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相同的命运,不同的追求 ——比较简爱和林黛玉的爱情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何翠薇 参加讨论

    1847年,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横空出世,它一举打破了19世纪上半叶英国婚姻模式的束缚,刻画了一个追求自由自我、平等独立、不屈不挠的女性形象。女主人公简·爱那种敢爱敢恨、大胆反抗的精神为世人所惊叹、敬佩,深深震撼了人们的心灵,获得了永久的魅力。
    回望东方近一个世纪前即18世纪中叶,中国也产生了一部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女主人公林黛玉用血和泪讲述了一个悲惨动人的爱情故事,她不惜以死来进行最后的抗争。林黛玉的性格中渗透着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完美情操和崇高境界,她独特的气质和神韵散发着永久的芳香。
    这两位女子,一个是外貌平庸、身份低微的家庭教师,一个是才貌绝伦、出身名门的贵族小姐;一个生在资本主义英国,一个长在封建社会中国。她们瘦弱的筋骨里都流淌着赤诚的血液——反抗精神,支撑着她们去追求真正的爱情和人生。但二者的命运却迥然不同——一个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一个却空留哀怨魂归天。对于《简·爱》和《红楼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瞩目的成就。但是,这些成果大多数仅仅是对《简·爱》的单独研究或者对《红楼梦》的单独探索,把《红楼梦》和《简·爱》结合在一起比较分析两部作品的女主人简·爱和林黛玉还是很少。
    下面我将对二者的遭遇、性格、追求和中西背景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得出她们的爱情命运为何迥然相异的深刻原因。
    一、同中有异的生存环境
    (一)同是天涯沦落人
    简·爱的出身比较悲惨。她的母亲本是富翁的女儿,却爱上了一个穷教士,并不顾一切地嫁给了他。不幸的是两年后夫妻俩双双去世,留下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儿——这就是女主人公简·爱。她由慈善机构转送到她的舅妈家,即盖茨黑德府瑞德太太家,开始了她灰暗的寄人篱下的生活。童年本应该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但简的童年却是昏暗和苦涩的,这也使她从小就产生了反抗思想,对自由、平等、幸福生活有着强烈的渴望。
    再看林黛玉。她父亲是前科探花,母亲是荣国府贾母的女儿,从小就受到父母疼爱,假充养子,使她少受了些传统封建教育的毒害,为后来对贾宝玉的支持和自己的反抗打下了精神基础。但由于她生性多愁善感,总苦于无父母可依、寄人篱下、终身大事无可依托,故又常悲泣愁吟,加上和宝玉之间的亲疏冷热,为她的追求与反抗埋下了伏笔。
    (二)不同环境不同人
    总的说来,简·爱和林黛玉都是从小孤苦伶仃,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虽然黛玉住在贾府外祖母家,但是浓重的礼教气息压抑着鲜活的生命气息。简过的生活也不自由,她像一只被困在笼中的小鸟,整天受着白眼与冷落,总拍着翅膀努力地挣扎。她们都对美好、独立、平等的幸福生活产生了强烈的渴望,就像鸟儿渴望蔚蓝的天空,鱼儿渴望宽广的大海一样。
    然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的境遇感受对她们性格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简不愿再忍受耻辱,大胆反抗,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黛玉却只能常常以泪洗面,“金玉良缘”始终是笼罩在她心头的阴影;她时刻准备着反抗,却无力反抗;她生性孤冷,说话与众不同,常孤芳自赏,又常思念起已故父母,养成了多愁善感、任性偏狭的性格。
    二、各具特色的性格特征
    (一)简·爱:菊残犹有傲霜枝
    简·爱出身贫贱,面貌平凡,却是个自尊自强的女孩子。她积极乐观、纯洁善良,而且不满足于现状,总有新的向往与追求。无论何时何地,她都要表现出坚强和勇敢,哪怕是孤力无援,她也要尽全力挺住。
    简追求的不仅是新的生活环境,她对于美好的爱情婚姻生活也是很向往的。虽然她很爱罗切斯特先生,但是她时刻不忘维护自己的自尊和平等,她那段关于“平等”的慷慨陈词将为世人永远传颂:
    “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完全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血肉之躯,而是我的心灵在同你心灵说话;就像两个人都经过死亡,将同样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因为我们生来就是平等的!”
    这是她赤诚的心声,也是她人生追求的信念,为了爱情,她可以做家庭女教师,屈身于罗切斯特的府邸;同样为了尊严,她也可以毅然离开桑菲尔德庄园。她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决定,决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她的自尊是建立在坚强和独立的基础上的。
    一个人的性情常常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简最后的成功与她的自尊自强、坚毅勇敢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二)林黛玉:荷尽已无擎天盖
    林黛玉由于出身清贵之家,身为独女,从小被视为掌上明珠,自幼就比较任性。后来寄居贾府舅家,虽然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但毕竟是寄人篱下,常常多愁善感,体弱多病,以至身心交瘁。若她乐观向上,心胸开阔一点,身体也会健康一些,也不会落个英年早逝的悲剧。
    黛玉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位难得的才女,可她不喜欢那些受科举毒害的凡夫俗子,不喜欢那些腐朽的达官显贵。对于宝玉,别人都劝他读书考取功名,唯有她例外,她不仅支持宝玉不看重功名利禄上,自己也是玉清洁冰,孤芳自赏,目下无尘,好弄小性,说话尖利,行动好恼人,所有这些性格的复杂性,形成了她独特的叛逆个性。也正因为如此,她才会那样地坚信“木石前盟”,反对“金玉良缘”,对美好的爱情至死不逾,对不幸的结局以死抗争。
    简和黛玉都是善良、纯真的女性,都有强烈的自尊心。但黛玉尖刻任性,性格脆弱,很容易受到伤害;简·爱坚强勇敢,心胸宽阔,很难被击倒。我们知道,坚毅和勇敢是成就大业的必备品质,心胸是否开阔更是一个人活得幸福与否的重要条件。所以通过她们性格的比较,我们知道简的反抗要比黛玉更坚决更强烈更直接更有效,结局也比黛玉更好。
    三、中西差异
    (一)作者的比较
    文学作品是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的表现与对内心世界的宣泄。在文学史上,很多小说的主人公其实就是作者的化身,至少是作者的代言人。所以,加深对作者的了解和研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和深挖作品的内涵。
    1.  浪漫之旅——自卑者的寄托
    我们来看看《简·爱》的作者升夏洛蒂·勃朗特的身世。
    夏洛蒂·勃朗特,1816年出生于英国北部一个乡村牧师的家庭。母亲很早去世,留下她们几个姊妹和一个弟弟。不久夏洛蒂·勃朗特和她的姐妹就先后被送进柯文女子寄宿学校。正如小说中描写的那样,饥饿、寒冷、繁重乏味的宗教祈祷和粗暴残酷的收养方式,很快就摧残了孩子们的健康。夏洛蒂勃·朗特的父亲出生于爱尔兰,在约克郡一个偏僻小镇当牧师,丧偶后独自带着一群孩子过着寂寞清苦的日子。他是个阴郁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专制家长,不能给子女以他们渴望的父爱和温暖。可想而知,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和那样的学校里,夏洛蒂·勃朗特的身心发展会受到多么深远的影响。也正因为有如此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所以她才能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出简·爱这个光彩照人的人物形象。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理想和寄托,她的命运自然就被染上一层美丽的、幸运的光环,所以作者才会在小说中安排简幸运地得到了一笔财富,而罗切斯特则在一场大火中丧失全部家产,并变成瞎子。这样,两人的结合才达到简孜孜追求的自尊和平等的条件。作者将现实生活中自己难以得到的幸福慷慨地赐予了小说的主人公简,既抚慰了自己的灵魂,也鼓励了当时和后世的千万读者。
    2.  繁华一梦——清醒者的感悟
    与《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相比,《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有一个大起大落的悲凉身世。
    曹雪芹的祖上原是汉人,在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军攻打辽阳时沦为满洲包衣(家奴)。发展到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一代,曹家已达到显赫至极的盛况。曹寅身为江宁织造,官位虽不算高,但由于曹家和皇室的亲密关系(曹寅之父曹玺做过顺治侍卫,其母是康熙乳母),掌握了极其雄厚。曹寅是个饱学之士,他聪明睿智,满腹才华,曾多次受到康熙称赞。曹雪芹生长在这样的富贵之府和书香之家,耳濡目染,自小就聪颖非凡,才华横溢。到了曹雪芹的叔父曹这代,曹家开始衰败,开始了穷困潦倒的悲凉生活。这一巨大的人生剧变,对曹雪芹的心灵造成了无比巨大的冲击,让他尝尽了人生的凄风苦雨,更让他洞悉了社会的广阔天地。也正因为作者有着极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非常深厚的艺术功力,所以他塑造的林黛玉这一形象才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既让人感受寒梅傲雪的浪漫气息,又让人领略风剑霜刀的残酷现实。可以说,林黛玉含恨而终的结局是经过无数风雨和有着万千感慨的作者作出的最符合现实、最合理的安排。
    (二)背景的分析
    1.社会制度相异
    夏洛蒂·勃朗特生活在英国工业革命时代——欣欣向荣、无比强大的维多利亚王朝;曹雪芹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貌似顶峰、实则末路的满清王朝。他们各自的小说的背景即分别来源于这两个时代。所以简·爱的爱热烈勇敢,这正是英国资产阶级时代逐渐觉醒的走向自尊自立的女性的真实体现;林黛玉的爱则有点含蓄无力,这也正是中国封建社会身受封建礼教毒害的女性的如实反映。这是时代的、社会制度的差异造成的不同。
    2、   文化因素有别
    再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人直接,中国人含蓄。直接和含蓄,当它们运用到爱情中去,其效果是大相径庭的。简·爱对爱情热烈勇敢的态度自始至终,面对罗切斯特本人,她大胆而毫不掩饰地表现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简这种热烈勇敢的态度让她在爱情的道路上少受了许多心灵折磨之苦,更让她的心和罗切斯特的心越来越近,最终结合在一起。而林黛玉对爱情的追求虽然至死不逾,但她却永远不敢面对面地、明白地将自己心中的爱意向宝玉倾诉,中国人固有的含蓄和女性特有的害羞矜持阻止她这样做。文化上的差异也对简·爱和林黛玉的爱情结局的迥然不同产生了相当影响。
    结论
    通过本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简·爱生活在残酷的社会环境里,这种环境造就了她自尊自立、坚韧顽强的美好品质。在可怕的傲慢与偏见中,她反抗、斗争,为自己的尊严、生存、社会地位而斗争;她饱受苦难,但顽强不屈;她善良、痴情,同时坚韧、孤傲;她感情奔放、热烈,又富有理智很能克己;她酷爱平等自由,也热烈信仰上帝。总之,她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灵,她是活生生的19世纪前期英国社会之中具有反抗逆境和追求真理精神的新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同时,罗切斯特也是一个比较有思想的资产阶级分子,他对爱情的真挚而坚定的态度强有力地配合了简·爱对幸福爱情的追求。
    林黛玉自小就娇生惯养,后来虽寄身于外祖母家,也一直是受疼爱的对象。这种环境养成了她自尊而任性,要强却脆弱的性格。她虽然有满腹才华,却与封建社会格格不入;她势单力孤,却要和强大的封建礼教对抗。而身体多病又是她致命的弱点,就算她肯向封建礼教屈服,也一定竞争不过身体健康的薛宝钗。
    简·爱的幸福结局,是性格的原因,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环境下才可能有的结果。林黛玉的悲惨命运,受性格的影响,更是封建社会背景下必然产生的结果。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社会,必然产生不同的爱情结局。这是个人的际遇,也是时代的必然。
    参考文献:
    [1]李珠.同是天涯沦落人——简·爱和林黛玉形象比较[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2(4).
    [2]彭红卫.异域别壤中的两朵孤独之花——林黛玉与简·爱的比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2).
    [3]佟靖.激情、叛逆、女性独立——谈简·爱形象的塑造[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4]程智江.冷月花魂以泪灌溉——浅议林黛玉的悲剧美的意蕴[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
    原载:《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原载:《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