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民族史诗的抢救与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7-10-27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 杨恩洪 参加讨论

    1979年,在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最近更名为民族文学研究所)筹建初期,抢救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王传》的动议就被提上议事日程。同年8月,由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筹备组和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联合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及中共中央宣传部呈送了“关于抢救史诗《格萨尔》的报告”。这份报告阐述了史诗《格萨尔》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及抢救该史诗的重要意义,回顾了自1958年以来发掘这一史诗及该史诗在“文革”中遭受毁损的情况,提出了做好抢救工作的具体意见。
    1980年4月,由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及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联合在四川峨眉山召开了第一次“抢救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工作会议”。1983年,这一抢救工程被列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之中。此后又相继被列入“七五”、“八五”规划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抢救的范围扩大到流传在中国境内的蒙古族、土族等民族地区的史诗(蒙古族称为《格斯尔传》,以下统称《格萨(斯)尔》)。为了对流传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内蒙古、新疆等省区广大地域的《格萨(斯)尔》进行有效的普查与抢救,中共中央宣传部于1984年2月28日发出以抢救史诗《格萨尔》为重点的7号文件《关于加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和资料搜集工作的通知》,并批准成立了由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民研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上述七省区领导组成的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其常设机构全国《格萨(斯)尔》办公室设在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负责该项抢救工程的组织、协调工作。可以说,史诗《格萨(斯)尔》的抢救与研究工程始终伴随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的成长与发展,是该所持续时间最长、成果最多、在国内外最有影响的课题。
    20多年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承担这一工作的同志,视抢救民族文化遗产为己任,充分发挥了团结、协调地方的优势,与地方同志紧密配合,全国上下步调一致,对《格萨(斯)尔》进行了全面的普查。重点抢救了散落在各地的珍贵版本,记录了尚健在的民间说唱艺人的口传文学,并在出版、研究以及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至今,全国共出版藏文《格萨尔》105部,蒙文《格斯尔》25部,学术专著20部,组织国际学术研讨会5次、全国表彰及艺人命名大会3次,录制艺人说唱磁带5000小时。
    在国家有关部委及社科院的大力支持下,这一抢救史诗的巨大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与好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将我国的《格萨(斯)尔》千年纪念活动列入了该组织2002~2003年的周年纪念名单。2002年7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了“史诗《格萨(斯)尔》千年纪念大会”,李铁映同志作了重要讲话。 作为持续了20余年的史诗《格萨(斯)尔》抢救工程,其最终成果《格萨尔》精选本以及《桑珠说唱本》(与西藏社会科学院合作)已经出版。这是我们这一代人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所作的最好答卷。
    在开展对史诗《格萨(斯)尔》抢救、研究的同时,民族文学所的研究人员对与《格萨(斯)尔》并列的被誉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的另两部史诗———蒙古族史诗《江格尔》、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以及南方各民族史诗进行了重点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
    建所20余年来,一支由藏、蒙古、朝鲜、彝、汉等民族学者组成的史诗研究学术梯队在民族文学研究所已经形成,其中研究员6名,副研究员5名,助理研究员2名,博士8名,硕士1名,高学历、掌握三种语言(汉语、民族语、外语)以及注重田野调查是这支队伍的突出特点。他们在深入调研、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史诗研究,发表了研究专著16部,其中《格萨尔与藏族文化》(降边嘉措)、《民间诗神———格萨尔艺人研究》(杨恩洪)、《蒙古格斯尔关系及源流研究》(斯钦蒙和)、《蒙古小说类型演变研究———以蒙古“格斯尔”为例》(巴雅尔图)、《玛纳斯论》(郎樱)、《江格尔论》(仁钦道尔吉)、《口传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朝戈金)、《江格尔与蒙古族宗教文化》(斯钦巴图)、《南方各民族史诗论》(刘亚虎)、《鹰灵与诗魂———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研究》(巴莫曲布嫫)、《古代经典与口头传统》(尹虎彬)等专著在史诗学界处于学术前沿地位。
    民族文学研究所从事各民族史诗研究的学者还活跃在国际学术领域,他们多次被邀请赴德国、奥地利、瑞士、荷兰、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蒙古等国,参加学术会议、做学术报告及与国外学者合作进行学术考察和研究等。在第7、8、9届国际藏学会上,均设有由该所研究员主持的史诗《格萨(斯)尔》研究论坛。民族文学研究所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口头传统研究中心开展学术合作,2002年该中心的刊物《口头传统》用一期专刊刊登了民族文学所研究人员的十余篇论文,在国际学术界展示了他们的研究实力。
    目前,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我国各民族活形态口承史诗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及学术价值。为此,民族文学研究所确定史诗学科为该所重点学科,继续加强学科建设,稳定与扩大学术队伍,以便进一步推进史诗学术研究,为民族文学与文化的繁荣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