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缪斯和恶魔:作家的导师们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李美华 参加讨论

    伊丽莎白·本尼迪克特,美国作家、编辑,组织出版了《导师,缪斯和恶魔》。
    何谓导师?用作家、编辑伊丽莎白·本尼迪克特的话说,导师是“我们的典范,我们自己心底的名流,我们要努力赶上的人,会让我们爱上他们的人,有时候,还是我们悄悄追随的人”。
    女作家伊丽莎白·哈德威克去世后,因为要写一篇纪念她的文章,本尼迪克特想起哈德威克对她的影响。影响是巨大的,回忆也是甜蜜的。受此启发,她觉得应该有一本作家们写他们的导师、也就是对他们走上创作道路有影响的人的书。她萌发了征稿并编辑这样一本书的念头——于是《导师,缪斯和恶魔》诞生了。
    作家们对此倡议反响空前,从书中的30篇文章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作家写的导师几乎都是作家,还有部分作家写到的是书或是场所。这些“导师”都在作家们走上创作道路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家们谈起他们,无不带着感激和尊重之情,即使是负面的影响,也是一种促进。多年以后,这种影响也就更加珍贵了。
    如果没有这些导师的指点或是影响,有的作家就不会成为作家。本尼迪克特就是这样。当有人鼓励她当作家时,她自己也无法确定,便去征求哈德威克的意见。哈德威克明确地对她说:“我认为你可以当作家。”但从她的经验,她也提醒本尼迪克特,当作家并不轻松。本尼迪克特由此坚定了当作家的决心。而在本尼迪克特后来的创作中,哈德威克的话同样激励着她继续写下去:“另一方面,这些故事读起来不让人感到别扭,不像业余作者写的。我觉得你很快就能写得更好,突然间就可以了。不管怎么样,祝你好运。你有理由继续努力写小说。我敢肯定,我说过的,你已经上路了。”
    有的作家,因为导师的指点或影响,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计划,转而当了作家。约翰·凯西原来学的是法律。上过作家彼得·泰勒的写作课以后,泰勒明白无误地对他说:“别当律师了,你是个作家。”杰伊·坎托走上创作道路的原因与凯西类似。坎托的父亲是个医生,家里有意把他也培养成医生,到了哈佛大学,他学的还是医学课程。但听了马拉默德的课,坎托改弦易辙当了作家。卡里尔·菲力普斯在大学时学的是心理学。当导师知道他学心理学是因为想了解人时,说:“威廉·詹姆斯是哈佛大学第一位心理学教授,但真正了解人的却是他的弟弟亨利。”导师于是帮学生做出决定:“如果你想了解人,那就学英国文学,不要学心理学。”这使菲力普斯成了作家。坚定谢里尔·斯特雷耶德成为作家的信念的是作家艾丽斯·芒罗的一封回信。信里不但对她的短篇小说给予肯定,而且鼓励她:“你一定要坚持写作……我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写的还不如你好呢。”
    家人或者亲友的影响,也是一些作家走上创作道路的原因。莫德·凯西的父母都是作家,她从小便受到文学的熏陶。小时候父母给她读的故事、父母读过后传给她的书,还有父母写作的方式,全都对她产生了影响。乔伊斯·卡罗尔·欧茨说:“如果有个‘导师’引导我走向创作生活——或者至少鼓励过我——他不会是我的老师,虽然他们都是很好的老师;也不是我后来的大学同僚,而是我的奶奶布兰其·伍德赛德。”圣诞节和生日的时候,奶奶会送书给她当礼物,每年都送。在她14岁的时候,奶奶竟然送给她一台在当时很昂贵的雷明顿便携式打字机当生日礼物。欧茨能够成为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和她奶奶的这些礼物是分不开的。
    伊夫琳·托因顿的影响来自母亲。她的生活可谓不幸。父亲和母亲离了婚,继母对她和姐姐很不好。但每月两次去母亲那儿待的两天,是她接受文学启蒙教育的日子。母亲喜欢的关于英国皇室浪漫生活的书籍和故事,是她最早的文学启蒙。母亲还说,如果她不喜欢不自由的上班生活,她可以当个作家。母亲自己想当作家的抱负终于在女儿身上得到了实现。马戈特·利夫西则从小受到父母好朋友罗杰的影响。罗杰虽然不是作家,但是对文学有着非凡的鉴赏力。在罗杰的影响下,利夫西十几岁时就读了约翰·邓恩和艾略特的作品。邓恩那机智又别出心裁的比喻以及艾略特用以描述他那片荒原的语句,给利夫西的创作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很多作家的导师本人就是作家。这些导师,有的在精神上给了他们很大影响,有的则在创作方法上给他们启迪。谢里尔·斯特雷耶德的偶像是艾丽斯·芒罗。她觉得,芒罗笔下的世界就是她所熟悉的世界,芒罗所描述的生活就是她所过的生活,连年轻时的丧母之痛,都跟芒罗有共同之处。她尝试着模仿芒罗去写作,在心里默默地喜欢她,崇拜她,甚至不惜长途跋涉去参加芒罗的作品朗诵活动。但最终站在芒罗面前时,她却选择了默默地离开。谢里尔由此成长,她从芒罗国里走了出来,走进了自己应该拥有的国度。
    安妮·迪拉德鼓励自己的学生必须要树立自信心:“你们的书将会在书店上柜。到那个地方去……直接走过去,找到你在书架上的位置,把手指放在那,每次都去。”她告诉学生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必须用自己的方式去写作,不要模仿别人。即使是别人写过的东西,也是可以写的,因为写的人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她认为,人光有天分是不够的,更关键的是要不停地写。只要坚持下去,就有成功的希望。她还教给学生具体的写作方法,这些方法给学生的启发是显而易见的。
    后现代派作家约翰·霍克斯教导学生要充分展示自我,凭直觉去感知事物,珍视离奇古怪之事。戈登·利什也告诉学生,要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声音。写作时,要学会怎么开句,把自己当做制造语言的机器,写出迷人的句子来。他还告诉学生,写作就是一个避难所。这些理念既督促了学生,也启发了学生。著名作家马拉默德也是个很会督促和鼓励人的导师,他曾经对作家杰伊说过:“你知道吧,不出第二本小说,你就算不上真正的作家。”杰伊觉得,等到他出了第二本小说,也许马拉默德又会说:“你知道吧……第三本书……真正的作家。”
    编辑是作家的合作者,有的编辑成了作家的良师益友,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成了作家的导师。朱莉娅·格拉斯的导师就是她的编辑德比。多年来,她坚持不懈地写短篇小说,投稿给《纽约客》,但作品没有被接受。然而,朱莉娅没有放弃,终于在《芝加哥论坛报》上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在编辑出版她第一部小说的过程中,朱莉娅正好怀孕生产,书的出版进程因此受到影响,但德比没有责怪朱莉娅,反而让她尽情享受当母亲的快乐。第一部小说还没发表,朱莉娅的癌症复发,这让她的情绪低落到极点,同时也担心她的病会影响到小说的出版。这时候,是德比给了她安慰、鼓励和希望。这样的编辑对作者是多么重要,而作者碰到这样的编辑又是多么的幸运。
    苏珊·桑塔格是个很有个性的名作家。在作家西格里德·努涅斯的笔下,这个身为女性却不甘示弱、强悍得极其缺乏女人味的作家的独特个性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和很多作家不一样,她喜欢城市生活,对很多作家喜欢暂避乡间以获得宁静的写作和思考环境感到困惑不解。至于她,只要一个人待在旅馆里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了。在美国,很多作家都到高校去教创作课。桑塔格特别不赞成作家这么做。她认为,当老师会毁了一个作家。因为教书和写作是相互冲突的。对那些一边抱怨没时间创作,一边却对大学终身教职特别在乎的作家,她表现得相当不屑。对她自己来说,教职这种活能推就推。她把写作视为生命,她说:“你写作不是为了让自己感觉很好。你写作不是为了自己快乐(不像读书),或者为了宣泄情绪,或者表达自己,或者为了取悦某些读者。你是为文学而写作。”然而,这么一个貌似强悍的作家晚年时也同样表现出她脆弱的一面。她经常情绪低落,总是抱怨太孤单,感到自己被拒绝、被抛弃了,有时还会哭泣。这一切形成了她独特的风格,也对西格里德·努涅斯产生很大影响。
    2000年,我到哈佛大学访学。那年10月,美国作家汤亭亭到哈佛大学讲座,题目是“做个诗人”,这让痴迷文学的我跃跃欲试。从那时起,我尝试着写英文诗歌。同年,哈佛大学文学期刊《达德利评论》面向全校征稿,我写了首英文诗投稿,不久接到用稿通知。这让我的写作信心倍增,从英文诗到中文诗,从中文诗到散文,再从散文到小说,我从读者变成作者。应该说,引导我走上写作道路的“导师”就是汤亭亭和哈佛大学。两个“导师”对我创作的影响亦是我此生最大的财富。
    原载:《文艺报》2012年03月19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