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梁批本《李西厢》的文献与理论价值

http://www.newdu.com 2017-10-22 文学遗产网络版 佚名 参加讨论

    明李日华《南西厢记》传奇是当今昆曲舞台上《西厢记》演出的主要剧本来源。在李日华《南西厢记》的现存诸版本中,南京图书馆所藏梁辰鱼批订《仇池洞天李西厢藏本》(简称“梁批本《李西厢》”)具有独特的戏曲文献和戏曲理论价值。
    一、梁批本《李西厢》的文献价值
    李日华《南西厢记》现存明代刊本有五种,即梁批本、富春堂刻本[1]、题编本[2]、闵遇五校刻《会真六幻》所收本(简称“闵刻本”)[3]、汲古阁原刻本[4]等。梁批本题《仇池洞天李西厢藏本》,现存孤本,藏于南图。二卷。署“明姑苏李日华编次,昆山梁伯龙批订”。有眉批,当即梁辰鱼所批者。版心上端刻“仇池洞天”,无插图,半叶八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白口单边。上卷前为署“仇池外史梁辰鱼伯龙序”之《李日华西厢序》。次为《李西厢目次》。正文只题目次,且名“折”而非“出”,不标目。卷首目次与正文折数不一致,目次上卷19折、下卷为16折,计35折,而正文上卷19折、下卷则17折,计36折。从正文内容看,卷首目次所缺者为下卷第三十折与第三十二折之间的第三十一折,正文该折内容略而不写,只在折次之下书曰“考试随意照常做”。下卷原封面缺,自第二十折前缺第1叶,第二十五折前缺第17叶。
    民初贵池刘世珩刊刻李日华《南西厢记》(收入《暖红室汇刻传剧》,故称“暖红室本”)。暖红室本卷末所附刘世珩跋语云:“今依闵遇五《会真六幻》本付刻。”同时,该跋语又提及汲古阁原刻本,并云“然两本曲牌皆多讹误,又有脱字,不合律调处,并为一一正订”。可见,暖红室本以闵刻本为底本,而将汲古阁原刻本作为参校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闵刻本和汲古阁原刻本流传较广、版本易得。然而,事实上,被刘世珩忽视的稀见梁批本却有着明代其它刊本所无法企及的文献价值。
    首先,梁辰鱼为李日华《南西厢记》所写的序文仅存于梁批本。其具有填补文献空白的作用,将为梁批本赢得特殊的地位。吴书荫编集校点《梁辰鱼集》“补遗”部分收录了梁辰鱼《南西厢记叙》,并在按语中注明“此叙录自明万历间刻本《南西厢记》卷首”。笔者目前尚未查到吴先生所转录序文的原始出处,根据上文对于题编本的版本考察,则不能排除该序文出自此版本而现已遗失的可能。基于此种认识,为了论述方便,我们姑且将先生所转录序文称为题编本序文。梁批本与题编本的序文内容有着多处差异。总体上说,前者比后者更为准确。如题编本序文首句为“乐府变而为词,词变而为曲,故曲虽盛于元,而犹以《西厢》压卷”,梁批本改为“乐府变而为词,词变而为曲,故曲莫盛于元,而犹以《西厢》压卷”。从上下文看,“虽盛于元”既与前面“乐府变而为词,词变而为曲”之间并无转折之意,又与后面“犹以《西厢》压卷”不存在递进关系。而将“虽”改为“莫”字,恰好解决了这两层矛盾。题编本之“列诸众之末者”中“诸众”一词不合语法,而梁批本之“列诸家之末者”中“诸家”则是合乎语法的。题编本之“南字多而调缓”一句,既不符合南曲演唱的实际,也不符合明代戏曲理论界对于这个问题的传统说法,显然是错误的,而梁批本之“南字少而调缓”则是正确的,而且题编本之“李氏无乃欲便佣人之讴,而快里耳之听也”,又怎能比梁批本之“李氏无乃欲便优人之讴,而快里耳之听也”更为恰当?另外,“仇池外史梁辰鱼伯龙序”的署款要比“仇池外史梁伯龙序”更可相信是梁辰鱼自己的题款语言。作为梁辰鱼自己批点的版本,批点者对于其中自己所写的序文的准确性自然是追求的。所以,梁批本的序文不仅显示了梁批本比题编本更为准确,最能够真实地反映梁辰鱼的戏剧思想,而且也证明了梁批本出现的年代要比题编本出现得早。
    其次,梁批本中梁辰鱼对于李日华创作《南西厢记》之动机、过程与成就的看法,即该本第一折眉批所谓“此传奇崔时佩笔也,李特校增耳,遂盗其名。崔割王腴,李□崔有,都堪冷齿”,[5]不仅成为后世学术界对于此问题的传统观点,而且也是后世戏曲刊刻者在刊刻该剧时不得不提及的话题。明末闵刻本所附刊刻者闵遇五之识题便云:“梁伯龙谓,此崔时佩笔,日华特较增耳。间有换韵几调,疑李增也。崔割王腴,李攘崔有,俱堪冷齿。”清人焦循《剧说》也曾转引此语。民国刘世珩暖红室刊行李日华《南西厢记》同时附刊闵遇五和焦循的引文。
    再次,梁批本是内容十分精良的本子,李日华《南西厢记》在明末的传本主要以梁批本为底本。以第三折为例,将梁批本与富春堂本、题编本、闵刻本、汲古阁原刻本比较如下:
    从曲词和宾白的内容上看,梁批本比富春堂本更为合理,且对后世有影响更大。如富春堂本“苍生笑望实堪悲”一句是自相矛盾的,而梁批本“苍生失望士林悲”则是合理的。富春堂本“笑”字,疑为“失”字之误。富春堂本“寺侧西廊下,暂且停丧”没有扣住“西厢”之题,而梁批本“借寺侧西厢下,暂且避乱停丧”则是扣题的。富春堂本“近今世事不如”,语焉不详,而梁批本“近今时世恶薄”则语意明晰。富春堂本“云雾隔行程”一语,不如梁批本“云树隔归程”更符合剧情。富春堂本老夫人追述崔相国的荣华仕宦,云“登极品,佐三台,紫泥封诰御书来”,此处梁批本为“登极品,列三台,紫泥封诰玉笺裁”,作为相国,高踞台辅的地位,可以说其“列三台”而不可以说其“佐三台”,至于“御书来”就更无着落,完全是虚夸之词,不如“玉笺裁”来得实在。如此等等的情况,全剧不一而足。
    除了在对应的内容上,梁批本比富春堂本更符合逻辑外,梁批本比富春堂本多出的内容也都是正确且必要的,如梁批本增加“老夫人治家严肃,不用杂人”一句,为下文塑造老妇人严厉的形象作了必要的铺垫。此折中,梁批本还比富春堂本多用了一支净脚所唱得十分必要的[琥珀猫儿坠]之[前腔]“当初从宦,快乐实无穷。不意先君禄命终,扶持旅榇寓蒲东。(合)悲痛,须有日还乡,重整家风。”又如,梁批本最后红娘向老夫人发出十分中肯的建言:“只有一件,老相公在此停丧,虽无金槨银棺,也有珠襦玉匣,如今荐拔幽魂,不若早归安厝。”而红娘的这段高论富春堂本却没有。另外,梁批本对老夫人[鹧鸪天]“忆昔夫君在省台”词,标出了词牌名,不仅比富春堂本更为醒目,而且更易于受众的阅读与接受。
    从脚色安排上看,梁批本也更为合理。如富春堂本[金珑璁]“博陵寻故陇,何时可卜佳城?经此地,叹伶仃”为红娘所唱,而梁批本则为老旦所扮老夫人所唱。从内容和语气看,这几句唱词应该为老夫人所唱,梁批本为是。富春堂本老夫人念“迢遥亲来出帝州,思亲怀土泪盈眸。那堪草动风尘起,助我重重叠叠愁”一段宾白,梁批本对应的这段宾白则为旦脚扮莺莺所念,使舞台演出时的排场更加符合脚色均衡的原则。
    当然,梁批本偶有不如富春堂本之处,如梁批本中老夫人说:“孩儿,我有两件事与你说。”可是紧接着的下文却只提及一件事,并无第二件事,致使所谓“两件事”中的另一件事失去了着落。而富春堂本则云“我有一事与你说”,这就比梁批本更为实事求是。然而,梁批本如此明显的错误之处却极为少见,相比较,富春堂本的错误却更多一些。
    梁批本的刊刻年代虽然不能确定,但是,批语与正文的对应是稳定的。由于梁辰鱼卒于万历十九年(1591),故梁批本的批语与正文应该确定于此之前。相反,闵刻本虽然底本可能更早一些,但是却为明末所刊。所以,即便梁批本的刊刻时间也许会在梁辰鱼卒后,其内容也当比闵刻本定型得早。从题编本、闵刻本和汲古阁原刻本的内容而言,这三种版本主要继承的是梁批本的内容,这既包括继承其许多的优点,也包括继承其极为少见的不足之处。当然,这三种版本偶有对梁批本的修改,但实基本是愈改愈糟,如梁批本旦唱“晓来无病起,消瘦步难行”,题编本、闵刻本和汲古阁原刻本皆改为“晓来扶病起,消瘦步难行”。从剧情推演上看,莺莺小姐何病之有?题编本、闵刻本和汲古阁原刻本这种“无病呻吟”式的表达,到底不如梁批本所谓无病却起消瘦的这样表达更具有艺术张力。
    二、梁批本《李西厢》的理论价值
    梁辰鱼的戏剧理论思想在梁批本卷首序文、正文眉批以及其对内容的取舍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尤其是其眉批的内容使梁批本具有李日华《南西厢记》其他版本所难以具备的理论价值。
    梁辰鱼《李日华西厢序》虽然按照传统曲学“乐府变而为词,词变而为曲”的思想,从元曲以《北西厢》压卷的角度立论,认为李日华《南西厢记》对王实甫《北西厢》“蹈袭句字,割裂词理”,致其“列诸家之末”,有“贱工之诮”,然而,肯定了李氏《南西厢》“便优人之讴,而快里耳之听”,从而取得“辞情少而声情多”的艺术效果的做法。梁批本的眉批也正是沿着这个思路出发的。
    (一)题材论
    虽然梁辰鱼自己曾将唐人袁郊传奇小说《红线传》改编为杂剧《红线女》,据《寒山堂曲谱》他还曾改编过王錂《寻亲记》,但是他反对对名著的反复改编。他在《南西厢记》中的第一条眉批就说:“此传奇崔时佩笔也,李特校增耳,遂盗其名。崔割王腴,李□崔有,都堪冷齿。”因为反复改编很容易导致“蹈袭句字”。第二十九折即相当于《北西厢》之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在该折眉首梁辰鱼批云“此折支支点金成铁”,也正是由于相同的原因:“[普天乐](生唱)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多管是别离人泪。恨相见得迟,怨疾归去,柳丝长情萦系,倩疏林挂住斜晖。去匆匆,程途怎随,念恩情,使人心下悲悽。[雁声犯](旦唱)思之不忍分离,见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煎气。(生云)小姐,今日如何不打扮?(旦唱)有甚心情打扮得娇娇媚?准备衾儿枕儿,则索要沉沉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湿透相思泪。[倾杯序](生唱)栖迟,顷刻间冷翠帏,寂寞添十倍,想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惟我知之,把腿儿相压,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不由人猛然思省泪双垂。”这些曲辞只是一味“蹈袭句字”,缺乏创造力,怎与王实甫原词堪比?为了强化这一观点,梁辰鱼都会在各折借用前人诗词成句之处,以眉批形式注明其原句的内容,如第十折生吊场唱所[驻云飞]“有心争奈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眉批云“东坡词,多情却被无情恼”。
    (二)结构论
    戏曲创作如同作文,要注意铺垫与呼应,梁辰鱼在评点李日华《南西厢记》时注意到了这一点。第二十折《情传锦字》第三支[衮]曲的曲词与宾白为:“(贴唱)我把金钗敲门扇儿,我把金钗敲门扇儿,(生云)是谁?(贴唱)我是散相思五瘟使。(生云)呀,原来是红娘姐,拜揖。(贴云)先生万福。小姐想着伊,使红娘来探取。(生云)小姐使你来,有甚么说话来?(贴唱)道风清月朗,听琴佳趣,到如今念千番张殿试。”梁批本在“听琴佳趣”一语处加了双圈,以示特别地看重,同时又在眉批中注曰“伏案”。“听琴佳趣”指的就是前一折即第十九折《恨写琴心》,而《情传锦字》折便是对《恨写琴心》折的照应,通过“听琴佳趣”点明了前文的铺垫作用,剧作者可谓深谙文学结构之法,而此处眉批更显示了评点者对这一方法的重视。第三十三折《尺素椷愁》写莺莺得到张生从京城寄来书简后的复杂心情,其中第二支[醉香归]曲唱道:“当日西厢月下曾相守,今日琼林宴上恣遨游。跳东墙,却去占鳌头。惜花心,养成折桂手。到如今,晚妆楼改作志公楼,朝阳鸟便是鸾凤友。”此曲回顾往事,感慨今日,在全剧即将结束的时候起到了加强前后文之间呼应的作用,使剧作的结构更为紧凑。梁辰鱼评此曲“亦不可少”,其着眼点即在于此。
    梁辰鱼还主张戏曲的叙事结构要与脚色的均衡排场结合起来,既要突出中心人物,又要注意利用其他人进行烘托。如第二折生唱[满庭芳][梁州序]等曲抒发远大抱负之后,即安排外唱[梁州序]“光游上国正当出蒲关”、末唱[节节高]“竹杆列彩幡,七星攒五云,拥出六龙辇,摇千扇,响八蛮,张双伞,百官手执严霜简,千兵臂挽,追风箭,合累累金印,笑登坛男儿果遂平生愿”一曲。梁批外唱“好”,批末唱为“少不得”,都是为了避免出现因生脚一人唱独角戏而形成的场上脚色冷热不均的现象。
    此外,晚于梁辰鱼的李渔曾经提出“立主脑”之说,其实这一戏曲创作要突出叙事中的关键之处的思想在梁批本的眉批中就已经出现。第五折写崔张佛殿初次邂逅,对于贴旦所唱[皂罗袍]“笑折花枝自捻,惹狂蜂浪蝶舞翅翩跹。几番要扑展,齐纨飞向锦香丛里,教我寻不见,被燕衔。春去芳心自敛,怕人随花老无人见。临风不觉增长叹”一曲,梁批曰:“写出伤春态度,所以撩人。”由伤春情怀到春心萌动,是莺莺感情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崔张最终能够冲破封建礼教的藩篱而自助结合的基础,所以,这是一段极重要的启发和感染读者之处,不能不加以揭示。对于此后生所唱[川拨棹]曲“只这脚踪儿,将心事传”之句,梁批曰“无此二语,便无西厢”,更加显示梁辰鱼关于叙事结构的主脑意识。推动才子佳人戏发展的关键情节是才子对于佳人美貌的激赏,《南西厢记》亦不例外地写到了这一点。梁辰鱼认为张生对莺莺腰肢身影念念不忘,恰便反映这一叙事模式,故而以眉批形式加以强调。同样道理,其对生接着所唱的第二支[川拨棹]“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一语,梁辰鱼加圈以示欣赏,也是相同的戏曲叙事观念的反映。
    (三)语言论
    首先,梁辰鱼主张戏曲语言要符合事理逻辑,反对缺乏文理。如第十折第三支[皂罗袍]:“(旦唱)你看他外像儿风流年少,内性儿冠世才学,扭捏身躯恁做作,来往人前卖弄俊俏。(贴唱)黄昏这回,白日那觉,书帏独睡,怎生到晓,此情未许人知道。”眉批云:“旅况难熬,早被红瞧破。第内性儿,莺那得便晓?”红娘看破了张生旅况难熬,而莺莺却无法知晓张生的内性儿,这就是剧情规定的事理!该折下场诗“为怜客旅倾城色,忘却天边桂子香”眉批云:“既忘却,何又记得?折折是!”明明表示“忘却”,却又特地说出,便不是真正忘记,而是时刻记起!其“折折是”,类似情况如此之多,更是梁辰鱼所不能接受的。又如第十七折贴唱[五供玉枝花]“文魔秀士欠酸丁”,批曰:“实甫作‘风欠’。盖‘风欠’,北人方言‘呆’也、‘痴’也。犹今俗语,人之呆者为‘欠气’、‘风欠’,言其如风狂而且呆痴也。古剧‘改不了强文憋醋饥寒脸,断不了诗云子曰酸风欠’。以‘风欠’押韵,无他音。可知,此作‘欠酸丁’文理不通。”第二十折红娘唱[尾声]“从教宋玉愁无二,瘦损了这相思样子。”批曰:“实甫‘清减做个相思样子’,此损易一二字,便碍理。”这是对缺乏文理的批评。
    其次,梁辰鱼主张戏曲的语言要本色,反对脱离人物身份,过于深奥,尤其是掉书袋现象。如第二十七折写崔张佳期幽会,其中红娘唱[十二红]“叫我无端春兴倩谁排?只得咬定罗衫耐。”梁辰鱼肯定其“丫鬟本色”。相反地,第十三折丑扮惠明唱[缕缕金],批评其“深得不成语”。又评第十五折曰:“通折俱不成语。”对于该折中惠明见到白马将军(外扮)时所唱的[红衲袄]“(外云)秀才家不过琴剑书箱,那有良金美玉?(丑唱)不因韫匮藏珠也。(外云)他为甚么?(丑唱)只为崔家少女倾城色。”在“不因韫匮藏珠也”处批曰:“和尚掉文,可厌!”更令梁辰鱼不满的是第三十五折一段[急三枪]曲:“(贴唱)君瑞肖字边着个立人,你是个木寸马户尸巾。……(贴唱)他凭着师友务本,你倚着父势欺人。这厮乔立议论,官人的只合做官人,穷民到底是穷民,却不道将相出寒门。……(贴唱)如何硬做眷姻,不亲的强谐秦晋。”眉批云:“红娘,逼真郑康成家婢!然丫头调文,不妨逗漏,此却太通。”此处红娘的语言,不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故而遭到梁辰鱼的反对。梁辰鱼也以同样的原则对待其底本的取舍问题。前文已述,闵刻本所用的底本可能更接近李日华的原创文本,但梁批本却弃闵刻本底本之第十七出《排宴唤厨》而不用。该出戏写“蒲东郡第一个高手段厨子”为着老夫人安排筵席而来张罗酒菜,恰逢红娘接待,厨子自夸厨艺高超,红娘不禁嘲讽之:“你不说偷汤偷汤,且在我面前方文尸比!”结果引起二人一段对话,在这段对话中,红娘竟然结合千字文的内容讲述张生白马解围一段事迹:“我家曾做府罗将相,辅佐有虞陶唐,谁想忠则尽命,撇得一家老少异粮。虽然遗下些尺璧非宝,那里去秋收冬藏?老夫人不能够昼眠夕寐,不由人不宇宙洪荒。俺家有一小姐女慕贞洁,生得如玉出昆冈,真个形端表正,又不四大五常,被人鉴貌辨色,到处就律吕调阳。被孙飞虎围住了寺门,如晋楚更霸,举家悚惧恐惶。他不顾俺世禄侈富,只道寓目囊箱。小姐是俯仰廊庙,要他侍巾帷房。俺家曾做高冠陪辇,怎肯与他露结为霜!”如果说第三十五折《诡媒求配》是崔张最后大团圆之前必需的一波三折的话,那么,像《排宴唤厨》这样无关紧要的情节则完全可以因其过多的掉书袋成分而最终被梁批本拒绝。事实上,梁批本对此也恰恰割弃不用。
    再次,虽然梁辰鱼反对掉书袋式的语言,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对戏曲唱词要含蓄蕴藉、典雅脱俗的主张。第二十四折用了五支[绵搭絮]曲,眉批云:“五支写情境真绝,第太漏少蕴藉,到底作家女子。”且看旦唱第一支[绵搭絮]词“想是你分浅缘悭,雨打梨花深闭门”处的眉批:“原词‘甫能吹得灯沉了,雨打梨花深闭门’。”显然,《北西厢》原词要有韵味的多。该折[尾声]亦为旦唱,中有“思思想想,心不定,只为冤家病染成,恨杀萱亲背旧盟”唱词,眉批称“恨杀萱亲”一语“太露”,是很有道理的。试想,“恨杀萱亲”对长辈如此不恭之语怎可能出自知礼矜持的相国小姐之口!对于俗套之语,梁辰鱼更是反对,如第二十七折生唱[临镜序]“彩云开,月明如水浸楼台。风弄竹声,只道是金佩响。”对于“金佩”一词,眉批云:“得俗!”第二十八折生唱[锦堂月]“再整鸾俦,重谐伉俪”。梁批曰:“俗!”梁辰鱼还尤其反对缺乏文学提炼的戏曲语言。第二十六折旦上场唱[临江仙]曲:“针线无心倚绣床,那人闷在书房,封书曾约赴高唐,红轮西坠,也不觉又昏黄。”梁辰鱼在此处批曰:“张打油!”同样地,第二十五折贴唱[锦腰儿]之[二]曲:“果若是他有心,我有心,花有清香月有阴,春宵一刻值千金,端的是君瑞大来福荫。”梁批曰:“油口歌不成语!”第二十七折生回看到旦时唱[罗香令]“觑着可憎模样,不胜感戴,可怜见我是孤身客”。梁辰鱼认为“觑着可憎模样”为“呆打孩语”。无论是打油诗似的语句,还是呆打孩语,都是缺乏文学意味的,不符合梁辰鱼对戏曲语言蕴藉的要求。
    最后,梁辰鱼是将魏良辅改革后的昆山腔搬上昆曲舞台的第一人,在戏曲语言的曲律问题上,他与魏良辅同样主张曲辞要合律。梁批本第二十九折生唱[一撮棹]“山光暮,连古道接长堤,催行色,人影乱,夕阳低。(旦唱)人去也,松金钏,减玉肌。(合)但愿封妻子,耀门闾。”针对该曲的最后一个韵字“闾”,梁批曰:“最好改为‘楣’”。按照《中原音韵》,该曲中使用的韵字“堤”、“低”、“肌”为齐微韵,“子”为支思韵,“色”为皆来韵,“闾”为鱼模韵,齐微、支思、皆来三韵通押是可以的,而与鱼模韵之间则为混押了,若将“闾”字换为属于齐微韵的“楣”字,则更符合曲律规范,演唱自然更易上口,自然也就更易动听。
    虽然梁辰鱼对魏良辅改革后的昆山腔行诸舞台起到过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其戏曲理论为世人所知者却很少。上述梁批本李日华《南西厢记》眉批所透露出来的戏曲创作思想,无疑将丰富和加深后人对其戏曲理论以及与其创作关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2卷36折。卷首和正文中皆未标折目。花栏,半叶十行,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无序跋,有半叶式插图16幅。富春堂本各出亦标作“折”。
    [2]孤本现存国家图书馆。2卷34出。上卷卷首缺页,下卷署“明姑苏李日华编本”,卷末缺页,姑且称之“题编本”。无序文,无插图。单边。半叶九行,行二十二字。唱词大字单行,宾白小字单行。
    [3]2卷38出。唱词有板眼标记,无序文,无插图。双边。半叶十行,行二十字。唱词大字单行,宾白小字双行。第十五出《投书帅府》目次标为“折”,其他各出皆标作“出”。内容比梁批本多两出。
    [4]2卷36出。汲古阁原刻本各出标以“出”。目录稍有紊乱,将第十九出“恨写琴心”之目遗漏,以致造成此后各出目次错置。
    [5]“李□崔有”,据闵刻本跋语,当为“李攘崔有”。
    ON THE VALUE OF DOCUMENT AND THEORY OF THE WESTERN CHAMBER
    BY LI RI-HUA WITH LIANG CHEN-YU’ COMMENT
    SUN Shu-lei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Nanjing Normal Univ., Nanjing 210097, China)
    Abstract: The Western Chamber by LI Ri-hua with LIANG Chen-yu’ comment is the edition which value of document and theory is the richest in Ming Dynasty editions. Preface by LIANG Chen-yu in front of The Western Chamber by LI Ri-hua has filled the document blank. LIANG Chen-yu’s opinion about the writing motive, process and achievement of The Western Chamber by LI Ri-hua became traditional point. Many editions of The Western Chamber by LI Ri-hua in Ming Dynasty referred to LIANG Chen-yu’s edition. LIANG Chen-yu’ Xiqu thought from them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and so on in THE WESTERN CHAMBER by LI Ri-hua with LIANG Chen-yu’ comment will enrich and deepen people’s understanding about LIANG Chen-yu’ Xiqu theories and the relation of those with his creation.
    Key words: THE WESTERN CHAMBER by LI Ri-hua with LIANG Chen-yu’ comment; LIANG Chen-yu; document value; theory value
    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南京图书馆典藏孤本戏曲研究》(04ZWB019);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跨学科重大项目《江苏区域戏曲文化遗产研究》(2008)。
    作者简介:孙书磊(1966-),男,江苏连云港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古典戏曲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