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新疆的回族文学发展史,我们完全能够看到它所走过的每一个清晰的脚印,而留下清晰脚印的写作者更值得回顾,这其中少不了白练、杨峰、师歌等几个代表人物。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新疆回族作家文学创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的指引下,白练、杨峰、师歌、姚金海、马康健等一批回族作家活跃在新疆乃至西北地区文坛上,他们以崭新的眼光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创作有力地推动了民族文学创作。他们的文学创作实践和努力为新疆各民族文学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拥有这样一支较为成熟的创作队伍的新疆回族文学在我区各民族文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也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作为新疆回族文学创作拓荒者和奠基人的白练,1964年发表短篇小说《掐线》,立刻引起新疆文坛的关注并获得好评。1978年,白练发表了小说《尕文化》,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小说被选入《中国回族文学作品选》、《少数民族短篇小说选》、《新疆三十年短篇小说选》等丛书。仔细品读,白练的小说反映的几乎都是回族生活,尤其注重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回族人民精神生活的新变化,散发出浓厚的时代气息。白练的小说语言,以西北回族语言为主,同时融汇了其他民族语言、俗语,朴素自然,从人物性格出发,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回话”特色。师歌的诗是回族风俗民情和情感心理的真实写照与流露,师歌的诗往往抓住回族日常生活习俗中的场景,从中开掘出闪光动人的生活之美和民族性格的意蕴。杨峰的诗歌最显著的特征是诗中蕴含着强烈的回回民族意识,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鲜明的回回民族特色。 1978年底,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为经济腾飞创造了无限生机。新疆也掀起了经济文化重建的高潮。但是,长期以来的贫穷、封闭所带来的精神生活匮乏,引发了无法与现代文化相适应的懒惰、落后的思想,阻碍着新疆的现代化建设步伐。保守与改革,落后与发展,愚昧与科学,守旧与创新,现代经济观念和传统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使新疆各民族文学开始反思。那个时期,文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得到加强,社会各行各业以及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成为文学叙述的对象。包括回族在内的新疆各民族文学在体裁、内容和形式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特征。 上世纪80年代前后,新疆各民族小说创作迎来了丰收,对农村、工厂、都市生活、爱情、改革、妇女、历史等题材都有所反映。各民族作家们不仅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对于长篇小说的创作在尝试阶段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期间,开启新疆回族文学先河的著名作家白练创作并发表了短篇小说 《田姐尔》、《燕燕》、《同路人》、《弯弯的路》。1988年,《民族作家》第一期发表了白练的小说 《黑牡丹,白牡丹》,作品荣获自治区新时期优秀文学作品奖。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篇小说《复苏》、《大户风度》、《飞蛾》、《孔雀楼》等作品脱颖而出,在新疆回族文学中形成一股颇有气势的“农村改革小说”的热潮。作者站在时代前列,植根于回族生活的沃土,描写回族人民的现实生活,对现实与历史充满着真挚而冷静的忧患意识与思考,并对未来赋予热切的希望,努力保持着一种冷峻而热切的思想锋芒。 回首新疆回族文学的脉络和走向,不难发现,新疆回族作家或者其他民族作者创作的反映回族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作品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它以自己的写作实践证明:新疆回族文学正积极参与到中国文学的历史进程中,以自己的姿态和声音,表达文学在偏远省份的力度和形象。虽然在新生代的接续、总体创作水平、艺术创新等方面,还存在着差距,但新疆回族文学正在努力奋发中,踏着与新世纪同一节奏的步伐,一起为繁荣新疆文学事业奉献着芳香的文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