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此文为本专栏特稿。黄文湘,男,1925年生,美籍华人。香港作家联合会永久会员、香港《文汇报》“百花周刊”专栏作家。1985年退休定居美国。专事笔耕,成就颇丰,有《美游心影》等十余本著译。这里要感谢镇江刘龙先生之极力推荐,更希望海外朋友们今后不吝惠稿。 一、很不平凡的一生 赛珍珠(Pearl Sydenstricker Buck),在1892年6月26日,出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希尔斯保罗市;卒于1973年3月6日,去世地点为美国佛蒙特州丹比市;安葬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柏卡西县青山农场。她是一对长老会传教士夫妇的女儿,父亲名叫赛兆祥(Absalom Sydenstricker),她本人取中文名字叫赛珍珠。她于1915年5月13日与农业专家约翰·洛辛·巴克结婚,此后一直保持夫姓,英文名字译音为柏尔·赛登斯特里克·巴克。她在1935年6月11日与巴克离婚,于同一天与美国出版商--约翰·戴出版公司总裁理查德·约翰·华尔希结婚,后者在1960年5月去世。 这位女作家的大学学历:1914年获美国弗吉尼亚州林其堡市伦道夫-梅康女子学院学士学位;1926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 赛珍珠一生担任的职务:1914年在上述伦道夫-梅康女子学院任教,1921年至1931年任教于中国南京金陵大学,1925年至1927年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她于1927年在南京开始写作生涯,1934年回到美国定居。她用英文写作。1931年,她的代表作《大地》出版,使她一举成名。这是她最负盛名的《大地上的屋子》三部曲的第一部。续篇为《儿子们》和《分家》,于1932年和1935年相继问世。1941年至1951年,她创立并主持东西方协会,促进美国与亚州人民之间的友谊与相互了解,后来因为经济关系,也因为当时许多国际政治事件冲淡了她要改善两个世界关系的希望,才放弃了这些活动。1949年,她又创办了“欢迎之家”,收养出生于美国的亚洲血统的无家可归的儿童。1964年设立赛珍珠基金会,积极参与儿童福利事业。 在美国艺术界,赛珍珠被选为美国“全国艺术与文学学院”(National lnstitute of Arts and Letters)及“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院士,以及Phi Beta Kappa.Kappa Delta、和纽约市“世界主义者俱乐部”(Comopolitan Club)的成员。 赛珍珠一生获得的奖项,主要有下列六种:1932年美国普利策小说奖,1935年威廉·迪安·豪厄尔斯1930年至1935年时期小说奖,两者均因《大地》得奖;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0年美国妇女全国书协斯金纳奖;1960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长颁发的卓越成就奖;1969年美国费城广告妇女俱乐部颁发的奖状。此外,美国许多著名高等学府,如耶鲁大学、西弗吉尼亚大学、霍华德大学、林肯大学、匹兹堡大学、圣劳伦斯大学、拉特格斯大学等十多所大学颁给赛珍珠不同名称的名誉奖和学位。这位女作家获得的人道主义奖,更超过三百项。 二、以中国题材为主的小说 赛珍珠一生出版了多少部小说?根据手边材料,至少有76部(包括小说集在内)。(为方便读者参考,下列各部著作,均附英文原著名称。) 1、《东风·西风》(East Wind:West Wind),约翰·戴(John Day)出版公司1930年初版,1967年再版,梅耶·贝尔(Mover Bell)公司出版了1993年版本。 2、《大地》(The Good Earth),约翰·戴1931年初版,牛津大学出版社1982年再版。我1993年10月4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Phoenix,Arizona)华尔登书店(Waldenbooks)买到美国西蒙与舒斯特(Simon & Schuster)出版公司属下“袖珍丛书”(Pockot Books)机构的《大地》袖珍版新版本。 3、《儿子们》(Sons),约翰·戴1993年初版,“袖珍丛书”机构1975年出版袖珍版。 4、《元配夫人及其他故事》(The First Wife,and Other Stories),约翰·戴1933年出版,1963年梅休因(Methuen)公司再版出书。 5、《母亲》(The Mother),约翰·戴1934年初版,1973年再印刷出版。 6、《分家》(A House Divided),雷纳尔与希契科克(Reynal & Hitchcock)公司1935年初版,“袖珍丛书”1975年出版袖珍版本。 7、《大地上的屋子》(House of Earth),《大地》与《儿子们》合集),雷纳尔与希契科克1935年初版。 8、《这颗骄傲的心》(This Proud Heart)雷纳尔与希契科克1938年初版,约翰·戴1965年再印出书。 9、《爱国者》(The Patriot),约翰·戴1939年初版。 10、《小孩子故事》(Stories for Little Children),儿童读物,约翰·戴1940年出版。 11、《其他的神:一个美国传说》(Other Gods:An American Legend)约翰·戴1940年初版,塞弗思书屋(Severn House)1976年重印出书。 12、《今天及永远:中国的故事》(Today and Forever:Stories of China),约翰·戴1941年出版。 13、《龙子》(Dragon Seed),约翰·戴1942年初版,“袖珍丛书”1972年再印出书。 14、《中国天空》(China Sky),1942年,“三角丛书”(Triangle Books)出版。 15、《邻居的中国儿童》(The Chinese Children Next Door)儿童读物,约翰·戴1942年出版。 16、《水牛儿童》(The Water-Buffalo Children),儿童读物,约翰·戴1943年出版。 17、《二十七个故事》(Twenty-seven Stories),日晷(Sun Diai)出版社1943年出版。 18、《诺言》(The Promise),约翰·戴1943年出版。 19、《龙子的故事》(The Story of Dragon Seed),约翰·戴1944年出版。 20、《龙鱼》(The Dragon Fish),儿童读物,约翰·戴1944年出版。 21、《中国飞行》(China Filght),1935年“三角丛书”出版。 22、《尤兰:飞行的中国男孩》(YuLan:Flying Boy of China)儿童读物,约翰·戴1945年出版。 23、《结婚照》(Portrait of a Marriage),约翰·戴1945年初版,“袖珍丛书”1975年再印出书。 24、《妇女的绣楼》(Pavilion of Women),约翰·戴1946年出版,“袖珍丛书”1949年第一版出书,1975年第十四次印刷出书,1978年再印出书。 25、《远与近:日本、中国和美国的故事》(Far and Near:Stories of Japan,China and America),约翰·戴1947年在美国出版,梅休因公司1949年出版英国版,书名改为《远与近:东方与西方的故事》(Far andNear:Stories of East and West)。 26、《牡丹》(Peony),约翰·戴1948年初版,“袖珍丛书”1978年重印出书,梅休因公司1949年出版英国版,书名改为《女仆》(The Bondmaid)。 27、《巨浪》(The Big Wave),儿童读物,约翰·戴1948年初版1973年再印出书。 28、《亲属》(Kinfolk),约翰·戴1948年初版,“袖珍丛书”1978年再印出书。 29、《光明的一天》(One Bright Day),儿童读物,约翰·戴1950年出版,梅休因公司1953年出版英国版,书名为《光明的一天及其他儿童故事》(One Bright Day,and Other Stories for Children)。 30、《上帝的子民》(God's Men),约翰·戴1951年初版,“袖珍丛书”1978年重印出书。 31、《隐藏的花朵》(The Hidden Flower,一译《樱花姑娘》),约翰·戴1952年出版。 32、《来吧,我的爱人》(Come,My Beloved),约翰·戴1953年出版,“袖珍丛书”1957年重印出书。 33、《约翰尼·杰克和他的开端》(Johnny Jack and His Beginnings),儿童读物,约翰·戴1954年出版。 34、《山毛榉树》(The Beech Tree),儿童读物,约翰·戴1954年出版。 35、《慈禧太后》(lmperial Woman),约翰·戴1956年初版出书,白狮出版社(White Lion Publishers)1977年重印出书,梅耶·贝尔公司出版1991年版本。 36、《北京来信》(Letter From Peking),约翰·戴1957年初版,“袖珍丛书”1975年重印出书。 37、《圣诞节小画像》(Christmas Miniature),儿童读物,约翰·戴1957年出版,梅休因1958年出版英国版,书名改为《圣诞节老鼠》(The Christmas Mouse)。 38、《支配早晨》(Command the Morning),约翰·戴1959年出版,“袖珍丛书”1975年重印出书。 39、《圣诞节鬼魂》(The Christmas Ghost),儿童读物,约翰·戴1960年出版。 40、《十四个故事》(Fourteen Stories),约翰·戴1961年出版,“袖珍丛书”1976年重印出书,梅休因1962年在英国出版新版本,书名改为《带有一种微妙空气及其他故事》(With a Delicate Air,and Other Stories)。 41、《撒旦永不睡眠》(Satan Never Sleeps),“袖珍丛书”1962年出书。 42、《心儿回家及其他故事》(Hearts Come Home,and Other Stories),“袖珍丛书”1962年出书。 43、《活芦苇》(The Living Reed),约翰·戴1963年初版,“袖珍丛书”1979年重印出书。 44、《中国的故事》(Stories of China),收进《元配夫人》及其他故事与《今天及永远》的小说集,约翰·戴1964年出版。 45、《午夜逃亡及其他故事》(Escape at Midnight,and Other Stories),“蜻蜓丛书”(Dragonfly Books)出版社1964年出版。 46、《城堡中的死亡》(Death in the Castle),约翰·戴1965年出版。 47、《大搏斗》(The Big Fight),儿童读物,约翰·戴1965年出版。 48、《处在中间的小孤狸》(The Little Fox in the Middle),儿童读物,科利尔丛书(Collier Books)出版社1966年出版。 49、《水牛儿童(及)龙鱼》《The Water-Buffalo Children (and) The Dragon Fish》,德尔(Dell)出版社1966年出版。 50、《中午时刻》(The Time Is Noon),约翰·戴1966年出版。 51、《马修,马克,卢克和约翰》(Matthew,Mark,Luke,and John),儿童读物,约翰·戴1967年出版。 52、《山毛榉树(及)约翰尼·杰克和他的开端》(The Beech Tree (and) Johny Jack and His Beginnings),德尔1967年出版。 53、《新年》(The New Year),约翰·戴1968年出版。 54、《梁夫人的三个女儿》(The Three Daughters of Madame Liang),约翰·戴1969年出版。 55、《善行及亚洲古今其他故事》(The Good Deed,and Other Stories of Asia,Past and Present),约翰·戴1969年出版。 56、《曼达拉》(Mandala),约翰·戴1970年出版。 57、《中国说书人》(The Chinese Story Teller),约翰·戴1971年出版。 58、《从前一个圣诞节》(Once Upon a Christmas),约翰·戴1972年出版。 59、《女神的容忍》(The Goddes Abides),约翰·戴1972年出版。 60、《一件送给儿童的礼物》(A Gift for the Children),约翰·戴1973年出版。 61、《斯塔林夫人的难题》(Mrs Starling's Problom),约翰·戴1973年出版。 62、《普天之下》(All Under Heaven),约翰·戴1973年出版。 63、《爱情的言语》(Words of Love),诗集,约翰·戴1978年出版。 64、《虹》(The Rainbow),约翰·戴1974年出版。 65、《东方和西方故事》(East and West:Stories),故事集,约翰·戴1975年出版。 66、《心灵的秘密》(Secrets of the Heart),故事集,约翰·戴1976年出版。 67、《情人和其他故事》(The Lovers,and Other Stories),约翰·戴1977年出版。 68、《斯东纳夫人与海,以及其他作品》(Mrs.Stoner and the Sea,and Other Works),“王牌丛书”(Ace Books)出版社1978年出版。 69、《转变了的女人及其他故事》(The Woman Who was Changed,andOther Stories),克罗威尔(Crowell)出版社1977年出版。 70、《老精灵》(The old Demon),启发教育(Ceattive Education)出版社1982年出版。 71、《小红》(Little Red),短篇故事集,启发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 三、以假名字出版的作品 美国华人学者梁元生1992年9月24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华文《世界日报·上下古今》副刊上,发表题目为《赛珍珠与中国》文章说,在1934年离开中国“回到美国之后,虽然赛珍珠努力地尝试重新‘美国化’,但在最初的十余年中,还是靠着中国的回忆和灵感来创作,……但在四十年代中叶之后,她对‘中国故事作家’的称号已感到非常厌倦,希望寻求突破,改写以美国本土为主题的小说。可能为了证明她的写作能力,或者又为了商业上的原因,她用了‘约翰·沙杰士’(John Sedges)的假名写作,陆续出版了《镇中人》(The Townsman),《房内声音》(Voices in the House)及《长恋》(The Long Love)等小说,成绩也不错。《镇中人》写美国中部肯萨斯州一个小镇的故事,不但跻身畅销书之列,而且获得许多书评人的称赞。” 赛珍珠用约翰·沙杰士的假名(即笔名)在美国出版的小说: 1、《镇中人》(The Townsman),约翰·戴1945年初版出书,“袖珍丛书”1975年重印出书。约翰·戴在1967年以赛珍珠真名出版《镇中人》新版本,书名为《镇中人:一部“约翰·沙杰士”小说》(The Townsman:A"John Sedges" Novel)。《镇中人》是赛珍珠以笔名约翰·沙杰士出版的五部小说中,写得最好的一部。 2、《愤怒的妻子》(The Angry Wife),约翰·戴1947年初版出书,“袖珍丛书”1975年以作者真名字出版新版书。 3、《长恋》(The Long Love),约翰·戴1949年初版出书,“袖珍丛书”1975年以作者真名字赛珍珠重印出书。 4、《光辉的行列》(Bright Procession),约翰·戴1952年出版。 5、《房内声音》(Voices in the House),约翰·戴1953年初版出书,白狮出版社1977年重印出书。 6、《美国三折书牒:三部“约翰·沙杰士”小说集》(American Tritych:Three"John Sedges" Novels)。这是《长恋》《镇中人》和《房内声音》合集,约翰·戴1958年出版。 赛珍珠用假名字约翰·沙杰士出版的小说,就只有上列五部。她在《美国三折书牒:三部“约翰·沙杰士”小说集》一书的序言中,对于她创作的题材从中国转到美国,以及以假名字代替真名字,有所解释。大意是,她写了许多关于中国人的书,给人留下一个印象,她是一个只懂中国事情的作家。但是,在她文学创作生涯的中流,她不得不转向西方,转向她自己的国家美国。她转换题材,创作以美国社会为背景的小说,她变成了另一个人,变成了一个新的美国人。她认为,她变成了一个新的人,就要有一个新的名字,而给她起一个假名即笔名,就是一个解决的办法。 她在这篇序言中说:“我第一部用约翰·沙杰士的假名出版的小说是《镇中人》……另有其他四部小说用约翰·沙杰士的名字出版。这个世界上没有永不外露的秘密。总会有人知道秘密而且传播。我的两个自己开始合为一体。我现在置身于我自己国家的家里,我的根已经扎下很深,我已经愈来愈熟悉我自己的人民。现在,约翰·沙杰士的掩护已不象过去那样需要,也不象以往那样有效了。在欧洲,约翰·沙杰士的小说,公开以赛珍珠作品发售。我已经向着自由移动,这个盾牌不再有用了。约翰·沙杰士已经完成了他的任务,现在可以抛弃,将之放在银箔里,留作纪念。” 四、传记·谈话·剧本·译作 书籍在美国,大体上分为两大类,即小说类(fiction),以及非小说类(nonfiction)。后一类文学作品,在中国称为散文。 赛珍珠著作等身,在散文写作方面,收获也丰富,她出版的散文集有: 1、《东方和西方以及小说:中国早期小说的来源》(East and West and the Novel:Sources of the Early Chinese Novel),北京中国研究学院1932年出版。 2、《是否发生了国外布道团事件》(Is There a Case for Foreign Mi ions),小册子,华北语言学校1932年出版。 3、《放逐者》(The Exile),关于作者母亲的传记,雷纳尔与希契科克公司1936年初版出书,“袖珍丛书”1976年重印出书。我1993年7月20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格连黛尔布(Glendale,Arizona)一家名为“Books,Books,Books”的旧书店买的一本《放逐者》精装本,是1938年出版的美国“三角丛书”第五次印刷版本。 4、《战斗的天使:一个人的描绘》(Fighting Angel:Portrait of a Soul),关于作者父亲的传记,雷纳尔与希契科克公司1936年出版,“袖珍丛书”1976年重印出书。 5、《中国小说》(The Chinese Novel),作者1938年12月12日在瑞典学院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的演说。 6、《男女之间》(Of Men and Women),约翰·戴1941年初版,1971年重印出书。 7、《在玩笑开始的时候》(When the Fun Begins),儿童读物,梅休因1949年出版。 8、《美国人团结与亚洲》(American Unity and Asia),约翰·戴1942年出版,“图书馆丛书”(Books for Libraries)1970年重印出书,麦克美伦(Macmillan)出版公司1943年在英国出版新版本,书名改为《亚洲与民主》(Asia and Democracy)。 9、《赛珍珠为民主讲话》(Pearl Buck Speaks for Democracy),美国纽约市团结共同委员会(New York City Common Council for Unity)1942年出版。 10、《美国对我的意义》(What America Means to Me),约翰·戴1943年出版,“图书馆丛书”1971年重印出书。 11、《精神与肉体》(The Spirit and the Flesh),《战斗的天使》与《放逐者》合集,约翰·戴1944年出版。 12、《黑与白中的中国》(China in Black and White:An Album of W dcuts),赛珍珠编辑的现代中国木刻画集,约翰·戴1945年出版。 13、《告诉人民:中国的平民教育》(Tell the People:Mass Education in China),太平洋关系学会(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1945年出版,约翰·戴1945年以《告诉人民:与晏阳初谈平民教育》(Tellthe People:Talks With James Yen About the Mass Education Movement)为书名出版新版本。 14、《与玛莎·斯考特谈俄罗斯》(Talk About Russia With Masha Scott),约翰·戴1945年出版。 15、《这是如何发生的:关于1914年至1933年德国人民的谈话》(How It Happens:Talk About the German People,1914-1933),赛珍珠与爱玛·冯·普斯达(Erma von Pustau)的谈话,约翰·戴1947年出版。 16、《美国人的争论》(American Argument),赛珍珠与埃斯兰达·古德·罗伯逊(Eslanda Goode Robeson)的争论,约翰·戴1949年出版。 17、《永远长不大的孩子》(The Child Who Never Grew),约翰·戴1950年出版。 18、《那个改革了的中国人:孙逸仙的故事》(The Man Who ChangedChina:The Story of Sun Yat-sen),儿童读物,蓝登书屋(Random House)1953年出版。 19、《我的几个世界:一部个人的记录》(My Several Worlds:A Personal Record),约翰·戴1954年出版,“袖珍丛书”1975年重印出书。 20、《朋友对朋友:赛珍珠与卡洛斯·P·罗慕洛之间一次坦率的交谈》(Friend to Friend:A Candid Exchange Between Pearl S. Buck and Carlos P.Romulo),约翰·戴1958年出版。当时,罗慕洛是菲律宾外交部长。 21、《学习和乐趣》(The Delights of Learning),匹兹堡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Pittsburgy Press)1960年出版。 22、《一座用来通过的桥梁》(A Bridge for Passing),传记,约翰·戴1962年出版。 23、《欢迎孩子》(Welcome Child),儿童读物,约翰·戴1964年出版。 24、《儿童的欢乐》(The Joy of Children),约翰·戴1964年出版。 25、《他们带来的礼物:我们对精神障碍的负债》(The Gifts They Bring:Our Debts to the Mentally Retarded),赛珍珠与格温尼思·T·扎尔富斯(Gweneth T Zarfoss)合著,约翰·戴1965年出版。 26、《供收养的儿童》(Children for Adoption),蓝登书屋1965年出版。 27、《我母亲的屋子》(My Mother's House),赛珍珠与别人合著,阿巴拉契亚出版社(Appalachia Press)1966年出版。 28、《日本人民》(The People of Japan),西蒙与舒斯特(Simon &Schuster)出版社1966年出版。 29、《为了广阔的天空:对话中的日记》(For Spacious Skies:Journal in Dialogue),赛珍珠与西奥多·F·哈里斯(Theodore F. Harris)合著,约翰·戴1966年出版。 30、《给我女儿的爱》(To my Daughters,With Love),约翰·戴1967年出版。 31、《肯尼迪妇女:一项个人评价》(The Kennedy Women:ApersonalAppraisal),考里斯书店(Cowles Book Co.)1970年出版。 32、《我所见到的中国》(China as l See lt),约翰·戴1970年出版。 33、《圣经故事》(The Story Bible),巴图洛梅书屋(BartholomewHouse)1971年出版。 34、《赛珍珠的美国》(Pearl Buck's America),巴图洛梅书屋1971年出版。 35、《赛珍珠东方食谱》(Pearl S.Buck's Oriental Cookbook),西蒙与舒斯特(Simon & Schuster)出版社1972年出版。 36、《中国的过去与现在》(China:Past and Present)约翰·戴1972年出版。 37、《一个团体的成功故事:赛珍珠中心的建成》(A Community Success Story:The Founding of the Rearl Buck Center),约翰·戴1972年出版。 38、《赛珍珠的圣诞节书籍》,赛珍珠编,西蒙与舒斯特出版社1974年出版。 39、《东方的童话》(Fairy Tales of the Orient),西蒙与舒斯特出版社1965年出版。 赛珍珠创作的舞台剧本。 1、《飞入中国》(Flight Into China)1939年纽约市上演。 2、《孙逸仙》(Sun Yat-sen:A play),胡适博士以一篇演讲词作序,环球发行(Universal Distributors)公司1944年出版。 3、《元配夫人》(The First Wife),1945年搬上纽约舞台。 4、《一场沙漠事件》(A Desert Incident),1959年在纽约市公演。 5、《克丽丝汀》(Christine),1960年在纽约市演出。 6、《向导》(The Guide),根据N·K·那拉扬(N·K·Narayan)的一本小说改编,1965年在纽约市百老汇的林肯艺术剧院公演。 赛珍珠的电视剧本: 《巨浪》(The Big Wave),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ational Broadcasting Co)1956年播映。 赛珍珠作品读本: 《赛珍珠作品读本》(A Pearl Buck Reader),两卷集,1985年在美国出版。 赛珍珠的译作 《四海之内皆兄弟》(All Men Are Brothers),即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的英文译本,约翰·戴公司1933年出版,在西方一直流传至今。 五、“中国小说”的突破 限于手边材料,我能够列出赛珍珠在美国出版的文学作品(包括译作),就只有上列一百多部。我相信,赛珍珠文学世界中她自己的著作,决不只这一百余部;但仅就这一百余部著作而言,数量也不算少,而是很多了。多产作家,赛珍珠当之无愧。她是一位女文豪。 赛珍珠小说的题材领域,横跨太平洋两岸,包括中国、美国、朝鲜和日本,也就是半个世界进入了她的文学创作世界之内。她的足迹和笔迹,与二十世纪整个世界的许多大作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赛珍珠跻身二十世纪全世界大作家、大文豪行列。 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副教授梁元生,专研中国近代史、中美关系史和海外华人史,多年来汇集整理美国通俗小说中有关中国素材的书籍和作家的材料。他1989年7月31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举行的台湾优良出版品第一届全美国巡回展览会上发表专题演说。 梁元生在这一次专题演讲中说:“有关中国文化背景的美国通俗小说,其实并不多,自认为是中国通的美国作家也只有几位,但是,产量不多,读者却很多,对整个美国社会了解遥远的中国,影响甚巨。”梁元生说,二十世纪初叶的描述华人文章,多半千篇一律,讲华工建筑铁路,文章的开场必定脱离不了“一个支那人坐在铁路旁,一位白人走过来,将他的猪尾巴辫子剪掉……”。若写中国女人,裹小脚,既可怜,又可憎;写男人则是唐山来的,脏兮兮,迷信拜神,沟渠边赌扑克牌……直到三十年代以后,“赛珍珠写的两本小说《妇女的绣楼》和《大地》,才将真正中国人形象,介绍给美国读者。这位在中国长大,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传教士之女,算是第一位端正华人形象的“美国小说家”。(黄文湘按:梁元生这场专题的内容摘要,刊登于1989年8月1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华文《世界日报》) 梁元生在1992年9月23日发表于上述《世界日报·上下古今》副刊,题目为《赛珍珠与中国》一文中说:“赛珍珠是以‘中国作家’的姿态踏入文坛,乃至享誉世界的。她的第一个短篇小说是《一个中国妇女的陈述》(AChinese Woman Speaks),这个初试啼声的作品,1925年刊登于《亚洲杂志》,后来收入她的第一本书《东风·西风》之中,在1930年出版。但使她一鸣惊人,甚至举世瞩目的,却是她的第二本书《大地》(The Good Earth)的出版,那是1931年3月,赛珍珠刚刚四十岁。《大地》所带来的狂飙和震撼,是美国出版界所没有料到的。在出版之前,许多人还以为以中国为题材的小说在美国不会有太多的读者。但《大地》推出后,即引起如潮好评,成为破纪录的畅销小说,早在1931年,就卖出了1811500本,以后多年还是继续畅销。在《大地》之后,赛珍珠继续写作‘中国小说’(The China Novel)……《大地》是‘中国小说’的突破。在这以前,坊间的通俗‘中国小说’多以讽刺及侮辱中国人为主题,再加上探秘搜奇的性质,目的在娱乐读者,但《大地》改变了‘中国小说’的形象,透过严肃的主题、洗练的文笔、事实的描绘,把‘中国小说’带进美国文学的主流,提升了‘中国小说’的地位。”(黄文湘按:梁元生的《赛珍珠与中国》是一篇长文章,从1992年9月21日至9月26日,在洛杉矶华文《世界日报·上下古今》副刊连登六天。) 六、架起中美之间的桥梁 赛珍珠的父亲的赛登斯特里克家族,最初从德国迁移到北美洲,斯杜尔汀(Stulting)家庭由荷兰到北美洲,但时间稍晚。这两个家族,都是为了逃脱压迫与寻求宗教自由,才离开古老的欧洲。他们在美国南部住下来。1880年,赛登斯特里克家的青年男子亚勃萨龙(Absalom)和斯杜尔汀家的姑娘卡洛琳(Caroline)结婚,这两个家族才连系起来。这对年轻夫妇以长老会牧师的资格到中国内陆去传教,住在江苏省镇江县。那还是在甲午战争之前,镇江还没有白人的影子,又赶上荒年饥饿,所以他们的生活很苦。他们的孩子都染上了不治之疾,只有三个算保住了性命。 在中国传了十二年的教,这对夫妇回到美国。1892年6月26日,珍珠·赛登期特里克降生在西弗吉尼亚洲的希尔斯保罗(Hillsboro,West Virginia)城,当时是一个较为贫穷的工矿区。 小珍珠出世刚满四个月,赛登斯特里夫妇就带着她重返中国,珍珠就在面临长江的一座小小的小屋里,和人口稠密的历史有名的镇江城中长大。他们和中国人生活在一起,珍珠和中国孩子们一起玩,到中国人家里去,并学习他们的生活习惯。她曾说,她觉得自己和中国人简直没有什么不同了。她先学会了说中国话,中国话成了她的第一语言。不过到念书的时候,她还是学习写英文、没有学写难认难写的中国方块字。她运用英文写作。 赛珍珠在镇江和上海受小学和中学教育,对中国文学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她曾经说,她对文学开始产生兴趣,是由于读英国文豪狄更斯的小说而引起。七岁时,她就立志要学狄更斯,终身从事文学写作。以后,她陆续拜读和领悟到世界其他伟大作家的作品,如英国伊莉莎白·勃朗宁和田尼生的诗篇,俄国托尔斯泰、法国雨果等的小说更奠定了她文学创作事业的基石,当然,中国的李清照、李白、杜甫和王维等大师的诗卷,也给了她不少启示和灵感。 珍珠的父亲为了传教,往来各地,常常不在镇江,就由她的母亲和乳母汪氏把她抚育起来。珍珠的未来前途,就负在这两女性身上,受她们的感化,不用说非常之大。 母亲卡丽(Carie,Caroline的呢称),是一个好胜的女性。在她丈夫出门时候,自己开办了一所主日学校(Sunday school),招收附近的中国小学生,教他们识字,读圣经,弹风琴教唱赞美歌,附近的人对她也亲近。这时候,卡丽深怕被汉族的巨大同化力所吸收,自己也加以警戒。因为汉族有一种难以思议的潜在力,从来即使被外族势力征服了,但在不知不觉之间,也会把对手汉族化了的。满族被汉族同化,就是一个例子。 赛珍珠的哥哥,喜欢写东西。他办了一种报纸,作为美国在中国各地牧师作的联络机关,一面锻炼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在牧师的家庭里,是严禁读猥邪小说的,书房里堆满了各国现代文化名作选集,所以她的哥在九岁时就开始读世界名著小说,而赛珍珠更早,在七岁已经开始读了。据她后来说:“我幸运得很,从小就养成了除读第一流作品以外没有兴趣的习惯。” 赛珍珠的汪乳母,虽不识文字,但对于神圣的童话,知道得很多,关于佛教和道教的故事,《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故事,《水浒传》里武松杀嫂,《三国志》里的单刀救主故事,尽量讲给赛珍珠听,而她也富好奇心,百听不厌。后来赛珍珠这样写道:“乳母所讲的故事,给我的印象很深,……使我爱中国,理解中国,并且使我相信中国民众和我们的血族相同。” 赛珍珠是女性,她不在政坛上扬眉吐气,不在战场上跃马扬鞭,不在政治外交上有贡献,但在文学上架起了中国与美国之间的渡桥。这一伟大业绩,主要是由汪乳母的感化而来。 在赛珍珠之前,一般美国人对中国都不能理解,更有的美国议员在美国国会里,公然发出侮辱中国人的言论。自从赛珍珠从民族感情上向美国人呐喊以后,一般美国人对中国人的感情为之一变,虽不尽是她的关系,她至少建成了一座宏伟有力的桥梁。中国人是美国经济建设功臣之一,美国建造大陆横贯铁路时,中国工人建立了极大的功绩;但是,感到美国人和中国人是相同的血族的美国人,恐怕自赛珍珠始,也可能只有她一人。赛珍珠以中国题材所写的小说《大地》,把西洋人向来认为谜一般不可解的中国,使美国人以及世界其它许多国家的人觉得可以理解了。 七、跨越太平洋的足迹和笔迹 赛珍珠对于讲故事发生兴趣,汪氏老奶妈的影响应居首功。在她的要求之下,汪奶妈给她讲和尚道士的故事,龙和树精的故事;她的父亲也给她讲在中国边远地方旅行的故事;她的母亲则给她讲家乡--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事。她后来写道:“我母亲教给我很多事情。她能把音乐、艺术和美很生动地讲给我听。我很小的时候,她就教我从万物中去发现美,并教我把我的所见所感写下来。别的美国孩子,有学堂和教堂供他们学习,我有我的母亲,什么也没有遗落。做过功课之后,我就到小山和山谷间去玩,同每一个人谈话,听他们谈话,我看见了白种孩子从未见过的许多东西。中国乡村之美,以及中国人民的感觉,变成了我的一部分,是永远不会丢掉的一部分。” 九岁的时候,因为义和团运动兴起,要把外国人赶尽杀绝,赛珍珠和父母被迫逃难,她才突然感觉到她在中国是个“外国人”。她同父母回到美国--这是她第一次回到她的祖国,直到义和团运动平息之后,他们才又回到中国。 珍珠在十五岁时,到上海进一所有寄宿的学校。这是她第一次接受正式的学校教育。这时她的第一篇文学作品,发表在上海出版的英文报纸《上海信使报》(Shanghai Mercury)每星期一次的儿童版上。两年后她回到美国,进入弗吉尼亚州林其堡市伦道夫-梅康女子学院。她很活跃,参加各项活动,被选为级长,为该校的校刊写文章,在四年级时曾获两项文学奖金,其中一项是最佳短篇小说奖。 在伦道夫-梅康女子学院毕业后,赛珍珠回到中国。这时,她的母亲卧病不起,她在病床连续侍奉母亲达两年之久。1917年5月13日,她和年轻的美国人约翰·洛辛·巴克博士结婚。他是农学家,也在长老会服务。结婚后,她和丈夫住在华北一个小镇里。她母亲陪他们一同去住。这时,她的病渐渐痊愈了。赛珍珠在这个地方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以及她认识的中国北方农民,成为她的名著《大地上的屋子》三部曲第一部《大地》的素材。她不是第一个写中国题材小说的西方作家,却是西方作家中,第一个以实际生活经验为素材而创作中国题材小说的作家。受中国文化的熏陶而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赛珍珠,对中国农民的了解,比许多非议《大地》,认为书中农民的描写不真实的中国作家对中国农民的认识广泛得多,深刻得多。 赛珍珠和丈夫在华北一住就是五年,之后他们到南京。这时,珍珠虽然忙于家务,照顾双亲和她的孩子,但仍抽出时间到金陵大学和东南高师讲授英国文学(1925年-1927年)。在管家与教书的忙碌生活中,她也开始构思故事了。读过美国《大西洋月刊》上登的几篇故事之后,她写了一篇文章,是关于年轻的中国人的,写好之后,寄往美国波士顿市。这是她第一篇投给美国杂志的稿子。这篇文章发表在1923年1月6号的那一期上,题目《在中国,也是这样》。无论在形式上和风格上,它都表现了这位新人的才华。 1925年,巴克夫妇在美国,同进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珍珠进英文系,她丈夫进农学院。珍珠于1926年得硕士学位。她在康奈尔大学深造时,一位教授劝她把她的第一个短篇小说《一个中国妇人的陈述》,寄给美国《亚洲杂志》(Asia Magazine)。这篇小说被采用,1925年与美国读者见面。她回到中国之后,纽约市一位出版商写作给她说,如果她能将这个短篇写成一部长篇小说,他愿意出版。她回信表示,这个故事的结构简单,不适于大事增改,她愿意另写一个故事,做为续篇,两个故事可以合并出一本书。那个出版商没有答应。1930年,约翰·戴公司出版了这部小说,书名改为《东风·西风》,内容分第一部(Part One)与第二部(Part Two),第一部加印了原来的题目《一个中国妇人的陈述》(A Chinese Woman Speaks)。 《东风·西风》是赛珍珠出版的第一部以中国为背景的小说,但不是她创作的第一部“中国小说”长篇作品。《东风·西风》是赛珍珠在南京金陵大学教书的时候写的。在这以前,她已经写了一部长篇小说,但在1927年把原稿遗失了(-说那部小说的原稿与她居住的房子一道被焚烧了)。 《亚洲杂志》接受《一个中国妇人的陈述》,使赛珍珠大受鼓舞。她在1926年秋天回到中国之后,开始认真地写一本小说。这时,她已经为她母亲,(1921年逝世)写好了一本传记。1927年3月24日,赛珍珠一家在南京的安全受到威胁,处于九死一生的险境,她们藏在一小茅屋里十四小时之久,直到英美两国的军舰来救他们。对于这件事,她说:“我曾因为肤色不同而面对死亡的奇异而可怕的经验。”她们如果延迟十分钟逃走,可能就没有日后的赛珍珠了。后来,她去了日本,等待中国时局安定之后,才回到南京。到家之后,一切都没有了,但她藏起来的一部书的原稿安然无恙,这就是母亲的传记。她原来并无意出版这本传记,但是后来改名《放逐者》在美国纽约市“三角丛书”出版社出版了。这部后来大受诺贝尔文学奖评审人赞美的传记文学作品,在1936年第一次及第二次印刷出版,同年三月第三次印刷出书,1937年6月第四次印刷出书,1938年第五次印刷出书。 亦是在1936年,赛珍珠的《战斗的天使》出版。这是她为父亲写的传记。她的父母结婚四十年,但是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所以一个人的所思所为,和另一个的所思所为,并无重复之处。她给父母写的两本传记,即《放逐者》与《战斗的天使》,能够相互补充,互相印证。《纽约时报》说,《放逐者》是“我们这个时代中的最重要史诗之一”。1944年,这两本书合并为一本,由约翰·戴公司出版,书名改为《精神与肉体》。 赛珍珠虽然在1920年写了不少有关中国生活的文章与故事,发表在美国许多杂志上,但是直到1931年,她的《大地》在美国由纽约市约翰·戴公司出版。她因这部作品,于1932年荣获美国普利策(-译普立兹)奖(Pulitzer Prize)。至1960年代止,这部小说已被译为三十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中文译本有好几种。现在,这部《大地》,几乎有世界上所有文字的译本。 《大地》在美国问世头两年,约翰·戴公司出版这本书的印刷史如下:1931年2月~12月,十一个月内共十七次印刷出书;1932年3月~1933年3月十三个月内共七次印刷出书。这也就是说,这部小说的约翰·戴版中,从1931年2月~1933年3月,共出版了二十四版。1933年12月~1938年11月这部为美国人和西方世界其他国家的读者打开“中国窗户”的文学巨构,在美又有了“现代丛书”(Modern Library)、“袖珍丛书”、P·F·科利尔(P·F·Collier)公司和格罗西特与邓拉普(Grosset& Dunlap)公司出版的版本问世。仅仅这四个出版机构,从1933年12月~1939年11月,全计四十一次印刷《大地》出书,也就是共出版了四十一版。 以后,赛珍珠又写了几本有关中国生活的小说。《大地》的续篇《儿子们》1932年在美国出版,《分家》1935年在美国问世,这是1920年代中国农民王龙家史三部曲。美国《费城论坛报》(Philadelphia Forum),在评论这三部“中国小说”的文章中,称赞它们是“美国文学最强有力的不朽作品”。(黄文湘按:这评语刊登于《大地》1993年美国“袖珍丛书”版本的扉页。) 1934年,《母亲》出版。关于这部小说,赛珍珠说:“我写完这部小说之后,觉得很不满意,就把它丢在桌子旁的废纸篓里。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它没有永远被抛弃。我的男仆请假回家几天,废纸篓便没有清理,因为他不愿别的什么人做他的工作。在他回来之前,我又把原稿从废纸篓里取出来,看看错在何处。最后,它成了一本书。虽然我把原稿摆了好几年之后,才送给出版家。” 在赛珍珠文学创作事业的初期,她除了在教中国南京金陵大学之外,还为美国本国的报纸刊物写稿,多是短篇,直到她的长篇小说《大地》出版,轰动一时,并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普利策文学奖金,她才放弃教席,专心从事写作。她曾经告诉人:《大地》是她最满意的作品。由于《大地》长期畅销,她获得很多版税收入。这成功是出于她的竟外的。 七年后,她以《大地》三部曲和两本描写她父母生平的传记,《放逐者》和《战斗的天使》,而获得迄今在世界文坛上声誉仍无出其右的诺贝尔文学奖金。 1962年4月,赛珍珠从美国到印度旅行。 1965年初,赛珍珠居住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都柏林镇。这是宾州柏卡西县(Perkasie Pennsylvania)的一个小乡镇,当时人口不过几百户,可是由于赛珍珠卜居这里,使得这个小镇也就扬名远近,沾了很大的荣耀。她的寓所,座落于都柏林镇西部一片高大冬青林后面的农场上,四周环境清静幽美,风景如画,恍若世外桃园,怪不得她置身其中思潮起伏,灵感冲动而要执笔疾书。 这是一幢美国建国初期式建筑和现代化牧场式新旧合璧的平房。赛珍珠曾跟她的丈夫理查德·约翰·华尔兹(纽约市约翰戴出版公司的创办人,在1940年五月去世前曾因中风而瘫痪七年之久),在这儿度过一段有声有泪的岁月。也是在这座平房里,赛珍珠在1944年末,邀请当时旅居美国的中国的平民教育及农村建设先驱晏阳初博士(Dr·James·Yen)前来小住,由晏口述,她亲自记录,立即撰写《告诉人民》(Tell the People)一书,宣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准备不但在中国,还在世界其他许多国家,推行平民教育计划。 这座平房入门处是大厅,摆着两张中国式麻粟大靠背椅。稍入内是正式客厅,铺着东方特色的深蓝毛绒地毯,配上浅蓝鹅绒沙发,浅棕色门窗地板和金色垂地窗帘,非常大方高贵,柔和而典雅。再入内部,书房的陈设和选色也是大同小异。客厅和书房的墙璧上,每一寸地方都竖立着书架,整齐地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包括文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著作。靠窗一个墙角上,挂着一幅中国山水画。这一年,这一位鼎鼎大名,至当时止唯一兼获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文豪,已是七秩晋三。从中国人的“人生计古来稀”的眼光来看,她已经进入“晚景”或“风烛残年”,但她的外貌完全没有“龙钟”的“老态”,看起来她似乎最多不过五十开外六十岁。就在这一年(1965年)2月的一个星期六下午三点钟,这位“老太太”在完成了每日写作日程之后,跟她所创设的斯特列登电影制片公司主管部门人员谈了一小时多的业务。然后,她接见了一位来自纽约市,特约访问的记者。这时,她依然没有半点倦容,精神奕奕地坐在客厅大边,以柔和而清晰的声调,娓娓谈述她的写作生涯和社会福利事业。 在与这位记者谈话时,这位多产的作家在她至当时为止所完成的六十四部著作中,有半数以上(三十五部)畅销世界市场,竟然谦逊地说:“没有什么秘诀”。在一阵轻笑之后,她严肃地指出:一个作家想要成功,不能光靠天才;人为地坚恒不变,自我训练,自我约束,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位名字叫鲁琳的纽约市“大陆社”记者,在她的《访赛珍珠》文章中说:“半个多世纪以来如一日,她始终保持天天必写的习惯,由上午八时至下午一时,不愿稍懈。” 赛珍珠对于写作,从来不感疲倦。她写得很快,在写作的时候,精神完全集中在写作方面。平均每天写五小时,一星期工作五天,每天早上八时至下午一时,是她的写作时间,可写八页到十二页的稿纸,共有二千五百字左右。 赛珍珠的文学世界中,一件最巨大而繁重的工作,是她把《水浒传》译成英文。她的英文译本《四海之内皆兄弟》差不多有六十万字。只有忠实而不倦的学者,才能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 赛珍珠长期居住美国之后,对于她的祖国的社会状况日渐熟悉,所以开始以美国生活为题材写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和论文,发表在美国许多刊物上。1938年出版的《这颗骄傲的心》,是她第一部写美国人而且以美国为背景的小说。 1938年赛珍珠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金。美国女作家享此荣誉者,至今只有两人,赛珍珠是第一人,1993年得此荣誉的多妮·摩里逊(Toni Morrison),是第二人。赛珍珠获得诺贝尔文字奖金,并不是由于她的某一部文学作品,而是因为她的多部著作。瑞典学院常务秘书佩尔·哈尔期特龙发表的《获奖评语》说:“由于赛珍珠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这描述是真实而取材丰富的,以及她传记方面的杰作。”1938年12月12日赛珍珠在斯德哥尔摩接受奖金时发表洋洋万言的演说,证明了她对中国小说的深刻研究,以及中国小说对她的文学创作的启示。她在这长篇演说中自称,她是在中国小说传统的培养下成为作家的。 赛珍珠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之后半个世纪,我在香港作家的“文艺沙龙”中,仍听到非议赛珍珠获此殊荣的声音。发出这种声音的人,不是对瑞典学院的决定有什么研究,也不是对赛珍珠的任何作品有任何了解(可能一本赛珍珠的小说都没有读过),而是出于“酸葡萄”心理,因为中国作家迄今仍与诺贝尔文学奖无缘。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亚洲在赛珍珠的文学世界中又占重要地位,她的写作兴趣又转向东方。1939年,她的小说《爱国者》出版,描写一个中国男子和一个日本女人的爱情故事。其后,她凭着对东方的了解和对中国人民抗战的同情,创作了《其他的神》(1940年出版)和《龙种》(1942出版)等,宣扬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精神,积极支持中国人民抗战。 1949年,赛珍珠创办了“儿童之家”(即“欢迎之家”),收养出生于美国的亚洲血统的无家可归的孩子们,尤其是那些美国人与中国人、日本人、朝鲜人和印度人所生的混血儿。许多人支持她这一伟大的工作。她因这一项工作而在美国获得三百多项人道主义奖,其中包括1958年总统关于伤残人士就业委员会颁发的嘉奖状(President's Committee on Employment of Physically Handicapped Citation),以及1962年美国大兄弟会颁发的嘉奖状(Big Brothers of American Citation)。赛珍珠非常喜欢儿童。她说“在使生命能持续”中,儿童是最重要的。她说“儿童”与“爱”是同义字。我们在上文开列赛珍珠的文学创作书目中看到,其中许多是儿童读物,而且多是描述中国儿童生活的。 1954年,赛珍珠自传《我的几个世界》出版。(黄文湘按:此书有中国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11月出版的中文译本,书名改为《我的中国世界》。)她说,由于儿童时期的教育的结果(早晨跟母亲念书,下午跟一位中国家庭教师读书),使她在心智上有两个焦点,她能够同时理解两种文化,并且同等地爱着她们。这使她成为改善东西方关系的领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赛珍珠对于原子科学和科学问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到造原子弹的中心去参观,同研究原子弹的科学家和青年们讨论这一问题,和这些科学家的妻子同住几天,又广泛地阅读这方面的书籍与论文。她要从各方面理解原子科学给予人类的影响,以及掌握着人类命运的科学家们的思想与生活。在这时期,她写过很多论文和短篇小说,讨论这些问题。1946年我随美国陆军第八十二空降师(82nd Air Borne Division)从欧洲回到美国,驻扎在北卡罗莱纳州布拉格军营(Fort Bragg)里,在文书部工作。我每天下班后,回到宿舍里,看了许多书刊,在一期《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 & Word Report)周刊上,读到了赛珍珠一篇短篇小说,题目为《一盒火柴》(A Box of Matches),内容是描写战后“冷战”美国与苏联之间的矛盾,弄得不好,像一盒火柴燃烧,会酿成一场毁灭全球的灾害。这篇作品是赛珍珠的原子弹题材小说之一。1959年出版的《支配早晨》(Command the Morning)是她研究原子弹问题的顶峰作品。 赛珍珠196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活芦苇》,是朝鲜历史小说。书中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金氏家庭故事,开始于十九世纪后期,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中达到高峰。书中描写了朝鲜人民反抗日本占领的英勇斗争。 八、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 我进入赛珍珠的文学世界,开始于1940年。那是我在1939年十四岁,从中国“第一侨乡”广东省台山县移民来美国的第二年。那一年,我就读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座落在第十二街与中央街(Central Avenue)交叉地点的拉斐特初级中学(Lafayette Junior High School)。为了加快把英文学到手,我在学校规定的英语课本之外,向洛杉矶市的中央图书馆借了许多小说来读,其中一本是赛珍珠的成名作《大地》。这部反映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风貌,描写中国农村命运的长篇小说,为我敲开了赛珍珠文学世界的大门。对于这块“敲门砖”,我并没有像鲁迅所说的一些人那样,门一开就把“敲门砖”丢掉,而是自购了一部《大地》,不时一再翻读,并以这本书为起点,阅读了赛珍珠的其他作品。1946年,脱离美国军籍之前,我约有半年时间驻扎在美国北卡罗纳州布拉格军营里,工作之余读了许多书刊,其中一本是赛珍珠刚刚出版的小说《妇女的绣楼》(Pavilion of Women)。我觉得这本小说很有趣,值得介绍给中国读者,于是着手把它译成中文;同时,我写信把这件事告诉当时住在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附近的朋友路斯--当时我是成员的美国“华侨青年文艺社”及该社借当时纽约市华文《美洲华侨日报》副刊篇幅发表《绿洲》文艺双周刊的负责人之一,并请他去信问他在抗战时期在中国内地演出话剧宣传抗日,这时活跃于香港电影与戏剧界的朋友朱克先生,赛珍珠小说的中文译本在香港的销路如何,朱克先生回信说,我把《妇女的绣楼》翻译成中文,可以在香港出版二千本。当我把这本书翻译了三万余字时,获得通知荣誉退伍了。我把译稿带回洛杉矶,原想把全书译完,后因进该市贝尔蒙特中学(Belment High School)完成高中教育之后,考进了洛杉矶市立大学(Los AngelesCity College)于是作罢。如今想起这件事来,颇感遗憾。 1948~1985年我虽然不是居住在美国,读书仍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时进入赛珍珠的文字世界里,断断续续地又读了许多她的作品,尤其是小说。 几十年来赛珍珠的作品,我得到一个印象,她以一位女作家之手,强有力的描写,驾凌左拉(Emile Zola)之上。她对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认识,远比亦是法国作家的安德烈·马劳(Andre Malraux)深刻。 安德烈·马劳在其小说《人的命运》中描写中国革命,似远来的旅客走马观花。赛珍珠曾以中国为家,视江苏省镇江为她的第二故乡。她在中国人民中国生活了几十年,与她们同呼吸,共患难。这两位作家对中国的感情不同,她们笔下的中国,深浅程度也不一样。 半个多世纪以来,提起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名字,欧美人固然扶帽沿,翘大拇指,东方人更肃然起敬。原因是她跟东方人的关系太密切了。她大部分作品中,无论是小说、剧本、散文、政论、或传记叙述,没有一本不是以东方为中心为背景的。她所有的重要作品,其题材是中国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国式的。赛珍珠的文学世界,基本上是“中国小说”世界。1972年,她不顾八十高龄,还希望重访中国,以新的观点写一部《红色国土》。 赛珍珠如椽巨笔,描绘她那个时代的中国,而且一改白人对中国的蔑视感。她把中国当作乳母之国,暴露白人文化中的虚伪和轻蔑,发挥了雷霆万钧之力。她所创作的小说《大地》等作品,是第一流文学作品,同时也是贯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把西方和东方文化联系起来,织成一根珍贵的纽带,宣布吉卜灵(Rudyard Kipling)所说,“东西方永远碰不到一块儿”的论断是错误的。 赛珍珠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亦是一位最有力的人道战士。 原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0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