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淮旧梦·梦旧家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九、十月之交,敦敏同刚从江南回归燕市的曹雪芹巧遇,两人“呼酒话旧事”,敦敏听了雪芹诉说江南之行的感触,写下七律一首,诗中提到“秦淮旧梦人犹在。下一年夏末秋初,敦敏、敦诚联袂访雪芹于西山居处,各有留题:敦敏有“秦淮风月忆繁华”之句,敦诚有“废馆颓楼梦旧家”之词。而敦敏诗中特别把“秦淮”和“燕市”对举,寓意更深[1]。 敦敏向雪芹赠诗中两叠“秦淮”,並非泛用词语。而敦诚提及的“废馆颓楼”,应属实指。这条环绕金陵城内外的绿带秦淮河,诗人每把它作为“金陵”的代名词,既是听雪芹说往事,那末诗句的内涵,就反映了雪芹早年在江南生活的经历,不言可喻。 曹家,自康熙帝玄烨于康熙二年二月初一日,简派他的“嬷嬷爹”曹玺首任江宁织造监督后,雪芹曾祖这一支,开始落户江南。其时,北京还有许多族人在。经过三代四人继任织造,迄于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这个标志曹家结束江南生活的日子[2]。这一支,在江南已住满一甲子六十年。因此,曹雪芹把金陵当作异地重迁后的“原籍”,后来在写作中每每借题发挥。雪芹迁返燕市后,在言谈之中,又把江南之家称之为“旧家”,敦诚听雪芹话题所注,写入诗中。 《红楼梦》读者,都想知道曹雪芹早年在江南的生活,究竟如何?如果要找文字史料,答案是:“基本空白”。唯一可稽的文字,就是两敦的一些诗句。由于写诗用词蕴蓄,不易深透地索解内容。 现在要着手探索这方面史料,首先遇到的一个障碍,就是曹雪芹的生年,究竟是哪一年?——有康熙五十四年和雍正二年的两种论断,这都是从推算而得的。如照“康五四”说,到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曹雪芹虚龄十三岁;若依“雍二”说,则虚龄四岁。这並非是因为相差九岁,要单纯去推考他年岁多寡;它牵涉到曹雪芹父系、家属关系、生活经历,以及创作素材来源……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要推考雪芹迁居燕市后的经历,也被阻拦,可以说关系非浅。红学界对生年问题争论了好多年,意见尚未统一。研究者比较多的倾向,是同意生活江南十三年之说。但学术问题不能用多数来“表决”,也不应用“胡适说”来压服不同意见。似宜平心静气、实事求是、不持偏见,才能商讨解决。 笔者曾写过《曹雪芹在江南生活之年》一则短考,我的意见,是曹雪芹早年在江南度过了十三个春秋。十四岁离秦淮而迁居燕市[3]。 我频年积累的曹雪芹口碑材料,其中有一条传说,说雪芹曾道: “江南风光好,我爱秦淮水”,如果这条传言确切,可旁证雪芹对江南有着深厚的感情,长留记忆之中。反之,如果雪芹于四岁未足之年,离开江南,那还是一个“怀提之童”, 不可能对江南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后来听到家中人的谈话,也不会产生与“新愁”强烈对比的“旧恨”。敦敏在诗中屡屡把“秦淮”和“燕市”对举,正是雪芹哭歌“新愁旧恨”的真实记录,也透露出雪芹在江南应度过一段“钟鸣鼎食”、 “富贵繁华”的实际生活。另外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观察,它的不少部份,着重概括了江南曹、李两家的许多史事,作了提炼。也可从脂批的提示中,看出许多故事,是雪芹在江南生活中“亲睹亲闻”的“甄”事。而且脂砚斋和畸笏叟还透露同雪芹在江南共同经历过的一些活动。这都可为雪芹在江南生活十三年作参证。如果雪芹仅凭回京后听家中人述“旧家”往事,或在乾隆初度过了一瞬的小康生活,没有一段“富贵繁华”的实际经历,如何能写出如此博大、精深、细致、周密、具体、生动的《红楼梦》呢? 上面提到,曹雪芹之江南生活,缺乏文字材料,如果单从上引两敦诗句来分疏,恐怕还难获得明确的答案。——幸好雪芹的当年江南生活,在民间留下若干口碑,这或许可以用来作参证吧。 笔者在数十年中,一直注意着有关雪芹生平口碑材料的搜集,略有积累。这里只录其要点,至于传说来源,在本条注文中略记[4]。 1·曹雪芹的诞生地在何处?较多的口碑中,都说他生在江宁府上元县利济巷大街的江宁织造署里。研究者基本上同意此说。但另有异说,说道雪芹的母亲,有要事跟婆婆李氏去苏州李煦家里,所以雪芹诞育在苏州。有的研究者认为此说不确,今存此异说[5]。 2·传说中雪芹祖母李氏很喜欢这个孙儿。雪芹少年时期,常随祖母去苏州李家居住。还有传说,拙政园在康熙二十三年后“散为民居”,为曹寅购住一部份,后来归于李煦,因此雪芹随李煦家属,一度住过拙政园内。雪芹还随家人及小伴尝游览苏、扬等地。这段传说,笔者已写有《记曹雪芹姑苏生活的传闻》,记此事[6]。 3.传说,雪芹在江宁经常去织造房游观,织造房中一部份为女工,雪芹很注意她们的言词动态,后来把某些素材溶化于作品。他家里的丫鬟很多,也是他创作素材的来源之一[7]。 4.传说雪芹在宁、苏等地喜爱游览,除了织造府的西花园是他住处外;江宁小仓山的曹园、大中桥曹家另一处园林,苏州拙政园、舅祖织署中的西花园、修竹别业、镇江的金山寺、扬州的天宁寺都有他的足迹。所以后来创作的“大观园”,很多景物,他就是从早年旧游的江南园林中借景。这个问题,在研究者的许多论述中,都有这个看法。当然,雪芹也借得燕市李广桥东曾一度居住的园林景物,溶入作品。后一段材料,笔者已写入《巷里几更春燕主》一文内[8]。 5.江宁、苏州织造府里都有家庭戏班,经常演戏。雪芹耳濡目染,从小就爱看戏剧。这与后来记及他“杂优伶中,时演剧以为乐”之事有关。他舅祖李煦之子,还亲自扮演过《长生殿》剧中的李三郎[9]。从康熙五十八年四月二十六日李煦奏折看,可能是雪芹舅舅李鼎。 6.有传说,曹颊是他叔叔,父亲早故。有研究者说,或即从“曹颙说”而来。但老年人说这事,是听再上辈人的传言。这里也姑记此说[10]。 7.传说,他后来续娶的妻子,就是李家表妹,在雪芹江南生活时居住在江宁织造府里,结为少年伴侣。也就是后来在 燕市遇合的“秦淮旧人”。至于雪芹之妻有二个传说,一个传说是姑苏人。这段材料,拟另外专记[11]。 8·由于雪芹在江南生活过十三年,据北京的传说,他很熟谙江南语言,到北京后不改171音。还说他嗜好江南食味,一直未改变这习惯[12]。 以上点滴的传说材料,或可略窥雪芹早年在江南生活的一个侧面。聊补“基本空白”。如果雪芹四岁离开江南,不会产生这点滴传说的。笔者还知道有一部清人笔记,其中记及雪芹早年在苏州游览之事,可惜述者记不起书名,我搜索过,尚未找到。如果能找到此书,发现这条史料,则至少有一条文字可征了。盼望研究者注意发掘这条线索,或许由此引出更重要的材料来。 简记口碑后,再另叙一段材料。 曹雪芹从雍正六年迁居燕市后,据有关诗文、笔记、传说材料,知道他“重临江南”旧游之地至少三次。第一次,说在乾隆初年间;第二次,在乾隆二十一年前。这二段材料,拟另作考索。 第三次,是在乾隆二十四年秋天,从北京沿运河南下,过扬州,渡江到镇江,去金陵。也到过苏州。次年重阳节回返北京。传说回程中在瓜洲镇滞留[13]。至于雪芹是否应尹继善之招而入幕,这在红学界正在论辩,本文不去论述。 也有人说,乾隆二十四年秋后的一年中,雪芹没有离开北京,祗是“深居西山,未曾入城”,而敦敏说的“别来已一载余矣”,仅是没有晤面而已,真属奇事。如照此说,那末敦敏“呼酒话旧事”诗中的“秦淮旧梦人犹在,燕市悲歌酒易醺”这个秦淮旧事的话题,怎么会凭空而来呢?现在且放下敦敏不谈。雪芹友人张宜泉,他始终住在京郊海甸镇上,笔者另有专考[14]。张宜泉于乾隆二十四年秋初,从海甸去西山访雪芹居处。分析这时候雪芹西山之居,或在退谷周围一带。张宜泉和雪芹的居处,虽然有一段距离,但雪芹在西山,不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应说宜泉对雪芹的踪迹是可以寻觅的。为什么张宜泉在乾隆二十五年春天所写的《怀曹芹溪》诗中,说到同雪芹一别之后,萦系梦中,以迟迟未接雪芹来书述归期为念。这就可以破上面的奇谈了。另有人说,这一年雪芹是去直隶蔚县教馆。这也是传说之一。笔者曾考索排列雪芹在燕市的行踪,他去蔚县,应是乾隆十六年间之事,不是这段时间。 雪芹第三次回南,他重历江南山川,寻早年游迹,访留居在金陵的族人,处理经济生活之事,曾觅“秦淮旧梦”中人而未得。他还看到“旧家”的“厅殿楼阁”,有些已变为“废馆颓楼”,他祖父,舅祖昔年任职活动之处,屋在人非。旧时家园,易入他手。无限的“旧恨”,涌上心头。虽扬州残梦久醒,而今日飘零,伊于何底,这“新愁”更增怅触。凑巧,在燕市中又“遇合”早年在秦淮共历“富贵繁华”的“旧人”,此后结成患难伴侣,有一传说,就是李家表妹,这也有异说。这种种“梦华”之忆,都在?????醉后,向两敦宣泄。因此弟兄俩把这几次聆悉之事,化为诗句。由于曹家二次变故,说来有干时世,所以诗句中只能透露出一点消息。如结合“树倒猢狲散”及“何处飘零有子孙”的史料看,再参证一些口碑,对两敦的诗句,就比较容易疏解了。 现在对本节作一结语: “秦淮旧梦”、“秦淮残梦”、“秦淮风月忆繁华”、 “废馆颓楼梦旧家”——这里一连串的“梦”字,以及“忆”字。还有“扬州旧梦久已觉”的“扬州”之词,经研究者考索,也应归指金陵,可结合思索[15]。对“梦”与“忆”字如何理解? 想起《东京梦华录》一书,这是宋朝孟元老在南渡后追忆在汴京繁华梦中的亲身经历,记为信史。还有自居易《忆江南》词,这是香山老人在回到北方后,回想起在江南苏、杭两地作官时深印脑际的江南明媚风光,此词脍炙人口。《忆江南》又作《梦江南》这里的“梦”与“忆”,给我新的启发。 雪芹抒胸中碗礧,谈早年江南一段繁华生活的经历,以及曹家遭变的实病。迁居燕市后,又遭变故,在西郊到处飘零,播迁未定。现在又重临江南归来,怅绪更深。这就是“风景旧曾培”的“梦华”之忆。可以替两敦诗句作总的疏解。 二、燕市悲歌酒易醺 在《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中,收有一件关系着江南曹家兴替转捩点的奏折。它透露了曹家“南直召祸”,家遭巨变的端倪。奏折是江宁织造曹左兆右页向雍正皇帝的请安折,曹左兆右页只写了六个字;而胤稹在后面殊批了一百九十九个字,归纳一句话,把曹左兆右页交与怡亲王胤祥“照看”。从对比苏州织造李煦的下场史料看,终算由于怡亲王的“照拂”,曹左兆右页未入围圄,只是活动受到限制。而且江宁织造的职务未撤,家产也未触动。这个奏折,没有查明月日,从前后有关奏折材料看,或在雍正二年年底以前[16]。 此后,这位曹左兆右页在受到“照看”下的具体情况如何?乏材料可资说明。从内务府奏折批语看,雍正四年十一月底他曾去京。但是有一情况值得注意,在此三年问,他向胤稹:直接奏报的只有报江南米价二折,及不明年月的“进物单”二件;其他都属转奏折。奏折之少,可窥其中存在问题。 十二月二十四日,胤稹下渝内务府,著行文江南总督范时绎,将曹颊家中财物固封看守,将重要家人立即严拿,还叫严防曹左兆右页向江宁家中透露抄家讯息,恐其移转隐藏家产。十二月二十四,正是民间旧习祭灶之日,此后几天,年景急迫。曹雪芹后来在《红楼梦》里写贾家为了接元春回家省亲,说“年也不曾好生过的”,这句话,正好反用来作为江南曹家这年年底遭际的写真。 从北京内务府行文到江南,又夹着一个年头官署封关,谕旨驿递到江宁,继任织造隋赫德动手抄曹家,应在雍正六年元宵节前。曹雪芹亲见了这场巨变,这日子长留脑际,但事关干涉时世,不好明言。他后来用曲折之笔,在《红楼梦》第一回里借疯僧之口,念出:“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之歌,脂砚斋同样亲历其变,怕人不知底里,说“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歌与批,还是干涉时世之正笔,而点明了曹家“烟消火灭”的时间,事情很清楚了[18]。 到范时绎奏报抄家清册,已在二月初四。再后,隋赫德奏抄没曹家财物的种种情况,说到“今其家不久回京”,但这个奏折上又未注明日期,从很后的奏折材料作分析,曹左兆右页一支的北迁,应是雍正六年六月[19]。 曹寅妻李氏、承继子曹左兆右页,及曹雪芹这一支,从此结束了江南六十年的“富贵繁华”生活。怡亲王胤祥,不仅对曹左兆右页“疼怜”而“照看”,从此后情况发展,应曾“援手”。只要看曹左兆右页虽遭籍家,始终未下谕定罪,可窥内情。可以说,曹家並非一败涂地。因此曹雪芹仍可在京中读书及活动。 曹雪芹迁京后的情况如何?如果要找文字材料,除了两敦和张宜泉诗中记及部份情况外,其他材料,答案也是“基本空白”。要想进一步探索,似乎难矣哉!有没有峰回路转之途径呢? 笔者在编写《曹雪芹年谱》的过程中,感觉到处处是障碍,雪芹在江南生活的材料既如此,迨迁居燕市后的材料又如彼。怎么去解决呢?只好先利用各种史料,透过“书缝”采找片言只语,再结合诗文、笔记、传说等等相关材料,综合观察,理出头绪,作了若干推断,再作排比,获得了一个大致轮廓,聊窥雪芹在燕市活动的一鳞半爪。或许“虽不中不远矣”[20]。 敦敏赠雪芹诗中有“燕市悲歌酒易醺”,“燕市哭歌悲遇合”之句,材料虽极重要,可惜诗句含义隐约,不易深解。 下面从两方面来试探。 先探索曹雪芹一支迁居北京后的住处问题。 据曹左兆右页于康熙五十四年七月十六日“覆奏家务家产折”中说到房屋问题,“惟京中住房二所,外城鲜鱼口空房一所”。如从后来隋赫德报抄家折中说的“其房屋并家人住房十三处,共四百八十三间”的材料看,曹左兆右页向康熙奏报,並未报全。这里宕开一笔,有人把奏折看作绝对史料,认为奏折不提的就没有这回事。房屋问题,就可窥一斑。 雍正抄曹家,只抄了一支,其他各支並没有触及。如曹左兆右页诸兄,曹宜一支等等。泡子河北邻近贡院的芷园,就是曹左兆右页在京诸兄所居。据传说,后海银锭桥,李广桥东的一所院宅,一度为曹家产业,它有一些边屋,在大翔凤胡同。另外在北海小西天之西,西城卧佛寺之北,北京香山也都有曹寅一支的房屋[21]。 雪芹迁燕市,最初定居何处?传说,曹左兆右页虽过继为曹寅之嗣,但与寅妻李氏因家务问题产生矛盾,不愿同住,因此李氏偕孙儿雪芹,住在大翔凤胡同曹家旧院宅的边屋。而曹左兆右页则另住其兄处。又传乾隆初年,曹雪芹之家一度住入李广桥东之原院宅里,不久又回到边屋。关于这段材料,笔者已另写专文,这里不重述,下面系年纪事中略加提及[22]。 再考索雪芹迁入燕市到移居西郊前的这一段活动材料。为使眉目清楚些,在下面用系年纪事。但所记仅是归纳的条目,每桩事件的材料考索,已详《年谱》稿,本文内不可能详引[23]。 1、雍正六年七月间,曹雪芹进入景山官学肄业,时年十四岁。 2、雍正七年七月间,雪芹转入咸安宫官学肄业。同学有观保等等。 3、雍正十年,约此际,以雪芹学业优长,选拔入国子监肄业。 4、雍正十年,雪芹十八岁,他于此际结婚,岳家住在西城刑部街。 5、雍正十三年,雪芹任内务府堂主事。八月二十三日,胤禛暴亡,弘历嗣位。从此曹雪芹之家一度稍有转机。 6、乾隆元年,雪芹二十二岁。此际,李广桥之东南曹家旧院宅发还;雪芹之家从大翔凤胡同迁居入此院宅,并将家园略加修复[24]。 7、乾隆二年,传说雪芹于此际一度当侍卫。这年,弘晓正好侍直乾清门,有诗纪此事[25]。传说此际雪芹与弘晓初次认 识。这与后来弘晓借抄己卯本,应有一定关系。这年,雪芹在矮?????舫以合欢花酿酒;并有去谢园送江南新茶之事[26]。 8、乾隆四年后,雪芹之家,又遭变故。从旧宅迁出,重新住入大翔凤胡同之屋[27]。 9、乾隆六年,雪芹二十七岁,开始写《风月宝鉴》。关于《风月宝鉴》是谁所写的问题,红学界曾产生论辩,这里仍引用谱稿原记。至于此书创作时间,也有不同说法。 10、乾隆八年,雪芹经亲戚介绍,以贡生科名,进入右翼宗学任助教。对于雪芹进右翼宗学,研究者看法大都一致,但出入时间论证不一。但也有研究者考订,认为他任教于正黄旗义学。雪芹为了工作方便,借居于岳家[28]。 11、乾隆九年,雪芹在《风月宝鉴》删存的基础上,开始创作《红楼梦》。关于《红楼梦》创作开始时间,归纳研究者的意见共有七说。这里不赘。 12、乾隆十五年,雪芹三十六岁,辞宗学教职。由于他不愿过寄人篱下的冷遇生活,偕妻子迁出岳家,暂时寄居于卧佛寺边院。笔者另有《劝君莫弹食客铗》一文,记雪芹居住岳家的经过传说。这段材料,研究者曾予引用[29]。 13、乾隆十六年,曾去京西蔚县教馆。此处有同姓宗人在。但苜蓿生涯,亦非长计,不久即回京。一度在西直门外自营小酒肆。敦诚诗“且著临邛犊鼻裈”,即指雪芹此际生涯。但不久即歇。 从这年开始,雪芹迁到西郊海甸,将在下节内叙述。 “燕市悲歌”,正是雪芹“新愁旧恨”的磈礧抒发。 三、日望西山餐暮霞 曹雪芹在北京城内生活了二十四年,在上节内对这阶段生活,已作了简单的勾绘。 他在家庭“屡遭变故”后,并不以拂逆之境,阻其志向。胸贮奇才,生有傲骨,所以他既不愿叩富贵戚族之门,讨取一杯羹;也不愿寄人檐下,听人烦言;更不愿循科举之途,谋得官职;就馆非所计,经营非所习;在“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的生活困境下,唯有迁居乡郊,降低生活,以维长计。“举家食粥酒常赊”,“卖画钱来付酒家”,就是西山郊居的生活写照。雪芹迁居西郊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可以专心致志地写作《红楼梦》。他说过:“今日之茆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敦诚诗句“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道出了雪芹的情操与志向。 雪芹从乾隆十六年起迁居北京西郊,究竟住在哪里?文字又是无征。红学研究者、文化工作者,对这个问题作了很多的调查、访问和研究工作。《红楼梦》爱好者,也提供了许多口碑传说,但材料纷纭,传说地点,错综复杂。有时传说二处,实际是一个地点。有时新的传说出来后,与旧的传说产生矛盾。各处居住的时间,更不易明确考定。现将众多材料,作大致归纳。汇记目的,供研究者参考,作探访线索。 1、海甸(淀)——在北京西直门之西北,相距十七里。据传说,雪芹从北京城内迁到西郊,最初住在海甸镇上。也有说住在海甸附近。有一说,雪芹住过海甸西南五里由曹寅修建过的泉宗庙里。据悉他祖父在少年时也一度住过此处。畸笏叟是谁?研究者论证纷纭,笔者从靖藏本批语探究,初证就是曹左兆右页。据脂评等材料分析,畸笏叟亦住在此镇上,是否雪芹迁居海甸,即寄住于畸笏之家,也有可能。此外,笔者在《曹雪芹和张宜泉关系纵横谈》一文中考索出张宜泉始终住在海甸镇上,面对长河,屡见于歌咏。雪芹迁住此镇,开始同他结识,此后在西郊生活中同宜泉往来颇多。 2、蓝靛厂东北火器营地方——据齐白石谈雪芹传说,及韩永曾所得传说。有说雪芹从北京城内迁居西郊,开始住在这里。火器营这地点,在清漪园(今颐和园)之东南,面临玉河(长河),是否一、二两个传说即一事,存以续考。 3、峒峪村之东南近河道之处——《唐土名胜图会》作佟峪村。此地点,在健锐营所属正白旗营的东南,四王府西北,地藏沟正南。据张永海传说,这里有曹家的旧屋,雪芹从城里迁来,住于此屋。后因春雨屋圮,才另迁别处。这一地点,有不少研究者去调查过,写有记录。但有的调查意见,认为雪芹不可能住在此处。 4、镶黄旗北营之北面北上坡地方——这是各项传说中比较集中提到的一个地点。北上坡,在香山脚下,万华山东侧,峒峪村西北,在北沟村西南。据传说,由于峒峪村屋圮,经友人帮助,找到北上坡碉楼下的二间东房居住。此屋相对碧云寺。并传说,雪芹续娶妻子,即住在此处。但也有认为此处地点的房屋方位,与两敦诗句不合。 5、南辛庄、北辛庄西之杏石口——杏石口旧作杏子口。为西山八大处的入口。据北京市文化局周维群的调查材料,认为雪芹居住在杏石口的可能性大。当地居民传说,附近有雪芹坟墓。但有的研究者认为此处不确,因为敦诚等常游八大处,雪芹如果住在入口处,为何不提及。 6、北沟村一带——北沟村在卧佛寺西南,退谷东南。因为传说雪芹西山居处的左近有成片竹林,退谷一带,据记载在清初有竹林。研究者分析,认为雪芹西山居处,有可能即在此一带。雪芹和张宜泉曾信步去探退谷之上的广泉寺。则居处在此附近,当有可能。 7、玉皇顶下面的公主坟附近——玉皇顶,在香山碧云寺北的半山中,公主坟在镶黄旗营北上坡之西的山坡上。这里有一条小街,据席振瀛的传说,雪芹即住在此街上。后因大雨屋塌,雪芹有一位正红旗的朋友名灵坤者,给他借住在玉皇顶的庙宇里。 8、白家疃镇西小石桥西边——白家疃在北京西郊城子山脚下。这个地点吴恩裕有许多文章考证,说乾隆二十三年春间迁居此处。但由于材料从敦敏《纪盛》而来,这份材料目前存在真伪之辨,在未获统一意见以前,亦作为传说居处之一。 在汇录曹雪芹在西郊各地居处材料后,再综合谈一些情况。 第一,以上记录的各项传记,来源多处,而记载相互交叉,逐条分注太繁,现综记其来源于附注中[30]。笔者曾据这些材料绘过《曹雪芹西郊播迁图》,从中看出,他从城里迁居西郊,由近城到远郊,逐渐地深入到西山怀抱之中。传说地点,虽然头绪纷纭,但有些传说的住处,只是在某种情况下临时借居,时间很短。至于上列的数字顺序,是为了使归纳的材料分段清楚些,并非指迁居某处先后时间。至于何年居何处,传说材料有些没有记述。有些虽有年份提及,但与其他材料有矛盾,故不予引注。 ’ 第二,敦诚于乾隆二十二年丁丑所作《寄怀曹雪芹》诗的末联“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从这首诗分析,有一个重要问题可以肯定,即乾隆二十二年以前,雪芹已迁居西山,虽然没有明确说那一年迁居,但下限可以有文字证明。而且敦诚表示赞同他在西郊定居,专心去写作。这里的“著书”应指《红楼梦》。敦诚诗中提到雪芹在“黄叶村”著书,此三字,原属诗典。但有人考查西郊地名,说香山碧云寺正白旗营一带,小地名有称“黄叶村”,是否敦诚诗句,确系扣合实地,记此待考[31]。 第三,雪芹在西郊居处,两敦及张宜泉诗中曾对住屋形状及周围环境,有这些描绘: “满径蓬蒿老不华”, “日望西山餐暮霞”。 (敦诚,乾隆二十六年) “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足烟霞”。 (敦敏,乾隆二十六年) “野浦冻云深,柴扉晚烟薄。山村不见人,夕阳晚欲落”。 (敦敏,乾隆二十六年) “庐结西郊别样幽”,“门外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 (张宜泉,乾隆二十七年) “谢草池边晓露香”,“翠叠空山晚照凉”。 (张宜泉,乾隆二十九年初秋) 这里引录的诗句,其写作时间,除末首外,其他都写于雪芹逝世前二年。我们可以从这些诗句所描写的环境,来进一步探明雪芹在逝世之前,其居处究竟在那里? 茅盾同志所作《关于曹雪芹》一文中曾提到“在他死后三十年间, 《红楼梦》前八十回,虽已转辗传抄,盛行于当时的士大夫阶层,然而这位伟大作家的身世,却湮没无闻”[32]。此论确然。最近胡文彬同志作《<红楼梦>在西方的流传和研究概述》一文中,曾引述美国周策纵教授的建议,其第三条为“对曹雪芹的生平和家世的考据,应有更详细的研究。”这对我们研究工作也有参考意义[33]。 本文散记,仅记述了曹雪芹在江南和燕市的鳞爪材料,希望研究者据此点滴线索,发掘出雪芹生平的更多史料,把研究工作,跨出一大步,更上一层楼。 庚申春节春申江畔 [1]敦敏“呼酒话旧事”诗,见《懋斋诗抄》影印本第40页,原联:“誊淮旧技人犹在,燕市悲歌酒易醺”。敦敏“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一联,见《懋斋诗抄》影印本第57页《赠芹圃》; 《熙朝雅颂集》作“秦淮残梦忆繁华”。“废馆颓楼梦旧家”句,见《四松堂集》抄本,诗集卷上。秦淮和燕市对举,寓曹雪芹之家遭受巨变的前后两个阶段,包含着曹家许多史料在内。 [2] 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上谕着江南总督范时绎查封曹左兆右页家广》,见《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第185页。 [3] 拙稿《芹红新语》第二节,刊《红楼梦学刊》一九八0年第一 [4] 关于曹雪芹早年江南生活的传说材料,是笔者于一九六二、六三年间数次访问上海文史馆中一些老先生,如陈祖壬等等。又陈子彝先生也提供了了若干口碑材料,所作的记录。几年前,吴新雷、王迈、吴恩裕等同志也先后提供过材料。本文内一部分分条引注。 ..[5][6]拙稿另一篇《芹红新语》第二节,刊《上海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0年第一期。 [7]上一传说,参考扬州师范学院编的《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编》 有关材料。下一传说,见张次溪《记齐白石谈曹雪芹和<红楼梦>》。 [8]关于曹雪芹在作品中描写的大观园素材来源,各家论文颇多,不一一引列。关于北京李广桥园宅材料,收在拙稿《芹红新语》另一稿第三节,将刊。 [9]杂优伶中材料,见善因楼刊本《(批评新大奇书<红楼梦>》第一回批语,此材料承周绍良同志借阅录出。李煦子演剧材料,见顾公燮《顾丹五笔记》,本则参陈子彝先生所告材料。 [10] 前一传说是张永海所谈。赵冈对此材料认为不可靠。笔者从靖藏本《红楼梦》批语中发现有关曹左兆右页和雪芹关系的线索,分析非父子关系,有文另刊。 [11]前一传说,参考张次溪《记齐白石谈曹雪芹和<红楼梦>》。后一材料,据访问所得,写有《劝君莫弹食客铗》一文,另刊。 [12]此据访问陈祖壬先生记录。 [13]镇江江慰庐同志有专文考索,曾函告内容。《红楼梦学刊》1980年第三辑收有专文。 [14]拙稿((曹雪芹和张宜泉关系纵横谈》,未刊。 [15]见蔡义江同志著《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第419页。 [16]见《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第165页。 [17]参见上引书第177页,173页。 [18]见甲戌本卷一,第十一叶下。 [19]参见注[16]引书第201页。 [20]拙稿《曹雪芹年谱》尚在编写中,这部分材料的分条考证,见于第四部分《外编》。 [21]以上采用周汝昌同志提供材料及《红楼梦新证》所考。并参注[8]末条材料。 [22]见拙稿《曹雪芹之家一处园宅试探》收在周汝昌同志著《恭王府考——红楼梦背景素材探讨》一书内。一九八O年六月上海古籍版。 [23]见注[20]。 [24]见注[11]后一材料。 [25]见弘晓《明善堂诗集》卷四,丁巳年《奉旨内廷行走,乾清门侍直恭纪》 [26]传说;据访问上海文史馆几位老先生所谈。参注[4]。合欢花酿酒及谢园送茶事见脂评。时间,笔者所考。 [27] 引用《红楼梦新证》有关史料。并参注[22]。 [28]雪芹入右翼宗学,研究者看法基本一致。但赵冈《红楼梦新探》中认为没有去宗学。高阳写有《曹雪芹以副贡任教正黄旗义学因得与敦氏兄弟缔交考》提出新说。 [29]此文将刊,《新证》、《新探》曾引。 [30]引用材料如。周汝昌著《曹雪芹》及《红楼梦新证》增订本,吴恩裕著《有关曹雪芹十种》,《曹雪芹丛考》,黄波拉《红楼梦及其作者的新发现》,张永海《曹雪芹在香山的传说》,吴茜《香山关于曹雪芹和<红楼梦>的几项传说》,吴恩裕《考稗续记》,及笔者访问记录等。 [31]据吴恩裕生前向笔者告知材料。参见敦敏《西郊同人游眺兼有所吊》诗中亦有“清磬一声黄叶村”句。此诗,笔者有另考。 [32]载《文艺报》一九六三年第十二期。 [33]载《北方论丛》一九八O年第一期。 原载:《我读红楼梦》197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原载:《我读红楼梦》197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