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黄金锁· 冷香丸· 红麝串—— 薛宝钗的三件“道具”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章必功 参加讨论

    大观园中的女孩子大约人人喜欢画眉描红,涂脂抹粉,所以贾宝玉改不了好吃胭脂口红的习惯。但大观园中的女孩子喜欢戴项饰、手饰的,并不多见.一般的下人,没有戴的条件;姑娘小姐虽然有这个条件,不戴的却是多数.迎春、探春、惜春、李纵、湘云、妙玉、黛玉,大抵“赤手空项”,史湘云的那块金麒麟,也从未见她挂在身上.披金挂银,长戴不卸的,一个是王熙凤,“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还有一个就是薛宝钗.薛宝钗差不多是“全副披挂”― 颈子上挂着黄金锁,肚子里“藏”着冷香丸,手腕上套着红麝串.
    王熙凤喜欢戴是不奇怪的,观其性格、文化修养、生活作风、审美情趣,她和那班不喜欢戴的姑娘本来就不是一路。奇怪的是薛宝钗,论文化修养,她深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的道理;论审美情趣,她爱好雅淡;论生活作风,她乐意简朴;论性格,她温柔敦厚,平和含蓄;自应近乎那班不戴的姐妹.但是,她不仅戴了,而且,戴得最俗气― 黄金锁;“戴”得最巧妙― 冷香丸;戴得最露骨― 红麝串。
    曹雪芹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疑似之迹,不可不察.
    一、黄金锁
    黄金锁是俗之又俗的项饰。锁的功用是保护财物,防偷防窃。作为项饰,锁的本质意义是保护生命,防止意外,是世俗流行的护身符,俗称“长命锁”。以玉为之称“玉锁”,以银为之称“银锁”,以金、铜等为之称“金锁”、“铜锁”. “金”制的“长命锁”,迷信加富贵,实在俗气得很。依薛宝钗的趣向,要是给她挑,断不会挑中黄金锁.
    薛宝钗的这把黄金锁缘何而来?
    薛姨妈说是一个和尚给的.第二十八回,薛宝钗想起母亲对王夫人等说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婚”,则这把锁来自和尚.
    莺儿说和尚送话未送锁.第八回,莺儿说金锁上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这八个字“是个癫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鉴在金器上”.而宝钗本人也说:“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要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则“话”是“话”,锁是锁;和尚只送“话”,未送锁.
    读者是相信薛姨妈呢?还是相信莺儿与宝钗?我是相信莺儿与宝钗的。宝钗的金锁是宝钗的家长按照和尚“必须鉴在金器上”的要求请人打造的,因为是请人打造,又要挂在脖子上,如用纯金,太重,脖子吃不消,很可能是铜圈、铜锁或者在什么材料上镀了一层金。铜容易生锈,镀金容易褪色。所以第三十五回,薛蟠要把宝钗的项圈拿到铺子里炸一炸,宝钗说:“黄澄澄的,又炸它做什么。”这个“又”字说明这把锁已经不止一次地炸过了。注意,薛蟠说的是“项圈”,指的是金锁。第八回,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实际上,项圈上并没有那两句话,那两句话是刻在金锁上的。莺儿说的是“项圈”,指的就是金锁.
    应当深究的是,和尚只是要求薛家把那两句话刻在金器上,并没有要求金器一定是金锁。之所以打成金锁,当是薛姨妈的主意。薛姨妈是个很不简单的寡妇,她知道薛蟠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是靠不住的,女儿虽然很好但总归要嫁人,薛家的门户能否支撑,她自己的晚年有无依靠,关键要看她为女儿操办的的婚姻是否称心,要看她为女儿选中的的婆家是否富贵.但她所熟悉的社交圈子不出家族的范围,眼睛只能盯着那几门富贵的亲戚.她恰巧是王夫人的妹妹,她当然知道姐姐生了一个衔玉的儿子,如能做亲,则是亲上加亲,再好不过.但贾府族大,一切又是贾母说了算,宝钗要想登堂人室,谈何容易。为此,薛姨妈老谋深算,走了四步棋。第一步,利用和尚送的两句话,造了一把金锁,为“金锁配宝玉”做好物证.第二步,打着进京候选的借口,将挂着这把锁的女儿带进贾府。第三步,借口没有房子住,赖在贾府的梨香院不走,使“金锁”可以接触“宝玉”.第四步,散布“金玉良缘”的舆论.薛姨妈住进贾府后,就向王夫人等宣传金锁配宝玉。这件事被薛宝钗想了起来。林黛玉也上了心.第十九回,黛玉叹笑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第八十四回,贾母斟酌宝玉的婚事,王熙凤对贾母说:“一个‘宝玉’, 一个‘金锁’,老太太怎么忘了?”金锁是薛姨妈精心炮制的联姻贾府的武器。
    薛宝钗是否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呢?
    从第八回莺儿提及金锁被她止住的现象看,宝钗是知道金锁配宝玉的嫌疑的。到第二十八回,她因薛姨妈对王夫人等说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将来有玉的方可结婚,心里总远着宝玉”,她是完全明了她这把金锁要配那一块宝玉了。
    她是否中意母亲给她策划的“金玉良缘”呢?
    从第二十八回薛宝钗“心里总远着宝玉”看,宝钗似乎对这件事不太积极。其实,她所谓“心里总远着宝玉”,是因为她的母亲已把“金玉良缘”说出去,她不能不在别人面前避避嫌,不能不在宝玉面前保持一些矜持。她要是真正远着宝玉,真正不让别人说些“金、玉”的闲话,她就应该将这把锁从脖子上取下来。脖子上戴着这把直指宝玉的锁,心里头却要远着宝玉,岂不是掩耳盗铃?薛宝钗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但她就是一天到晚一年到头地戴着,这就只能说明她不仅中意并在积极配合母亲的金锁攻势.而她之所以敢于戴着这把涉及婚姻的锁招摇过园,靠的是癫头和尚送给她的且被刻在锁上的四个字:“不离不弃”。“不离不弃”是她终生戴锁的借口。“心里总远着宝玉”和“脖子上总挂着锁”是曹雪芹为薛宝钗设计的一对矛盾.前者表现她的自尊,自尊中夹带着一点虚假,欲擒而故纵;后者表现她的执着,执着于父母之命,执着于“金玉良缘”,执着中夹带着一丝轻浮,差不多在身上贴了一张求婚广告。两者相辅相成,极好地刻划了一位格守礼教的封建淑女以掩耳盗铃的心态与手法来处理怀春情绪和婚姻问题。大观园里的精明人如凤姐、探春一定看穿了宝钗的心思,不说而已.探春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冷眼旁观,花开花落两由之。凤姐是个快嘴婆,她常拿两块玉开玩笑,是不把两块玉的事的事当作一回事;她从来不拿一金一玉开玩笑,是把一金一玉的事看得郑重其事。大观园里唯一拿金锁宝玉冷嘲热讽的是林黛玉.但她的嘲讽只能说给贾宝玉听,不能也不会与外人道也.金锁是林黛玉的心腹大患。请注意,这里是说金锁是林黛玉的心腹大患,而不是说薛宝钗是林黛玉的心腹大患。金锁不等于薛宝钗,金锁是父母之命,是媒妁之言.
    宝钗的这把金锁并没有牢固地锁住贾宝玉,真正锁住的倒是薛宝钗自己。第九十七回,宝玉病重,贾府要薛宝钗冲喜:
    次日,薛姨妈回家将这边的话细细的告诉了宝钗,还说:“我已经应承了。”宝钗始则低头不语,后来便自垂泪.薛姨妈用好言劝慰解释了好些话.宝钗自回房内,宝琴随去解闷。
    第九十八回,新郎宝玉神志不清,被抬到薛家行“回九”之礼:
    宝钗也明知其事,心里只怨母亲办得糊涂,事已至此,不肯多言.独有薛姨妈看见宝玉这般光景,心里懊悔,只得草草完事.
    第一百二十,贾政证实宝玉一去不返,“宝钗哭得人事不知”,年纪轻轻的做了另一个李纵。作锁自锁,悔之莫及了.
    黄金锁是曹雪芹象征“金玉良缘”,刺激黛玉,引诱宝玉的道具。
    二、冷香丸
    冷香丸,表面上看,是药丸不是装饰,但实际上,它是一种特殊的装饰,吞之于体内、形之于体外的装饰,而不是什么药丸。
    药丸用以治病,但薛宝钗的病,有病还是无病,实在令人‘网廷。第七回,周瑞家见薛宝钗满面堆笑的从炕上起身让她:
    因说:“这有两三天也没见姑娘到那边逛逛去,只怕是你宝兄弟冲撞了你不成?”宝钗笑道:“那里的话。只因我那病又发了,所以这两天没出屋子。”周瑞家的道:“正是呢,姑娘到底有什么病根儿,也该趁早儿请个大夫来,好生开个方子,认真吃几剂,一势儿除了根才是。小小年纪倒作了个病根儿,也不是顽的.”
    薛宝钗两三天没到宝玉那边去玩耍,是周瑞家看到的事实。个中原因,不外三种。一是有事不能去,二是有病不能去,三是不高兴去。宝钗是个小姐,一般说来,家中没有事情能拴得住她,所以周瑞家的不猜这一条.宝钗满面堆笑,精神焕发,不像有病的样子,周瑞家的也不猜这一条。剩下来的只有不高兴了,和谁不高兴?周瑞家的当然知道宝钗到那边主要是和贾宝玉在一块玩,而宝玉恰是个没轻没重的人,所以周瑞家的说“只怕是宝兄弟冲撞了不成”,也就是说,在周瑞家的眼里,看不出宝钗有病。有病是宝钗自己说的,且说不出自己究竟得了何种病,只好说是“无名之症”,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第七回:
    宝钗听了笑道:“再不要提吃药。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呢。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还亏了一个赖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
    周瑞家的听了奇怪,追问这种怪病症候:“这病发了时到底觉怎么着?”宝钗说:“也不觉怎么着,只是觉咳嗽些,吃一丸下去也就好些了。”假如真的就是“咳嗽些”,哪里算得上凡间治不了的怪病?所谓“只是觉咳嗽些”、“为这病请大夫吃药,也不知白花了多少银子钱”不过是宝钗的搪塞之辞.十二钗中真正有先天之症的只有林黛玉,所以林黛玉病不离身,药不离口.薛宝钗除了这一次自称有病外,什么时候发过病?
    不发病,何以吃药?
    冷香丸其实不是对症下药的药丸.《 红楼梦》 中提到的药丸(丹、散)一共有二十一个,依次是人参养荣丸、山羊血黎洞丸、梅花点舌丹、紫金锭、活络丹、催生保命丹、祛邪守灵丹、冷香丸、延年神验万全丹、八珍益母丸、麦味地黄丸、金刚丸、菩萨散、天王补心丹、香雪润津丹、开窍通神散、调经养荣丸、黑逍遥、四神散、十香返魂丹、至宝丹等.其中二十个皆有根有据,绝大多数的名称可以在药书上找到出处,少数几个名称虽无直接的出处,观其药方、用途也合乎家常用药.只有冷香丸是作者的杜撰。第七回,薛宝钗介绍:
    “东西药料一概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 … ”周瑞家的忙道:“哎哟!这么说来,这就得三年功夫.倘或雨水这日竟不下雨,这却怎处呢?”宝钗笑道:“所以说那有这样可巧的雨,便没雨也只好再等罢了.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周瑞家的听了笑道:“阿弥陀佛,真坑死人的事儿!等十年都未必这样巧呢.”宝权道:“竟好,自他说了去后,一二年间可巧都得了,好容易配成一料.如今从南带至北,现在就埋在梨花树底下呢。”周瑞家的又问:“这药可有名字没有呢?”宝钗道:“有.这也是癞头和尚说下的,叫作‘冷香丸’. ”这个冷香丸的名称和药方,在中国的药书上是查不到的.所以送药方子给薛家的只能是那个神出鬼没的癞头和尚,只能称之为无根无据“海上方”.癞头和尚的“海上方”说一大串“十二两”、“十二钱”,主要成分不过两类,一类是花蕊,一类是雨露,是名符其实的“花露丸”.这“花露丸”创作原型当是妇女用的化妆品― 香水.香水,民间谓之花露水.香水― 花露水― 花露丸― 冷香丸,由此及彼,虚拟而出.
    曹雪芹在第七回花这么多的笔墨来虚拟薛宝钗的这么一颖小小的冷香丸,一定有他的意思.我看,这意思有双层.一层发展情节,一层修饰性格.
    贾林薛的爱情婚姻故事是从第八回正式开始的.那一回,薛宝钗观看了宝玉的通灵玉,贾宝玉欣赏了薛宝钗奇货可居的并和他的通灵玉正好“是一对”的黄金锁,又闻到了冷香丸的“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
    遂问:“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从未闻过这味儿。”宝钗笑道:“我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的烟燎火气的。”宝玉道“既如此,这是什么香?”宝权想一了想,笑道:“是了,是我早起吃了药丸的香气。”宝玉笑道:“什么药丸这么好闻?好姐姐,给我一丸尝尝." 宝权笑道:“又混闹了,一个药也是混吃的?”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 话扰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
    “我来的不巧了”,含酸带醋,是贾林薛三人的第一次短兵相接.而充当道具的是通灵玉、黄金锁和冷香丸。这以后,从第九回到第十六回,薛宝钗一面未露,林黛玉回家奔丧.三人的重新聚首,是在贵妃省亲的时候,但忙于典礼,不及私情.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再起于第十九回,引发事端的话题又是冷香丸:
    只闻得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闻之令人醉魂酥骨.宝玉一把将黛玉的袖子拉住,要瞧笼着何物。黛玉笑道:“冬寒十月,谁带什么香呢.”宝玉笑道:“既然如此,这香是哪里来的?”黛玉道:“连我也不知道.想必是拒子里头的香气,衣服上熏染的也未可知.”宝玉摇头道:“未必.这香的气味奇怪,不是那些香饼子、香裘子、香袋子的香一黛玉冷笑道:“难道我也有什么‘罗’ 真人,给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朵儿、霜儿、雪儿替我炮制.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罢了。”宝玉笑道:“凡我说一句,你就拉上这么些,不给你个厉害,也不知道,从今儿可不饶你了.”… … 黛玉… … 口里说:“宝玉!你再闹,我就恼了.”宝玉方住了手,笑问道:“你还说这些不说了?”黛玉笑道:“再不敢了.”一面理翼笑道:“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 宝玉见问,一时解不过来,因问:“什么‘暖香’? ”黛玉.点头叹笑道:“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 … 宝玉… … 便哄他道:“… … 小耗子现形笑道:‘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芋呢。’”…… 一语未了,只见宝权走来,笑问:“谁说故典呢,我也听听.”… … “原来是宝兄弟,怨不得他,他肚子里的故典原多.只是可惜一件,凡该用故典之时,他偏就忘了。有今日记得的,前儿夜里的芭蕉诗就该记的… … 这会子偏又有记性了."
    这一段与第八回的描写极为对衬.第八回,贾宝玉是先看薛宝钗的黄金锁,后闻薛宝钗的冷香丸,一语未了,林黛玉来了,笑里藏针;第十九回,林黛玉对贾宝玉是先说薛宝钗的冷香丸,后及薛宝钗的黄金锁,一语未了,薛宝钗来了,语中带刺;这情节真正是无独有偶.由此而后,贾林薛特别是贾林的感情波澜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可以说,贾林薛的爱情婚姻故事发端于第八回,起动于第十九回.而发端离不开冷香丸,起动也离不开冷香丸.冷香丸是挑逗贾林薛感情发展的激素.
    服用冷香丸,是薛宝钗高人一筹的修饰.一般人修饰香味,用的是香水,香水外用而不内服,或搽在身上,或洒在发上,或熏在衣上.薛宝钗不喜欢这样做.她说:“我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的烟燎火气的.”这意思其实是表示她看不上闺阁的熏香俗套,熏过的衣服既发出香味,也发出烟火味,使人一闻之下就能闻出这是衣香不是体香。衣香露斧凿之痕,体香乃天生丽质,衣香不如体香。而冷香丸的妙用就在于它一经服下就能让身体渗透出香味,制造出体香,令人莫名惊诧,所谓“我竟从未见过这味儿”.且追问起来,又能以治病吃药搪塞之,不给人刻意求香的感觉.这与薛宝钗含蓄的性格是一致的.
    夸说冷香丸,是薛宝钗情不自禁的卖弄.与人谈话,薛宝钗一般三言两语,不大多说.算得上长篇大论的,一共有4 次.一次是第二十二回,薛宝钗对贾、林、史侃“神秀慧能”;一次是第四十二回,薛宝钗对林黛玉说“男女之分”;一次还是第四十二回,薛宝钗对众姐妹讲“绘画须知”; 另一次就是第七回向周瑞家的吹嘘冷香丸了.其中,说“男女之分”是传教布道,侃“神秀慧能”及“绘画须知”是显示博学,.吹嘘冷香丸则是炫耀珍奇.这与她性格含蓄并不矛盾。一个人再含蓄也有外露的言行,何况薛宝钗毕竟是个年轻人,又总想别人佩服她,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偶尔吹一吹也在情理之中。
    好闻冷香丸,是贾宝玉好近女色的本性。贾宝玉是个见了女人就开心,见了男人就恶心的人。凡是女孩子的玩好,他几乎样样喜欢。喜欢吃胭脂,喜欢闻香水,闻得多了,就能区别出不同的香味。这好歹也是一项本事。法国小说家如巴尔扎克就经常描写贵族男女依靠分辨香水的味道来侦破苟且。贾宝玉则借此捕捉女孩子的美感。为大观园中的女孩子着想,要吸引贾宝玉,就不妨使用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对于薛宝钗,冷香丸就有意无意地起到了这个作用。模拟冷香丸,是林黛玉争风吃醋的表现。第十九回之前,林黛玉并无特别的香味,要是有,作者早让贾宝玉闻出来了。显然是薛宝钗的“冷香”在前,林黛玉的“奇香”在后,“奇香”模拟“冷香”。这是可以理解的小心眼。其效果不但勾起宝玉的好奇,而且给了她一个借题发挥的口实。她先把自己的香叫作“俗香”,表面上是自愧不如“冷香”,实际上是一种嫉妒;她后把自己的香叫作“奇香”,是顺着宝玉的“这香的气味奇怪”的话头脱口而出,多少有些得意,“她有我也有”的得意;再问宝玉有没有“暖香”,是讽刺和挖苦,讽刺“金玉”,挖苦宝玉.
    冷香丸是曹雪芹展示宝钗爱美天性,配合金锁,刺激黛玉,引诱宝玉的道具。
    三、红麝串
    《 红楼梦》 第二十八回的回目,有一句专门写到红察串:“蒋玉苗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羞”,害羞,难为情。戴红麝串,为什么要害羞?为什么要难为情?
    “羞”是作者的曲笔,是作者的讽刺,所谓“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原因在于红赓串的主要成分雄麝的香,香气宜人,可作中药,有开窍避秽、活血散结、催生下胎的功效,与性事有所关联。元缜《莺莺传》 的《 令真传》 三十韵描写男女私情:“衣香犹染寮,枕腻尚残红.”所以,旧时大户人家的姑娘看见麝香脸发红。薛宝钗居然将它戴在手腕上,岂不羞人答答难为情?
    “羞”又是作者的实写,以宝钗的博学,她不可能不知道赓香的妙用,她是明知故戴,明知难为情也要戴。原因在于这串红麝串有着特别的意义.红麝串是贾元春赏赐给薛宝钗的。第二十八回,过端午节,元春按宫中规矩向家中人派送礼物,其中,给了黛玉、迎春、探春、惜春同样的一份:扇子和数珠;给了宝玉、宝钗同样的一份:两把上等宫扇,两串红麝香珠,两端凤尾罗,一领芙蓉覃。芙蓉覃是床上用品,凤尾罗是衣料,红麝串是手腕饰物,宫扇是手中用具。比起黛玉等人“只单有扇子和数珠儿”,轻重厚薄,一目了然.所以宝玉觉得奇怪,“这是什么个缘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黛玉则酸溜溜的,“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薛宝钗是个极为聪明的人,她当然知道这份礼物暗示了元春对宝玉择偶的态度.
    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儿见元春所踢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幸亏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绵住了,心心念念只记挂着林黛玉,并没理论这事。此刻忽见宝玉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摄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少不得褪了下来。
    但是“总远着宝玉”和“心里越发没意思”不过是女儿家的一种羞羞答答,绝不表示她要在婚姻问题上对林黛玉礼让三先,绝不表示她不愿意做贾宝玉的太太,所谓“幸亏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绵住了”,其实是庆幸自己有林黛玉做挡箭牌。不然,要是薛宝钗真的因为“金玉之说”而“远着宝玉”,真的因为元春礼物“越发没意思”,她就应该把它置之箱底,再不理会.但是她却将这敏感的红麝串“笼”在手腕上,“笼”,遮遮掩掩,恰似“犹抱琵琶半遮面”,是扭扭捏捏的“有意思”,不仅表示薛宝钗有意接受元春的挑选,而且表示了她对贾宝玉的脉脉含情。所以宝玉一问,她就端不起平日的稳重,“少不得褪了下来”, “少不得”,不是“没奈何”,而是顺水推舟,半推半就。对于贾宝玉,“薛宝钗羞笼红麝串”是一种诱惑.起初,宝玉收到元春礼物,诧异之下,立刻转送黛玉,黛玉不肯要,他就“命人收了”,似乎并不在意元春给的这份与宝钗相同的礼物。但实际上,这份蹊跷的礼物在宝玉的心里是挥之不去的.他料定宝钗拿到这份礼物时一定也有某种想法。当天,他遇见宝钗,见她袖子里笼了红麝串,不免心有所动,笑嘻嘻地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这一问,多少有些挑逗的意味。言下之意,其实是说,只有我们两个有红麝串,你的比起我的如何?本来,依宝钗的端庄老成,要是她仅仅出于新鲜好奇戴上红麝串,她完全可以不理睬宝玉的要求,但是,她一反常态,非但同意,且褪下时卷高了袖子,弄得贾宝玉心猿意马: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边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道:“这个膀子要是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宝权褪了串子来递与他也忘了接。
    贾宝玉的性格弱点― 好色,这时暴露无遗.好色虽是性欲,虽是一时的冲动不是长久的爱慕,但好色总归是一种追求,一种迷恋.由此看来,薛宝钗羞笼红麝串,是收效显著的.对于林黛玉,“薛宝钗羞笼红麝串”是一种刺激。从第七回开始,在林黛玉知道薛宝钗的黄金锁之后,宝钗身上的每一样与众不同的东西,如冷香丸,都要引起林黛玉的高度警惕。何况元春节礼的分配,连宝玉都觉得奇怪,更不要说心思很重的林黛玉了.林黛玉对礼物一向计较.第七回,周瑞家的受薛姨妈之托向府中的姑娘送宫花:
    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常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收是收了,却计较周瑞家的派送秩序.第十六回:
    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转赠黛玉.袋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还不取.宝玉只得收回。
    收都不收,计较这是别的男人拿过的.这一回,林黛玉不要宝玉转送的元春礼物,则有三个计较.一是计较元春礼物伤了她的自尊心,二是计较元春礼物衬托了金玉之说,三是特别计较元春礼物可能使贾宝玉想人非非,“你也不用起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 就把‘妹妹’忘了.”因此,元春送礼的第二天,黛玉早起盯人,全场紧逼.大清早,宝玉刚出门,“只见林黛玉顶头来了”。尔后,宝玉在贾母这边,宝钗前脚踏进,她就后脚跟至,目睹了薛宝钗羞笼红察串、贾宝玉呆看薛宝钗的一幕.
    宝钗见他怔了,自己倒不好意思的,丢下串子回身才要走,只见林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手帕子笑呢.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风口里?”林黛玉笑道:
    · 50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 年第13 卷“何曾不是在屋里的,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唤,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薛宝钗道:“呆雁在那里?我也瞧一瞧。”林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成儿’一声飞了.”口里说着,将手里的帕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宝玉不防……正碰在眼睛上,倒唬了一跳,问是谁。林黛玉摇着头儿笑道:“不敢,是我失了手.因为宝姐姐要看呆雁,我比给他看,不想失了手.”宝玉揉了揉眼睛,待要说什么,又不好说的。
    “呆雁”是戏谑,也是指责。指责宝玉信誓旦旦,音犹在耳,一转身,就被人勾了魂.“咬着手帕子笑”是嘲笑,也是苦笑。苦笑自己的担心并非多余,贾宝玉果然是见了姐姐忘了妹妹.薛宝钗羞笼红察串,加重了林黛玉的心病.
    红麝串是曹雪芹显露宝钗姑娘情怀,配合金锁,刺激黛玉,引诱宝玉的道具。
    原载:《深圳大学学报》1996 年第2 期
    
    原载:《深圳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