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学派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期于芬兰。其创立者是语文学家兼民俗学家科隆父子(J·Krohn 1835—1888和K·Krohn 1863—1932)。民间文艺学家A·阿尔奈(Antt Aarne 1867—1925)、W·安德松(Walter Anderson 1885—1962)也是这一学派的重要代表。这一学派的理论基础是达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的实证论。 克隆父子认为,民间文化(主要是民间文艺作品)有一个朴素简陋向繁复精美的演变过程。每一个重要题材,都有它的原始形态,也都有一个发生的时间和原始的发祥地。他们的研究是要通过对不同地区的相关民间文化异文的比较,对题材模式的迁徙和流变状况进行探索,力图确定其形成时间和流布的地理范围,从而尽可能地追寻这种题材模式的最初形态和发源地。 为此,他们便需要对民间创作按情节类型进行分类,做出索引,因为所谓题材模式,在他们看来就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情节组合”。于是民间传说故事的分类法及其研究也就应允而生。阿尔奈的《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便是这种研究方法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成果。 这一学派治学态度比较严谨,重视材料的搜集,以眼光开阔论证翔实闻名。尤其是他们在方法论运用上,有可贵的自觉性,卡尔·科隆曾撰写《民俗学方法论》,对此作过系统阐述。其不足之处是喜欢对民间文艺作品提炼出某种公式,有时未免有些片面。另外,考虑外部联系(如社会生活)的作用较少,也是缺点之一。 摘自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