂能尽如人意?
    俞平伯说:“文章贵有个性,续他人底文章,却最忌的是个性。因为表现了你底个性,便不能是续作;如一定要续作,当然须要尊重作者的个性,时时去代他立言。但果然如此,阻抑自己底才性所长,而俯仰随人,不特行文时如囚犯一样未免太苦,且即使勉强成文,也只是‘尸居余气’罢了”(《论续书底不可能》)。俞平伯的结论是,“我以为凡书都不能续,不但《红楼梦》不能续,凡续书的人都失败”(同上)。
    俞平伯的红学研究启蒙新,开一代之风。他的“凡书都不能续”的警告,迄今已是余音绕梁的“谶语”,但枉费心力者,仍绵绵不绝矣。
    鲁迅谈续《红楼梦》续之“浮云”
    关于续《红楼梦》,鲁迅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中说,“续《红楼梦》八十回本者,尚不止一高鹗,俞平伯从戚蓼生所序之八十回本旧评中抉剔,知先有续书三十回,似叙贾氏子孙流散,宝玉贫寒不堪,‘悬崖撒手’,终于为僧,然详不可考”。文中又引蒋瑞藻《小说考证》,“戴君诚夫见一旧时真本,八十回之后,皆与今本不同,荣宁籍没后,皆极萧条;宝钗亦早卒,宝玉无以作家,至沦于击(打更,笔者注)之流。史湘云则为乞丐,后乃与宝玉仍成夫妇”。鲁迅指出,“二书所补,或俱未契于作者本怀,然长夜无晨,则与前书之伏线亦不背”。
    其它续书,纷纭尚多。仅据一粟之《红楼梦书录》所载,便有:逍遥子撰,三十回乾嘉间刊本《后红楼梦》;还有两部同名《续红楼梦》,一为秦子忱撰,三十卷,嘉庆四年抱瓮轩刊本。一为题“海圃主人手制”,四十回,嘉庆间刊本。前者秦子忱撰《续红楼梦》,亦称《鬼红楼》,据《忏玉楼丛书提要》载:“是书作于《后红楼梦》之后,人以其说鬼也,戏呼为《鬼红楼》”。此外还有《红楼复梦》,题“红香阁小和山樵南阳氏编辑”,一百回,嘉庆十年金谷园刊本;《红楼梦补》,归锄子撰,四十八回,嘉庆二十四年疏影斋刊本。还有《红楼幻梦》、《红楼圆梦》、《增补红楼》等等,不赘述。
    鲁迅对这些续作,一针见血地评道,“大率承高鹗续书而更补其缺陷,结以‘团圆’,甚或谓作者本以为书中无一好人,因而钻刺吹求,大加笔伐。”相较之下,鲁迅基本肯定“有悲剧眼光”的高鹗之续。鲁迅说,“其补《红楼梦》在乾隆辛亥时,未成进士,‘闲且惫矣’,故于雪芹萧条之感,偶或相通。然心志未灭,则所谓‘暮年之人,贫病交攻,渐渐的露出那下世光景来’(戚本第一回)者又绝异。是以续书虽亦悲凉,而贾氏终于‘兰桂齐芳’,家业复起,殊不类茫茫白地,真成干净者矣”。
    高鹗续《红楼梦》,不仅对原著“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伏笔探佚钩沉,更重要的是对曹雪芹的悲剧命运,有同病相怜的深切的感受,于是才有两心的“偶或相通”,才成就了悲剧的后四十回。而那些违背曹雪芹原笔原意,随心所欲的续作,无不是狗尾续貂,皆成浮云。
    原载:安徽广播网 2011-03-14
    
    原载:安徽广播网2011-03-1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