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是通过木子美而知晓博客这个新生事物的。经历了木子美的性爱日记事件(2003年),竹影青瞳的裸体照片事件(2004)和韩白之争(2006年)之后,博客似乎显得名声不佳,它成了下半身写作、自暴隐私、谩骂、口水仗、散布流言蜚语的场所。这种状况曾让许多开过博客的心有余悸,也曾让一些将开博客的人不得不暗自惦量。但是,随着博客进入有序的发展阶段之后,一些成熟的网站里的博客让我意识到,它们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媒介力量。 以前,这种力量是通过传统的媒体体现出来的。但是,在当下的社会文化语境下,传统媒体由于书报检查制度和把关人的存在,实际上它是无法保证形成一个相对自由的话语空间的。一些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虽然也在积极地拓展着这个空间,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效果还不是十分明显。 对于许多思想者来说,博客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发言平台,他是作者,同时也是自己文章的编辑和把关人。一篇文章一旦在博客中出现,它就不但成为一个信息源,而且也成为思想亮相的舞台。如果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博客符合媒介的所有特征。而博客最大的好处还在于,发表于那上面的文章不会被传统的书报检查制度阻止、或者删改得惨不忍睹,这样,博客就让人看到了更真实的东西。四川成都的冉云飞先生在谈到博客写作时说过:“我不会去考虑媒体的发表尺度,我认为这不是写作者考虑的问题,而是编辑考虑的问题。写作的人就是要尽量地表达,当然你应该表达理性和有技巧,有技巧并不是躲避什么,而是你不能天天直接骂娘。我常给我约稿的编辑朋友说,怎么写是我的事,怎么用是你的事。在这样的国家,你作为编辑,你的报纸和杂志需要生存,对我文章作了不是太有损原意的删削,甚至完全不能发表,我都是可以理解的。我的一句口头禅是:我知道送给你们后,我的文章也许会成为被骟过的太监,但你要我自宫了送给你们,即在写作时就满足你们媒体的发表尺度,我是万万不干的。你要骟我,我没办法,但我不想自宫。”我觉得一些人开博客便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博客能让人畅所欲言。 当然这并不是说博客上的文章没有限制,网站也设有编辑,也有把关人,还设置了一套对敏感语词的检测系统。但与传统媒体相比,那里的自由度毕竟更大一些。就我自己的体会而言,一些在杂志、报纸上无法发表的文章,在博客里却可以安然面世。 所以,我觉得现在的一些博客已渐渐形成一股力量,它们成为介入现实,传播清明的理性精神的重要阵地。比如“天涯社区”中冉云飞的博客,应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他实名上网,用以约束自己的言论;同时他又“日拱一卒”(每天写一篇博文),批判社会世相。当知识分子的批判声音变得越来越稀薄时,他的言论实际上是在履行着知识分子的使命。像这样的博客还有很多,它们形成了一股力量。 这股力量也在向传统媒体渗透。我发现,博客在一定程度上既成了传统媒体的重要信息资源,同时也成了它们的思想资源。一些文章先在博客里发表,又在传统媒体上面世,两者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的过程一旦保持下去,我们的话语空间就会变得越来越大一些。这种变化可能是缓慢的,甚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我们有理由对它寄予希望。 在这样一个背景上来思考中国当代作家与网络、与博客的问题,我觉得会很有意思。2006年年初,一些作家开博客的消息纷纷见诸媒体,当然好多是被动开的(如新浪那里),但开过一阵之后有的适应不了关了,有的虽开的热火,却被另一些作家讥之为不务正业(如陈村对余华开博客的评论),有的作家是在博客里贴点风花雪月的小零碎儿,还有的对博客、甚至对网络有一种拒斥的心理。要我说,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都还没有意识到博客的功能。我最近写有一篇文章,谈作家两条腿走路的问题,即一条腿是作为作家说话:写出好作品是硬道理;一条腿是作为知识分子发言,即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价值立场,敢于面对当下的现实发言。但中国当代的许多作家只是一条腿走路,这是他们缺席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之一。那么现在有了互联网,有了博客,为什么作家不去把博客建成一个表达自己思想、传播自己价值立场的重要阵地呢?如果他们这样做了,他们就会变得更加强大。而且,在赢得网民的支持之后,他们的作品也会拥有更多的读者。当然这个问题很复杂,牵涉到的东西很多,但从作家开不开博客,开了博客之后里面放的又是怎样的东西来看,起码会让我们意识到一些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