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从曹大汉的年龄看“大孤山曹雪芹家族”说的破绽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童力群 参加讨论

    第一节、曹宗孔夫妇的生卒年
    在网上点击“红历新浪博客”,就可进入《红历·新浪博客》(又名:《曹操正宗七十代的博客》)。这就是曹祖义先生的博客。
    接着点击“图片”,点击其第四页,可看到两张图片。其中第一张图片的标题是:《曹家到岫岩大孤山第二代》。
    

其解说词是:“从家谱中可以看出曹积(曹大汉邢岫烟)葬在大孤山。其他哥四个不管早晚都葬在岫岩,其中的奥妙曹雪芹是知道的。”
    

该家谱图片展示的内容较多。其中有个内容是:
    

“高祖宗孔:生于康熙三十六年。四月初五日申时生。卒于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一日申时正寝。
    

高祖孙太君:生于康熙四十四年。正月初九日亥时生。卒于乾隆四十年。四月十八日亥时正寝。”
    第二节、曹祖义先生的叙述
    《曹操正宗七十代的博客》2009年3月26日发表了《<红楼梦>的摇篮——大孤山(上篇)二》。该文写道:
    当时,为了避免招致残酷的文字狱之祸,为了让曹雪芹全面了解曹家历史,待曹家情况稍有好转,曹頫便带领曹雪芹走访了曹家历代居住过的地方,并到了他家真正的祖籍地——山东登州府宁海州。但此时祖籍地已无他们本家人,便寻迹追踪,来到了关外隶属岫岩的大孤山。在大孤山山东头屋脊崖下的“芦雪厂”(即现在的曹家堡),找到了他们真正的“亲根”本家人曹大汉(书中邢岫烟的原型,邢岫烟——行岫岩,寓意曹大汉兄弟是曹家行走于岫岩的人的后代,以曹大汉为代表),曹頫便把曹雪芹留在此地,这就是《石头记》在大孤山诞生的起因。
    曹大汉当时在大孤山居住与否,也是《石头记》是否在大孤山诞生的关键问题。曹大汉是大孤山家喻户晓的人物,他长得非常高大,力大无比,关于他的佳话一直流传至今。他何时到大孤山居住得从他父亲说起,据大孤山和岫岩两处曹家家谱记载:曹大汉的父亲曹宗孔和其哥哥曹宗政于康熙五十年来到岫岩(书中的邢忠夫妇,寓意从山东行走到岫岩的曹家范世“宗”字辈的兄弟),曹宗孔落户岫岩房身沟,曹宗政落户大孤山达子营(都隶属岫岩)。
    曹宗孔在二十四岁(康熙五十九年)以前成家,曹大汉应出生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左右。
    此时曹雪芹已经八岁,正处于康熙、雍正父子皇权交替阶段,也是曹雪芹家败落的前夜。据笔者父亲和曹家堡老一辈人讲:当年,曹宗孔和五个儿子都住在岫岩房身沟。后来,大孤山山东头另一同族曹家,因跑马占山占地和一户人家产生纠纷,双方同意调解。对方见这户曹家人丁不整,便主动提出:选个日子,我们两家各出一个人用犁杖劐地(用手当楔子,塞住铁制的犁铧劐地,天下几人能之?),谁劐多大圈谁就占多大地方。这户曹家人犯了愁,正当一筹未展时,忽然想起了曹大汉。
    当时曹大汉不过十八九岁,因长得过分高大早已远近闻名。曹大汉听了此事后,同意加盟大孤山曹家帮助圈地,但家族身份不能改变。最终曹大汉从大洋河边一气劐到黄海边,为大孤山曹家圈回一大片土地,他也在大孤山山东头住了下来。
    根据书中记录,曹雪芹在大孤山写《石头记》始于乾隆六年(1741)。据此推算,曹雪芹到大孤山时,曹大汉已二十岁左右,这说明曹大汉当时已经在大孤山居住了,他们在此相逢的时间与《石头记》隐写的内容完全吻合。
    …………
    下面再看看“芦雪厂”具体在大孤山什么地方,具体地点因是实景,书中四十九回有详细地描写:
    “原来这芦雪厂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桥了”。
    这段文字表述的景象,就是当年曹家堡景象的真实写照。
    这景象今天看来,除人家多了、部分苇塘改了稻田以外,没有太大的变化。
    当年,曹雪芹到此时,只有几户人家,没有正式名称,只称谓“山东头老曹家”。
    想当年,曹家人就是在大孤山屋脊崖下——大洋河滩涂上的那片飘拂着芦雪荻花的芦苇荡中,用土坯芦苇盖起了草屋、笼起地炕。每当涨潮,便有“胖头鱼”顺着潮水成对结帮游到滩涂上,坐在滩涂旁的曹家屋里,“推窗便可垂钓”(六十年代初,这种鱼很多,在东港市中心处的水沟里都能钓到)。这种景象应当是“居河之湄,结草为庵”的真实写照,曹雪芹把当年的他和曹大汉的住处起名为“芦雪厂”,简直太贴切了。
    “芦雪厂”西面紧靠青幽荒僻、突兀孤立的大山,东面是宽阔的大洋河,南面是一望无际的黄海。曹雪芹在这样一个荒僻偏远的“世外桃园”里一住就是十年,直到写完了《石头记》初稿才离开这里。
    第三节、曹祖义先生的几个观点
    1、“曹雪芹在大孤山写《石头记》始于乾隆六年(1741)。”
    “曹雪芹在这样一个荒僻偏远的‘世外桃园’里一住就是十年,直到写完了《石头记》初稿才离开这里。”
    显然,曹祖义先生认定:从乾隆六年到乾隆十六年,曹雪芹在大孤山整整住了十年,专心写《石头记》。
    2、“在大孤山山东头屋脊崖下的‘芦雪厂’(即现在的曹家堡),找到了他们真正的“亲根”本家人曹大汉(书中邢岫烟的原型,邢岫烟——行岫岩,寓意曹大汉兄弟是曹家行走于岫岩的人的后代,以曹大汉为代表),曹頫便把曹雪芹留在此地,这就是《石头记》在大孤山诞生的起因。”
    显然,曹大汉比曹雪芹先到大孤山。
    显然,乾隆六年曹頫带领曹雪芹到大孤山找到曹大汉。
    3、“曹雪芹到大孤山时,曹大汉已二十岁左右,这说明曹大汉当时已经在大孤山居住了,他们在此相逢的时间与《石头记》隐写的内容完全吻合。”
    “当时曹大汉不过十八九岁,因长得过分高大早已远近闻名。曹大汉听了此事后,同意加盟大孤山曹家帮助圈地”。
    显然,在乾隆五年,曹大汉十九岁,从岫岩来到大孤山帮助本家圈地。
    4、“曹宗孔在二十四岁(康熙五十九年)以前成家,曹大汉应出生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左右。”
    第四节、曹大汉是曹宗孔的第三子
    (一)曹宗孔后裔图示(抄自《大孤山曹大汉(邢岫烟)家百年谱联》):
    二支:曹宗孔。
    第二代:曹成、曹开、曹积、曹忠、曹信。
    (二)曹积就是曹大汉。
    显然,曹大汉是曹宗孔的第三子。
    第五节、曹祖义先生没有出示曹大汉的生卒年
    曹祖义先生在他自己的《曹操正宗七十代的博客》里,存放了他自己家族的三张家谱图片。
    这是值得赞赏的,
    第一张图片《曹家到岫岩大孤山第二代》展示的内容之一是:
    

“高祖宗孔:生于康熙三十六年。四月初五日申时生。卒于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一日申时正寝。
    

高祖孙太君:生于康熙四十四年。正月初九日亥时生。卒于乾隆四十年。四月十八日亥时正寝。”
    

可见曹祖义家族的家谱的记载是何等的精确!
    

曹祖义家族的若干代是纯粹的农户。
    

明清时代的家谱,纯农户的记载有着普遍的规律:每个男丁名下的事迹可能没有或者很少,但其生卒年是必须记载的。
    

在曹祖义先生的论述系统中,曹大汉是非常重要的关键人物。
    

然而,无论是论文还是家谱图片,曹祖义先生都没有向社会展示曹大汉的生卒年。
    

在曹祖义先生的家谱里,连曹大汉的父母曹宗孔夫妇的生卒年乃至于月日都有记载,难道唯独对曹大汉的生卒年没有记载吗?
    

无非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家谱里真的没有记载曹大汉的生卒年。
    

二是家谱里记载了曹大汉的生卒年,但是曹祖义先生不愿意将曹大汉的生卒年向社会展示。
    

我但愿是曹祖义先生因为粗心大意而忽略了。
    

如果是曹祖义先生故意隐瞒曹大汉的生卒年,这件事情就不好说了。
    第六节、曹大汉极有可能生于雍正三年
    曹祖义先生写道:“曹宗孔在二十四岁(康熙五十九年)以前成家,曹大汉应出生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左右。”
    对这两句话,还是有分析的必要。
    “曹宗孔在二十四岁(康熙五十九年)以前成家”,“以前”一词,就意味着没有确指。
    何时成家,一般情况下家谱是不记载的。
    既然曹祖义先生写出了“曹宗孔在二十四岁(康熙五十九年)以前成家”,要么是家谱上有记载,要么是他的推测。
    曹宗孔的孙氏夫人,“生于康熙四十四年正月初九日”,到康熙五十九年,她虚岁只有16岁。
    因此,曹宗孔夫妇成家的时间就是康熙五十九年!
    曹祖义先生写道:“曹大汉应出生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左右。”
    这又是一句模糊语言。“左一左”,就是康熙六十年。“右一右”,就是雍正元年。
    曹大汉是曹宗孔的第三子。曹大汉上面有两个哥哥。曹大汉上面是否还有姐姐,这可能是无法找出答案的。
    既然曹祖义先生不愿意出示曹大汉的生卒年,我只好按照一般的生活逻辑来推测。
    双胞胎是比较罕见的。三胞胎更是只在万分之一中!
    在一般情况下,第一年大哥出生,第三年二哥出生,第五年三弟出生。
    因为曹宗孔夫妇成家于康熙五十九年,所以其长子曹成生于康熙六十年,其第二子曹开生于雍正元年,其第三子曹大汉(曹积)生于雍正三年。
    因为曹大汉生于雍正三年,所以,到乾隆五年,曹大汉虚岁16岁,而不是19岁。
    因为曹大汉生于雍正三年,所以,到乾隆六年,曹大汉虚岁17岁,而不是20岁。
    第七节、“曹雪芹在大孤山写书十年”
    完全是曹祖义先生的凭空虚构
    
    一、曹祖义先生宣传“曹雪芹在大孤山写书十年”
    曹祖义先生振振有词的宣传“曹雪芹在大孤山写书十年”,具体说来就是:
    1、从乾隆六年到乾隆十六年,曹雪芹在大孤山整整住了十年,专心写《石头记》。
    2、曹大汉比曹雪芹先到大孤山。
    3、乾隆六年,曹頫带领曹雪芹到大孤山找到曹大汉。
    4、在乾隆五年,曹大汉十九岁,从岫岩来到大孤山帮助本家圈地
    二、“曹雪芹在大孤山写书十年”
    完全是曹祖义先生的凭空虚构
    然而,乾隆五年,曹大汉虚岁16岁,而不是19岁。
    然而,乾隆六年,曹大汉虚岁17岁,而不是20岁。
    我研究的结果,与曹祖义先生宣传的,相差三年!
    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曹雪芹在大孤山写书十年”完全是曹祖义先生的凭空虚构!
    三、仅仅从曹大汉的年龄看,
    大孤山“曹雪芹家族”说的确有破绽
    曹大汉必须在十九岁之时从岫岩来到大孤山帮助本家圈地,这个时间必然是乾隆八年。
    退一万步说,假设曹頫带着曹雪芹于乾隆六年来到了大孤山,这时,曹大汉虚岁十七,曹大汉仍稳稳当当的住在岫岩,根本没动到大孤山的念头,那么,谁接待曹頫、曹雪芹呢?
    没有曹大汉这个特定人物的接待,曹雪芹会下决心在大孤山住十年吗?
    乾隆六年,曹大汉如果不在大孤山,他能与仅仅在大孤山逗留的曹雪芹接上关系吗?
    如果曹大汉没能与曹雪芹接上关系,他能“行岫岩”吗?
    如果是这种情况,曹祖义先生还能将曹大汉称为“邢岫烟”吗?
    仅仅从曹大汉的年龄看,大孤山“曹雪芹家族”说的确有破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