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情溢《红楼梦》(简介及目录)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刘同旺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
    刘同旺,男,一九四零年生,湖北黄石铁山人。自称“铁山刘氏”。 慕铁之精神,思山之峻秀。别号:清逸书屋主人。做过工,教过书,当过干部,文学乃业余爱好。
    退休后著有《从容集》、《云雪集》二杂文集,及旧体诗《长乐集》。
        情溢《红楼梦》(原名:《我说“红楼梦”》)
    
    内容简介:
    《情溢“红楼梦”》属“评红”专著,其主要内容,论证《红楼梦》一书写的是什么,即《红楼梦》主题思想是什么?
    红楼梦写的情,“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的话简而概之。
    红楼梦以宝玉,黛玉为主要线索,写了一个补地的故事,补情即补地。
    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是个“情”字,情是红楼梦的主人翁。宝玉种情,黛玉护情,宝钗妒情,凤姐无情,…红楼梦写的一个情,求的一个乐,讲的一个真。情的特征—“润物无声”“仗义勇为”。
    红楼梦写人写物写事都只在一个情,红楼梦里人物以情划线,情落到谁身上谁便光彩,情没了便生暗淡。
    红楼梦讲的一个普通道理—有情好,无情不好;红楼梦摆的一个简单事实—每个人心中都存有一个情字,情是人间正道。
    有情与无情的斗争,是红楼梦的主要矛盾,宝玉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与无情作斗争。无情战胜有情是红楼梦的结局,红楼梦以着悲剧结尾,但他并不沉沦颓废,他留给人间希望与寄托,《西厢记》便是奋起之号角。红楼梦的悲剧厘清了一个事实,战胜人为灾害较之自然灾害要难。
    “正邪两赋论”是红楼梦的理论基础;“阴阳论”是红楼梦的指导思想;“和息”(和为贵)是红楼梦的主要理念;“情”是红楼梦的基本元素。“梦” 是红楼梦的希望。
    红楼梦要将之看成一部小说,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说。说是前者,因为纯属虚构;说是后者,却又不符合严格意义上小说之定义。
    “隐”是红楼梦的主要手法,“情”是红楼梦的主要内容(素材),“补地”(补情)是主要事件,贾府是主要环境,“乱”是主要表象,“变” 是主要关健,“真假”是主要观念,“斗私批假”是立场,“情治”是目的。(治的最高愿望—天下太平;最低要求—家庭和睦,人际谦和。)
    《红楼梦》以出世文字,著入世文章。红楼梦是一部哲理性著作,是一部济人济世之作,以小说形式,行说理之实,达理治之效。红楼梦要细细读,慢慢品,红楼梦常看常新。
      目 录
    《情溢“红楼梦”》— 原名《我说“红楼梦”》 …………………………
    石玉缘…………………………………………………………………………
    《情溢“红楼梦”》 内容简介………………………………………………
    《红楼梦》题解………………………………………………………………
    情………………………………………………………………………………
    情语……………………………………………………………………………
    《题石头记》解………………………………………………………………
    目录……………………………………………………………………………
    序………………………………………………………………………………
    录在前面的话…………………………………………………………………
    结论“红楼” …………………………………………………………………
    作者的话………………………………………………………………………
    深入浅出话“红楼” …………………………………………………………
    我说“红楼”…………………………………………………………… ……
    情治与非情治之说………………………………………………………………
    《红楼梦》主要脉络……………………………………………………………
    我之话说“红楼”从何说起…………………………………………………
    《红楼梦》书名………………………………………………………………
    看标题、识主旨………………………………………………………………
    探章回梗概 求全书本旨……………………………………………………
    “言过其实”意何为?………………………………………………………
    《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概论《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写情的书(一)………………………………………
    《红楼梦》是一部写情的书(二)………………………………………
    《红楼梦》第一、二回书(并三、四回)………………………………
    贾宝玉“种情”(一)………………………………………………………
    贾宝玉“种情”(二)………………………………………………………
    贾宝玉“种情”(三) ………………………………………………………
    贾宝玉“种情”(四) ………………………………………………………
    情宜聚不宜散——宝玉耍脾气……………………………………………
    贾宝玉尽“孝心” ………………………………………………………
    宝玉的“呆话、痴话、疯话”………………………………………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通灵宝玉”解……………………………………………………………
    宝玉无子……………………………………………………………………
    林黛玉“护情”……………………………………………………………
    黛玉葬“情”………………………………………………………………
    林黛玉与《五美吟》………………………………………………………
    秦可卿………………………………………………………………………
    秦可卿(补)………………………………………………………………
    王熙凤………………………………………………………………………
    薛宝钗………………………………………………………………………
    薛宝钗(补)…………………………………………………………………
    四春…………………………………………………………………………
    平儿…………………………………………………………………………
    薛宝琴………………………………………………………………………
    晴雯之死……………………………………………………………………
    《第五回》——点题 点睛 点将……………………………………………
    《第十二回》——警世篇…………………………………………………
    《第十五回》——情未了…………………………………………………
    《第十六回》——情变………………………………………………………
    《第十七回》——情碰………………………………………………………
    《第十九回》…………………………………………………………………
    《第二十二回》……………………………………………………………
    《第二十三回》……………………………………………………………
    《第二十五回》……………………………………………………………
    《第二十八回》……………………………………………………………
    《第四十九回》……………………………………………………………
    《第五十三回》——有情相印,无情相离………………………………
    《第五十五回》…………………………………………………………
    《第五十九回》…………………………………………………………
    《第六十三回》——怡红亱晏…………………………………………
    《第六十六回》——情海…………………………………………………
    《第八十回》——情救……………………………………………………
    《红楼梦》里人物描写…………………………………………………
    以情养性……………………………………………………………………
    《红楼梦》里背后说人……………………………………………………
    淡妆浓抹总相宜——为无赖竖碑…………………………………………
    刘姥姥进荣国府……………………………………………………………
    元妃省亲与刘姥姥逛大观园………………………………………………
    贾府除夕祭宗祠……………………………………………………………
    有情终被无情误……………………………………………………………
    自相矛盾——“道是无情却有情?” ……………………………………
    《红楼梦》里诗词多………………………………………………………
    《红楼梦》里的诗词………………………………………………………
    宝玉祝寿“送礼”…………………………………………………………
    《红楼梦》里“杂书”多…………………………………………………
    《红楼梦》里无闲篇………………………………………………………
    《红楼梦》里起诗社………………………………………………………
    《红楼梦》里以邪治邪……………………………………………………
    好人无好报…………………………………………………………………
    夏金桂闹家…………………………………………………………………
    “运数合终”说…………………………………………………………………
    《讴歌真情、批判无情、揭露陶情、告诫邪情》………………………
    中国的读书人………………………………………………………………
    《红楼梦》部分人名、地名谐音………………
    《红楼梦》独特之处………………………………………………………
    问答“红楼”……………………………………………………… ……
    《红楼梦》中的几处解读与曹雪芹的思想………………………………
    曹雪芹的人神观……………………………………………………………
    和尚道士与《红楼梦》……………………………………………………
    梦见曹雪芹…………………………………………………………………
    《情溢红楼》与“上海世博会”……………………………………
    “人之初,性善恶”之争……………………………………………………
    由贾宝玉不读书所想的…………………………………………………
    启蒙篇………………………………………………………………………
    于“无关紧处”见真谛…………………………………………………………
    《红楼梦》中的关键“语、词、意”提示………………………………
    只言片语话“红搂” ………………………………………………………
    《红楼梦》里的物事………………………………………………………
    《红楼梦》里的药方………………………………………………………
    《红楼梦》里写唱戏…………………………………………………………
    《红楼梦》里写螃蟹………………………………………………………
    《红楼梦》里写扇子………………………………………………………
    《红楼梦》里写梦…………………………………………………………
    《红楼梦》里写谜语………………………………………………………
    录在后面的话………………………………………………………………
    《附》……………………………………………………………………………
    读《红楼梦》十七首…………………………………………………………
    专家学者及友人点评…………………………………………………………
    跋………………………………………………………………………………
     序
    刘同旺先生退休后研究《红楼梦》,并写出这样一本书,谈了他的一些独特的看法,我读后深受启发,从中学习到许多东西。例如他认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以一字而言之:'情'。”是很符合小说创作规律的,因为小说艺术就是分管“情感”这一段的,而艺术实际上就是情感凝铸的形式。还例如,他在这本《我说〈红楼梦〉》一书中提出:“一部《红楼梦》,以着贾宝玉的经历(磨难、劫难),写了一个补情的故事。补情即补地,人间无情比地陷更可怕,甄士隐就是被无情逼疯的。虽补之未成,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但指明了方向,寄托了希望。《西厢记》在书中反复出现,就是希望之所在。因为《西厢记》的主题思想就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便是洋洋洒洒一部《红楼梦》的全部”。他在这儿阐述的“补地说”, 是他个人的体悟,很有见地,很独特。我读过许许多多评《红楼梦》的书,还从设有人提出“补地说”,可见刘同旺并不沉溺于现成的各家红学观点之中。
    刘同旺对《红楼梦》中的人物也有个人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对书中男女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都有他个人的理解,而不是人云亦云。他认为贾宝玉是“种情者”,为种情而来,“他为情可谓做到了坚持到底,但就是没有胜利。”他认为林黛玉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护情”、“待情”。“护着她的那个'木石前盟',待着她的那个'木石姻缘'”。我以为刘先生对这两个主人公的理解还是比较深刻的,这要胜过刘心武那样的“新索引派”的观点,当然也胜过李希凡那样的“阶级斗争派”的观点。从索引派与阶级斗争派的红学观点中跳了出来,能够从情感的角度出发来解读《红楼梦》,是难得可贵的。当然,这与俞平伯的“情场忏悔说”有些接近,但比俞平伯的学说要更为广阔,俞平伯还是偏重于认为作者是写实的,刘同旺先生则能认识到小说的虚构意义,因此刘同旺先生是在进行小说艺术的分析。刘同旺先生是半路出家,业余时间进行《红楼梦》的研究,能够有所创新的见解,并且与一些红学大家相比,并不逊色。
    《红楼梦》是写了情,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也都是写了情,例如《西厢记》也是写情。但是为什么《红楼梦》要比《西厢记》等写情的作品更有文学价值呢?为什么《红楼梦》能居四大古典名著之首呢?我以为它写的是情并不停留在情上,而只是把“情”当成一种载体,超乎情之上。超越情之上的是什么?是人的存在!
    因此,《红楼梦》的深层次主题是写人的不自足性,也就是言说人的存在和本真。这是曹雪芹最伟大的所在,也是《红楼梦》不朽的原因。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的痛苦,不是爱情、阶级斗争、家庭或者封建社会造成的,而是人的不自足性造成的,是生存本体性造成的。这种痛苦不只是贾宝玉有,人人都会有。王国维较早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在《〈红楼梦〉评论》一文中写道:“生活之本质何?'欲'而已矣。欲之为性无厌,而其原生与不足。不足之状态,苦痛是也。”他看清了《红楼梦》原本是一个人生隐喻,隐喻的是人存在的本体性缺陷。所以他写道:“所谓玉者,不过生活之欲之代表而已矣。故携入红尘者,非彼二人之所为,顽石自己而已;引登彼岸者,亦非二人之力,顽石自己而已。”
    一切都来自人的存在!与生俱来的存在!这就是人的天命。言说人的天命则是文学的天命,尽此天命就是文学家的责任。返回文学的本体去认识《红楼梦》,是读者的天命,舍此,则造成对这部旷世之作的误读。两个多世纪以来,误读者比比皆是,“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能够对《红楼梦》进行准确的哲学阐释的,是海德格尔的本体论现象学。《红楼梦》中灵魂的意象恰恰与《存在与时间》中被阐释为存在的概念相对应。这种跨越国度、超越时空的心灵共识,也只能是天命。
    李  悦 
    2010·6·17
    《红楼梦》题解
    写情因无情,无情是祸根;
    种得真善美,人间享太平;
    毕竟“荒唐”事,“红楼”梦作名。
    《红楼梦》(情愁盟、同愁盟)—说的“木石之盟” 。
    《红楼梦》通篇所写只在一个情字。第一回书“大旨谈情”四个大字赫然在目。书的末尾又提到“陶情适性而已!”(诚然这只是读者的理解)。
    宝玉岀生在“青埂峰”( 情感丰),住在“怡红院”( 溢情源)。丰者、溢者,多也!意淫,情痴,公子多情,富贵闲人,无事忙等,仍是“多” 的意思。洋洋洒洒一部《红楼梦》,流淌着万般情源。
    情本是人固有的,但现实生活中却成了梦寐以求的东西。“打着灯笼无处找”。以《梦》说情,乃“梦中说梦”,说的情的难得。
    红楼梦写的一个情字,情是红楼梦的主人翁。写情因为社会无情,现实社会“乱哄哄”,是因为无情的原故。 写情意在“情治”,以情治人,以情治家,以情治国,以情治天下。情何如如此能耐,情是什么?这正是红楼梦所要写的。
    自古“红楼”多歧路,只缘世人少知情。
    作者的话
    《红楼梦》的地位是大家公认的,作者曹雪芹是大家崇拜的。然而《红楼梦》写的什么,两百五十多年来,却不得统一认识。(1)这就好比一件宝物,认定是宝,但系何等宝贝,有何作用,却不得而知。如此,这宝也不过宝的而已矣!(通灵玉是宝,它有三大作用,所以它是有价值的。孙悟空的“七十二变” 与“金箍棒”是为八十一难准备的。)
    如今回到红楼梦研究话题上来,弄清楚红楼梦写的什么,当是势在必然,也是势在必行。然而,有人说“红楼梦再说二百年也说不清楚”,还有人说“说不清的是红楼”,这是说的“说的难度”,但再难还得说了。
    《红楼梦》是谁写的,不太清楚;写的什么,不太清楚;点评者是谁,不太清楚;写的什么时候的事,发生在什么地方,针对的什么人什么事,不太清楚;八十回后出自何人之手,不太清楚;写的是小说还是别的什么,不太清楚。真可谓一问几不知。然而许多人涉足于它,甚至不惜争吵骂打,尤其那高精尖人物的介入,则又是一个不太清楚。(续书的末尾写有这样的话:石头记“原来是敷演荒唐!不但作者不知,抄者不知,并阅者也不知!不过游戏笔墨,陶情适性而己!”——更是弄的人不太清楚。)
    钱绍武先生雕塑了一尊曹雪芹的头面像:整个面部蒙胧、模糊不清,如同《红楼梦》里的“浑着”,给人一种捉摸不定、扑索迷离的印象感。“画家烟雨蒙胧处”,真个“不识庐山真面目”。
    研评《红楼梦》,不可太过自信,太过自信往往会掉入陷井;但又不可太不自信,太不自信《红楼梦》将永远是个谜。尊了毛主席的话“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最为合适。
    研究《红楼梦》的主旨,要能自圆其说,自成体系,切忌瞎子摸象。前人的东西,须要后人去参悟,正如“前人栽树,后人歇荫”。“老子”的“五千言”,其注释者纷纭,但都能受用,且用之不尽,真可谓“功德无量”。这正是研究之真正意义所在。研究《红楼梦》,要能跳出凡尘里,超身尘俗外。但“红楼”必竟有它固有的主旨,这是研究者应该注意的。因此,研究《红楼梦》还有一个法子——多读。
    红楼梦是个大谜语,书中所写是“谜面”, 读者所言是“谜底”。读“红楼”,不能只找了其中的故事看,正如学习历史,不能只读了其中的故事。
    红楼梦以其游戏手法与读者交流。谜亦是红楼梦里的“隐”,红楼梦里的隐是多的,道道门坎。要读懂红楼梦,要过了许多道坎,“好了歌”便是第一道坎。解不开“好了歌”,便读不好红楼梦。
    《红楼梦》的手法重在一个“隐”字,内容只在一个“情”字,表现的一个“乱”字,目的却在一个“治”字。人说“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其实它的现实性,只在反映“社会无情”。( 宝玉不谈论仕途经济,厌恶贾雨村,喜内纬厮混等都是因为社会无情。)
    红楼梦背景:没有具体时空,年代,地点,“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书之内容,由多个故事组成,故事表面各不相干;其人物阴阳两界、天上人间,以写几个女子为主,“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严格说了,红楼梦背景应是人类社会的全过程。每一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年代,情却属于人类社会所有年代。梦本身就没有边界。红楼梦所写之情,非个人性质,属人类全体之性质。
    红楼梦集中国古典小说之大成;红楼梦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红楼梦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大成;红楼梦开僻小说创作之新法。作为文学作品,堪称第一奇书,可与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媲比。“红楼”堪称“天下第一楼”。红楼梦乃人间第一“梦”。“红楼”小说,为中国古今小说“第一说”。
    〔美〕威廉·贝内特,在他的《美德》一书的序言中写道:“我希望它是一本催人奋进的书,我希望他能指向人性中善的一面”。而我的《我说“红楼梦”》也是想说出或揭示出《红楼梦》“人性中善的一面。”不管什么样的社会体制,不管什么样的主义,客观上终将朝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红楼梦写的入世文字,作者的“一把辛酸泪”便是很好的说明。为悲金悼玉而流泪,为人间不适于人类生存而流泪。流泪是悲哀,是挽惜,是牵挂,是对人世的不舍。舍了,出世了,什么都没有了,何以还要流泪的呢?
    作为小说,红楼梦要写了人,且还是很多很多的人,但落脚点只在“有情人”身上。像薛蟠那样,薛姨妈就要骂了“骚狗也比你强”。这是说的薛蟠“不是人”,更不是个有情人。人是什么?人是情加上自己的身体。
    红楼梦写的一个“情”,情是红楼梦的主人翁。有人说,书中写了作者自家的事儿,应是一部传记。其实这话过于偏颇了些,小说中用了自身经历的事儿还少么?俞平伯先生说:“作者的最大手段是写生”,既是写生,何以不能写了自家事的呢?如果说红楼梦是一部传记,那也只是一部“情的传记”。情作为主人翁,较之一两个人作为主人翁,更有份量,更有力量,更有广度与深度,更有普遍意义与现实意义。
    红楼梦写的一个情,只是皆有所隐,故而“去隐”将是读者的必修功课,没有此番用心便不得此书之真谛。如同没有八十一难,便取不到真经那样。第一回补天,第八十回补地,补天补地,情莫大焉。读红楼要跟了情这条线走,不能跟着里头的故事跑。作者创作红楼梦,起手是极为简单的:“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始,情相隨。 
    红楼梦写人、写物、写事,其真象本质在彼不在此,彼者情也。(写人可以秦可卿为例;写事可以贾宝玉给舅老爷拜寿为例;写物可以薛宝钗身上三件道具为例。)人为情所饰,物为情所载。如果作了比喻:好比木偶戏,木偶便是红楼梦里人物,情便是提木偶之人。红楼梦是一部叙情说理兴义的书。红楼梦旨在写出一个情,冰心的作品尽在一个爱,情与爱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红楼梦里人物如同“水无常态”。没有永远的对与错;没有永远的好与坏;没有永远的利与害;没有永远的仇与恨。它们的对立面是相互转化的,如同一幅太极图。(钗黛一时也可结成金兰)
    “阴阳论”是创作红楼梦里人物的指导思想。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红楼梦里人物,只在为着张扬一个情字,只在为情服务。例四十五回,宝钗黛玉互剖金兰语,不是剖的他们之间的怨与恨、利与害,而是写的情在他们身上的表现,写的真情的感动。
    情为人魂,人乃情体。红楼梦最终评价的是情,论情为的说理:有情好,无情不好。第一回“取其事体情理罢了”的话说的明白。情是社会的基础,无情是社会的蚁穴。这实是说的做个有情人好,做个无情人不好,这又回到人的上头来了。人生之所谓解脱,是战胜自我,不谋虚逐妄,不邪思妄动,去嫌隙之心,以真情待人,方真正解脱矣。
    红楼梦写的一个情,《情溢“红楼”》则是着力于 论证这一观点。
    第一回二仙师的一段话:“红尘中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美中不足,好事多磨——瞬息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到头一梦”。人说:“要是乐事能永远的呢,岂又不是梦的么?”这便要涉及怎么“能”的问题了。作者作红楼梦就是要尽其所“能”之事。
    红楼梦以其悲剧的形式结尾,但它是带着希望离世的,并非续书的“惟结尾又稍振”。它寄希望于“未来”,不是“后来”。未来指的是个有人性,有人情,有人缘的和谐社会;是个真正的“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作者否定现实,憧憬未来。(六十三回,“耶律雄奴”“天下太平”一节文字,字里行间,明理透彻)。
    数学中的求证,要运用了所有已知条件。要清楚红楼梦写的什么,也要运用了书中给出的所有已知条件。例如:立意本旨,大旨谈情,取其事体情理,将儿女真情发泄一二,古今之情,不了情,幽情,勇情,痴情,斟情,风情,情中情,情切切,情悟,情误,情友,滥情,人情,真情,意淫,情为何物,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悲金悼玉,梦幻,通灵,甄士隐,贾雨村,理治之书,正邪两赋论,阴阳说,还泪说,天下太平,家庭和睦,称功颂德,非伤时骂世,幻缘,觅青果,灌愁水,济世之材,济人之德,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地陷东南,运数合终等等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求得未知的正确答案。
    研究红楼梦,选就一个最为接近原著的本子最为重要。就目前的版本而言,我不敢说没有夹杂与原著不符的。因为选书人,也多没能完全弄清楚红楼梦的原意,个人臆断难免。有的还在“八十回”中有过“小动作”,高鹗就是其一者,这是高鹗自己承认的。作者本人也发出过“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哀叹。因此,我们研究红楼梦,只要能把握住总的脉络,大的方向即可,不可因为书中某些文字细节纠缠不休,更不可“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必竟是小说研究,不是研究历史。有人评说:“红楼梦一意有多少方面层次,一笔可当多少笔用,随处皆是。”这话“浑着”犹可,认真起来切不可,这是要警惕了的。红楼梦怪怪的,不知哪一句是真哪一句是假,如果不得要领,读红楼便如同读天书。
    读《红楼》,先要把握直观感受,(先读两遍,再闭上眼想想。例如乌进孝交租一节,不似黄世仁逼债。薛蟠致死人命,不是非杀不足以平民愤。)对于书中的人物事,首先要能有所感性认知,然后才是理性认识。例如读到书中人物,给人的感受:既无十全十美者,也无十恶不赦者;读到书中故事,给人的感受:非大江大河,而是涓涓细流,恰如沁芳溪的流水。读《红楼》,不能急,不能燥,以着平和的心态,从容读来,尤其是在作了理性归纳的时候。不能踢足球的那样,传、带、站位都很到位,只是临门一脚踢歪了。读“红楼”,犹于温水泡茶,慢慢来,细细品。
    读红楼梦,要能“小中见大”,平凡中见不平凡。书中所写一个情字,就是个不起眼的。书中有言:“小题目,寓大意”。红楼梦归根到底重在做,非在说;但事先说清楚“做什么?为什么做?怎样做”?又是必须的。
    读红楼梦,要能像金圣叹劝导的那样,读懂书的主旨。不能是读过之后留下的只是一个“大观园”。 又如俞平伯先生说的“买椟还珠。”读书,不能“看的不少”,“读的很少”。看与读是有着差别的。读“红楼”不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将“人物事”融汇贯通并与社会相连。
    读《红楼》,要了沙里淘金的本领,要了破译的本领,要能抓住书的主旨,要能将“隐语”译成“明话”。例如宝玉当着黛玉面摔玉说的那些话,分明是说“不通情不动情,便不是罕物。”宝玉明里摔玉,实是摔的无情,这在全书中起到了抵制无情的领头羊的作用。(焦大骂院也是骂的无情)
    “真假”是红楼梦的主要观念,读懂红楼梦要能识别真假。例如:说出的是假,没说出的是真;写人是假,写情是真;明里宝玉唱主角,暗里情唱主角;宝黛婚姻失败,贾府败落,是红楼梦悲剧的表像,实质是情的失败;说真是假,说假却真;一事两说,真假其中(例秦可卿死);治病是假,治人治社会是真;写小说是假,写“理治之书”是真;写故事是假,说理是真;反封建是假,反无情是真;出世是假,入世是真;消极是外表,积极是内在(例“好了歌”)。
    读红楼梦,不能只是领略他的“色香味”,更要摄其“营养价值”。
    有人言之:“看红楼梦须具两副眼光,一眼看其所隐真事,一眼看其所叙闲文。两不相妨,方能有得”。
    关于红楼梦“正读与反读”:有人主张正读,有人主张反读,我的主张正反两面都读,且要由表入里(还要用到谐音)。“真事隐”“假语存”,读者要能从假中看出真来,从表面文章看出实质内容来。尤其要能像物理学家那样,不但要看清物质,还要看出分子,原子,核子;现在又有人说找到了“暗物质”,即看不到的物质,只有这样才能收获的更多。毛泽东主席语,“世上最怕认真二字”,认真者必有所获。假魔术,真功夫。在“隐”字上,红楼梦做足了文章。红楼梦犹如一把伞,先要能张开它,然后又要能收拢它,这样便好作了归纳,得出结论。“评红”最犯忌讳的是自欺欺人。
    看其它小说,说的是“书上怎么说”;看“红楼”,说的是“说的人怎么说”。我的《我说“红楼”》,却是说的“书上怎么说”。有的人看“红楼”, 只是找了那些个东西,一旦找不着,便觉索然无味。如同上个世纪“搞运动调查人”,一旦发现这人有“问题”,便越查越兴奋,一旦查不着什么,便搁置一旁,也不管三七二十一。
    红楼梦是一部小说,但不同于一般小说,红楼梦里提出了诸多问题,如:情为何物,来自何方,去自何地;淫为何说,什么是意淫,什么是肤淫;什么是“好了”,什么是“乱烘烘”;什么是爱物,什么是礼数,什么是忠孝,什么是继业,什么是绝后,什么是规引入正,什么是谋虚逐妄,怎样祭祀等等,也不是一般小说的写法。红楼梦在某种意义上实在不是小说,写人写物写故事,意在言外。看了开头,找不见结尾;有了结尾,却又连接不上开头。例“承包大观园”,只说种,不见收,其实还是收了的,只是收的无情。杨氏太极拳,人称哲理拳,如此,红楼梦可称哲理小说。宝玉与黛玉,“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何其哲理!《红楼》在战术上作小说处理,战略上作说理谋划。第一回写明,《红楼》属“野史”,但“不借此套者”。红楼梦由多个故事组成,许多的书名说明了这一点,且每个故事都是情的故事,因此红楼梦是一部写情的书。红楼梦写的一个情字,“情”是红楼梦真正的主人翁,贾宝玉只是情的代言人。红楼梦只存八十回,如果是作者有意而为之,则又是一大佐证。(2)(后文中凡提到后四十回书,皆借助续书者的观点。作为哲理小说,八十回足矣;作为文艺小说,可百二十回。)
    红楼梦是一部做人的教科书;做人不能谋虚逐妄,不能邪思妄动。做人要心中装着他人,(像宝玉对麝月说的,)做人要有着一颗平常善爱之心。同时红楼梦又是说的人类本性的回归。
    如果将红楼梦看着一个体系,其组成部分有三:一、前八十回书,二、脂砚斋等人的“评语”, 三、八十回后留给读者的余音与想象。
    如果问了,红楼梦到底写的是什么?我的回答:简而要之,红楼梦写的一个“情”字,情的不被理解,情的遭难,故而红楼梦写的情的悲剧。如果安揷上人物,则是:贾宝玉无缘补天,便来到人间补地,补情即补地,因为人间无情。地最终未能补好,然而却存有希望,“梦”本身就是希望。红楼梦,明白处写的补天,隐敝处写的补地。如果将红楼梦当作一篇说理文,它所写的只有两点:一、写情,二、写情为的理治,不教社会乱烘烘。最终亮明观点:“有情好,无情不好”,情是人间的一条正道。
    一部红楼梦,同时还阐明了一个观点:人世间的烦恼与乱象都是人造成的,只有情才能化解这一切;当和尚做道士,凤姐的讲狠,宝钗的收买,迎春的读了《太上感应篇》故事,都不是办法。红楼梦写的入世文章,“贾宝玉初试雲雨情”,说的人间生话。
    “评红”,若能抓住一个“情”字,便越理越顺,越整越简单;於此之外,只能越弄越复杂,一头雾水,不得其解。红楼梦主要人物贾宝玉只在一个情字。脂砚斋有评:“宝玉之情,古今无人可比,固矣”。 尤三姐择人标准也在一个情字,“富比石崇,才过子建,貌比潘安,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一世”。何况他相中湘莲也在“一见钟情”。西方民歌多歌颂英雄,东方民歌多歌颂爱情,东方民族对于情有着特殊而深厚的情感。评红要能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要能了解当时的读书人,尤其曹雪芹这样读书人。
    作者认准了情的重要性,也认识到情的难得性。(“打着灯笼无处找”)
    对于红楼梦,现代读者,可以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去读了,作者却不能用这观点写了。“原意”与“引伸意”是要区别了的。红楼梦说的泛爱,鲁迅先生说:“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
    红楼现象,是我国小说史上的奇特现象。从前的京师竹枝词就有“开口不谈红楼梦,此公缺典定糊涂”之语。上个世纪初,一位教授谈对象不成,人问何故,答曰:“没有林黛玉的风度”。可见中国人之与红楼梦之渊源。说不尽的“红楼”,道不完的“梦幻”。看“红楼”说“红楼”感受“红楼”,有的人还要钻进书里扮演了一个角色。红楼梦已成为中国人生活之一部分。红楼可谓奇文、雅谜。读者如痴,思者如醉,谈者如狂。
    说到这里要援引了一“红学家” 的话:“读者原可以自由自在地来读《红楼梦》,不过本书确也有它比较固定的面貌,不能够十分歪曲的。
    评红,我准备了两个大袋了:一个是“情”, 一个是“梦”。有关情感之事,都归入“情袋子”; 有关不合常规之事,都归入“梦袋子”。 然而,这两只袋子只适合红楼梦里用,别处地方就不管用了。
    注(1) 红楼梦写的什么,众说纷云:有说述自家事,有说刺他家文;有说好书“从此而成红迷”,有说淫书“误尽青年是此书”;有说“说的清楚不过”,有说“再说二百年也说不清楚”;有说自传,有说他传;有说文艺作品,有说政治读物;有说风月,有说时政;有说锁事,有说帝争(宝玉乃玉玺,林薛二人争玉,实是争帝);有说作者因抄家而写,有说作者为存诗而作;有说情场忏悔,有说反满复明;有说只是当作一部闲书看,有说不知道当时清廷人事就不必读了;有说只要研究书的作者,有说只要研究书的内容。说是说的什么,却又不围着什么说,都是别人无理,自己有理…如此红楼现象,不如说之红楼乱象。
    (2) 、《红楼梦》可视为两大组成部分,八十回书完成了说理之理论部分;八十回之外是其实践部分,这是人类活动的内容。所以才又有了“梦”之名,才又有了“说不完的红楼,做不完的梦”之说。(泥与火的结合便成了陶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便成真理)红楼梦写人写物写事为的写情说理,这一任务八十回书业已完成,所以说红楼梦只八十回书,终矣!后四十回,只是人物的再现,故事的连续,非在叙情说理的深透与补充,反倒是对其“原本的人物、故事”起到一些负作用,甚至破坏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