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试论小说人物与情节的关系—— 浅析《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刘政生 参加讨论

    小说,必须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一方面,人物性格决定着情节的发展;另一方面,情节又是人物性格向前发展的依据。所以,我们把故事情节称做小说的第三要素。小说中,人物性格及情感的变化往往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同时,故事情节的延伸,又往往从各个侧面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我国古典小说《 红楼梦》 第四回《 薄命郎偏逢薄命女,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选入了初中语文教材,此文可以说是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紧密结合的典范。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在讲授《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时,应特别注意文中人物与情节之间的联系。
    这篇小说以“断案”为线索,一开头便讲到贾雨村授任应天府,审理两家争婢夺命的案件。由于贾雨村刚刚赴任,为了沽名钓誉,显示出“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威风,于是“大怒”,并准备“发签拿人”。但是,,这个人物毕竟在官场中混过一年,那时他考中进士荣任知府不到一年,就被上司参了一本而被革职、因此他深知宦海凶险、风云莫测,所以当门子“使眼色不叫他发签”时,很快便反应过来,宣布退堂。贾雨村本是一个生性狡猾的人物,此时收起那副“铁面无私”的“清官”派头而退居密室,完全附合这一人物的身份,很有分寸地突出了他那种精细多疑的性格特点。门子为了讨好上峰,千方百计与贾雨村“套近乎”,这也是封建社会里一切帮闲人物的共性。门子点出贾雨村曾在葫芦庙里卖文为生的落魄史后,使得贾雨村暗自“大惊”,生怕门子向外露底,这正是“偷来的锣鼓打不得”,倘非贾府一力提携,他焉有今日?贾雨村由“怒”入“惊”,全在情理之中,情节的设计针脚绵密,环环相扣,有悬念,有伏笔,贾雨村的性格由此渐露端倪。
    贾雨村与门子各怀鬼胎地叙旧之后,门子自以为取得了贾雨村的信任,时机成熟,方取出“护官符”来,照应了门子后来“献策”所说的话“大丈夫相时而动”,是一条最好的注脚。“护官符”的出现.无疑是对贾雨村兜头浇了一盆冷水。因为其中点明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网,四大家族的显赫权势使贾雨村发热的头脑逐步清醒过来。
    当门子明白地告诉他:两家为“争买一婢”, 以致“殴伤人命”, “打了人,夺了丫头”的凶手就是“丰年好大雪”的薛家时,贾雨村早已唬得魂飞魄散、手足无措。当门子明白地告诉他:凶手抢走的丫头,正是曾经资助贾雨村进京赶考的恩人甄士隐之女英莲.此时贾雨村只有“骇然”了。贾雨村“骇”的是什么?“骇”的是薛家受浩荡皇恩、有钱有势,莫说一个英莲,便是抢了十个“英莲”也奈何不得!“骇”的是白己倘若得罪了这样的人家,不但顶戴不保,弄不好连性命也要赔上!“骇”的是恩人女儿的官司想不到撞在自己手上,甄家于己虽有资助之恩,但贾、薛二家的裙带关系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前程,这案子怎不棘手?请听他的表白:“他五岁被人拐去,怎么如今才卖呢?弦外之音― 如果早已卖掉,英莲至多跳入另一个火坑,不惹出这场是非,省了我多少麻烦!这完全是以怨报德的口吻,什么天理良心、人情世故,一切都顾不得了。寥寥数笔,把贾雨村“认权不认人”的内心活动,描绘得维妙维肖。贾雨村由“惊”到“骇”,是由他的性格所决定的,使故事的发展一波三折,跌宕生姿。通过这些情节,贾雨村官迷心窍的性格特征也得到进一步展示。
    当门子进一步把案情叙述清楚,贾雨村也只是一“叹”而已。恩人的女儿被拐卖、被抢夺,分明落入虎口,贾雨村不但不予同情,反诬为“孽障遭遇”,岂不是为保顶戴、甘味良心?那一“叹”字,也确实用的绝妙,表面上似乎无能为力,实际上欲盖弥障。贾雨村为了掩饰自己忘恩负义的咀脸,不假装一“叹”,又将如何?当门子劝他“顺手推舟,做个人情”、“日后好见贾王二公”,主意虽然正中下怀,想不到贾雨村还不愿当面撕破那“清正”的面纱。什么“岂可因私枉法”,说的比唱的犹为动听,其目的显然是不让门子识破他的“庐山真面目”。当门子把“断案”的阴谋诡计和盘托出之后,贾雨村居然假惺惺地“笑’,道:“不妥,不妥。等我再斟酌斟酌,压服得口声才好。”贾雨村明明主意拿定,却偏偏不露半点声色,如此老奸巨滑,更显出贾雨村为官的“练达”。一“叹”一“笑”,曲尽其妙,把贾雨村伪善奸诈的性格特征刻划得入木三分。
    从这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贾雨村的性格发展,把故事一步步推向高潮;而每一个情节又始终为刻划贾雨村的典型性格服务。待案子了结,门子这一帮闲人物已失去了利用的价值,所以贾雨村“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此时,贾雨村早把“贫贱之交不可忘”的旦旦信誓丢置九霄云外。因为门子知道的太多,为自己的前程所虑,贾雨村不得不一脚把他踢开。作者仅此淡淡的一笔,把贾雨村暗算他人的狠毒再次刻划得淋漓尽致。故事的收束,犹如一条“豹尾”,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使人物的性格得到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教师在讲授这篇课文时,要力求象剥茧抽丝一样,对人物的性格进行层层深入的剖析。这样,方可使学生明确: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是借助故事情节而显现的,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就没有鲜明的人物个性。同时,人物的性格倘若不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故事情节也难以入情入理地向纵深发展,更不能使真与美在作品中得到体现。
    注
    一九九五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
    原载:《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 年3 月第1 期
    
    原载:《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3月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