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前两篇文章分析和研究了《红楼梦》的秘密所在,基本勾勒《石头记》和《风月宝鉴》脉络和故事梗概,但要想获得书中隐藏的更多信息,我们还要对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过程进行还原,对其主要写作手法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使红学爱好者能够按着曹雪芹创造的脉络去追寻那些久远的历史轨迹。使更多隐藏其中的秘密浮出水面。 本文的重点在于研究主要人物在不同主题之间是如何进行转换的,《红楼梦》中常说的钗黛合一、金玉良缘未必是想象中的姻缘伏笔。而是告诉我们有的人物曹雪芹是用两个人共同塑造的;而有的人物则是在不同时间段内曹雪芹被安排她表演了不同的角色。 二、《红楼梦》创作素材的界定 1、曹家祖先发家史素材的积累 曹雪芹是汉军正白旗人,其高祖曹振彦及曾祖曹玺原为明朝戍边将领(或家属),孤城困守情况下投降了清朝,先归属皇太极旗下做包衣,后转旗到多尔衮旗下,顺治八年朝廷清算多尔衮后转入内务府包衣。 从顺治七年开始曹振彦在山西任职、曹玺则在顺治八年由王府护卫升任内廷二等侍卫。后转入江浙为官,直到康熙二十三年曹玺在江宁织造府任上去世。 这段时间里曹家经历了由显赫的戍边将领----到投降沦为敌国家奴----再到崛起为皇帝信任的宠臣的复杂过程,其中的艰辛和努力可想而知。而恰恰这一段历史也中国历史上社会最为动荡的年代,目前能传续下来的真实情况少之又少。 曹家祖先曹振彦和曹玺都不是文人,曹家当时的社会地位也决定他们不可能留下什么文字性的历史资料。好在曹寅从幼年开始陪康熙读书,成为清朝初期较有名气的文化名人。曹家任职南京后开始一段相当长的安全稳定期,曹寅那一代有文化的后代与曹振彦及曹玺共同生活的时间也有十几年的光阴。他们艰辛的创业经历必然成为曹家教育后代的家常话题,这就为曹寅一代将曹家崛起历史的文字化和故事化能为可能。 2、曹家兴盛时期素材的积累 关于曹寅大家已经非常熟悉,笔者认为《红楼梦》的绝大多数素材取自曹寅时期。他不但根据曹振彦和曹玺掌握的大量历史素材为“石头记” 编撰了文字材料予以保存,还编录以顺治时期和康熙亲政前皇宫生活为背景的“风月宝鉴”的底稿。而这个“石头记”和“风月宝鉴”由于内容比较敏感,曹寅在编撰的时候就直接以话本的形式展现出来,其中的隐秘手段后来也被曹雪芹熟练掌握。 以曹家当时的地位,修编家史应该理所应当,皇亲国戚婚丧嫁娶的富丽场景,康熙南巡四次接驾的盛大气势都会记录在案;文人聚会、吟诗起社的雅致自然也有据可查。同时曹寅还会利用《全唐诗》主修的身份,获取相当广泛的诗词歌赋,书画灯谜的文化作品以及有关南明的历史和记载。 3、曹家衰败时期素材的积累 曹家的衰败虽然不一定是曹頫的原因,但却从曹頫开始,他完全经历曹家衰败经过,可谓经历坎坷、历尽风雨。即使他不能写出一个成型的东西留给曹雪芹,关键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时候他还健在,他的人生经历对《红楼梦》后40回影响颇深,而悲剧结局也是《红楼梦》能够成功原因所在。 4、《桃花扇》的影响 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清朝初期最具成功的戏曲之一,抛开其他艺术价值方面不谈,其悼明伐清和反对礼教两大主题虽然人尽皆知,但却让朝廷抓不到什么把柄。《桃花扇》的写作方法和故事编撰巧妙之处,对曹雪芹应该有深刻影响。不知《桃花扇》剧本原稿曹雪芹是否看过或收藏,但有些红学家还是把《红楼梦》与《桃花扇》联系在一起。 三、《红楼梦》创造结构设计 1、主题创作思想 曹雪芹以他爷爷曹寅时期的家史素材和曹頫时期曹家衰败经过素材作为参考,虚拟一个处于衰败过程的“贾府”。通过对“贾府”衰败过程的描写完成他的诉求,也就是把《石头记》和《风月宝鉴》中的敏感内容隐藏到《红楼梦》里。 2、主要隐秘方法 通过双主题并行交叉写作的手法来隐藏作者真实目的,我们这里所说的主题是指前文里说分析的各部书。 3、《红楼梦》最初的编撰过程 首先曹雪芹是以《风月宝鉴》为底本,将《石头记》和《风月宝鉴》进行合并,以宁国府和荣国府分别作为各自的领地,初步确定宁、荣两府的主要人物,然后按这些人物与曹頫的“曹家衰败历史”进行对号入座。完成红楼梦初步构思。这一过程最主要功能是使这三本书的内容连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让朝廷和读者都能为传说中的主人公凄惨的爱情故事而心动。 其次要进行主要故事情节的设计,这些故事要能与某些主要的历史事件雷同,以便后人解密的时候能够根据书中的故事情节联想到某些历史事件,才能让后人有解密的机会。比如秦可卿的葬礼和贾元春的省亲这两段故事,这些故事本身也可以承载着某些重要秘密。 再则才是将作者想要隐藏的秘密逐项赋予给特定的人物,根据这些人所代表的秘密对其进行人物特征设计,然后通过各种写作手段将所谓的秘密附着其身,当然还会留下一个辫子让读者猜想。 第四是在上面的过程完成后才会进入具体故事情节编撰阶段,分出章节、明确各个章节的具体内容,初步结构确定。如此这般反复循环调整最后确定一个整体结构。 4、各主题内容之间的分隔手段 第一:时间分隔手段——按时间顺序重点写作进行分隔; 第二:画地为牢手段——通过“府”、“院”进行隔离; 第三:梦中注定手段——通过贾宝玉的“梦”巧做伏笔; 第四:自我解嘲手段——通过人物自身说辞及诗词给自己定性; 第五:赤膊上阵手段——脂砚斋的批语。 四、《红楼梦》创造结构布局 石 头 记 :清朝入关前(1-16)回;清朝入关后:(17-32) 回; 风月宝鉴 :清朝入关前(1-16)回;清朝入关后:(17-80) 回; 曹家家史 :雍正皇帝前(1-80)回;雍正皇帝后:(80-120)回。 五、主要人物的塑造及角色转换 1、《红楼梦》人物统计 《红楼梦》里的人物众多,民国初年兰上星白编了一部《红楼梦人物谱》,共收721人,人各有传,字数长短不一。此书中又收《红楼梦》所述及的古代帝王23人,古人115人,后妃18人,列女22人, 故事人物13人,仙女24位,神佛47位 ,共262人,每人略考其生平及传说.连上二者合计,共收983人. 。 就全书来讲,作过精彩描写的人物也达几十人。 有人将这些人物归纳为十二贾氏、十二金钗、十二丫鬟、十二家人等等,曹雪芹对塑造这些人物可谓费劲苦功,精巧设计的故事情节、浓墨淡笔的性格刻画,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有时看似平淡无奇,实则精妙绝伦。细细琢磨,会让你叹为观止,拍案叫绝。这也是《红楼梦》之所以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2、《红楼梦》主要人物角色转换 《红楼梦》里的自始至终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有几十人,无论是索引派的宫廷秘史还是考证派曹雪芹自传的观点,到与书中人物对号入座的时候就不能自圆其说了。这也是二百年红学不能破题的原因所在。 那问题在那里呢?除了我们在《红楼梦秘密之研究报告》里所说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曹雪芹在编撰《红楼梦》的时候对主要人物大多赋予了多重角色(这里所说的角色是指人物在各个主题内表现为不同的人物)。这样做一是为了隐秘,让人们不能轻易破解其中秘密,防止朝廷的政治迫害,他的目的完全达到了;二是由于《红楼梦》是由相对独立的几本书构成,需要把各自的主要人物重叠或延续才能完成相互融合。 那这么做会不会乱了阵脚,让读者永远都分不清张三李四呢?不会,曹雪芹担心读者不能理解,特意以脂砚斋的名义告诉了我们,在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二十七回的【回后墨】这样写道: 《石头记》用截法、岔法、突然法、伏线法、将繁作间法、重作轻抹法、虚稿实应法种种诸法,总在人意料之外,且不见一丝牵强。所谓信手拈来无不是也。 这显然是曹雪芹进行人物角色转变时候常用的手法,读者应该重点体会。比如在秦可卿死之前安排贾琏和林黛玉离开回扬州,这就是非常明显的截法运用,里面就大有文章可做。 六、贾宝玉和他的“宝玉” 贾宝玉可以说这《红楼梦》里的绝对主角,读者对他爱恨有加,那《红楼梦》里的其他主角们也是对其毁誉掺半,宝钗就戏称他无事忙。根据现代学者对前80回的统计,贾宝玉就出场3014次,如此之高的出镜率显然不是单个角色所需要的。那其中奥秘何在呢: 1、《风月宝鉴》里的顺治 贾宝玉在这个主题里可谓主角,但他的主要部分还在皇家情史方面,朝廷大事和皇权的争夺与其说顺治和多尔衮之争,还不如说孝庄皇太后与多尔衮之争。何况有关朝廷政事的描写比较容易露出马脚,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曹雪芹的处理是极力避之,就如《石头记》里对秦可卿和贾元春的处理一样。《风月宝鉴》里的顺治基本局限于大观园中。 顺治可以说是一个极其不幸的皇帝,自从幼年选做皇帝就如同被软禁一般,对一个游荡放纵成性的满族孩子而言简直是天大的灾难。他的成长阶段始终笼罩在孝庄皇太后的庇护之下,亲眼目睹了孝庄与多尔衮的复杂的权力斗争中,心里的恐惧和怨恨造就了他扭曲的性格。等到多尔衮被搞掉顺治亲政的时候,他已经完全不能理解母亲的任何言论了。他根本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他不懂汉语那还能够了解他的百姓;他没经过征战厮杀何谈皇家责任。他的心里只有怨恨和他的女人,当他为数不多的几个知心女人离他而去的时候,他就完全崩溃不能自拔了。这就是曹雪芹笔下的那个顺治。 2、《红楼梦》里的纨绔公子 既然我们认定《红楼梦》是曹雪芹融合诸多书籍后的最终作品,那作为绝对主角的贾宝玉的所有表现都可视为这个纨绔公子的即兴表演。但如果细致分析,贾宝玉的纨绔公子性多集中在后40回里,那就是面对灾难的无所作为表现。 关于这方面的事情,无论是曹頫还是曹雪芹他们都是真实的演员,刻画这些场景肯定会淋漓尽致、活灵活现。只是我们读者多没有切身感受无法读懂而已。 3、作者手中的万金油 如果贾宝玉仅仅我们上述所说的角色,那也没什么神奇而言。贾宝玉在曹雪芹手里更大的用处是当做他手中一只“神笔”,当有“难言之隐”的描写的时候,他就让贾宝玉代替;当各个主题之间转接困难的时候,他就让贾宝玉去承接;当有重要的主题转换的时候,他就让那颗“宝玉”现身;当他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干脆让贾宝玉做梦。总之,有困难、找宝玉。 4、曹雪芹的代言人 根据红学家的考证,曹雪芹本人并没有享受过什么大富大贵,他的成长过程就是曹家衰败的过程,他的思想我们从《红楼梦》中可以一探究竟。 首先他有“悼明伐清”的思想,这符合他失落的汉八旗身份;其次他有“尊佛蔑儒”的思想,对儒家士大夫不以为然,这深受他家衰败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影响;再则他有“重女轻男”的观念,这即与他的遗腹子的身份有关,也和纨绔公子的秉性有关。 如果抛开80回手抄本脂批《红楼梦》不管,程甲本的《红楼梦》完全可以看做以曹雪芹为原型自传体小说。因为曹雪芹想说的,贾宝玉都说了。 七、后记 《红楼梦》秘密之分析报告 《红楼梦》秘密之研究报告 《红楼梦》创作过程再还原 上述三篇论文系统的阐述了一个全新的破解《红楼梦》秘密的方法,根据网上搜索的结果,在此之前没有类似的观点,可称之谓“新新索隐派”。据此方法解读已经得出许多重要研究成果,希望有关专家和广大红学迷批评指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