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红楼梦研究资料中的和氏璧--《枣窗闲笔》 兼论红学学人的逻辑精度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崔虎刚胡刚 参加讨论

    宗室爱新觉罗·裕瑞,这位清初豫亲王多铎五世孙的《枣窗闲笔》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除《红楼梦》文本外,相当完整详细记载《红楼梦》来龙去脉的文献。
      在异常复杂、文献奇缺的状态下,这部文献堪称是《红楼梦》研究中的“和氏璧”,然而其命运也与和氏璧发现、献玉者卞和那样,被人左砍、右砍,而且甚至比和氏璧及其发现者的还惨,至今不被认可,被任意强加各种“罪名”。
      主流学者与非主流学人,多以自己的利益角度对其而任意取舍,甚至全盘否定,其他学者又人云亦云,逐造成《红楼梦》作者等研究走上了舍近求远的混乱漫漫长路。正是:道不远人,人自远。 
    《枣窗闲笔》出处
    常见红学界学人介绍如下:
    孙楷第先生《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十卷(1933年由国立北平图书馆、《中国大辞典》编纂处合印行世),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四著录:“《枣窗闲笔》一卷,存。余藏作者手稿本,已捐北京图书馆。”;
      朱南铣《〈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问题札记》“裕瑞”条云:“一九一二年东四牌楼八条胡同三十一号裕颂庭藏,后归孙楷第,现归北京图书馆。”(《红楼梦研究集刊》第七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一粟编《红楼梦书录》(《红楼梦书录》一粟编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初版)对此也著录“北京图书馆藏稿本,一册。”。又 “此书成于嘉庆十九年(1814)至二十五年(1820)间。”;
      清人英浩《长白艺文志》稿本:“裕思元有《枣窗闲笔》一卷,皆评论七种《红楼梦》之作,云雪芹书成,旋亦故矣”(朱一玄《红楼梦资料汇编》第50页,1985年南开大学出版社)。
    奉宽发表于《北大学生》第一卷第四期,1931年3月1日版的《兰墅文存与石头记》一文附注⑴:“又英浩《长白艺文志初稿》据裕瑞《枣窗闲笔》亦云‘《红楼梦》为曹雪芹著’。英君为宽兵部旧雨,满洲人,姓‘高佳’氏,字养吾,一字慕纯,所著《长白艺文志》未刊,其草稿赠余,收藏未理”(吕启祥、林东海主编《红楼梦研究希见资料汇编》第366页,200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我们按学人常引的任公梁启超先生的辨伪标准:若“其书前代从未著录或绝对无人征引而忽然出现者,什有九皆伪”来考,那末《枣窗闲笔》既有著录,又有来历,且不是孤证。
    且看裕瑞《枣窗闲笔》是何记载?
    第一部分《枣窗闲笔》的记载
    一、《红楼梦》的来历:
    “闻旧有《风月宝鉴》一书,又名《石头记》,不知为何人之笔”;“曹雪芹得之。 ”。
    旁证:程高本。
    笔者注:裕瑞不知原作者(石兄)是谁,实话实说,并没有吹牛。
    二、风月宝鉴(《石头记》)得主曹雪芹其人
    “其(曹雪芹)先人曾为江宁织造,颇裕,又与平郡王府姻戚往来”;
    旁证: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八月初四,曹寅向皇帝上奏折云:“今年正月太监梁九功传旨,著臣妻于八月船上奉女北上,命臣由陆路九月间接敕印再行启奏,钦此谨遵。窃思王子婚礼,已蒙恩命尚之杰备办无误:筵宴之典,臣已坚辞……”同年十二月又上折子云:“前月二十六日王子已经迎娶福金过门……”
    曹寅之女嫁给的是平郡王讷尔苏。《爱新觉罗宗谱》在讷尔苏名下注明:“嫡福晋曹佳氏,通政使曹寅之女。”
    讷尔苏的祖先是努尔哈赤的次子大贝勒礼烈亲王代善。
    笔者注:这是一条清末民初当时学人难以道出、后来才核实的信息。点出了别人讲不出的曹家家底信息。
    三、裕瑞的信息来源
    裕瑞“闻前辈姻戚有与之(曹雪芹)交好者,其人身胖头广而色黑  ...”;
    旁证:裕瑞嫡生母为傅文之女,故明兴、明义兄弟皆其母舅,其嫂则为明兴之女。  
    明义本人,明义、明兴的姻戚堂姐夫墨香及墨香的侄子敦敏与敦诚,这些乾隆时候曹雪芹身边的人,曾有文献涉及曹雪芹本人,或直接涉及曹雪芹传出的《红楼梦》的文献。雪芹是明琳的朋友,也可能是亲戚,从这些社会关系来看,“裕瑞的话,应有一定依据。”(徐恭时语)
      裕瑞的信息来自自己的亲人们、曹雪芹好友,就自己当所耳闻来记述.
    笔者注: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其胖瘦不同,是完全有可能的。曹雪芹也不例外。裕瑞当时听前辈姻戚讲到的就是如此。不能因曹雪芹后来变瘦而否定裕瑞的记载
    四、裕瑞与曹雪芹的关系
    “雪芹二字,想系其字与号耳,其名不得知。曹姓,汉军人,亦不知其隶何旗”,“再按雪芹二字,不似其名”。表明裕瑞与曹雪芹的关系是间接的关系。
    旁证:裕瑞确实不知道曹雪芹隶属何旗。曹雪芹是汉军人的说法也不确切。
    笔者注:表明裕瑞自己与曹雪芹是间接关系。自己也没有去深究考察曹雪芹其人,而写明是自己的推想猜想。可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没有一点炫耀夸张。
    五、曹雪芹得书后的作为及其原因目的
    “(曹雪芹)以是书所传述者,与其家之事迹略同,因借题发挥,将此部删改。。。”。
      旁证:
    1. 如书中有大家族由盛到衰的整体结局;有至今学界一再将《红楼梦》一些事迹可与曹家事迹联系的信息,如学人津津乐道的曹寅接驾康熙南巡、萱瑞堂与荣禧堂、曹寅又女为王妃等等。
    2. 《红楼梦》本身有“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笔者注:按裕瑞信息,至少说明原作者是生活在雍正以前那个时代。
    六、得主曹雪芹的增删能力
    “闻前辈姻戚。。。其( 曹雪芹),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是以其书绝妙尽致”。
    旁证:曹雪芹好友:敦诚、敦敏及张宜泉等人对其诗文书画水平等有文字记载。
    七、得主曹雪芹增删内容
      “因借题发挥,将此部删改。。。”; “雪芹原因托写其家事,感慨不胜,呕心始成此书,原非局外旁观人也”;“乃以近时之人情谚语,夹写而润色之,借以抒其寄托。”。
    旁证:裕瑞说:“曾见抄本,卷额本本有其叔脂研斋之批语,引其当年事甚确,”。“闻袁简斋家随园,前属隋家者,隋家前即曹家故址也,……书中所称大观园,盖假托此园耳”;“其书中所假托诸人,皆隐寓其家某某。凡情性遭际,一一默写之,惟非真姓名耳”;
    主流及许多非主流学人也一再将《红楼梦》与曹寅家事联系对比。如大家族由盛而破落、及主流学人津津乐道的避寅、脂批中的触景生情;曹寅接驾康熙南巡、萱瑞堂与荣禧堂、曹寅又女为王妃等等常谈。
    还有学者,还通过曹家而把与其关系密切的李煦家事也联系起来。
    笔者注:即便有学者认为所有相关曹雪芹的文献、程甲本之外各个版本都是伪造的,依旧认为《红楼梦》是写曹寅家事。
    八、得主曹雪芹增删过程
    “曹雪芹得之,……将此部删改至五次,愈出愈奇,乃以近时之人情谚语,夹写而润色之,借以抒其寄托”;“又闻其尝作戏语云:“若有人欲快睹我书不难,惟日以南酒烧鸭享我,我即为之作书”;“盖因雪芹改《风月宝鉴》数次,始成此书”;“删改至五次”;“亦不知其为删改至第几次之本”。
    旁证:《红楼梦》个文本等存在与争论。
    笔者注:曹雪芹对友人的戏言:‘若有人欲快睹我书不难,惟日以南酒烧鸭享我,我即为之作书’云”;将其增删时的自信夸耀之情,跃然纸上。
    九、得主曹雪芹的增删进度
    “《红楼梦》一书,曹雪芹虽有志于作百二十回,书未告成即逝矣”;“本欲删改成百二十回一部,不意书未成而人逝矣”;“盖雪芹于后四十回虽久蓄志全出,甫立纲领,尚未行文,时不待人矣”;“八十回书后,惟有目录,未有书文”;“诸家所藏抄本八十回书及八十回书后之目录,率大同小异者”;“抄家各于其所改前后第几次者,分得不同,故今所藏诸稿未能画一耳”;“此书由来非世间完物也”;“观刻本前八十回虽系其真笔,粗具规模,其细腻处不及抄本多多矣,或为初删之稿乎?”。
    旁证:1.《红楼梦》八十回的不同抄本存在。2程高本:序言文字记载;
    笔者注:按裕瑞记载,曹雪芹得到《石头记》后,计划增删为百二十回的增删本(《红楼梦》)。由于前八十回改来改去,耗费许多时间,没想到,全书只增删到前八十回就去世了,结果后八十回只留下了要增删的目录,令人遗憾无穷。
    十、后四十回作者
    “而伟元臆见,谓世间当必有全本者在,无处不留心搜求,遂有闻故生心思谋利者,伪续四十回,同原八十回抄成一部,用以贻人。伟元遂获赝鼎于鼓担,竟是百二十回全装者。不能鉴别燕石之假,谬称连城之珍。高鹗又从而刻之”,“而程高辈谓从鼓担无意中得者,其真耶假耶?”“不然即是明明伪续本,程高汇而刻之,作序声明原尾,故意捏造以欺人者”;“目录有大观园抄家诸条,与刻本后四十回四美钓鱼等目录,迥然不同”。“但细审后四十回,断非与前一色笔墨者,其为补者无疑”,“至后四十回迥非一色,谁不了然?”,“此四十回,全以前八十回中人名事务,苟且敷衍,若草草看去,颇似一色笔墨。细考其用意不佳,多杀风景之处”。
    旁证:程高本:序言文字记载;
    版本情况:八十回与一百二十回并存。“余(裕瑞)曾于程高二人未刻《红楼梦》板之前,见(八十回)抄本一部”);
    学人对曹雪芹真本、后四十回作者争论不休。
    笔者注:裕瑞所言,表明他注意到了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的差别,但自己因对后四十回作者是谁并无确切证据,因此只能猜测推测。裕瑞猜测推测到:一是“闻故生心思谋利者,伪续四十回,程高上当”;一是程高明知道是伪造的,却“汇而刻之,作序声明原尾,故意捏造以欺人者”。
      对后四十回的来历及作者,裕瑞没有考虑到其他可能性。
    十一、得主曹雪芹的增删水平
    “恒纸贵京都,雅俗共赏。”;“是一是二,令人真假难分,斯为妙文”;“前书初,起只平平,愈作愈妙”;“虽然数十年前,非甚远也,当时岂无俗亵之言?一经雪芹取择,所收纳者,烹炼点化,便成雅韵,究其手笔俊耳”;“究亦诸续手碌碌无绝妙之想,设使雪芹为之,当必有新奇而不悖理之佳文,令人拍案叫绝者,余可逆料之”;“其措辞命意与刻本前八十回多有不同。抄本中增处、减处、直截处、委婉处,较刻本总当”,“观刻本前八十回虽系其真笔,粗具规模,其细腻处不及抄本多多矣”。
    旁证:程高本:予闻《红楼梦》脍炙人口者,几二十余年 是书前八十回,藏书家抄录传阅几三十年矣;可谓不胫而走者矣。
    笔者注:学界普遍公认今存《红楼梦》水平一流、乃至难以逾越的作品。经过曹雪芹的十年辛苦增删,《石头记》锦上添花!
    十二、《红楼梦》命名经过
    “。。。《风月宝鉴》一书,又名《石头记》。。。” 后“。。。其叔脂研斋。。。易其名曰《红楼梦》。”。
    旁证:程高本:“《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
    笔者注:如果脂本为真,脂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表明后来脂砚斋又恢复原名“石头记 ”。符合:“解铃还许系铃人”之情。
    十三、《红楼梦》谐音使用法
    裕瑞指出:
    (1)“所谓元迎探惜者,隐寓原应叹息四字”;
    (2)“前书‘吴新登’,隐‘无星戥’之意”。
    旁证:今日学人大量使用这一方法,尽其才华想象力而使用之。几达成果日异月新的地步。
    小结:
      裕瑞将《红楼梦》一书的来历与曹雪芹的关系,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交代的清清楚楚。
      此外,学界公认《枣窗闲笔》是目前发现的“述红”资料中,仅有的一部专论《红楼梦》续书的专著。如学者所言的: “当下新红学关于成书研究方面的内容,几乎就没有跳出裕瑞在《枣窗闲笔》当中的这些文字”。新红学的更早奠基人其实是裕瑞!
      需要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上述文字是裕瑞明写、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的信息。《枣窗闲笔》中还有一条裕瑞间接写出、对红学而言是最重要的信息。
    十四、《石头记》原作者
    查到相关资料固然重要、值的称道,但能读出字里行间的信息才是研究者的本分、更有意义的学问、水平所在。
    虽然裕瑞并未去深入研究《石头记》原作者究竟何人?其实由裕瑞所给出的信息再去结合《红楼梦》本身,我们不难发现实质上裕瑞已经给出了《石头记》原作者就是雪芹某神秘叔辈人物的重大信息!裕瑞记载到“闻其所谓宝玉者,尚系指其叔辈某人,非自己写照也。”;“余闻所称宝玉系雪芹叔辈”。
    首先,我们由《红楼梦》文本“宝玉”、“石头”及“自云作者”得出,《红楼梦》(石头记)中他们三者有一定程度上的本质对应关系(否则红学、曹学便不会存在。《红楼梦》将与其他名著一样,仅仅是一个优秀小说而已,不会成为一门卷入华夏几代学人的红学。);
    其次,我们再按裕瑞所言的“闻其所谓宝玉者,尚系指其叔辈某人,非自己写照也。”,“余闻所称宝玉系雪芹叔辈”,可知,在裕瑞信息下,宝玉与曹雪芹是两个人,而不是一个人;
    再者,我们结合《红楼梦》文本及裕瑞信息两者,我们又可知道,按裕瑞的信息,曹雪芹便不是那位“自云作者”,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红楼梦》中的主人公宝玉(石兄、“自云作者”),便不是曹雪芹自己新增加的内容,而是原书早有的角色。
    由上可证,既然宝玉是曹雪芹某叔辈人物,那末《石头记》原作者就是曹雪芹的某神秘叔辈人物!
    红学界热闹非凡,矛盾百出,疑案重重,几乎都难以达到任何共识,根本原因在于对《红楼梦》(石头记)原作者的不明。
    由此可见裕瑞所记载信息的巨大价值!堪称《红楼梦》研究领域资料中的和氏璧!
    对新红学而言,裕瑞从根本上否定了胡适的学说-《红楼梦》原作者是曹雪芹!肯定了胡适自己早年最初的看法-曹雪芹只是增删者!这才是裕瑞文献的真正本质及价值!
    历史上,《枣窗闲笔》是唯一来自曹雪芹友人之后、主要依据其前辈--曹雪芹友人所述,而回忆记录下的如此完备详细的《红楼梦》来龙去脉的文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堪称《红楼梦》研究资料中的和氏璧!
    十五 、遗憾再三
    对曹雪芹某神秘叔辈人物--这位《红楼梦》第一主角原型,学界也并非没有学者在这方面下过功夫,遗憾的是学人只在华夏文坛大地中寻求,苦苦寻求而不得。
    岂知,学人却因成见而忽视华夏的半壁文化江山-武林!那一片正是红学的处女地!虽笔者、记者摇旗呐喊,至今学人依旧视武林而不见。史家常见文武合一,文人常说文武双全,但让学人结合实际,却堪比登天!
    对裕瑞的记载,主流红学界至今只是从中寻出—粒---脂研斋,死死抱住不放手,而将《枣窗闲笔》这个和氏璧其余仍然信口斥为废石。于是主流红学学人、非主流学人纷纷转向否定裕瑞文献,此起彼伏。
    请看学人逻辑精度何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