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文学 >

瑰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民歌

http://www.newdu.com 2017-10-27 《中国民族》2006-08 田联韬 参加讨论

    在沙漠的边缘,汽车比较颠簸,我正在车里坐着,昏昏欲睡。突然在我的后座就传来一阵苍老的、悠长的歌声。我回头一看是一个维吾尔族的老农民。这一段路程,当时车里大家非常安静,他突然就唱起来了。他为什么会唱呢?因为他看见了车外的沙漠、荒滩、山川……
    上个世纪70年代,我曾经去新疆采风。从和田到喀什,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我坐着长途汽车,从东到西,要经历好几天的时间。当时是初夏的季节,在沙漠的边缘,是一片沙砾,没有村庄,很多地方没有村庄,也看不见人烟,除非你到了绿洲。
    汽车比较颠簸,我正在车里坐着,昏昏欲睡。突然在我的后座就传来一阵苍老的、悠长的歌声。我回头一看是一个维吾尔族的老农民。这一段路程当时车里大家非常安静,他突然就唱起来了。他为什么会唱呢?他看见车外沙漠、荒滩,这时候他唱起来。虽然,我不懂他的歌词,但是我马上就感觉到,他是受着自然环境的感触,从而引发了他心里的歌。这歌声可能包含着他对亲人的惦念,也可能包含着他自己的人生的甘苦的经历。总而言之,给我的感觉他完全是发自内心那种很深沉的歌。不是说他嗓音多好,而是歌声动人。过去,我虽然在舞台上,或者在我们采风的过程中间,也接触过不少民歌,但是像这样的老百姓自己发自内心唱的歌,我是头一次听见。这是我在生活过程中间总会记得,总会想起的一段经历,给我留下的声音和深刻的印象。
    少数民族民歌的分类
    少数民族民歌共分为山歌、劳动歌、风俗歌、叙事歌、祭祀歌(也可以叫信仰仪式歌)、儿歌包括催眠歌或者叫摇篮歌、摇篮曲。儿歌的范围,就是孩子们自己唱、自己玩的时候唱的歌。
    先说山歌。许多民族都有山歌,但是可能名称不完全一样,都属于山歌一类的。例如,蒙古族地区有牧歌,牧歌也属于山歌。另外,还有一些别的民族,像苗族的“飞歌”,“飞歌”它也是山歌一类的,但是它的名称叫“飞歌”。为什么叫“飞歌”呢?苗语是“恰央”,就是飞起来的歌,所以我们就翻译成 “飞歌”。它可以从这个山传到那个山,有在劳动时候唱的,也有在谈情说爱时候唱的。“飞歌”经常在欢迎客人的时候唱的,送客人的时候,客人来了,来到我们寨子里边,他们要走了,主人要唱“飞歌”送他们。另外,年轻人在山野中间互相打招呼,也用“飞歌”,因为它可以从这个山传到那个山去,所以也叫“飞歌”。歌声飞得很远很远传过去,“飞歌”可以有多种功能的,有唱爱情的,还有唱迎宾、送宾的,如蒙古族《圆蹄枣骝马》。歌词大意是:枣骝马,我的骏马,你那圆圆的马蹄,一路踏碎露珠,穿过那丛丛野花;多聪慧,多潇洒,我的姑娘,你那闪闪的目光,甜甜的微笑,让我惊喜交加。再如藏族的山歌,歌词大意是:走遍世上许多美好的地方,还是觉得自己的家乡好。世上最神奇的地方在哪儿呢?就在我的家乡。在西藏的俗话中说:“要歌和舞,到康巴去。”还有两句:“要宗教,到拉萨去。”到卫藏去,就是卫藏方言区,那儿是宗教、文化、政治中心;“要牛羊,到安多去。”那是大牧区。当时我去拉萨,一听,我觉得真有意思,归纳得非常地准确,非常地生动。说要牛羊,到安多去,那我就要到安多去看一看,草滩到底有多么地广大。要歌舞,要到他们那儿去,的确那歌舞跳起来,能把地板踩穿,真是动人。
    都是山歌,不同的民族差别就非常大。作为音乐工作者,一到那儿去听到这种歌声,会感到心灵的震撼!像那声音一下上来,一下下来,起伏跌宕那种情形,简直是没有想到,我原来就没有想到有这样的歌,可是现在有很多歌,慢慢大家熟悉了,大家流传出来了。
    第二是劳动歌。有人会问,劳动歌为什么不叫劳动号子呢?因为号子它有非常鲜明的节奏、节拍感,它是有规律的劳动动作,配合这个动作在唱,有人领唱,有人和,嘿咋,嘿咋,带唱的。汉族地区有很多这样的号子,例如川江号子,例如抬木头的号子,抬石头的号子,都是很用力的。这种节奏是很规律的,有规律性的节奏,那么这种叫号子是没问题的。可是,还有些歌,少数民族的歌,它是个体的劳动,例如,它挤奶,它不像号子,它没有这么清楚的节奏、节拍。那么,他还是在劳动,也在唱他的劳动,配合着劳动。还有一种叫《哄羊歌》,还有《哄骆驼歌》。为什么呢?就是往往母畜特别是初生育的母畜,例如羊,例如骆驼,它有时候不认幼畜,它不肯喂它的幼畜。假如不喂的话,有可能幼畜被饿死。那这时候是怎么办呢?牧民往往就要把幼畜带到母畜旁边,轻轻拍着母畜,让母畜也躺下,轻轻拍着母畜,一边拍着一边唱、劝,也叫《劝奶歌》。一直拍着,唱着,拍着,唱着,唱到有的时候母畜会流下眼泪来,最后它喂,开始喂小羊,喂小骆驼,所以这种歌也是属于劳动歌啊。它是在劳动生活中间的歌,它不是在其他场合唱的,非常特定的场合,非常特定的时间,非常特定的目的。所以,这种歌呢,我们就叫劳动歌。
    如蒙古族《哄羊歌》其实并没有歌词。牧民在接小羊羔时,几乎每天都在唱,因为常常会出现母羊不要它的小羊羔的现象。开始羊不听话的时候,歌声较尖。等到羊安静下来,要它的小羊羔时,歌声渐弱。
    第三种是风俗歌,这是在日常民俗活动和特定的民俗活动中演唱的歌。这在民歌中间占的品种和数量是比较多的。例如,情歌,酒歌,还有丧事歌。老人去世了,这时候来送葬的,这时家人和亲友都会要唱歌的,要唱丧事的歌。这种歌的内容往往就是颂扬老人过去,生前他做了多少好事,他对子女后代,对亲戚、邻居都做了多少事,对大家多么关心,就赞扬他生前的长处。然后就要送他走,送他安心地走,不要再惦记家里的人,不要惦记家里的事。这种丧事歌多半是这方面的内容,常常就是带哭带唱,一边哭一边唱。所以,它有旋律,中间有哭声,这也是非常动人的。有时候我专门去参加,作为他们的成员之一去参加他们的丧事活动,那你就像当地居民一样参加,然后去听他们在这个里边,在丧事活动里边,他们是怎么表达自己感情的。在少数民族地区,很多民族都有这种丧事歌。
    另外,还有《婚礼歌》,还有《哭嫁歌》。姑娘离开家了,要出嫁了,就要离开父母,特别离开她在一起长大的这些伙伴,特别是女伴,姑娘们,这时候就会唱,在出嫁以前就要唱《哭嫁歌》。《哭嫁歌》有母亲唱给女儿的,也有女儿唱给母亲的,也有姑娘唱给她的女伴的,也有女伴唱给她的。这唱有的要持续好几天,好几天就是这种活动。所以,看起来风俗歌的类别是相当多的,也就说明在各种风俗活动中间,在少数民族的生活中,它经常是有歌声伴随着。
    第四种是叙事歌。大家都知道,它就是要讲故事,要讲传说,讲历史,许多少数民族——南方的少数民族,特别是没有文字传统的民族,叙事歌在这个民族都是作为教育的工具,传承历史、传承知识、传承道德、修养等等。像苗族有叙事歌,哈尼族有叙事歌,侗族有叙事歌,彝族、怒族、傈僳族等很多民族,特别南方民族都有叙事歌。但是,有的民族已经发展出来了说唱音乐,就是曲艺音乐,它常常就以曲艺音乐,说唱音乐它就代替了叙事歌了。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说唱音乐,很多民族的说唱音乐,它是从叙事歌中间演变过来的,它都具有叙事的特点,但是又不完全一样。为什么?比如新疆的“阿肯弹唱”。说唱音乐它往往有职业性的艺人,说唱艺人,或者是半职业性的艺人,而叙事歌是人人都在唱,它不一定要有艺人,它没有专门的艺人来演唱;而说唱音乐、曲艺音乐,它已经有职业性,或者半职业性的艺人,这在汉族和其他的一些少数民族中,已经有这样的文艺形式了。而有些民族的文艺形式,还保持在叙事歌的这个阶段。叙事歌的这种功能就很明显。
    记得在1979年的春节那个阶段,我到一个哈尼族的村寨,去参加他们节日的活动。在这个春节活动中间,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到这个村寨比较大的场坝,平常打麦子,晒谷子那个地方,一个村寨比较大的场坝,大家都集中在这儿,都穿着节日盛装,男女老少都来了。妇女要跳舞,她跳一种什么舞呢?她跳的舞叫竹筒舞。在南方,尤其是云南那边妇女们都要背水,它不是像北方挑水桶,它是用竹筒,大的竹子,龙竹子,用竹筒,长长的竹筒,中间打穿,然后接着泉水以后,放在她的背篓里面背着。因为她要走山路,她用水桶,在这儿磕磕碰碰,没法很方便地行动,所以就根据这个自然条件。他们用了这种方式,就是背水。在这个节日的时候,她们跳竹筒舞,妇女一排,多半是中年妇女,拿着这个,镗,镗,镗,一边敲着,一边就唱了。这个等于是一个打击乐器了,镗,镗节奏,然后就唱很悠扬的歌,而且还有多声部,还有两个声部,模仿式的那种声部。对我们音乐来说,这已经是多声部的音乐出来了,就觉得很有意思。比如侗族大歌《蝉之歌》。
    第五种是祭祀歌,也叫信仰仪式歌。祭祀歌,这种歌多半是跟宗教信仰有关系。例如,我们经常听到电视里边唱到“唵玛尼叭咪吽”,在佛教里面是叫“六字箴言”。大家注意一下,藏族的老人在那儿转经,这叫小经轮,转那个经轮,那个经轮上的那一圈的字就是这六个字,藏文“唵玛尼叭咪吽”。另外,每个藏传佛教寺院,在我们看见的寺院的墙边,都有大的转经轮,看他们走过就要转一下,就摸一下,轮子就转起来了,金黄色的,是用铜皮做的。这个转经轮上面刻的那个字也是这六个字,这六个字是很重要的。信徒们认为,反复持诵和思维这六个字,即可功德圆满。
    南方还有很多少数民族是原始信仰、原始宗教。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有巫师或者叫鬼师,他们来执行这个宗教仪式活动。例如,村寨的大事情,出了大的事情,或者大的庆典,或者大的灾难,或者战争,械斗,或者小的个人的家庭的生病,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纠纷等等情况,这时候就要请鬼师来了。鬼师要给你念经,要给你做卜卦,他有各种传统的卜卦的方式。那么,在这个时候,巫师、鬼师出来演唱的歌,就属于这种性质的歌,我们就叫它祭祀歌,或者叫信仰仪式歌。但不把它归纳到宗教音乐里去,而是归纳在民间音乐中间的一类。
    第六种就是儿歌。前面说到的儿歌和催眠歌,或者叫摇篮歌。讲到儿歌,我想起一件事,也就是我曾经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到云南的西盟佤族地区。《阿佤人民唱新歌》这个歌就是创作、产生在云南的西盟佤族自治县边境。有人告诉我,在边境的一个寨子里,那个地方的音乐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和佤族以及佤族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一样,一个县里面都会有很多种同样的歌种和不同的曲调。
    当时我们录音,请老百姓请大家唱各种各样的歌曲。在录的过程中,就唱了很多歌了。以后,我就问他们,还有没有别样的歌?他们说,已经都没有了,都唱完了,什么山歌了,情歌了,什么都唱完了。我说,妈妈哄孩子的时候,唱不唱?他们觉得,这不算歌。就是音乐观不完全一样,不是说,我们认为是这音乐包含着什么东西,就各个民族都一样的认识,不一定。所以到那儿,你要做调查、了解之后,你必须要深入地了解他们的认识的程度,和他们了解的情况之内,然后你才能了解他的全部。那么,他们说,有,也唱。于是我说,那就请唱吧。他们就说,有个年轻的妈妈,背着孩子,南方都是孩子背在后面,她就一边摇着,她就慢慢唱了。我录制《摇篮歌》时候,她们就唱几句就完了,它因为没有唱词,或者有时候孩子啊、宝宝快睡啊,都是这一类的唱词了,她不会唱太多。而她这一唱,唱起来就没完没了啊。我就感觉到,不像是一般的摇篮曲,是催眠曲了,而且全村的人越听越入神。这个妈妈原来是孤儿,从小很苦,父母很早就死了,她在唱她的身世,她在跟孩子唱她的身世,一边摇一边唱。
    那时我感觉这歌声就有点像我第一次,在戈壁滩上听到那个老人唱的那种歌。这个也是充满了感情,她完全忘掉别人,她就在唱她自己的身世,唱了很久很久,最后才唱完。但是唱完了以后,大家的心情好像都很压抑。她唱她小时候太苦了,太穷了,没有父母,她唱得她就像一片小叶子一样,小树叶一样,像一片小草一样。这种孤儿歌,我在佤族地区听到不止一次,这次最动人。她把摇篮曲,把催眠曲唱成了叙事歌,是叙事的内容,唱她的身世,唱她的经历,所以非常动人。所以,在这个地方,有的时候少数民族地区的歌曲、民歌,它不能做非常准确的界定。比如像这个本来是个催眠歌,就被她唱成了叙事歌了一样。
    传统音乐中的民歌
    传统音乐包括:第一类,民间音乐;第二类,宗教音乐;第三类,宫廷音乐;第四类,文人音乐。汉族的古琴,汉族的琴歌,这部分音乐属于文人音乐。但是,对于少数民族音乐来说,往往是只包括前面三类,就是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这三类。个别民族,音乐有文人音乐的性质。例如,纳西族的洞经音乐,还有云南其他的民族流传的洞经音乐,有文人音乐的性质,接近于文人音乐。但是,我们知道,它现在已经成为民间音乐的一部分了,所以,我们就不把它单独列出来,作为一个大的类别。在有些民族音乐中间,还不包括宫廷音乐。因为曾经居国家的领导地位的民族,只有两个民族,除了汉族之外,元代的蒙古族,清代的满族,它有宫廷音乐。它的宫廷音乐,虽然是继承于前朝,但是它又加进新的内容,加进了当代的新的内容。所以,我们就说满族时期存在着宫廷音乐。现在,故宫还有很多记录,有实物,有记录,有乐谱。在元代,还有蒙古族的宫廷音乐。
    另外,还有一种宫廷音乐就是藏族的宫廷音乐。严格地说,藏族的宫廷音乐,它的名字叫卡尔乐舞,用藏语是叫卡尔,是在布达拉宫传承的一种宫廷的音乐和舞蹈结合起来。这部分音乐,由于西藏的政教合一的特殊的这种体制,因此我们把这部分音乐,也就承认它是作为宫廷音乐。
    现在,我们知道了传统音乐主要是这几大类。然后,再往下就是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在传统音乐里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可以说是传统音乐,或者说是传统音乐的基础。而这民间音乐中间的基础,最重要的部分是民歌。这个我们从很多具体的实例可以看到,可以看到民间音乐中间的民歌,如何影响到其他的类别,包括大的类别,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小的类别,在民间音乐阶层之内的。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民歌往往是这些类别音乐发展的起源。像我们到民族地区去,经常可以听到少数民族地区的有些乐器,它吹奏的表演的乐曲,它演奏的乐曲就是民歌,就是把民歌放在乐器上,还没有独立的器乐曲。不像在其他地区。有些地区,例如,新疆维吾尔族,它有很多是独立的器乐曲。然后,在汉族地区,也有很多独立的器乐曲,你在这独立的器乐曲里,可能找不到它是来源于哪首民歌,你找不到。但是,它风格、特色或者是属于哪个民族的,你可以听得出来,你找不到它直接和哪个民歌有联系。可是我在民族地区,有时候,可以听到它就是用乐器来演奏民歌的。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器乐曲最初的起源是从民歌引过来的,它逐渐演变、发展成为独立的器乐曲。因为经过很长的历史过程,你找不到它的最初是跟着哪一首民歌,或者跟哪一部分音乐有关系。
    少数民族民歌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关系
    为什么不同民族的这些民间音乐和民歌会有明显的差别呢?甚至,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同一个民族,它的音乐,它的民歌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别呢?为什么呢?那我们就找一找原因,主要是在哪些方面呢?我想,恐怕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就是族源历史。就是我们知道每一个民族它是经过很长时间,它逐渐形成了群体,形成了一个整体民族,它有共同的语言,它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它有共同的民族文化,等等,它逐渐形成的。就是历史上这一个群体,它不是突然产生的,它是经过很长的历史过程,甚至从远古,甚至从后来近期,就是后来一段历史过程逐渐逐渐形成。所以,我们在看古代历史时候,常常可以看到,古代的那些民族,那时候都不叫民族,而属于古代的一些族群,古代的部落。后来,在另外一个历史时期,又演变成为什么族群,什么样的名称。然后,再到一个历史阶段,它逐渐逐渐发展。但是,可以找到它的历史脉络。这是第一点,也就是说它有长期共同发展、共同生活的历史,有很强的内向的凝聚力,产生共同的语言、习俗和具有独特特点的文化艺术。
    第二点就是生存环境。来自于不同环境,生存环境的文化艺术,它的特点会有很鲜明的表现,山区、平原、草原、峡谷、高原等等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都会影响到艺术的形态和特点。
    第三点就是民族语言。我们可以想象,可以回想一下,维吾尔族的音乐中间为什么经常有哒哒,哒哒,哒哒这种切分音节奏?维吾尔族这是个典型节奏,实际就是切分音。而且就很多歌,咱们听,用维语唱的歌,它有时候经常是在一个小节的最后的半拍出现。它从那半拍出现,甚至从最后的四分之一拍,它第一个音节从那儿出来,为什么?因为它的重音不在第一个音节上,它重音在第二个音节上。因此,前面那个弱的音节,我们就放在前面,它放在小节的重拍,是它的一个重音。这不就是很明显的语言和音乐的节奏、重音的关系了。第四点就是民族性格。宗教信仰和民族性格之间的关系、民族性格,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性格,就拿同一个民族,同一个民族不同地区的人,都会有性格的差别。例如康巴人,我有一个藏族同学阿旺,他就是康巴人,康巴人在藏族的人里面,性格最鲜明的要数康巴人了。康巴汉子潇洒而热情奔放。这种类型,不是我们给他们下的结论,而是西藏卫藏方言区的人给他们这样的评语。
    少数民族民歌和生活的关系
    我们前面曾经讲过,说少数民族的民歌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几乎在生活中的各种活动,都有歌曲伴随,这个现象是相当普遍的。第一个问题是民歌和民俗活动的关系。在文章的前面提到过种种活动,各式各样的活动。例如,我谈到的哭嫁歌,丧事歌,迎客歌的,送别歌的,还有酒歌,这些都是跟民俗活动有关的。
    民歌是青年交往时不可缺少的传情的工具。这种现象在南方民族中更普遍。例如,要举到咱们的苗族的例子,苗族有一种歌曲叫约方歌。约方歌实际上从苗语里意译过来的,原来的苗语的发音是约飞,就是从别的地方到了这个地方来找朋友,找对象,是这个意思。所以,汉语把它翻译成了约方歌。这种约方歌,为什么要举这个作为例子呢?因为约方歌是一种系列性的情歌,它不是一首两首,它是系列性的情歌。它从青年人第一次见面,刚刚相识,互相介绍,互相介绍自己的情况,互相了解,一直到后来谈情,然后定情,然后订婚,甚至要分手,都有歌,每一个阶段都有歌。所以,约方歌不仅在苗族的情歌里,就是在少数民族情歌中间也是相当有代表性的一种歌曲。
    少数民族民歌的社会功能
    我们听了这么多民歌,前面给大家介绍了这么多种民歌,这些民歌它具有什么样的社会功能,这个就需要我们进行思考,来进行归纳。我觉得,第一,是娱乐和消遣的功能,抒发感情的功能,这包括自娱和他娱。例如,很多民族的山歌,它有的时候就是一个人唱,他抒发自己的胸怀,这个歌可能是比较欢快的,也可能是忧伤的,为什么呢?山歌有的时候是忧伤的,他走了很远的路,远离开家乡。例如,过去西藏农奴要值乌拉,乌拉就是一种差啊,就是官差,或者是领主之差,就是命令服些劳役。例如,要你赶着牲畜去运货,到远地方去。那要走很远,那到很远的地方想起家乡,想起家里的老人,他就唱山歌了,在山路上就要唱山歌。这时候的山歌往往是有很强的感情,个人的感情,个人抒怀,抒发自己情怀的。但是也有很多歌曲是他娱性的,就是他唱起时大家听。例如,藏族有一种歌叫卜卦情歌。怎么叫卜卦情歌?一开始我就看着翻译的民歌,我说这是宗教歌吗?不是。后来,我一了解,仔细了解,原来不是,是什么样的歌呢?我下去以后,我就知道,具体知道它是年轻人在一块,年轻人在农闲的时候,在休息时候,大家一起到山坡上去,在草地上坐下。然后,大家每个人拿出一件自己的东西。例如,戒指,或别的一个什么东西。假如,像我们学生去,可能带一支钢笔,或者是一块橡皮,都可以。交给其中的一个人,他把东西都藏起来,放在底下藏起来。然后,他就从里面拿出一件来捏在手里,不让你看,然后去请大家唱。那其中就可能有一个人要唱了,唱这个歌就叫做卜卦情歌。这种歌,他唱这个歌,歌词里面有各式各样内容,也有赞美你的,也有讽刺你的,嘲笑你的,各式各样的。然后,打开以后一看这个东西是谁的,那刚才那个歌就是唱给你的。然后,他又拿出一个东西,他又唱。假如唱的是爱情的歌,或者是其他什么的,一打开一看是你的,大家就非常高兴。这是一种具有共同娱乐性的歌曲,它常常带有这样的功能。
    第二是教育的功能。例如,叙事歌是最明显的,也是最清楚的,它的教育功能,体现在歌曲中间。它甚至承担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传承的使命。
    第三是求偶的功能。就是情歌,各式各样的,各式各类的情歌。这种情歌,我觉得,它实际上是反映了古老的民族,古老的族群,它要求自己民族的延续、壮大,那么你必须要有后代。特别在比较古老的年代,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是相当艰苦的这种阶段,那么一个民族的延续,这很明显,这是一个民族的大事。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为什么有的地区,有的民族地区,包括汉族地区,有那生殖崇拜的延续。为什么会有?就是由于人类的要求,人类要求繁衍,要求保持自己的群体这样的愿望,所以才有婚姻。
    第四是凝聚的功能。民歌能够把一个民族凝聚在一起。比如壮族的歌圩,那种人山人海的场面,就让人感受到一个民族被一个熟悉的旋律召唤到一起的魅力。
    第五就是社会交往的功能。民歌长期以来一直是本民族之间表达情感和进行社会交往的一个媒介。
    少数民族民歌的特征
    关于少数民族民歌,我们把它归纳成四点,第一是群众性,第二是社会性。它体现在民歌和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唱词的内容也非常地贴近生活。第三是即兴性。因为民歌的这种即兴,它不是靠乐谱,它是口传的,它不是靠乐谱来规范的。第四是多样性,就是少数民族民歌的特点。反映在它表现的内容上,又反映在它本身的形式上,这两方面都是多样的。例如,新疆的很多民歌,它是用那个弹拨尔了,热瓦甫了,好多种弹拨乐器。像哈萨克的就有冬不拉,它有冬不拉弹唱。藏族也有,藏族用扎木年,一种弹拨乐器,六根弦的弹拨乐器,叫扎木年弹唱,就是也有乐器伴奏的。在山歌里面也包含了装饰的唱法。例如,纳西族的,它就有很明显的颤音。苗族的滑音,上滑、下滑,长的滑音,这些都属于有特点的演唱的技巧方面。朝鲜族有一个专用的术语,在演唱法的术语,叫“摇声”,“摇声”实际就是大的颤音,它有大的颤音,带着长音的时候,它晃动得很厉害,这个它叫“摇声”。这就是自己某一个民族特有的东西,其他民族不跟它一样,或者根本没有。
    民歌是音乐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因为这些民歌本身就是经过千锤百炼,它可以说是民族的文化的精华,很多都保存下来了。例如王洛宾改编的许多西部歌曲,已经流传了多少年,而且流传的范围多么广,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在唱,就是说非常喜爱它。虽然,在前几年有些人也批评,批评王洛宾,说他这个缺点,那个错误。但是王洛宾在改编、在推介西部民歌方面,他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可以说是巨大的。所以,从民歌的改编和为群众所接受来说,王洛宾的确是一个很突出的音乐家。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五朵金花》中间的插曲,《芦笙恋歌》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有,刘炽写的《新疆好》。这些歌曲都是从民歌发展过来的,或者就是由民歌加以改编的。从这些地方,从歌曲的历史可以看到这一点。我们从器乐曲,从舞剧,从歌剧等等方面的这些类型的作品,也同样看出很多作家吸收了民间音乐的精华。当年我写的电影音乐《孔雀公主》,就下了很大工夫。我去学习傣族的音乐,里面用了很多傣族东西,有的揉进、发展些,有的基本是进入原形的本。比如片头,片头的前奏,片头音乐,那一开始就是他们的一首民歌,就是傣族的一首山歌,用巴乌来吹,用巴乌,傣族的葫芦丝啊,葫芦丝跟巴乌是同一类型的乐器。在北京,我们就用了巴乌来演奏这首傣族的山歌,来做这个片头的音乐,想把听众引到傣族古老的年代去,就开始用傣族的音调和傣族的音色,来引导观众跟着作者一起去欣赏傣族的故事和他们的民间传说。所以就这一点上来说,民歌是音乐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本文为作者讲演录整理编辑而成)
    作者简介:1930年生于天津市。现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从事音乐教育及少数民族音乐创作、研究等工作50余年,培养了近50名少数民族作曲、理论等方面专业人才。创作有歌曲《家家户户运粮忙》、《边疆,我可爱的家乡》等,电影音乐《火娃》、《孔雀公主》、《第三女神》、《爬满青藤的木屋》等。主要专著有《西藏传统音乐集萃》、《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