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两个疑问 考察收藏者的种种情况,乃是《红楼梦》版本与传播过程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于眉盦藏本的收藏者,《〈红楼梦〉眉盦藏本试论——新发现的〈红楼梦〉残抄本研究》一文①赞同冯其庸、卞亦文两位先生的意见②,肯定了“眉盦”就是林兆禄。 但,该文依然遗留下两个没有解决、有待进一步深究的疑问③: (1)“文介私印”是不是林兆禄的印章?它为什么被钤盖在题记的落款处? 眉盦题记落款处,在“盦”字左下侧钤有阳文印章一方:“文介私印”。 按照常理,钤盖在落款处的印章应是题写者自己的名章。林兆禄固然有“眉盦”的别号,他却名兆禄、字介侯。我们始终找不到林兆禄名“文介”(或字“文介”)的文字记载。 显然,“介侯”并不等于“文介”,而从“私印”来判断,“文介”二字又似名,而非字或号。“眉盦”如果真是林兆禄,那么,为什么会在他的署名之处钤盖这个来历不明、非他所有的私章呢? (2)“上元刘氏图书之印”和“眉盦”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文介私印”和“上元刘氏图书之印”是否为“眉盦”和“刘”某二人前后两次所钤盖? 我们认为,要想断定眉盦是某人,首先必须落实两点:第一,他曾寓居上海;第二,他的名字应为“文介”。其次,必须令人信服地解释第三点:“上元刘氏”的藏书章为何会钤盖在眉盦题记的字上? 看来,前一阵,《〈红楼梦〉眉盦藏本试论——新发现的〈红楼梦〉残抄本研究》一文和几位红学家以及藏主卞亦文先生匆忙断定眉盦即林兆禄,是有偏差的。这是因为,把眉盦认同为林兆禄,仅仅符合第一点,但却找不到他和“文介”之间的联系纽带,找不到他和“上元刘氏”之间的联系纽带。而这方是关键之所在。 如果认为眉盦是林兆禄,那么,他写题记的时候为什么不钤盖自己的私章,却偏偏盖了一个不相干的“文介私印”?此印章钤盖于题记落款之处,如果说它不是题写者本人的名章,而是另外一个不相干的人的名章,那显然是极不合情理的,也是极无说服力的。 因此,关键在于,“文介”是谁?如果能够证明“文介”是林兆禄的另一名或字,那就可以宣布,林兆禄是此残抄本题记的作者,是此残抄本在1936年至1948年之间的确凿无疑的藏主④。否则,就可能是题记作者和藏主另有其人了。 二 “上元刘氏图书之印”与刘文俨 经过我们的仔细调查和朋友们的热心帮助,在很多书籍上都发现钤有与眉盦藏本相同的“上元刘氏图书之印”的印章。 今所知者,除《红楼梦》眉盦藏本外,至少还有: 1)《李太白文集》,康熙五十六年(1717)缪曰芑覆刻宋蜀本,三十卷,四册。2)《宝纶堂集》,光绪十四年(1888)会稽董氏取斯堂刊本,有刘氏戊申年(1908)跋。 3)《午亭文编》,康熙四十七年(1708)林佶写刻本,五十卷,十册。 4)《感旧集》,乾隆十七年(1752)卢氏雅雨堂写刻本,十六卷,八册。 5)《珊瑚鞭》,抄本,二卷,二册,上海图书馆藏。 6)《秦淮八艳图咏》,光绪十八年(1892)羊城越花讲院刊本,一册。 7)《两罍轩彝器图释》,同治十一年(1872)刊本,六册。 8)《新刻徐玄扈先生纂辑毛诗六帖讲意》,万历四十五年(1617)金陵广庆堂唐振吾刊本。台湾中央图书馆藏。“毛诗六帖序”钤盖一枚阴文“刘氏文俨”的印章;“国风”卷一首页有“上元刘氏图书之印”(插图一、插图二)⑤。 其中第八项书上的印章,既有“上元刘氏图书之印”,又有“刘氏文俨”,表明“上元刘氏图书之印”的主人便是“刘文俨”。 以上证据表明,刘文俨是一位藏书家,“上元刘氏图书之印”是他使用的藏书章。 此外,还有以下两种书籍,有“刘氏文俨”之印: 9)《说文通检》,光绪二年(1876)崇文书局刊本。 10)《东征集 • 平台纪略》,雍正十年(1732)刊本。“江宁刘文俨”题写书名。 从第十项看来,“上元刘氏”和“江宁刘文俨”完全对应上了。 在前人书写的籍贯上,“上元”( “上元刘氏”)与“江宁”( “江宁刘文俨”)实际上是一回事。这是两个有亲密关系的旧县名。上元县系唐代上元二年(761)改江宁县所置,治所在今南京市。五代时,又分上元地置江宁县。在清代,上元县与江宁县同城而治。至1912年,上元县并入江宁县。因此,刘文俨时而称“上元”,时而称“江宁”,并无抵牾可言。 那么,刘文俨的藏书章又和题记作者“眉盦”有什么关系呢? 这需要到《上元刘氏家谱》中去寻找答案。 三 《上元刘氏家谱》简介 从网友曹震先生提供的信息中得知,国家图书馆藏有《上元刘氏家谱》。我们在国家图书馆查到了此书。 现对此书作一个概括的介绍。 《上元刘氏家谱》稿本,六卷,五册。 编者是刘文燿。 封面题“刘氏宗谱”,并有题记云:“乙亥嘉平月幼丹氏自书,时年七十有一。” 下钤阴文印章一方:“刘文燿印”。乙亥即民国二十四年(1935);刘文燿时年七十一,则他生于同治四年(1865)。 有《上元刘氏家谱总目》。卷一,序、例言、命名字派、世系图考、世系表上;卷二,世系表下;卷三、卷四,文传墓志;卷五、卷六,杂志。 序署“光绪十三年,岁次丁亥,九世孙文燿栋臣氏谨序”。光绪十三年即1887年。 有“上元刘氏家谱条例十二则”,“光绪十三年立”。 《上元刘氏家谱》后附刘文燿《丰润阁诗钞初编》稿本六卷,上、下两册,《小品录》一册。 在《上元刘氏家谱》中,收录了刘文燿《迁宁始祖文鉴公坟山始末纪弁言》,其后附有三篇呈文。其一是1910年“呈江宁县知事孙原稿”,具呈人刘庸昙,连署人有刘文燿、刘文俨、刘文介等。其二是1928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呈南京特别市政府公安局原稿”,连署人有刘文燿、刘文俨、刘文介等。其三是1934年五月十四日呈文,具呈人刘凤笙,连署人有刘文燿、刘文俨、刘文介等(插图三)。 这三篇呈文表明,1910年至1934年间,刘文燿、刘文俨、刘文介三人均在世。 我们看到,呈文的连署人不仅有刘文俨,还有一个“刘文介”。 这个名字立即让我们联想到眉盦藏本题记上的“文介私印”。这“刘文介”会不会是“眉盦”?他和刘文俨又是什么关系呢?.《上元刘氏家谱》中的种种记载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四 世系表:刘文介与刘文俨是嫡亲兄弟 在《上元刘氏家谱》的世系表上,一世至四世为: ┏—应元 明之——崇德——铠—┩ ┗—应岁 应元(四世)有三子,如下: ┏—云骧 ╋—云骥 ┗—清瑞 云骧(五世)有四子,次子为世恩(六世)。世恩有三子,长子为兆瀛(七世)。兆瀛有三子,长子为凤起(八世)。凤起有四子,次子为文燿(九世)。刘文燿即《上元刘氏宗谱》的编者。 云骥(五世)有二子:金安、依尧。金安早亡,依尧系以胞侄入嗣。 依尧(六世)有三子:捷瀛、某瀛、会瀛。次子某瀛早亡。 捷瀛(七世)有三子:宝增、宝珍、宝和。长子宝增出继为会瀛之嗣子。 宝和(八世)有五子,如下(插图四): ┏—文偁 ┣—文俨 ╋—文侃 ┣—文僖 ┗—文介 宝和之长子文偁出继为其长兄宝增之嗣子。四子文僖出继为其次兄宝珍之嗣子。 文俨(九世)有二女:琅章、琳章;无子,以其胞弟文介之次子珩章为嗣子。 文介(九世)有二子:琥章、珩章。次子珩章出继伯父文俨为嗣子。 从这个《上元刘氏家谱》的世系表上,我们注意到,刘文俨和刘文介竟然是同胞的嫡亲兄弟——一为长兄,一为幼弟。 这样,我们就找到了“文介私印”(眉盦藏本)、“上元刘氏图书之印”(眉盦藏本)与“刘氏文俨”(《新刻徐玄扈先生纂辑毛诗六帖讲意》)、“上元刘氏图书之印”(《新刻徐玄扈先生纂辑毛诗六帖讲意》)的联系点。 下面,我们将继续着重考察三个问题:第一,刘文介有没有一个表字或别号叫“眉盦”?第二,刘文介有没有可能于1936年和1948年寓居上海?第三,在眉盦藏本上钤盖“上元刘氏图书之印”的是刘文俨,还是刘文介?五 《丰润阁诗钞初编》:刘文俨久居上海 《丰润阁诗钞初编》是刘文燿的诗集(稿本)。 它共有六卷,分为上、下两册。 在《丰润阁诗钞初编》卷六,有诗《得望之从弟(文俨)海上书,赋此却寄二首》。其第一首云: 羡君海上久栖迟,二十年中几见之。 抱朴自安君子书,怀才奚必世人知。 治家井井条兼理,与我殷殷情见词。 安得乘风一相访,晤言共罄别来思。 第二首云: 记得巡行海上过,半淞园里小婆娑。 波光滟滟浓于麴,柳色毿毿淡似莎。 一自别离劳梦想,几番问讯感情多。 儿曹倘得从君后,就养吾将与子哦。 其中第二句“半淞园里小婆娑”下,有小注云:“去春巡视苏属税务,弟尝宴我于半淞园。” “望之”是刘文俨的表字。从诗中的记述可知,他长期居住在上海,至少有二十年之久。 那么,这两首诗写于哪一年呢?. 《丰润阁诗钞初编》中的诗篇,经检查,发现它们都是按年排列的。卷六所收的诗,诗题、诗句涉及年月的,有《乙丑二月……》、《三月十一日……》、《七月十三日……》、《九月十九日……》、《正月六日……(丙寅)》、“丙寅四月二十一日”等,这都是编年的证据。 紧接在这两首诗之后的,是《读苏长公海市诗因而有作》,其首句曰:“方春二月乙丑春”。这就告诉我们,《得望之从弟(文俨)海上书,赋此却寄二首》作于乙丑之前。其时约为甲子末或乙丑初。 六 《望之哀启》引录 《望之哀启》附于《上元刘氏宗谱》之末。全文用铅字排印。标题一页,正文六页。 标题原印作“哀启”,后用墨笔贴改为“望之哀启”。望之乃刘文俨的表字。 全文一千五百字左右(不计标点),引录如下(插图五、六、七): 哀启者:先严生有至性,笃于孝友,事亲以色养为先,以养志为务。 先王父晚年撄风痺之疾,先严衣不解带,目不交睫者累月。清光绪辛丑,先王父见背,先严哀毁逾恒,襄先伯父慕禹公办理丧葬,罔不尽礼,戚友多敬之。 幼颖悟,八龄毕群经,尤工书法。先王父试经古月课,常以隶书代誊试卷。稍长,肄业于同文馆,为业师丹徒乔公少泉所激赏。嗣以亲老家贫,堂伯父镜澄为介于金陵防营支应总局,助理文案。暇即与镜澄讨论诗文各艺,猛勇精进。 岁乙未,年十九,受知于攸县龙学使湛霖,补郡学弟子,未几补增生。而公牍文字,亦日益谙练。在局十一年,任事一以勤慎为主,深为总文案太姻伯沈公石卿所倚赖。 先严尤以植品自励。业师乔公少泉常语人曰:“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如刘某者,匪特文字为翩翩书记之才,且临大事而不渝者也。”乔公随泗洲杨星使轺节任德使馆参赞,母老子幼,付托乏人,先严毅然代为主持一切。而乔公驻德三年,得纾内顾之忧。洎光绪三十年甲辰,乔公返国,总司山东洋务局文案,即邀先严北游。翌年四月,乔公卒于任,茕茕孤寡,客处异乡,惶惶无以为计。先严感恩知己,锐身代为料理丧务,亲护灵柩,运回丹徒原籍。是时,汉阳郡守冯公韵轩,为乔公至戚,电邀乔太师母及世叔等前往居住。先严复亲送至汉阳,间关千里,奔驰数月,举凡一切巨细事务,先严均以一身任之,必至妥善而后已,一时叹为高义。 当自鲁南返时,山东洋务局总办周,极重先严,坚嘱幕友再四挽留继任,而先严卒逊谢焉。 岁戊申,复应镜澄伯父之召,佐理江南制造局文案,旋为江海关汉文文案主任崔公吟梅保荐,襄理本关文牍。 民国元年壬子,奉调山海关。是时,先王母春秋已高,先严迎养沪寓,甘旨亲承,雅不欲远游,而官书敦促,含泪登舟,固知先严之心伤已。翌年正月,先王母弃养,先严闻电奔丧,星夜南返,抚棺哀痛,以不能亲视含殓,终身引为大戚。 民国三年甲寅,崔公以江海关需才佐理,复请调先严返沪供职。翌年,崔公以老病乞退后,即荐先严继之,朝夕勤慎,黾勉匪懈,虽退食之暇,亦必于私室清厘公务。如是者数年,觉有头眩之疾。是时,先严年尚未臻强仕,未以为意也。讵知病根即伏于是矣。 民国五年丙辰,遭家不造,里中时疫流行,先四叔父敬斋公,及堂兄琚章、堂姊琬章,相继染疫逝世。先四婶母痛失所天,几欲身殉。先严百计安慰,妥筹善后,不使稍有缺乏。是时,先伯父慕禹公远在福海关任事,不孝珩章本生父眉叔又年方弱冠,先严料理丧务,一身任之,心力交瘁。 本生父幼失怙,长失恃,先严爱怜最切,始之以读书,继之以婚娶,莫不维先严是赖。先伯父慕禹公终岁客游,有时请假归来,先严与之优游谈笑,融泄之情纯出天真。至于家事,或有所陈述,或有所秉承,奉之唯谨。其笃于伦纪,有为他人所难能者。 先严娶母顾氏,为外王父伯虬公之女,生不孝琅章、琳章,及弟一不幸早殇,先严为琅章择婿,婿为同邑世好夏姻伯亮卿之子祥生,结缡甫及一年,即谢世,先严为之心恸。 迨至民国十八年己巳,先伯父慕禹公由福海归来,忽患病,殁于沪寓。先严益深手足零落之伤。盖自丙辰以迄于今,先后十余载,屡遭惨变,忧郁神伤。头眩之疾,日益加甚。 是年秋,翁公颂僖奉令调任扬由关税务,呈请调先严掌机要秘书,先严以沪关公务已成熟境,不欲再膺繁剧,呈请收回成命,而总税务司梅、汉文税务司丁,以扬关系新接收,亟需整理,秘书尤为重要,非先严无以胜其任,不许辞。先严视事数月,案牍劳形,精神又为之一减。 民国二十年庚午,扬由关奉令裁撤,先严调回总署任职。是年冬,复奉调金陵海关。先严以服务梓邦,邱墓松楸得以岁时祭扫,欣然就道。而返里以来,头眩之疾未已,心境时觉怔忡,历就中西医诊治。医云:心脏受疾甚深,亟宜长期休养。乃乞休致,固请方许。 先严喜藏书。历年以来,收集甚富。退职后里居,辄以读书消遣。 不孝等深喜先严从此优游以乐天年。不料本年七月四日,偶感暑热,致患疟疾,经医诊治,疟已停止。十五日晨,先严犹谈笑如常,下午忽稍感不适,兼之天气酷热,顿觉口舌木强,神色有异,乃亟延医治。医云:心脏之疾猝发,未及服药竟弃不孝等而长逝矣。 呜呼痛哉!不孝等侍奉无状,罹此鞠凶,抢地呼天,百身莫赎,只以慈亲在堂,窀穸未安,不得不苟延残喘,勉膺大事,苫块昏迷,语无伦次,伏乞矜鉴。 本生严慈侍下孤子刘珩章、孤女刘琅章、刘琳章泣血稽颡。 七 《望之哀启》:刘文俨与刘文介 《望之哀启》文末署名刘珩章及刘琅章、刘琳章。前者是刘文俨之嗣子,后者乃刘文俨之女。而刘珩章之本生父即刘文俨之胞弟刘文介。 《望之哀启》主要介绍了刘文俨的生平事迹。它为我们提供的最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是: 【一】 刘文俨的生卒年 、哀启有云:“岁乙未,年十九”。 这说的是刘文俨。乙未即光绪二十一年(1895)。因此,不难推知,刘文俨生于光绪三年(1877)。 哀启又云,刘文俨卒于“本年”七月十五日。可惜,哀启没有署撰写的年月,文中也没有明说“本年”究系何年。由于上文始而提到“民国二十年庚午”,继而提到“是年冬”,故知刘文俨当卒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之后。 查《上元刘氏家谱》收有1934年五月十四同年的七月十五日日呈文,其中连署人有刘文俨之名,则刘文俨必卒于这一年的五月之后。 又按,《上元刘氏家谱》卷一之二封面以及《丰润阁诗钞》封面均有刘文燿的题记:“乙亥嘉平月,幼丹氏自书,时年七十有一。”乙亥即民国二十四年(1935),嘉平月乃阴历十二月。 而《上元刘氏家谱》之内,既收有《丰润阁诗钞》,又收有《望之哀启》,可知三者之编成乃同时之事。 因此,刘文俨的卒年当在1934年五月之后,1935年十二月之前。 我们认为,刘文俨卒于1935年七月十五日。 这是因为,《望之哀启》位于《上元刘氏家谱》之末尾,处处显示出匆促编入的痕迹,表明:编入《望之哀启》之年正是《上元刘氏家谱》编成之年。 若然,则刘文俨享年五十九(1877—1935)。 【二】 刘文俨是藏书家 哀启又云,“先严喜藏书,历年以来,收集甚富。退职后里居,辄以读书消遣。” 可知刘文俨是一位藏书家。由此可见,眉盦藏本题记页上钤盖的“上元刘氏图书之印实即刘文俨所用的印章。 从原书可以看出,“上元刘氏图书之印”系钤盖于眉盦题记的字上。 这里有一个问题:眉盦题记说,残本购于1936年;题记则写于1948年。其时,刘文俨业已去世。因此,他不可能是眉盦。他既然不是眉盦,那么,他使用的藏书章怎么会盖在眉盦题记的字上呢? Z只有一种我们认为是可能的解释:从字面上看,“上元刘氏图书之印”非刘文俨个人专用的藏书印;刘文俨死后,他的藏书归他的胞弟刘文介继承了;因此,他的藏书章连带着也归刘文介使用了。是刘文介把这枚印章钤盖在那个残抄本的题记页的右下角的。 《望之哀启》提到了“本生父”(刘文介)和“先严”(刘文俨)的关系: 本生父幼失怙,长失恃,先严爱怜最切,始之以读书,继之以婚娶,莫不维先严是赖。 兄弟二人的关系是如此的亲密、融洽,长兄的图书和藏书章死后转到幼弟手里,这是顺理成章、不足为奇的。 【三】刘文介的表字与年龄 那么,刘文介的表字、年龄和“眉盦”、1936年购书、1948年写题记有没有矛盾呢? 没有矛盾。 《望之哀启》下列一段文字给我们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民国五年丙辰,……是时,先伯父慕禹公远在福海关任事,不孝珩章本生父眉叔又年方弱冠,……。 刘珩章的本生父是刘文介,这在《上元刘氏家谱》的世系表上有着明白无误的记载。 这里,刘珩章称他的本生父为“眉叔”。而在此哀启中,有一通例:凡是提到刘氏上辈诸人时,均称呼他们的表字。例如,“先伯父慕禹公”、“堂伯父镜澄”、“先四叔父敬斋公”等,无不如此。 由此可知,“眉叔”即是刘文介的表字。 古人的名和字一般是有关合的。《诗经 • 豳风 • 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这就是名文介、字眉叔的由来。 至于“眉盦”,则自然是刘文介晚年因“眉叔”而另取的别号。 哀启云,民国五年(1916)时,刘文介“年方弱冠”。 古人所说的“弱冠”,一般是指二十岁。以此推算,知刘文介生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小于其兄刘文俨二十岁。刘文介于1936年购得此《红楼梦》残抄本时为四十岁,于1948年写题记时为五十二岁。 八 结语 在残抄本上撰写题记的眉盦不是林兆禄。他是见于《上元刘氏家谱》的刘文介。 藏书章“上元刘氏图书之印”本为长住上海的藏书家刘文俨所使用。刘文俨逝世后,此印章转到了其幼弟刘文介手上。 刘文介字眉叔,他就是1936年在上海地摊上购藏此《红楼梦》残抄本并于1948年重装此书、撰写题记的“眉盦”,——眉盦当是他晚年的别号。 刘文介写完题记后,把自己的私章钤盖在落款处,并把他和胞兄共用的藏书章“上元刘氏图书之印”钤盖在题记页的右下角。 "1936年至1948年期间,此残抄本的收藏者为刘文介;从2006年起,此残抄本归卞亦文先生收藏;在1936年之前,以及在刘文介逝世之后、2006年之前,则情况不详。 2007年八月底初稿 九月初修改 注释 ①刘世德:《〈红楼梦〉眉盦藏本试论——新发现的〈红楼梦〉残抄本研究》,《红楼梦学刊》2007年第一辑。 ②冯其庸:《读沪上新发现残脂本〈红楼梦〉》,《红楼梦学刊》2006年第六辑;卞亦文:《得书记幸》,载于《卞藏脂本红楼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12月)卷首。 ③刘世德曾于2007年6月16日在由中国红楼梦学会、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召开的“卞藏脂本《红楼梦》鉴赏座谈会”(北京,国家图书馆)上,作了发言。其后,又于同年8月14日在“第六届中国古代小说文献与数字化研讨会”(北京,紫玉饭店)上,应主持人之邀,作了“介绍一部新发现的《红楼梦》残抄本”的报告,在那个发言和报告中都提到了这两个疑问,但没有得到回应|。 ④据此残抄本题记,我们知道,在1936年至1948年之间,此书在“眉盦”手上。在1948 年之后,或者说,在“眉盦”逝世之后、在卞亦文先生购藏之前,此书归何人所有,则不详。 ⑤此书影系台湾王伟元先生所提供。谨在此向他表示谢意。 原载:《红楼梦学刊》2008年01期 原载:《红楼梦学刊》2008年01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