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永忠题《红》诗揭秘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古洞秦人 参加讨论

    

    爱新觉罗·永忠(1735-1793),清宗室,字良辅(良甫),又字敬轩,号臞仙、蕖仙,又号栟榈道人、如幻居士。系康熙帝第十四子胤禵之孙,多罗贝勒弘明之子。曾一度做过宗学总管、满洲右翼近支第四族教长,甚至封授辅国将军。他一生酷爱诗酒书画,皈依佛道。喜好藏书,文学艺术造诣颇深。永忠与敦氏兄弟交往频繁,有诗文集《延芬室集》传世,其中的吊曹雪芹三绝句一向被红学家所看重。
    学界普遍认为这三首诗作于乾隆33年戊子(1768)。自它被发现以来,因与《红楼梦》有直接关系,多被用来研究曹雪芹的身世及交游轨迹,如永忠与雪芹究竟是否相识等等。然而,人们对永忠诗文的研究,仍然停留在肤浅层面,根本不知道这些文字是以暗语写成,题诗者也不是永忠,诗文所隐含的史料信息,全然超乎人们的想象。《延芬室集》同样藏有《红楼梦》作者或知情者裘入的本事及书话文字,适合《红楼梦》文本文字的谐音+拆字读法。以下姑取永忠三篇诗文作解译,以佐证笔者的这一说法。
    延芬室集》稿本第十五册载有永忠“吊曹雪芹三绝句”,次标题也属暗语。
    原诗题: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原注)姓曹。
    谐音顺读:【寅目香得,官《红楼梦》晓说,调御削,朝经删诀句,原著姓曹。】
    解文:曹寅书稿最终被竺香玉获得,官方《红楼梦》弘晓编辑,然后交给乾隆删削,宫廷本删除脂批及正文中的某些暗语,原著作者姓曹寅。
    按:此话隐藏的事实有三,一是两个原作者(曹寅、曹顒),三个删改或编书人(竺香玉、弘晓、乾隆);二是两套版本(原稿和宫廷本),宫廷本系程甲本前身,它是作为“官《梦》”面世的。三是暗语的存在,以批语和正文“诀句”为载体,记录宫廷绯闻轶事,故被乾隆砍削,由此不难窥测程本的实质,它并非原作者真实意图的表达。
    一向困惑人们的“红楼死结”问题之一终于得以解决。以往人们判断上的误区也凸显出来。原来认为己卯本乃出自怡亲王府弘晓,这种判断大体正确,但界定模糊。既然曹寅原稿被竺香玉得到,竺子曹霑就有可能拿这个本子去删改,然后再献书于乾隆帝。系列考证得知,弘晓是己卯本五位抄书人之一,他与曹霑一样,均充当乾隆御用文人之角色,服务于宫廷本,他的身份就不仅仅是抄胥了。大约当时采取“分工改誊”模式,五人各自分得一、二十回,改好誊正,再交给曹霑合并,然后再调送乾隆归总编订,这就是程甲本大致的成书流程。从永忠诗题透露的信息,弘晓也是《红楼梦》补编者。而以往人们对于弘晓与《红楼梦》的关系,认识是抽象模糊的。
    原诗: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
    谐音顺读:【传审文陛,竺遣囚补诗,请人补删目,留鼎口。恒同时补香事,《记》毁言卷苦曹后】。
    解文:据说《红楼梦》由乾隆亲自审查。竺香玉求曹寅补入诗词,又请其他人补创乾隆早先删除的回目诗,保留乾隆语句。傅恒同时补记竺香玉本事,自从乾隆查封庚辰本,曹寅的后人被害苦了。
    按:现见庚辰本的某些特征印证了上文的判断。如第七十五回缺中秋诗,十二回末惜春谜后缺文,均属于乾隆删除后等待曹寅补创的文字;原缺第六十四及六十七回两回,则可能是“碍语”极多的两回,乾隆一气之下将这两回撕毁,再于宫内御书房请人补写。而第十一回之前,都无批语,则表明被乾隆彻底挖抠掉,这样补来补去,曹顒与曹霑吃尽了苦头。至于竺香玉本事让傅恒补写,也是乾隆一手安排,大抵曹顒写竺多侮辱之词,令曹霑反感,乾隆才换外戚去写,但曹霑仍觉不妥,才有后来嘱敦敏重修程甲本,推出程乙本的事情发生。
    原诗:颦颦宝玉两情痴,儿女闺房语笑私。三寸柔毫能写尽,欲呼才鬼一中之。
    谐音顺读:【聘贝评包语,两情词儿女归《梦》,虎坊语晓撕,善存懋目,号论写禁语,虎裁归依种字】。
    解文:曹寅的批语被删,则请康熙诸王再评,“二牍”双意语则交给子女去补创,曹寅的仿作被弘晓撕毁,尹继善收藏敦敏编的程乙本,据说批语由庚辰本转录,这样一来,曹寅的原书就融入曹霑的改本了。
    原诗:都来眼底复心头,辛苦才人用意搜。混沌一时七窍凿,争教天不赋穷愁!
    谐音顺读:【牍来言帝父新涂,幸库裁纫雍,易搜困顿轶事,乞樵照禛校文填布附,写供圣雠】。
    解文:书中事随时序实录,未来事雍正最近涂鸦过,但因雍正暴死而中断,所幸御书阁藏有雍正原稿,近几年发生的盛衰轶事不难查找,乾隆命曹寅就雍正校订的原稿作评,以便供乾隆再校书。
    按:这段话道出《红楼梦》缘起,也就是初稿底本的来源。雍正在未称帝前,大约也是一个积怨深重的皇子,他出于对父皇的不满,也曾写过“指时骂世”之类的尺牍。当时胤禛与江宁织造曹寅过往甚密,二者之间不乏文字交往,曹寅由此获得素材及灵感,于1715年构思《石头记》,他完全可能就地取材,使用雍正掌握的奏折尺牍。创作《石头记》。至雍正暴亡,乾隆命他补述前朝轶事,他仍然使用雍正遗留下来的尺牍残笺,以求尽量尊重历史,所以《红楼梦》中隐含雍正朝历史,其史传特性毋庸置疑。
    这三首绝句上有乾隆的堂兄弟、永忠的堂叔瑶华道人(名弘旿,字醉迂)的眉批,那么眉批是否为弘旿所作呢?欲辨真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破解语句本身,如果它是暗语,其隐意自然会揭示真相。
    原批:此三章诗极妙!第《红楼梦》非传世小说,余闻之久矣,而终不欲一见,恐其中有碍语也。
    谐音顺读:【此三章诗寄庙。竺吊,《红楼梦》扉传诗晓说,玉儿《梦》子救。已而冢布,顒遗笺,恐其中有碍语页】。
    解文:这三首诗是寄给乾隆的。竺香玉死后,《红楼梦》扉页弘晓题诗,曹霑的己卯本才得以保存下来。不久曹寅也去世,曹顒开始大量写浮签和夹条,或许其中有碍语页。
    按:竺香玉、曹寅去世时,永忠只有四、五岁,弘旿、墨香尚未出生,最年长的弘晓也只有十七、八岁,故吊曹雪芹三绝句及眉批不可能是他们所为,只能是曹顒干的,抑或弘晓后来见了己卯本,想为曹霑传书尽微薄之力,在竺本的扉页上题写这三首诗,其内容仍然应该出自曹顒,因为如此类高超的隐语技巧和文字功底,恐怕弘晓难以企及。
    既然吊曹雪芹三绝句非永忠所作,《延芬室集》的真伪也就值得怀疑了。笔者手头没有这部诗集,只好从网上随便转录另外两篇加以解读。这第二篇就是永忠(与敦诚)的所谓“酒边联句”。通常认为这篇唱和之作作于乾隆三十四年(1777)六月,时年永忠35岁,适逢敦诚雨后顺便路过家门,永忠治酒相待,二人宴席上即兴联句,标题全文是:“六月五日雨后敬亭过我小饮并见小儿绵周(时五岁)酒边联句”。然而,这篇联句也是曹寅父子或胤禵他们的“袍作”,文字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请看笔者对原诗读解。(下文“敬”代敦诚,“臞”代永忠。)
    敬:乘闲来看竹,【称《梦曰》赖竺侃。】
    解:据说脂批出自竺香玉?  
    臞:杯酒好论文。雨过天新爽,【布目就子女论,文顒哥字,天行双。】
    解:曹书本来依照子女的话作评,正文多出自曹顒手,行双行回目为标志。以辨真假。
    敬:晴余风愈薰。笋苞抽短碧,【日请顒奉语,顺竺意,包雠段王掰事。】
    解:曹顒奉乾隆旨意创作,文意顺从竺香玉。曹寅加批的正文,均为诸王议论过的事。
    臞:杏子摘圆殷。密树漏云日,【醒字栽袁,隐笔善书,《楼》语运日。】
    解:《红楼梦》醒批赖袁枚写,隐秘事尹继善记,再呈乾隆改写。
    敬:香畦绽雪芹。味清螺斝凸,【香填归霑,御削曹经,伟清重垒夹图。】
    解:竺本传给曹霑后,乾隆开始修改曹寅书,最后程伟元编书,配以插图。
    臞:真率藿盘纷。长日期投辖,【禛衰祸竺铭,分章日弃曰,涂孩册。】
    解:雍正暴亡文字,竺香玉抄录,分章时删除脂批,再修改曹霑的改本。
    敬:狂书可换羵。食牛儿五岁,【狂书客还坟,食牛二五岁。】
    解:写《红楼梦》这本书的人走进坟墓的时候,曹天佑二十五岁。
    臞:蘸墨笔千斤。枣栗惟知觅,【霑墨笔千金,诏里未知谜。】
    解:霑本价值连城,因为康熙传位诏书案,是分派给他写的,书中有很多难解之谜。
    敬:饧梨早解分。常时秉爷笏,【 此句难解。】
    臞:异日涤翁裙。驯谨传家法,【遗日弟供语,君易马传言,禁传家话。】 
    敬:飞腾继世勋。杯能斟潋滟,【妃誊记事,袁拟贝论,圣牍连言】
    臞:书欲力耕耘。左右逢源取,【书前孤拟,庚云累作,又逢冤屈。】 
    敬:觥筹泥客醺。不辞还倒载,【宫雠拟刻,寻布词孩倒载。】
    臞:偶尔效殷勤。独乐渐迂叟,【扔顒儿校寅清牍,曰霑语子搜。】 
    敬:重来问此君。【重来抠《梦》赐君。】 
    按:此联句用字诡异,后几句颇费解。逐句解文并不一定切合原意,但其中两句与我们业已掌握的史料暗合。一是“最后程伟元编书,配以插图”,符合萃文书屋木刻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的版本描述。《红楼梦》的确为程伟元编撰,并由他配以插图24页。二是“狂书客还坟,食牛二五岁”一句,简直是曹寅真正死亡时间的直接信史资料。“食牛”是曹天佑的代称,典出战国鲁尸佼《尸子卷下》:“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所谓“虎豹之驹”,意即【虎(寅)包】之家的少壮千里马,无疑指雍正年间失踪的曹寅嫡孙曹天佑。“狂书客”乃曹寅自称,他去世(归坟)那年,曹天佑二十五岁,照天佑生年推算即1740年。恰与曹顒在靖藏本一批语暗示的曹寅卒年不谋而合。且看那句眉批:
    不数年【布寿年,摆手年】芹溪、脂砚、杏斋诸子【俱脂】皆相继别去【接香祭别去】,今丁亥夏,只【今钉黑匣子】剩朽物一枚【遗文目】,宁不痛杀。
    这无疑是曹寅去世后,曹顒以悲痛的心情写下的暗语批。“摆手年”系动作谜语,摆手伸出五指,暗示乾隆五年(1740),“俱脂”的含义是:所谓芹溪、脂砚、杏斋,三者实指脂砚斋(曹寅)一人,他死于竺香玉去世的次年,故曰“接香祭别去”。我们还知道,《芙蓉女儿诔》作于乾隆四年,曹寅第二年就与世长辞了,也与“接香祭别去”时间对榫。
    上述两条暗藏的史料线索,足以判定“酒边联句”非永忠与敦诚之作。继续解读又发现,这篇文字还可以谐音倒读。
    谐音倒读:【称君刺文,乃种授御字,简曰牍请寅校,儿偶载盗换词,补训又刻,拟删竺收霑校,取原缝又作御云。今垒历语书言连整,论贝拟,袁使继誊,妃话夹传,经循君意,供语递日,佚虎页。并时常分节,照历目醒谜字,为历造经。前陛目霑随吾儿,钮事分换刻书,框孩册。头曰弃日尝分,竺铭或甩。禛涂夹累虫清,未请顒写,霑归添香、日云,漏书陛删。寅原载字醒,陛段抽包审,训语奉御清,日双行添过语文,论号九贝(胤禟)。竺侃来曰《梦》。】
    倒读文透露出《红楼梦》几条不为人知的新信息。一,曹顒替乾隆作书,部分评语乃“八王”所批,“献书”交给乾隆后,这些批语连同脂批一并删除。二、宫廷本定稿前,袁枚就将底稿传给尹继善抄录过,所以尹继善也属《红楼梦》的编撰者之一。三、书中出现的双行批是乾隆御定的行款,这些批语均冒死去的胤禟之名。四、后四十回的底稿创作素材或出自竺香玉,按曹寅生前的安排,“来事”书记事时间从雍正死后开始,因此有理由相信,后四十回记事时间不应晚于乾隆元年(1736)。这些资料的发现,对研究《红楼梦》成书背景,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链。
    质疑《延芬室集》永忠诗文真伪的第三篇文字来自网上。2006年8月,江海红狐在国学论坛贴出永忠一首诗的影印件求解。六年过去,浏览人数近18000人次,跟贴150余人。粗略看了网友的言论,竟无一人理解此诗的真意,兹不揣冒昧,将此诗作暗语文谐音解出,向读者披露其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原诗:墨香索女兒香戏缀此诗二首——荀令衣香三日留,知君年少爱风流。女兒香是珠嬢採,莫使人疑韩掾偷。红烛光中越样新,奇书无价看横陈。不因绮障多生习,讵有名香许璧人。
    谐音倒读:【人批语误言,镶敏又句,演熙圣多章,弃寅存皇目,刊假误书,弃新样曰。种观书活,哄顒纫袁函意,扔史目裁娘著,王使香儿预留缝,捱少年君字,留日删香意。另抄训,授儿诗词追昔,香儿女说香目。】
    解文:雇人所作批语多不实之词,已插入敦敏所编程乙本,其中有很多演说康熙帝的段子。放弃曹寅所存雍禛回目,刊刻伪书,放弃最新的批语。曹霑的书话语灵活,他故意让曹顒录用袁枚的话意,抛弃记事目编写竺香玉的书稿。乾隆让曹霑预留空白页,以备乾隆插入修改竺香玉的语句。皇帝训语则另页抄誊,并将有关追忆竺香玉的诗词示霑,以便将来由竺香玉子女去演说她的故事。
    此诗为典型暗语文,原诗究竟是谁留下来,不能遽然确定。但根据“扔史目裁娘著”一句判断,或为曹霑所留“附条”内容。曹霑死后,书稿遗物均归敦敏收藏整理,结合程乙本的刊刻时间,此诗创作的时间当在1760年前后,其时永忠、敦诚二十四、五岁,敦敏三十来岁,墨香十七、八岁,如此一群宗室年轻人聚集在一起,见到先辈留下的遗作,经历如许曲折,自然感慨万分,他们参照“附条”创作这首暗语诗是顺理成章的事。至于墨香何年生女,永忠是否生下一个叫绵周的儿子,无从考证,假如压根儿没有这些事,抑或事有而纪年不合情理,则更加证明诗词背景纯属虚构假托,从而增强暗语隐事的可靠性。
    《延芬室诗集》大抵以编年为序。自乾隆十二年丁卯、永忠十三岁起,至乾隆五十七年壬子、永忠五十八岁止。永忠十三岁不可能有诗作,其中大量作品实出自永忠祖父胤禵之手,也属不争的事实,即便属他成年之后的作品,也不见得是永忠亲笔。如乾隆二十一年二月初一,永忠封授辅国将军这一年,他于诗稿扉页上题写一首无题诗: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何必预商量。只今只说只今话,一枕黄粱午梦长。【哥去逝矣,哥去了,伟来合陛语,上梁字禁子说,只禁话意真,皇凉,吾《梦》倡】。
    诸于此类涉《红》的本事诗,不一而足,显而易见,这本诗集的文史价值值得重新审视。而二百多年来,人们至始至终以传统思维解析永忠留下的吉光片羽,围绕“吊雪芹三绝句”这类诗词的字词典故窥测作者旨意,无异于缘木求鱼,将永远纠缠不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