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黛烟青,昨犹我画;指环玉冷,今倩谁温?鼎炉之剩药犹存,襟泪之余痕尚渍。” 眉上之黛如烟墨般青黑,昨天还是我描画;指上之环似冷玉般冰凉,今天有谁来为你暖手?炉罐里的剩药还在,衣襟上的泪痕尚湿。 第八回宝玉曾为晴雯渥手。“烟”,指制墨所用的松烟或桐烟等,代指墨。“倩(qìng)”,请人做某事。 “镜分鸾别,愁开麝月之奁;梳化龙飞,哀折檀云之齿。” 鸾鸟因照镜想起同伴悲鸣而死,所以我不敢打开麝月的镜匣;又担心梳子也化龙而飞,于是我悲痛地折断檀云的梳齿。 第二十回晴雯曾打趣宝玉为麝月对镜梳头。此处意谓宝玉担心麝月、檀云因思念晴雯也随之而去,以反衬宝玉之悲。 “镜分鸾别”,典出南朝宋范泰《鸾鸟》诗:“昔罽(jì)宾(汉代西域国名)王,获一鸾鸟,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言。鸾睹形感契,慨然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嗟乎兹禽,何情之深。乃为诗曰:‘神鸾栖高梧,爰翔霄汉际。轩翼扬轻风,清响中天厉。外患难预谋,高罗掩逸势。明镜悬高堂,顾影悲同契。一激九霄音,响流形已毙。’”(《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宋诗》卷一)“奁(lián)”,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梳化龙飞”,化自“掷杖成龙”。《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随悬壶老翁学方术,辞归时“翁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顷刻至矣。至当以杖投葛陂中。’长房乘杖须臾来归。即以杖投陂,顾视则龙也。”后以“掷杖成龙”为典,借指还乡。 “委金钿于草莽,拾翠(内盍外勹è)于尘埃。” 你的金花首饰丢弃在杂草里,我从尘土中捡起你的翠羽发饰。此处用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唐代陈鸿《长恨歌传》中有“坠金钿翠羽于地,上自取之”之语,这两句应从此化出。“委”,丢弃。“草莽”,丛生的杂草。“金钿”,嵌有金花的妇人首饰。“翠(内盍外勹è)”,装潢着翠羽的妇女头花发饰。 “楼空鳷鹊,徒悬七夕之针;带断鸳鸯,谁续五丝之缕?” 鳷鹊楼里没有喜鹊,(牛郎织女不能相会,)徒然悬挂着乞巧之针;鸳鸯带断了,上面的鸳鸯分离,谁来用五色丝线补续? 第十七回黛玉误铰香囊。第五十二回晴雯曾“病补雀金裘”。此处将林黛玉与晴雯混同。“鳷(zhī)鹊”,传说中的异鸟名,这里指喜鹊。“鳷鹊楼”,汉楼观名,汉武帝建元中建。“七夕之针”,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tōu黄铜矿石)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瓜上,则以为符应。”“五丝之缕”,五色的丝线。 “况乃金天属节,白帝司时,孤衾有梦,空室无人。” 何况是金秋时节,白帝当值,孤单的衾被里虽然有你入梦,空荡荡的屋内却没有你的身影。“况乃”,何况是。“金天属节,白帝司时”,按五行之说:秋天属金,其色为白,司时之神也叫白帝。“衾(qīn)”,被子。 “桐阶月暗,芳魂与倩影同销;蓉帐香残,娇喘共细言皆绝。” 梧桐树下的台阶前月光昏暗,再也看不到你的芳魂与倩影;绣着芙蓉的纱帐里香气散去,再也听不到你的娇喘与细语。“销”,同“消”,消散,消失。“绝”,尽,穷尽。 “连天衰草,岂独蒹葭;匝地悲声,无非蟋蟀。” 连天的衰草,何止是芦苇;遍地的悲鸣,不外乎蟋蟀。“蒹葭(jiān jiā)”,指芦荻,芦苇。“匝(zā)”,遍,满。芦花飞雪和蟋蟀悲鸣容易勾起人的愁思。 “露苔晚砌,穿帘不度寒砧;雨荔秋垣,隔院希闻怨笛。” 夜露洒在台阶的青苔上,帘外没有传来寒秋的捣衣声;秋雨打在墙垣的薜荔(bìlì )上,院外也听不到哀怨的笛声。“寒砧(zhēn)”,指寒秋的捣衣声。“希”,假借为“稀”,稀少,罕见。 “芳名未泯,帘前鹦鹉犹呼;艳质将亡,槛外海棠预老。” 你的名字没有被忘记,门帘前的鹦鹉还在呼唤;你的生命即将结束之时,栏杆外的海棠已经预先死去。“泯(mǐn)”,消灭,丧失。 第三十五回“廊上的鹦哥见林黛玉来了……便叫:‘雪雁,快掀帘子,姑娘来了。’”第七十七回宝玉道:“今年春天已有兆头的……这阶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竟无故死了半边,我就知有异事,果然应在他(晴雯)身上。”此处也将晴雯和林黛玉混同。 “捉迷屏后,莲瓣无声;斗草庭前,兰芽枉待。” 你曾捉迷藏的屏风后,已听不见你的脚步声;你曾斗草的庭院前,嫩嫩的香兰还在白白地等你。“莲瓣”,指小脚,点出晴雯所代表的历史人物为汉人、明方。“兰芽”,兰的嫩芽。 “抛残绣线,银笺彩缕谁裁?摺断冰丝,金斗御香未熨。” 你抛下绣线而去,以后白绸彩缎谁来裁剪?我的丝织衣裳已起皱折,还没有人焚香烧斗来熨烫。 第二十八回黛玉裁剪熨烫绸子:“宝玉进来,只见地下一个丫头吹熨斗,炕上两个丫头打粉线,黛玉弯着腰拿着剪子裁什么呢。”宝钗道:“妹妹越发能干了,连裁剪都会了。”“银笺”,本指白纸,代指白色的丝绸。“摺断”,意指起折痕;“摺”,叠。“冰丝”,冰蚕所吐的丝;常用作蚕丝的美称。“金斗”,熨斗。 “昨承严命,既趋车而远涉芳园;今犯慈威,复拄杖而遽抛孤匶。及闻槥棺被燹,惭违共穴之盟;石椁成灾,愧迨同灰之诮。”(脂砚道:“唐诗云:‘光开石棺,木可为棺。’晋杨公回诗云:‘生为并身杨,死作同棺灰。’”) 昨天秉承严父之命,我已乘车远去芳园(未能临终一见);今天冒犯慈母之威,我拄杖来灵前一拜,却又发现你的灵柩已被仓猝抛弃。等到听说你的棺木被火焚烧,我为违背共穴之盟感到羞愧;当你的棺材化为灰烬,我又为同灰之誓言感到自责。 “匶”,同“柩”,脂砚道:“柩本字。”“遽(jù)”,急,仓猝。“槥(huì)棺”,粗陋的小棺材。“燹(xiǎn)”,野火;多指兵乱中纵火焚烧。“石椁(guǒ)”,石制的外棺。“灾”,《释名》:“火所烧灭之余曰烖(同‘灾’),言其余物如是也。”“迨(dài)”,及,到。“诮”,责备。 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宝玉道:“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化烟。” 本回宝玉本想去晴雯“灵前一拜”,“尽这五六年的情常”,但其“哥嫂”“希图早些得几两发送例银”,遵王夫人之命“雇了人来入殓,抬往城外化人场上去了”。永历十六年(康熙元年1662)四月十五日,吴三桂命人缢杀永历帝后,“随即命昆明知县聂联甲带领员役搬运柴薪把三人棺木焚化于北门外。次日,清兵至火化处拾取大骨携回作证。云南人民不忘故主,以出城上坟为借口,寻得未烬小骨葬于太华山。”(顾诚《南明史》)。第七十七回晴雯十岁时“到了宝玉房里”,又求“赖家的”将其“姑舅哥哥”“收买进来吃工食”,此乃事指永历十年(1656)李定国将永历朝廷从安龙迎至昆明,到永历十五年(1661)永历帝被吴三桂俘获,其间正是宝玉想“尽这五六年的情常”之“五六年”,即所谓“五年八月有畸”。 “尔乃西风古寺,淹滞青磷;落日荒丘,零星白骨。楸榆飒飒,蓬艾萧萧。隔雾圹以啼猿,绕烟塍而泣鬼。” 西风古寺,游荡着青磷;落日荒坟,散落着白骨。楸树榆树飒飒有声,蓬草艾叶萧萧作响。猿隔着雾蒙蒙的坟墓啼叫,鬼绕着烟蒙蒙的田埂哭泣。 “尔乃”,更端发语词,无义。“淹滞”,拖延,久留。“青燐”,俗称鬼火。“圹(kuàng)”,墓穴,亦指坟墓。“塍(chéng)”,田间的土埂。 “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垄中,女儿命薄!” 原以为在怡红院里,我对你情深意重;你身入黄土垄中,我才知道你是何其命薄!“红绡帐”,代指怡红院。“信”,知晓。陆游《蝶恋花》:“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汝南泪血,斑斑洒向西风;梓泽余衷,默默诉凭冷月。” 我像汝南王失去刘碧玉那样为你哭泣,斑斑血泪向西风抛洒;我和石崇保护不了绿珠一样的心情,只能凭借着冷月默默地向你倾诉。 “汝南泪血”,典出《晋书·汝南王传》:汝南王名叫司马义,为晋宗室,官至散骑常侍。有姬妾名碧玉,汝南王对其百般怜惜宠爱。北周·庾信《结客少年场行》:“定知刘碧玉,偷嫁汝南王。”“梓泽余衷”,典出《晋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三》(详见第六十四回《五美吟》)。“梓泽”,石崇的别馆名。“凭”,依托,仰仗。 “呜呼!固鬼蜮之为灾,岂神灵而亦妒。箝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 啊~哈,原本是鬼怪在制造灾祸,难道神灵也在嫉妒。钳住奸奴之口,讨伐怎可从宽;剖开悍妇之心,愤恨也难消除。 “固”,原来,本来。“蜮(yù)”,传说中一种在水里暗中害人的怪物,能口含沙粒射人或人影,使人生病。“箝”,同“钳”,夹住。“诐(bì)”,邪恶。 “在君之尘缘虽浅,然玉之鄙意岂终。因蓄惓惓之思,不禁谆谆之问。始知上帝垂旌,花宫待诏,生侪兰蕙,死辖芙蓉。” 对你来说尘缘虽浅,但我的情意怎会终结。因怀着深切的思念,忍不住再三追问。才知道上帝表彰,让你花宫供职。生前以兰蕙为伍,死后司主芙蓉。 “惓惓”,深切思念,念念不忘。“谆谆”,反复告诫、再三叮咛貌。“垂”,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旌”,表彰。“待诏”,等待诏命;亦为官名,汉代以才技征召士人,使随时听候皇帝的诏令,谓之待诏。唐初置翰林院,凡文辞经学之士及医卜等有专长者,均待诏值日于翰林院,有画待诏、医待诏等。 “听小婢之言,似涉无稽;以浊玉之思,则深为有据。何也?昔叶法善摄魂以撰碑,李长吉被诏而为记,事虽殊,其理则一也。故相物以配才,苟非其人,恶乃滥乎?始信上帝委托权衡,可谓至洽至协,庶不负其所秉赋也。” 听小丫头所说,似乎属于胡诌;在我看来,却大有根据。为什么呢?从前叶法善曾将李邕的灵魂摄去书写碑文,李长吉也曾被上帝诏去为白玉楼写记文,事虽不同,道理却一样。所以这是根据事情安排人才,如果不是有相应才能的人,哪不是太没有规矩了吗?我现在才相信上帝衡量选拔人才,可谓是至为妥善,幸得不辜负你的品行与才能。 “侪(chái)”,同辈,同类的人。 “叶法善摄魂以撰碑”,典出《处州府志》:唐代处州刺史李邕以文章和书法著称,松阳道士叶法善求李邕为其祖父撰述碑文,文成,又求其书写,李邕没答应,叶法善于是用法术将李邕的灵魂从梦中摄去写之。 “李长吉被诏而为记”,典出唐代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李长吉(唐代诗人李贺)临死时,忽见一绯衣人驾赤虬从天而降,召其去为天帝新建成的白玉楼写记文。不久,长吉死去。 “恶”,古同“乌”,疑问词,哪,何。“滥”,过度;漫无准则。“洽”,和谐,融洽。“协”,和睦,融洽。“庶”,幸而,幸得。 “因希其不昧之灵,或陟降于兹;特不揣鄙俗之词,有污慧听,乃歌而招之曰:” 因为希望你不灭的灵魂或能降临这里,所以我特地不考虑粗鄙的言词会让你听着不好,于是作歌为你招魂。“不昧”,不湮灭。“陟降(zhì jiàng)”,升降,上下。“不揣(chuǎi)”,不估量,不考虑。“乃”,于是,就。 “天何如是之苍苍兮,乘玉虬以游乎穹窿耶?” 天为什么这样苍苍啊,你乘玉龙去游天国吗?“苍苍”,无边无际、空阔辽远。“玉虬(qiú)”,传说中的虬龙。脂砚道:“《楚辞》:‘驷玉虬以乘鷖兮。’”王逸注云:“有角曰龙,无角曰虬。”“穹窿(qiónglóng)”,中间高而四周下垂的样子;指天。 “地何如是之茫茫兮,驾瑶象以降乎泉壤耶?” 地为什么这样茫茫啊,你驾象玉之车下九泉吗?“茫茫”,广阔深远。“瑶象”,美玉和象牙;这里指用美玉和象牙制成的车子。“象玉之车,脂砚道:“《楚辞》:‘杂瑶象以为车。’”王逸注:“象,象牙也。言我驾飞龙,乘明智之兽,象玉之车。”“泉壤”,犹泉下,地下;指墓穴。 “望繖盖之陆离兮,抑箕尾之光耶?” 望见你的华盖多么绚丽啊,掩盖住了箕星尾星的光芒吗?“繖(sǎn)”,同“伞”。“陆离”,色彩繁杂绚丽。“箕(jī)尾”,星宿名,即箕星和尾星。《庄子·大宗师》:“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傅说(yuè),殷商王武丁的宰相,死后精魂化为傅说星,位于箕星和尾星之间。后因称人死为“骑箕尾”。“抑”,抑制。 “列羽葆而为前导兮,卫危虚于旁耶?” 用羽葆作为前导啊,让危星虚星卫护在两旁吗? “羽葆(yǔbǎo)”,古时葬礼仪仗的一种,以鸟羽聚于柄头如盖。《礼记·丧大记》:“君葬用輴,四綍二碑,御棺用羽葆。”孔颖达疏:“御棺用羽葆者,《杂记》云:诸侯用匠人持羽葆,以鸟羽注于柄末如盖,而御者执之居前,以指挥为节度也。”《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追赠太傅,侍中、中书监如故,给节,加羽葆、鼓吹,增班剑为六十人。”张铣注:“羽葆,班剑,并葬之仪卫。”明陶宗仪《辍耕录·功布》:“大夫御柩以茅,诸侯以羽葆,天子以纛,指引前后左右,皆如功布之施为也。” “危虚”,星宿名,即危星和虚星。脂砚道:“危虚二星为卫护星。” “驱丰隆以为比从兮,望舒月以离耶?” 驱使雷电之神做你的随从啊,你去拜访以望舒驾车的月神与她作伴吗?“丰隆”,亦作“丰霳”,古代神话中的雷神,后多用作雷的代称。脂砚道:“‘丰隆’,电师。”“望舒”,神话传说中为月驾车的女神;可代指月亮。《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王逸注:“望舒,月御也。”脂砚道:“‘舒’,月御也。”“离”,通“俪(lì)”,成双,结伴。“望”, 拜访。 “听车轨而伊轧兮,御鸾鷖以征耶?” 听见你的车轮伊伊轧轧地响啊,你正驾驭着鸾凤前往吗?“伊轧(yīzhá)”,象声词,船桨、轮轴等发出的声响。“鷖(yī)”,凤凰别名。《离骚》:“驷玉虬以乘鷖兮。”王逸注云:“鷖,凤凰别名也。《山海经》云:‘鷖身有五彩而文如凤凰类也。’”“征”,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闻馥郁而薆然兮,纫蘅杜以为纕耶?” 闻到香气浓郁弥漫啊,你把蘅杜香草缝成佩带了吗? “馥郁(fùyù)”,指浓烈的香气。“薆(ài)然”,形容香气浓郁。“蘅”、“杜”,香草名。“纕(xiāng)”,佩带。《离骚》:“纫秋兰以为佩。” “炫裙裾之烁烁兮,镂明月以为珰耶?” 看到你的衣裙光芒四射啊,你把明月雕刻成耳环了吗? “炫”,显示;夸耀。“裙裾(qún jū)”,裙子;裙幅。“烁烁”,光芒闪动貌。“珰(dāng)”,玉制的耳饰。《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籍葳蕤而成坛畤(zhì)兮,檠莲焰以烛兰膏耶?” 你们垫上玉竹就成了祭坛啊,点上莲花灯在烧兰香油吗? “籍”即藉,衬垫。是垫的意思。“葳蕤(wēi ruí)”,玉竹别名,又称尾参、玉参、铃铛菜。“坛畤(zhì)”,古代设坛供祭祀的地方;“坛”, 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土和石筑的高台。“畤(zhì)”,秦汉时祭祀天地五帝的祭坛。“檠(qíng)”,灯架,烛台,代指灯,这里做动词。“兰膏(lán gāo )”,古代用泽兰子炼制的油脂,可以点灯。《楚辞·招魂》:“兰膏明烛,华容备些。”王逸注:“兰膏,以兰香炼膏也。” “文爮匏以为觯斝兮,漉醽醁以浮桂醑耶?” 你们将葫芦雕刻成酒具啊,喝完了绿酒再干桂花酒吗?“文”,刻花纹或图案。“爮”,同“瓝(bó )”,小瓜。“匏(páo)”,葫芦的一种,即瓠(hù)。“觯(zhì)”,古时饮酒用的器皿,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斝(jiǎ)”,古代酒器,青铜制,圆口,三足,用以温酒。“漉(lù)”,使干涸,竭尽。“醽醁(línglù)”,古代的一种绿酒。“浮”,用满杯酒罚人。“桂醑(guì xǔ)”,桂花酒,亦泛指美酒。 “瞻云气而凝盼兮,仿佛有所觇耶?” 你远望云烟凝神观看,隐约地察觉到什么了吗?“瞻(zhān)”,向远处或向高处看。“凝盼”,盼望;注视。“觇(chān)”,看,偷偷地察看。 “俯窈窕而属耳兮,恍惚有所闻耶?” 你俯下窈窕的身姿用心倾听啊,模糊地听到什么了吗?“窈窕(yǎo tiǎo)”,美心为窈,美状为窕;形容女子心灵仪表兼美的样子。“属耳”,注意倾听。 “期汗漫而无夭阏兮,忍捐弃余于尘埃耶?” 希望漫无边际的天空没有阻碍啊,你忍心将我抛弃在尘世吗?“汗漫(hàn màn)”,广大,漫无边际。“夭阏(è)”:又作“夭遏”,遏阻、阻拦。脂砚道:“《逍遥游》:‘夭阏,止也。’” “倩风廉之为余驱车兮,冀联辔而携归耶?” 我请风神为我驾车啊,你希望和我并驾同归吗?“风廉”,即“飞廉”,古代神话中的风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後飞廉使奔属。”王逸注:“飞廉,风伯也。”“联辔”,犹联骑;“辔(pèi)”,驾驭牲口用的缰绳。 “余中心为之慨然兮,徒噭噭而何为耶?” 我心中感慨万分啊,白白地放声而哭又有什么用吗?“慨然”,感慨貌。脂砚道:“《庄子·至乐篇》:‘我独何能无慨然?’”“噭噭(jiào jiào)”,哭声。脂砚道:“《庄子》:‘噭噭然随而哭之。’” “君偃然而长寝兮,岂天运之变于斯耶?” 你静静地长眠啊,难道天道运行就此改变了吗?“偃然(yǎn rán)”,安息貌。脂砚道:“《庄子》:‘偃然寝于巨室。’谓人死也。又‘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天运”,各种自然现象无心运行而自动。 “既窀穸且安稳兮,反其真而复奚化耶?” 既然已经死去而且安稳啊,返本归真后还能化作什么吗? “窀穸(zhūn xī)”,亦作“窀夕”,埋葬,引申为逝世。脂砚道:“《左传》:‘窀穸之事,墓穴幽堂也。’《庄子·大宗师》:‘而已反其真。’以死为真。‘方将不化,恶知已化哉?’言人死犹如化去。”“反其真”,意谓返本归源,指死。顾炎武《日知录》:“《庄子·大宗师》曰:‘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列子》曰:‘精神離形,各歸其真,故謂之鬼。鬼,歸也。歸其真宅。’《漢書·楊王孫傳》曰:‘死者,終生之化,而物之歸者也。歸者得至,化者得變,是物各反其真也。’《說文》曰:‘真,仙人變形登天也。’徐氏系傳曰:‘真者,仙也,化也。’”“奚(xī)”,什么,何。 “余犹桎梏而悬附兮,灵格余以嗟来耶?” 我仍然被束缚在尘世苟且偷生啊,是你的灵魂感通我让我来呼唤你吗? “桎梏(zhìgù)”,脚镣和手铐,像镣铐般约束、妨碍或阻止自由动作的事物,谓束缚,压制。 “悬附”,“附赘悬疣”的省略语;附赘,附生于皮肤上的肉瘤;悬疣,皮肤上突起的瘊子;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脂砚道:“《庄子·大宗师》:“彼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环溃痈。’‘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桑户,人名。孟子反、子琴张二人招其魂而语之也。” “格”,感通,谓此有所感而通於彼,意即一方的行为感动对方,从而导致相应的反应。语本《易·繫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王援古喻义备悉矣,何言精诚不足以感通哉?”《朱子语类》卷七二:“赵致道问感通之理。曰:‘感,是事来感我;通,是自家受他感处之意。’” “嗟(jiē)”,表示呼唤。“来”语助词。 “来兮止兮,君其来耶!” 来吧,到这里停留吧,你来吧。“止”停留,逗留。“其”,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 “若夫鸿蒙而居,寂静以处,虽临于兹,余亦莫睹。” 你居于混炖之中,处于寂静之境,即使你来到这里,我也看不见。“若夫”,句首语气词,用在句首或段落的开始,表示另提一事,可以翻译为“至于”,并无实际意思。“鸿蒙”,古人认为天地开辟前是一团混沌的元气,这种自然的元气叫鸿蒙。 “搴烟萝而为步幛,列枪蒲而森行伍。” 我拔取如烟的藤萝作为幕障,排列似枪的香蒲像严整的队伍。 “搴(qiān)”,采摘、采拔;《楚辞.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烟萝”,指草树茂密,烟聚萝缠。“蒲”,亦称“香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森”,严整的样子。“行伍(hángwǔ)”,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警柳眼之贪眠,释莲心之味苦。” 我告诫柳树不要贪睡,去除莲心的苦味。 “柳眠”,传说汉苑中柳树一日三起三倒,如人一日三眠。宋无名氏《漫叟诗话》:“尝见曲中使柳三眠事,不知所出。后读玉溪生《江之嫣赋》云:‘岂如河畔牛星,隔岁止闻一过;不比苑中人柳,终朝剩得三眠。’注云:‘汉苑中有柳,状如人形,一日三起三倒。’”故称“柳三眠”。 “素女约于桂岩,宓妃迎于兰渚。弄玉吹笙,寒簧击敔。征嵩岳之妃,启骊山之姥。” 我让嫦娥在生长桂树的岩岭上约请你,让宓妃在开着兰花的水边迎接你。让弄玉为你吹笙,让寒簧为你击乐。我征召嵩山灵妃、启请“骊山老母”为你作陪。 “素女”,即嫦娥;亦用作月的代称。“桂岩”,生长桂树的山岭;桂花通常生长在岩岭上,也叫“岩桂”。“宓(Fú)妃”,传说是伏羲之女,洛水之神。“兰渚(lán zhǔ)”,渚的美称。“渚”,水中的小洲或水边。 “弄玉”,传说春秋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箫,能招来凤凰,后成仙飞去。(明代董斯张《广博物志》)“寒簧”,神话中的仙女,曾向嫦娥学紫云之歌,霓裳之舞(明代叶绍袁《续窃闻记》)。“敔(yǔ)”,古代打击乐器,奏乐将终时,击之使演奏停止。 “征”,征召。“嵩岳之妃”,指嵩山神的夫人灵妃。《旧唐书·礼仪志》:武则天证圣元年,“下制,号嵩山为神岳,尊嵩山神为天中王,夫人为灵妃。”“启”,烦请,启请。“骊山之姥(mǔ)”,神话中的女仙,也称“骊山老母”。 “龟呈洛浦之灵,兽作咸池之舞。潜赤水兮龙吟,集珠林兮凤翥。” 灵龟为你呈献洛水之符瑞,百兽闻“咸池”之乐为你起舞。潜伏于赤水啊龙为你而吟,栖息于珠林啊凤为你飞翔。 “龟呈洛浦之灵”,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就是后来《周易》的来源。 “兽作咸池之舞”,《尚书·舜典》:“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孔传:“石,罄也;拊,亦击也。”“咸池”,古乐曲名。《礼记·乐记》:“咸池备矣。”郑玄注:“黄帝所作乐名也,尧增修而用之。咸,皆也。池,施也。” “赤水”,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水名,据说源出昆仑山。《楚辞·离骚》:“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 “珠林”,也称“珠树林”,《山海经·海外南经》:“三株(珠)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一曰其为树若彗。”“翥(zhù)”,鸟向上飞 。 “爰格爰诚,匪簠匪筥。” 这全凭感通与虔诚,而不是靠装满祭品的方筐与圆筐。“爰(yuán)”,句首语气词。“匪(fěi)”,表示关联,用于“非…不…”。“簠(fǔ)”,古代祭祀时盛稻粱的竹制方形器具。“筥(jǔ)”,盛物的圆形竹筐。 “发轫乎霞城,返旌乎玄圃。” 你驱车从霞城出发,返回到昆仑仙境。 “发轫”,拿掉支住车的木头,使车启行。借指出发。“轫(rèn)”,止住车轮转动的木头。《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霞城”,即赤城山,在浙江天台西北,为天台山南门。因山上赤石屏列如城,望之如霞,故名。(代指南明,详见第五十回“霞城隐赤标”) “玄圃”,传说中昆仑山顶的神仙居处,中有奇花异石。即《离骚》中之“县圃”,王逸注:“县圃,神山,在昆仑之上。淮南子曰:县圃,在昆仑阊阖之中,乃维上天。”玄,通"悬"。 “苍梧山”,即现湖南宁远境内的九嶷山。《山海经·海内南经》:“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郭璞注:“即九疑山也。” “既显微而若通,复氤氲而倏阻。” 你既显露行踪似乎可以交接,又倏忽烟云弥漫而阻隔。“微”,隐秘地行走。“氤氲(yīn yūn)”,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倏(shū)”,极快地,倏忽。 “离合兮烟云,空蒙兮雾雨。尘霾敛兮星高,溪山丽兮月午。” 像烟云一样聚散,像雾雨一般迷茫。尘埃阴霾散尽啊,星辰高远,河山多么秀丽啊,月上中天。“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迷茫貌,缥缈貌。 “何心意之忡忡,若寤寐之栩栩。余乃欷歔怅望,泣涕傍徨。人语兮寂历,天籁兮筼筜。鸟惊散而飞,鱼唼喋以响。志哀兮是祷,成礼兮期祥。呜呼哀哉!尚飨!” 为什么我的心情这样忧愁烦闷,是因为就像梦境般生动传神。我于是叹着气惆怅地望着天空,哭泣流泪,留连傍惶。人语之声已经寂静,天籁之音来自竹林。鸟儿受惊四散而飞,鱼儿吃食唼喋作响。表达悲痛啊进行祭奠,仪式完成啊期望吉祥。哎呀悲痛啊,你来享用吧。 “忡忡(chōng chōng)”,忧愁烦闷的样子。“寤寐(wùmèi)”,睡梦。“栩栩(xǔxǔ)”,形容生动传神的样子。 “欷歔(xīxū)”,叹气;抽咽声。“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天籁(lài)”:指自然界的风声、水声、鸟声等音响。“筼筜(yúndāng)”,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 “唼喋(shàzhá)”,形容鱼或水鸟吃食或吃食的声音。 “祷”,《广雅》:“祭也。”“呜呼哀哉”,祭文中常用的感叹词;后借以指死去。“尚飨(shàng xiǎng)”,亦作“尚享”,旧时用作祭文的结语,表示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的意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