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决定新红学派生死存亡的一本书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王增斌 参加讨论

    由于我对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欧阳的红学观点,了解不多,而对胡适先生《〈红楼梦〉考证》开创的新红学的研究及后来“彬彬之盛”的新红学派的研究成果,始终心存敬仰,同时对众多新红学家热衷进行的脂砚斋研究,又有一种望其门而不敢入之感,并带有一种本能的厌倦,初得欧阳健长达九十余万字的红学巨著《还原脂砚斋》这本书,尚以为是一本与之同类的书,又加16开本,其厚大如砖状,曾产生一种颇不以为然之感,觉得如欧阳健这样一个在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界的实力派人物,为什么也要凑这个热闹呢?翻读之余,才觉此书决非等闲,真符应了欧阳在中国古典小说研究领域的当量和等级。于是闭门家中,用了整整两个星期,连着从头到尾将这本书读了两次。
    对于这本书,用一些普通的赞美之辞或全面肯定之类的套话,都不合适。因为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全面结束所谓的“脂砚斋”时代的总结之著,这部书的出版,恰逢新世纪的开端,对于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一门显学——红学研究来说,极具一种象征纪念意义。它标志着21世纪之初在红学研究领域中一项最全面最完备的证伪工程的完成,它象征着自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由“脂砚斋”引发的在红学研究领域造就的云障雾海的一朝廓清,标示着红学研究在走完了自己八十年来的迷途后,复返到自己的正路,红学研究今后也必将一洗自己的羞辱,勇敢地面向未来。从此以后,红学界如果有谁还真诚地认“脂砚斋”为真,就请他拜读此书,以寻找检视出一个真正的脂砚斋;从此以后,如果有那个初涉红学的年轻人,希望在红学的研究中有所建树,也请他认真地阅读此书,以免一头误入时间隧道,再进入那个云遮雾障的“脂砚世界”而不能自拔。
    平心而论,我也曾有过与欧阳同样的感受。欧阳在讲到脂批的“复杂性”时说:“一些有志于弄清‘脂砚斋’底里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便会临门而踟蹰;少不更事的青年人,便选择了退守文本的策略,将版本的领地拱手让专家去纵横驰骋。”(102页)对于脂评,也许不少人曾产生过疑问,但旋即进行了自我否定。其心态,正如宋谋蠩先生所言:“他说脂砚斋出于伪托,倒使我大吃一惊:难道胡适、俞平伯、吴世昌、周汝昌等人辛苦几十年,竟是落入了某一个学术骗子的迷魂阵,闹了一个天大的笑话吗?”(《自序》13页)脂评本身有许多漏洞和破绽:如它在1927年突然来路不明地出现;其稿写过多的错谬之处,与一般成书稿本郑重其事认真抄写十分不合,更有违所谓“重评”特点;历史上因书商谋利伪书曾层出迭见,而手抄本又本身具有的极端的“开放”性质等等。这些只要稍动一下脑子就可以看出,但我们就是不认真地推究,只因为它是胡适得出来的结论。胡适这样一个二十世纪的文化巨人难道还能有错?随之而来的便是盲从。不少人曾与笔者有着同样的感受,认为从胡适以来的《红楼梦》研究,方是红学走上真正“科学”研究的开端,现在看来,这种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打一个大的折扣。由此联想到,作为研究者,必须具备如这本书的作者那样的素质和勇气,破除对权威的迷信,并舍得花费精力和时间,对权威的观点进行全面检视考察和验证,搞清其全部的来笼去脉,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做学问。在学术上企图走捷径,借重前人的思维套子而延续自己的学术研究,付出的也许是自己一生的精力,并完全可能毁了自己终身奋斗的事业,其中的教训是残酷而沉痛的。
    对本书作者的观点,有些地方,我虽然尚存一些疑问,但在总体上,我认为其书对脂砚斋的“还原”及与《红楼梦》关系的看法是无懈可击的。因为本书体系严密,所论问题极为完整全面。换句话说,这是一座自胡适开始形成的至今已八十多年的“新红学派研究家”必得逾越的喜马拉雅高山,能对本书一系列“证伪”工作作出合理的解释,脂学方有存在的可能。
    本书共六章,第一章“脂砚斋的存在”,从三代红学家对脂砚斋“苦苦地探索和追寻”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亦即为公众认可的“红学常识”入手,对脂砚斋存在的“两份证言”进行证实。这两份证言,一份是据冯其庸、李希凡主编的《红楼梦大辞典》“脂砚斋究竟是谁?……清代裕瑞《枣窗闲笔》云‘曾见抄本,卷额本本有其叔脂砚斋之批语。’近人吴世昌力主此说”;一份是分析所谓“甲戌本脂评本”书后刘铨福的两则题记。
    第六章“脂砚斋的还原”,是全书的一个核心和重点。
    本章考证脂评本与有正本的关系,是揭开脂评本真面目的关键。为了论证的确凿有力,作者从两条线路进行求证。一根据红学家通行的观点,“脂本是脂砚斋乾隆间评阅的本子,后来为戚蓼生所得,最后传到狄葆贤手中,遂演变为1911年石印的有正本。线路是:脂砚斋——戚蓼生——狄葆贤”1927年出现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据1911年有正本改易而来。线路的顺序是:狄葆贤——脂砚斋。欧阳先生遵循“证据开示”的公平原则,分别从两条路线入手,最后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第一条线路许多矛盾和问题都难以解清,而第二条引路则顺理成章地解开了脂评本的诸多迷团,只有第二条线路才能最充分地解释说明诸多“脂评本”中的不合情理之处。故脂评本是一些人出于别有用心的目的的伪造。它们的大部分批语都来自有正本,诸多关键性批语,为了把所谓的“脂砚斋”与曹雪芹联在一起,更是出于作伪者的精心伪造。
    对于本书,相信读者阅读后都会有相同或相近的感受的。对于本书,我极为欣赏欧阳先生在结尾说的两段话:
    21世纪的红学,将是告别了脂砚斋的红学,是从脂砚斋桎梏中挣脱出来的红学,因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楼内红学。
    脂砚斋作为红学史上显赫一时的角色,不可能永远抹去他的痕迹,还会有人重新提起这桩公案,甚至要为他“恢复名誉”,但那将会遇到比确立他的神圣地位更大的困难。
    原载:《太原日报•双塔文荟•学术园地》2006年1月23日
    
    原载:《太原日报•双塔文荟•学术园地》2006年1月23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