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陌生化”的写作思维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周红才 参加讨论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按照俄文构词法生造的一个新词,他认为,多次重复的动作在变为习惯的同时,也就成了自动的,而自动的感知正是旧形式导致的结果。为了打破感知的自动性、机械性,就需要采用“陌生化”,创造新形式,使人们的感知从自动性中解脱出来,从麻木不仁的状态中惊醒过来,重新回到原初体验的准确观察和感知状态。“经过数次感受的事物,人们边开始用认知来接受:事物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知道它,但对它却视而不见。因此,关于它,我们说不出什么来。使事物拜托知觉的机械性,在艺术中是通过各种方法实现的。”
     在俄国形式主义看来,艺术的过程,就是事物的“陌生化”,就是使事物复杂化的手法,通过设法增加感受难度,从而延长感受时间。“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的存在,正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觉如同你所见的视象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认知的那样;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陌生化’手法,是复杂化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既然艺术的领悟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它就理应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
     写作是写作者能动地运用创造性思维,将自己的独特的心理活动付诸外在语言文字的过程。这里包含着两个基本的要素:一是写作运用的是创造性思维,二是写作所表达的是写作者独特的心理活动。创新是写作的特征,也是文章的生命。人云亦云是人人所摒弃的,明代董其昌《画禅堂随笔·评文》中指出:“脱套去陈乃文家之要诀。”他认为文章的文辞、事理、结构等都要抛弃已用过的,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卷一)中也谈到:“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从写作创新的过程来看,创新的艺术其实是突破思维障碍的艺术。新颖独特的作品,其实只是大多数人司空见惯的东西,让突破了思维障碍的写作者发现,并加以表现。
     为了获得陌生化的新颖效果,在进行写作思维时,有如下一些技法可以运用:
     1、变形法。思维创新中的变形法就是改变思维对象的外形,使事物原来的面貌发生一定的变化,产生新形象。在思维创新过程中,写作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就会调动想像力、创造力,以违背常规事理的方式对思维对象作合乎创作情理的变形处理。比如把思维对象变大(如巨人国)或者变小(如小人国);把不同的对象根据需要粘合在一起,构成一种奇特的形象(如孙悟空);或者突出思维对象的某一个特征,使之变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唐吉诃德);或者有意夸大思维对象的某些方面的特征,使之达到惊人或者可笑的效果等等。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五回“王秀才设立偏房,严监生疾终正寝”中,有这样一幕的描写: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著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著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妇抱著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著摇头。那手只是指著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严监生临死前的这一细节,就是“夸大思维对象的某些特征”的变形方法,正如什克洛夫斯基所认为的,托尔斯泰陌生化手法的另一种变形就在于在画面上固定了一个细节并着重加以渲染而改变了平常的比例,创造了独特的动态的效果。
     2、侧视法。这是一种从改变生活环境的人的角度来看待体验思考我们熟悉的事物,产生陌生化效果的方法。也就是,我们换一个跟常人不一样的视点或者角度去思考问题,就可能有新的发现。托尔斯泰陌生化手法的一个典型事例就是,他在《战争与和平》中描写非里军事会议时,引入一个乡下小姑娘的视角:她目睹了这次会议,但并不理解眼前发生的事件的实质,于是对会议参加者的谈吐举止,用孩子的心理给予了解释。托尔斯泰的这一手法,通过视角的变换,为读者提供了独特的全新的视象,产生陌生化的效果。
     在《红楼梦》第六回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周瑞家的把刘姥姥领进荣国府,等候王熙凤,有这样一段描写: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
     作者正是从一个一生从没有见过挂钟的刘姥姥的视角,来描绘那一面挂钟。让我们感受到一面普通挂钟在18世纪老农妇眼中所引起的惊奇,体会到一个18世纪贵族家庭的那种氛围。作者这样做,正是基于给读者提供一种全新的、不同寻常的视角,使读者在新的独特的视角下全面感受生活的本原意义,扩展生命体验的境界。
     3、重组法。1965年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及医学奖的法国遗传学家雅各布说:“新东西来自先前未察觉到的旧材料的连结。创造就是重新组合”。这是关于创造的诀窍,写作创新也是一样。写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材料或已经出现的旧材料,以新的思维路径进行重组和加工,使之变成具有崭新意义的新的事物,产生陌生化的效果。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曾经谈到:“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者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这种拼凑,就是对生活中原型材料的重组与创新。
     在这种重组与创新的过程中,移情、通感、想像、幻觉等,是人们常见的心理活动方式,而这些心理活动方式又都是陌生化的重要基因。想像,实际上乃是在记忆的基础上,对原有表象的改造变更、重新组合。柯尼洛夫曾经指出:人们在儿童时代就已经“开始在自己的游戏中改造所得的印象,在想像中把已知觉的物体加以变形,可以把椅子改变成房屋,在这房屋里可以随意地安排,一块木头可以变作洋娃娃,一个小盒可以改变成汽车。”经过想像这一改组过程所产生的新的表现,无疑是对原有表象的变形,从而“增强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达到陌生化的效果。而移情就是“把自我加以变形,投射到外物中去”。即把作者的情志灌注到审美对象中去,使对象变成一个“人化”了的、“情感化”了的、“审美化”了的复合体。这是陌生化的又一重要手段。而通感,是一种在人们对现实感受的经验基础上,各个感官之间在心理上的相互沟通和感应,它是一种感官感受在心理和思维上的重组,往往呈现为一种心灵上的幻觉。这种幻觉有助于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原初体验的准确观察和感知状态”。
     写作是创造性劳动,文章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创造性思维是写作思维的灵魂。充满创意的作品,是作者的追求,是读者的选择。什克洛夫斯基曾说:“作家或艺术家的全部工作的意义,就在于使作品成为具有丰富可感性内容的物质实体,使所描写的事物以迥异于通常我们接受他们的形态出现于作品中,借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延长和增强感受的时值和难度。”要写出事物“迥异于通常我们接受他们的形态”,就需要思维创新,需要陌生化手法。什克洛夫斯基认为,在文学艺术的创造当中,能够打破程序化、机械化、自动化、心灵钝化带来的单调、乏味、视而不见、麻木不仁和呆板的惟一方法,就是“陌生化”。“陌生化”成为写作思维创新的重要手段。    
    原载:《文艺报》2006年5月30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