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正文前,先品赏著名红学家吴世昌的一首七绝诗: 宝钗扑蝶 山伯英台取次飞,轻罗小扇舞杨妃。 惊心滴翠亭中语,嫁祸无人识暗机。 《红楼梦》不单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美轮美奂的美学教科书。 其中“金陵十二钗” 的典型艺术表现场景描写,更属经典: 黛玉葬花 宝钗扑蝶 湘云眠芍 晴雯撕扇宝琴踏雪寻梅 惜春作画 ……. 曹雪芹充分运用了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文学创作手法,精心设计勾画出金陵十二钗袅娜曼妙形象,达到集中、突出,逼真艺术唯美效果。 读者最为熟悉的,最具艺术感染力的是“黛玉葬花”“ 宝钗扑蝶 ”。 “黛玉葬花”“ 宝钗扑蝶 ”集中出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数株盛开着鲜花的桃树,花谢花飞,黛玉左手拈着鲜花,右手把着花锄,黛玉是愁绪满怀,半为怜春半恼春,黛玉哭得好伤心,侬今葬花人哭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烘托出人物的娇弱、寂寞与哀愁。滴翠亭杨妃戏彩蝶,暮春天气,大观园花红柳绿,曲桥回廊间,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宝钗袖中取出扇子来,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宝钗扑得好开心,天真活泼的少女情趣一览无遗。将“黛玉葬花”作为黛玉的典型描写表现场景,这一点已形成共识,为人们所承认,没什么异议。 可用什么典型环境典型描写来表现薛宝钗呢?颇有难处。曹雪芹选择了少女天真无邪,欣喜嬉戏,执扇扑蝶情节。 薛宝钗是金陵十二钗里最难以捉摸的一个人物,关于她的评价、解读和定性,历来是孰是孰非,孰好孰坏。 为什么曹雪芹要选择宝钗执扇扑蝶时的天真烂漫性情,来塑造描写为人谨慎守拙的薛宝钗的呢?至今让红学界和读者费疑猜。 “宝钗扑蝶”与“黛玉葬花”出现在同一回,这里面又深藏着曹雪芹什么创作玄机?是让她俩同场比美和交锋吗? 有二条重要脂批给出探佚线索: 【甲戌:池边戏蝶,偶尔适兴;亭外急智脱壳。明写宝钗非拘拘然一女夫子。】 【庚辰侧批:像极!好煞,妙煞!焉的不拍案叫绝!】 我认为:宝钗扑蝶与黛玉葬花分别代表着两种人生态度 两种性格,是两人迥异人生态度、性格矛盾的展示和对峙。 其实单从审美价值角度,来欣赏“宝钗扑蝶”的情景,非常赏心悦目。 它形象地再现了人物活动的场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妙无比的“扑蝶仕女图”: 明代陈洪绶《扑蝶仕女图》,图中一前一后扑蝶两仕女的动态,反映出作者对女子扑蝶情景的关注和喜爱。 清代画家陈字《扑蝶仕女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图中描绘一女子在芭蕉树下执扇扑蝶的场景,画面清雅协调,主题突出,与《红楼梦》中“宝钗扑蝶”的场景有相似之处。 关键词释义 走进薛宝钗真实内心世界,探佚破解曹雪芹构思“宝钗扑蝶”真意,有必要先诠释理解书中几个重要关键词及其含义: 薛宝钗:红楼梦主要人物,豪门千金,与宝黛之恋主题有着关键因果联系。 书中描写她是: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薛宝钗,代表着一个标准封建社会淑女人物的完美形象,是一个符合中国封建士大夫阶级的美学理想,伦理规范的标志性人物。 在她身上,概括了红楼梦时代女性的思想特征和道德风貌。 扑 : 动作词。“用力向前冲,使全身突然伏在物体上”。 也被形容为追求向往等思想行为活动。 蝴蝶:昆虫中的一类。蝴蝶翅膀阔大,颜色美丽。简称蝶。 《本草纲目·蛱蝶》:“蝶美于须,蛾美于眉, 故又名蝴蝶; 俗谓须为胡也。”也作“胡蝶”。 蝴蝶以其身美、形美、色美、情美被人们欣赏,历代文人咏诵。蝴蝶是最美丽的昆虫,被人们誉为“会飞的花朵”、“虫国的佳丽”。观赏蝴蝶就如同是一次美妙的回归大自然感受。 蝴蝶忠于情侣,一生只有一个伴侣,是昆虫界忠贞的代表之一,因此,中国传统文学常常把恋花双飞的蝴蝶,象征着吉祥美好爱情。寓意男女对自由幸福爱情,人类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 杨妃:杨妃,喻宝钗。因宝钗丰满,体型似杨贵妃;杨妃在当时人心目中是圆滑之徒,宝玉曾这样嘲讽过她。宝钗在扑蝶中嫁祸陷害黛玉,和杨贵妃陷害唐明皇的夫人梅妃相似。故名她杨妃。 梁祝典故: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之一,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求学,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结为兄弟并同窗三载。祝英台归家,行前托媒师母许婚梁山伯。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许。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时,祝父公远已将女许婚马文才。梁祝二人楼台相会,之后,梁山伯抱病归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时,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祭奠,惊雷裂墓,英台入坟。梁祝真情,感动天地!二人化成彩蝶,溶入广阔的天空,翩翩飞舞,自由翱翔,所经之处,花儿漫天开放。被称为是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千古凄婉爱情绝唱。 庄周梦蝶典故: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的哲学命题。 故事里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已的,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 虽然故事极其短小,但由于其渗透了庄子诗化哲学的精义,成为了庄子诗化哲学的代表。包含了浪漫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人生哲学思考。 引言:走进薛宝钗真实内心世界 红楼梦读者都知道,曹雪芹写作《红楼梦》风格技巧乃“草蛇灰线,伏延千里”,既惯用象征、暗喻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命运。 葬花、扑蝶、醉卧、品茗 …… 个个韵味无穷,意境极美。 在这些著名描述情节里面,莫不深藏着全书思想内涵主线。是作者借以刻画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一种高超艺术手段。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薛宝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她是宝、黛、钗爱情悲剧的主人公之一,而且还在于这一艺术形象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以及这一形象的创新性。 薛宝钗以她极其丰富的性格内涵成为红楼梦爱好者的至爱,她是一个最具有文化阐释意思的典型人物形象,在她身上人文化、社会学、儒学、道学、诸子百家学说、甚至美学、女性文学都有着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也是作者倾尽全部心血塑造的一个完美的封建淑女的典型形象。 对于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尊薛而抑林,有的则尊林而抑薛。最突出的要算邹弢《三借庐笔谈》中载邹弢与其友许伯谦因争论激烈而“几挥老拳”的故事。 我认为,片面的极端的,把薛宝钗贬低为负面人物形象,是不合情理的,也是不合原著里本来意义。 我反复深读第二十七回,悟出“宝钗扑蝶”(包括“金陵十二钗”的其他典型描写)是曹雪芹运用“真事隐假语存”的创作手法,精心设计的,假托于寓言和意向的,表现凸显薛宝钗思想灵魂的故事。 我将探佚宝钗扑蝶心得归纳为三个命题,分别论述: 宝钗扑的是自由之蝶. 宝钗扑的是爱情之蝶. 宝钗扑的是人生归宿之蝶 论述目的是通过对扑蝶形态的剖析,窥视宝钗隐秘灵魂,披露薛宝钗真实内心世界。 宝钗扑的是自由之蝶 宝钗扑蝶场景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性格复杂的,具有百变特色的薛宝钗。 当看到了一团大如玉扇的蝴蝶自由翱翔时,触动启动了宝钗那青春少女的本性。把她平日里紧紧禁锢在沉重封建礼教枷锁里的,内心对美对自由的向往,一下子尽情释放了出来,气势如火山爆发时喷薄而出的火热岩浆,横空出世,锐不可挡, 犹如美丽青春在绽放,生命激情在燃烧。 那一刻,什么大家闺秀的端庄矜持,藏愚稳重、安分守拙,她全都弃之不顾了, 扑蝶让一个真实的薛宝钗浮出封建伦理道德的水面,将一个返璞归真,一个纯真本色的,充满人文主义理想的薛宝钗形象,淋漓尽致的展露在我们的面前: 有一首古诗赞美宝钗之美: “艳冠群芳拥绛纱,风流妩媚晕朝霞, 瑶台仙蕊知多少,此种端推第一花” 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 似牡丹花矜持绽放,“淡极始知花更艳” 冰雪是她的肌肤,冰冷是她的魂魄, “任是无情也动人”, “无情“是假象,是外表,是装出来给人看的,“有情”才是她内心真实的思想情感和性格,和所有女孩一样,她也天真烂漫,拥有青春活力和人性思想,向往个性自由。 正如红楼梦中的“甄宝玉”“贾宝玉”,书中同样给我们描述了两个不同的薛宝钗,既“真假宝钗、冷热宝钗”。 她时而是忠于封建道德规范,“徳、容、言、工”四徳兼备,一个虚伪自私世故圆滑的薛宝钗。 时而又露出庐山真面目,温厚亲切,品格高尚,回归成一个美丽聪明天真活泼的薛宝钗,不再是那个是那个吃冷香丸雪堆出来的冷面美人。 内心世界的这种双重性,指导着她的性格特点行为准则,扭曲着她的灵魂,摧残着她的自由个性。要知道,她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泼柔情的,外冷内热, 得人喜爱的青春美女孩啊! 薛宝钗的温柔敦厚气质,自合于儒文化的道德特征;而她的不关世事,无为不争的作风,淡漠无情,藏愚守拙的个性,却又是道家文化的精华赋予她的特质,非儒家思想所能拘囿。 封建女性的“停机德”,中国思想文化的两大精髓儒文化道文化情结,如此和谐完整地在“山中高士”身上体现。 处身于明争暗斗、风波迭起、险象环生的复杂环境里,能进退裕如,坦然自若,获得普遍赞誉的,大观园诸姐妹中,惟宝钗一人而已。 可见,她平日里她活的是太累太压抑,每天都是循规蹈矩,步步小心,不敢越雷池一步,在华丽光圈包裹着的心灵深处,其实是非常可悲可怜的。 书中描写宝钗生活轻松快乐的文字加到一起,恐怕不足一千字。宝钗的一生似乎都是为别人而活,没有一天真正是为自己而活。 她总是十分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心中的地位、形象,好感,强颜欢笑,刻意逢迎,没有一天享受过属于自己的快乐。 宝钗的内心世界还有旁人所不能及的一个重要优点“识”。 在红楼梦的二个版本(戚序本、王府本)回目中,曾经用一个“识”字概括了宝钗的全部,何谓“识”字,胆识、学识、见识,具体表现是: “识事 ”—— 素质、能力. “识时务”—— 敏锐的观察社会人生. “识大体”—— 为人处世的坚忍性格,理性思考,内敛、含蓄、稳重和平、随分守时等等。 那首《咏白海棠》诗,正是诠释宝钗品格性情的自画像: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这个识字,使她在尔虞我诈的贾府游刃有余,获得了上上下下各色人等的普遍好感。 这个识字,造就了她外冷内冷双面性情,难怪乍读红楼的人会有一个困惑: 薛宝钗这个人怎么一会儿好,一会儿坏, 这就是曹雪芹不愧是文学大师的地方。 曹雪芹用他的极其深奥之笔,为我们塑造了这么一个,思想充满矛盾,性格复杂变幻的典型人物形象,堪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文学经典人物,而传世不衰。 自由的定义既人的个性解放,是人类追求的最高人生目标。人生下来,本都是平等自由的,没有贵贱之分,不存在人压迫人。可是,自有阶级社会,产生专制制度以来,“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马恩全集第一卷 匈牙利著名的爱国主义战士和诗人裴多菲有一首著名的诗,赞颂自由的伟大和崇高: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人类发展史上,奴隶制度、封建制度扼杀自由,压制人的正当权利,形成了人压迫人的不平等社会。 自由和压迫是一对矛盾,有压迫就有对压迫的反抗。 渴望自由,渴望解除压迫,渴望消除束缚是当今人类的普遍要求。 人们呐喊自由,热爱自由,争取自由,自由成了社会具有进步思想观念的象征。 自由的程度标志着社会的发展程度,标志着人类的进步或衰退的程度。自由是整个社会进展中,整体推进,自然形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习惯。 中国传统封建思想基础至今还是根深蒂固,专制思想还占有统治地位,所谓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争取自由的路崎岖曲折,实现自由目标还很遥远,需要我们付出代价和不懈努力。 宝钗扑的是爱情之蝶 上文论述的自由只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自由概念,其实自由包含着很多种,可细分为:人权自由、言论自由、爱情自由、个性自由等等。在所有的自由中,爱情自由是最根本,最具人性,最具代表性的自由。 爱情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学史里的《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是三个描写封建时代青年男女,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揭露封建礼教的经典爱情故事。 前文说过,“扑蝶”可以显出宝钗并非全然“女夫子”形象,她也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拥有着青春的活力,但除此之外还需再向前推进一步,那就是宝钗到底是以一种怎样的心理,面对宝黛之间日益成熟的爱情。 宝钗扑蝴蝶,也可以将它象征是宝钗追求纯洁的自由爱情。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里,人们因为观察到蝴蝶成双成对、双飞双憩的特性,所以经常用它比喻夫妻: 古文学《蝴蝶媒》中有一段“扑蝶”描写,从中也可看出蝴蝶的这种象征意义: 不防里面走出一个青衣女子来,手中拿一把团扇,见了那一群蝶儿,忙忙用扇去扑,口中叫道:“好一群大蝶儿,快来扑住他耍子。” 不半晌,只听得门内步摇声响,走出一位绝世的佳人来。 蒋青岩偷眼觑见那位佳人,不觉魂飞天外。只见那青衣女子,将手中的蝶儿送到小姐跟前道:“小姐你看,这个蝶儿生得这般样大,如此灿烂。真个好耍。” 小姐接到手中,细细观看,说道:“果然这样蝶儿,从来罕有。你却不该扑散了他的伴侣,他一片爱花情佳,寻春至此,只该听他在花间飞舞,点缀春光,扑他则甚?韩香姐,你可将这蝶儿,到那百花深处放了,令言早去寻群逐队,莫耽误了他的良辰。” 后来蒋青岩与这位“绝世佳人”终于以蝶为媒,结成夫妻。 这段描写爱情的文字写的太美了。 蝴蝶所象征的大多是一种男才女貌的世俗夫妻。 而脍炙人口的梁祝故事中,梁 祝所追求的也不过是一种夫荣妇贵的生活,祝应台对梁山泊所期望的也不过是 “望兄做文章要专心,你前程不想想钗裙。” “宝钗扑蝶”这一情节发生的时间——芒种节,这一天是闺中女儿送别花神的日子,也是宝玉的生日,其中必定隐伏曹雪芹深意。 黛玉葬花所象征的是她悲苦的命运,暗示这位“世外仙姝”也会象那飘落的桃花一样,过早地离开这个世界,而与宝玉无缘。 宝钗扑蝶寓意宝钗虽然能在婚姻上得到宝玉,成就金玉良缘,(扑到玉蝶)但 她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爱情,金玉良缘成为一对没有真爱的世俗婚姻, 如一曲宝钗判词《终身误》所云: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后宝玉出家,还是孤守到老,悲凄死去,以悲剧命运结局结束。 她既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又是个封建道德的受害者。 “金钗雪里埋”就是预示她结局的隐讳断语结论。 而另一种对扑蝶的解读是: 宝钗看到宝玉进了潇湘馆,醋意大发,妒火中烧,故而看到一对大蝴蝶时,仿佛看到眼前的蝴蝶就是宝玉黛玉的化身,于是借扑蝶一泄胸中的怒火。(扑灭宝黛爱情) 这种解释好像比较合理,属一般人的正常反应,但我以为这种解读与原著中心思想,唯美浪漫的描写基调不吻合,相差太远,也不符合宝钗为人处事之风格。 若如此,宝钗此失态之举未免是太小人行为了,读者必鄙薄小视之。 曹雪芹写人物绝不会有如此简单,非善既恶,非美既丑,非圣人既小人的脸谱化式写法。 宝钗不像黛玉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仙,(绛珠仙子)她只是人间一个世俗普通女子,没有那么高尚超脱,她也希望能象贾元春那样“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是用现实眼光来审视这个残酷的弱肉强食的社会,以求得自身的生存生活。她有如此想法无可厚非。 宝钗扑蝶,宝钗所扑所追逐的蝴蝶,不就是她追求爱情婚姻,追求人生价值的的一种行为象征和表露吗? 所以我们读红楼梦,一定要读透理解曹雪芹的创作本意,不可曲解,否则就辜负了他写书时的一片良苦用心了。 真正的爱情真谛是什么? “爱,不是猎取和占有对方,而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感,爱是一生一世的承诺,就像信仰一样永不改变,永不背叛!不要用自我牺牲这样的词藻来贬低我,我们双方都不是祭坛上的羔羊,我们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爱的深沉,爱的强烈,爱的长久,这就是一切! ” —— 书摘 男女之间的爱情只有当它自由自在时,才会花繁叶茂。对个人本性情感的压制和羁绊,是对真正爱情的摧残,是反人性不人道的。 爱情是自由的,爱情是自愿的,是两情相悦,相互爱慕,容不得压迫,占有,奴役等强制人性个性的行为。爱情不是物质,没有利益交换,谁也不能强行霸占它。 纯真爱情是无私的,是不顾一切的,不怕吃亏,不怕牺牲自己,爱上了对方,就不在乎他(她)是丑、穷、贱、老,身份和地位的差异,没有虚假和欺骗。 而封建社会里承认的爱情婚姻观念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若子女违背,采取自由恋爱之行为,那就被认为是忤逆父母不孝行为,有伤风化,大逆不道也。 薛宝钗爱情婚姻最后的悲剧结局,就是这种封建社会爱情婚姻观念残酷打击下的牺牲品。 虽然在贾府掌权人物的强力干涉主导下,使用了偷梁换柱调包计,勉勉强强成就了宝玉宝钗的金石良缘,但带给宝钗的却是名存实亡的痛苦婚姻,沦入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缠绵情感。 强求得来的爱情终不可得,只有神圣自由纯洁的爱情,才会幸福甜蜜美满。 但是,自由纯真爱情是理想化的,可遇而不可求。 纵观天下人爱情婚姻,能真正找到自由幸福美满爱情婚姻的有几个,大部分人的婚姻都属世俗婚姻,无什么纯洁爱情可言。 也许不温不火,平凡过日子的维持形婚姻状态,才是人间现实版的爱情婚姻。 下一节重点探讨宝钗是否真爱宝玉。 我在网上随便找了一下,这个问题还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不一,各有各的说法,比较一下,还是贬钗的多一点。 贬钗的理由是宝钗并不真心爱宝玉,甚至从心里面还有点瞧不起他。她之所以愿意嫁给宝玉,是典型的功利思想在作祟,她只不过是看中了贾府权势,宝二奶奶地位,想借婚姻助她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直接诉白了她的爱情初衷和选择。 但细读红楼梦后,并非如此。表面看宝钗对宝玉没有公开表露爱意,这是在封建礼教的严格管束下,她不得不控制压抑自己感情的结果。 书中有两段宝钗对宝玉的真情流露描写: 第一段是第三十六回,宝钗中午到怡红院,想找宝玉说话,宝玉已睡了,袭人在一旁为宝玉缝制肚兜,在袭人出去的一会儿时间里,(注意这是作者故意将袭人支走,以让宝钗示情) “见那个活计实在可爱,不由的拿起针来,就替他做”。这个肚兜是宝玉的贴身衣物,一个未婚的大家闺秀是万万动不得的。只有一种解释,她对宝玉是有真挚感情的,此时是情窦初开,真情所露,顾不上恪守什么男女有别的封建礼教了。 第二段是宝玉被打后,宝钗前去探望,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目睹倾心所爱伤情,她含情脉脉,百感交集,非常心疼怜惜,不禁失态,说了一句话,作了一个含羞举动 — “弄裙带”。 她说“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便是我们看着心里也。”说到此处她就说不下去了,为什么,立刻意识到她失言了。 然后,自悔说的急速了,不觉红了脸,垂下头了,就啊着没有继续往下说。于是她就低头只管弄裙带。 宝钗说的话,弄裙带所表达的就是倾诉爱情。贾宝玉当时感觉到了,“(忽见他)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 当宝钗这样情不自禁的真情表白爱情的时候,宝玉能不动心吗。 “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已丢在九霄云外。” 这段关于薛宝钗主动向贾宝玉示爱的描写文字,写得非常生动,呈现给读者二个青年男女之间,优美自然的情爱画面。 除了这二段,还有一个情节更加让人猜不透: 当她哥哥口无遮拦的地说她爱上了宝玉时,她是又气又悲,伤心的哭了一夜。 她为什么要哭,而且一哭就是一夜之久? 因为黛玉爱宝玉几乎是不加掩饰,宝玉被打她是哭肿眼睛。而她(宝钗)却是把感情深埋心底。 这一次她哥哥一语道破了她的心思,“她也和黛玉一样深爱着宝玉。” 可是这段姻缘能否修得正果,她心中无底,暗暗担忧,成了一个心病, 因为宝玉深恶痛绝她的读书上进,走仕途经济之类劝告,怒斥过她:“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儿,也学得弔名沽誉,”底下话更厉害“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想到此处,勾起她的伤心处,整整哭了一夜。 试想回读一下, 其实宝钗刚进贾府,与宝玉初见,金莺微露金锁嫁玉意一说,宝钗的欲说还羞,就已经隐隐露出爱慕之情,她那颗少女的心早就一见钟情于宝玉了。 从书中这些线索分析,宝钗扑蝶完全可以寓意为宝钗是在追求自己的真爱。 宝钗扑的是人生归宿之蝶.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李商隐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庄周与蝴蝶必定有区别,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曹雪芹是中华传统文化集大成者,他的创作思想与庄子思想是相通的,他把庄子思想,水乳交融般融进红楼梦塑造的人物之中,宝玉、史湘云、薛宝钗书中都有不少关于庄子思想的阐述和议论,在此就不引述了。 薛宝钗是个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大才女,熟知历史文化典故,书中经常可以看到她的引经据典,她肯定知晓这个著名的庄周故事,对里面蕴藏的思想内涵神悟于心。 扑蝶就是扑向庄周梦中蝴蝶,悠然自得,以求得短时间的快乐,麻醉自己。可是一旦梦醒,又回到残酷现实之中,陷入万分痛苦之中。 借居贾府的薛宝钗,虽暂时衣食无忧,但父亲去世,哥哥薛蟠到处横行霸道,惹是生非,人称“呆霸王”,给她和家庭带来无尽的烦恼。自己也年满十八,到了女大当嫁的时候了,本想能选秀入宫,可是由于政治背景欠佳没选上,虽贾府权势长辈对她印象不错,中意与她成为宝玉妻子,但宝玉并不心仪与她,在人生价值观上有很大的分歧,论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两人之间缺乏共同语言,感情上无法沟通,对她的态度始终是冷冷冰冰,没有好感, 因此,宝钗不禁对她的人生归宿,内心感到迷茫焦虑,惶恐不安,不知路在何方? 庄子还有一篇《逍遥游》,逍遥游是指无所依靠、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庄周梦中的蝴蝶也就是代表着逍遥游的最高境界。 宝钗心中真正追求的正是这种逍遥游的崇高境界。但迫于现实社会的压制,她又没有勇气胆魄,像宝玉黛玉去反抗,只好托意扑蝶,用这种唯心的方式麻痹自己,暂时摆脱苦恼。 庄子言:“而不知所归,可不哀邪?” 宝钗扑蝶不单单是表现寻找个人的人生归宿,而且表现人类永恒的,在无望中寻找希望目标,但这个崇高目标始终是一个朦胧的虚无的幻影,一个梦魇中的海市蜃楼,无法得到。 就是妙玉自称是“槛外人”。她所指的槛内是荣华富贵的世俗世界,而槛外不过是与世俗世界相对的,所谓独善其身,所谓处浊世而不染,而并非指永恒。她也没有真正思考领悟到永恒的境界。 “薛”谐音就是“雪”,薛宝钗的“薛”正是隐寓大雪的“雪”。这在《红楼梦》中可以找到许多的根据,而宝钗的性格、生活乃至命运结局都与这个“雪”字密切相连。雪代表什么?一是白,二是冷,三是容易融化,而这些正是宝钗性格和命运的象征归宿。她最终得到的不过是“独伴孤灯”的悲苦结局,她所向往的富贵家族最终也只落得一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悲惨境地呢? 真是为她深深惋惜 …… 写到此处,不禁想到我们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也不正如宝钗一样,为了名利,为了生存,疲于奔命,绞尽脑汁,拼命追求攀比物质享受,而放弃了对精神层面上的追求。 红楼梦“好了歌” ,用诗词点化人世间的空虚荒诞,人生无常。 人类世界上的一切 —— 富贵、金钱、情感、权势、地位,等等都不会持久,更不会永恒。 人一生都在忙忙碌碌的,费尽心机的追求名利,其最后的结果都只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一场空欢喜。 西方戏剧《等待戈多》里的哲学论述与庄子“逍遥游”、曹雪芹“好了歌”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荒诞的世界里,似乎只有内心深处的生活才具有意义。” “主要人物是没有外形、难以确定、不可捉摸、无法看见的存在,他是一切,又什么都不是,往往只是作者本人的变相反映—他周围的人物都失去了自身独立存在的意义,只不过是这万能的‘我’的幻觉、恶梦、幻想、反映、横态或者附庸品而已”。 还有马克思的理想共产主义社会,佛教的极乐世界,基督教的天堂等众多 信仰理论 ....。 我思量:纯物质的,纯精神的,怎样才能找到这二者的平衡统一,求得人类最佳生活模式呢? 从庄子到马克思,这个人类已经苦苦思考了好几千年的千古难题,至今也没有找到准确可行的答案。 关于宝钗扑蝶的几点细考 与曹雪芹同年代,读过红楼梦原全稿,著名学者富察明义的题红诗二十首,是现存最早的题红诗。 明义的诗考释了《红楼梦》的重要内容,作为最早的红楼梦研究文献,对阐释领悟红楼梦的真谛,起了关键作用,历来为红学家们所重视。 二十首中的第四首是专门咏宝钗扑蝶的: 追随小蝶过墙来,忽见丛花无数开。 尽力一头还两把,扇纨遗却在苍苔。 虽然此诗是对应写第二十七回“宝钗戏蝶”一段,然而诗与文也有明显的不同。 文中只有“一双蝴蝶忽起忽落,”,并没有“小蝶过墙”的情节,也没有“扇纨遗却在苍苔”的情节。 值得注意的是,27回应该是宝钗和黛玉两人的主角戏,可是由宝钗戏蝶却突然引出滴翠亭小红密语情节,小红喧宾夺主,排斥了主角薛宝钗。所以,宝钗嫁祸黛玉的描写,很有可能是后来有人为了贬低薛宝钗而加上的。 还有一点更令人困惑: 回目中的蝴蝶是彩蝶,而正文中宝钗扑的却是“一双玉色蝴蝶”。这难道是曹公笔误吗?非也,显然是有人有意要将“彩蝶”改成“玉色蝴蝶”。 “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核心点,“宝玉、黛玉” 这个“玉”字不简单,宝钗向来不爱花儿粉儿的,她的屋子也如雪洞一般,她的衣服也不是鲜艳华服,而“玉色”其实就是晶莹的白色,将“彩蝶”替换成“玉色蝴蝶”更符合宝钗这样的性格,切合她的身份,玉蝶才是宝钗。 将“彩蝶”改成“玉色蝴蝶”我想不是曹公,何人改动,其中必有悬念玄机。是有意提示读者,宝钗扑的就是宝玉、黛玉双蝶吗?或者隐喻宝玉和宝钗结成姻缘,如一对玉色蝴蝶翱翔天空。 从本回回目:“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上来看,本回应该是宝钗和黛玉两人的主角戏,两人各占半回。后半回没有问题,黛玉是主角,但前半回主角却成了小红,宝钗戏蝶一段成了引出小红一段故事的前奏、序曲,这不是很奇怪的吗? 结合明义的诗,我推测,原来本回并没有小红的故事,前半回确属宝钗的正传,有宝钗扑蝶的详细描写,其中包括“小蝶过墙”、“扇纨遗却在苍苔”等情节。在后来的修改中,为了加入并突出滴翠亭小红密语,宝钗嫁祸黛玉的丑恶表演的一段故事,才对宝钗戏蝶一段大加删改,形成今本所见的样子。 其目的 本文主要参考书目: 1. 中国古代思想史 杨荣国. 2. 刘心武揭谜薛宝钗. 3. 名家细说红楼梦胡适 俞平伯等. 4. 红楼梦学刊 . 5. 红楼心解俞平伯. 附录: 临江仙 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 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注释]: 1. 白玉堂——参见《护官符》注。这里形容柳絮所处高贵。春解舞——说柳花被春风吹散,像翩翩起舞。 2. 均匀——指舞姿柔美,缓急有度。 3.“蜂围”句——意思是成群蜂蝶纷纷追随柳絮。有人以为是以蜂蝶之纷乱比飞絮,亦通。 4.随逝水——落于水中,随波流去。喻虚度年华。以逝水比光阴。 5.委芳尘——落于泥土中。喻处于卑贱的地位。 6.“万缕”二句——意谓不管柳絮是否从枝上离去,柳树依旧长条飘拂。喻不因别人对我的亲疏而改变自己固有的姿态。 7.青云 —— 高天。也用以说名位极高。如《史记.伯夷列传》:“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