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云楼藏书究竟多少?黄宗羲云:“绛云楼藏书,余所欲见者无不有。”[1]吴骞《拜经楼藏书题跋记·读书敏求记》云:“绛云未烬之先,藏书至三千九百馀部。”[2]钱曾《读书敏求记·李逸民棋谱》载:辛丑暮春,牧翁过述古堂,流览宋刻书,谓“可当绛云楼之十三”[3]。再现绛云楼藏书真相,与阐扬钱谦益目录学思想,《绛云楼书目》成为主要文献依据。“虽然存此亦可以考证古本之存亡,于世不为无补,未可谓虚舟寡用之具”[4],“当时好事者人钞一册,为按图索骥之资,故传本之多,半出名人手校”[5],以致抄本迭出,“虞山遂成风俗”。 翻检现存《绛云楼书目》,发现各抄本间确有很大不同。类目不同,类目排序不同,同类目收书多寡不同,书之排序不同;有不分卷者,有依类称七十四卷者,有依册数断为二卷、三卷、四卷、五卷者,同卷数者起讫不同。前人已注意到这一问题,如清黄丕烈云: 《绛云楼书目》有二本,一无倦圃序,不附《静惕堂书目》,诠次亦多不同,似所注宋元版字样较多。[6] 清丁日昌云: (《绛云楼书目》)又一旧抄本,汲古阁毛子晋藏,亦有朱笔校过。但比前书(陈景云注本)约少十之五、六耳。[7] 叶德辉云: 《绛云楼书目》世所传者详略不同,《孙氏祠堂书目外编》作一册,吴氏《拜经楼藏书题跋记》作不分卷上下两册,黄氏《士礼居藏书题跋记》作一卷一册,伍氏粤雅堂刻本有陈景云注者又作四卷。[8] 章钰云: 今覆检诸家引《绛云目》有歧异处,……惟劳氏语间有与三本均不符者,知《绛云目》传本不同,所未见者尚多也。[9] 一部私家藏书目录,为什么会出现诸本间的差异?后世学者推论良多。一说因抄录者草率而遗漏,黄永年云: 这样被遗漏掉的几乎每一类里都有。甚至像黑格钞本本有仪注类著录《蔡邕独断》,调整时大概认为只有一部书不便立专类,在《粤雅》本里竟连《蔡邕独断》这部书都被抹去不复登录,其荒率一至于此。[10] 一说有意删减,叶德辉云: 伍本小注,即此本(陈景云注本)朱书。伍本间有节删,无关要义。惟此有《补遗》一卷,又《静惕堂书目》二卷,则伍本所无也。[11] 上述两说都是大家之言,但依笔者浅见,原因盖非如此,而在于传抄者的祖本不同。 牧斋一生治学极为严谨,著述多慎重其事,书前或交代原委,或撰述要旨,如《皇明开国功臣事略序》、《记北盟会编钞本》、《列朝诗集序》,即便一篇短文,如《读杜诗小笺》、《读杜二笺》,亦述说缘起。但对《绛云楼书目》不仅未见序跋,文集中亦未见提及。由此推知,《绛云楼书目》并非钱谦益某一时日完编之定本[12],乃其私家藏书登记簿,自藏书之日始,随藏随录,随录随编,著录简单且无严格体例,这也正是明中后期私藏书目编制的一般特征。“而并非如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那样的正式著作”[13]。在账簿登记时,多有类目与书目之重复,如黄永年藏《绛云楼书目》(不分卷,清抄本),“子杂艺术类”后又见“书画类”、“谱录类考”;“子杂艺术类”已著录《宣和书谱》,在“骚赋”、“金石”、“书画类”后,“谱录类考”中又见《宣和书谱》。诸如《绛云楼书目》“草率说”之因或在此[14]。 钱谦益藏书拂水山庄[15]时,已是“千树梅花书万卷”。明崇祯十三年(1640),钱谦益移居半野堂,有诗《移居八首》,其二云: 未剪茅茨一亩宫,斩新书架插西东。䙰𥛨自笑般薑鼠,堆积人嗤蝜蝂虫。典库收藏三箧在,巾箱装载五车同。缥囊缃帙纷如画,好著移居物色中。[16] 明崇祯十六年(l643)秋,绛云楼落成[17],钱谦益移书入绛云楼前,“重加缮治,区分类聚,栖绛云楼上,大椟七十有三。”[18]清顺治六年(l649),“己丑之岁,讼系放还,网罗古文逸典,藏弆所谓绛云楼者,经岁排缵摩娑盈箱插架之间,未遑于雒诵讲复也。”[19]由此可见,钱谦益藏书之存放,重点是厘订部居,类目井然,特别是栖绛云楼后,“区分类聚”,且“经岁排缵摩娑”,故“目明心开,欣如有得”。因此钱谦益与柳如是方可“临文或有讨论,柳辄上楼翻阅,虽缥缃盈栋,而某书某卷,随手抽拈,百不失一。”[20] 《绛云楼书目》类目分得多而细,黄永年藏本合计九十类[21]。且独辟专藏,于经史子集后,明代文献别出一部,乃为撰修明史,甚或剪贴备用,为读书著述之便。“尚有割成《明臣志传》数百本,俱厚四寸馀”[22],这正体现了钱谦益“读书者之藏书”的特点,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绛云楼书目》(二卷,清康熙五十一年松轩快哉子抄本),此本“道藏类”“抄本道藏”下注录作:“六十一册,其目另录后叶”,卷末另录书目一百零七种;又“唐诗类”“唐百家唐诗”下注录作:“初二十一家,盛十家,中二十七家,晚四十二家,共三十二册,其目另录后叶”,卷末另录详目。据此推及,《列朝诗集》、《大佛顶首楞严经疏解蒙钞》一类大量使用文献之著述,理应独辟专藏,所以曹溶会有疑问:“释氏虽《法苑珠林》、《宗镜录》等俱不载。近人刻《有学集》,集中体制,颇拟议宋文宪公。其文集当朝夕省览,目亦缺之,足征目非其全。”[23]或作“其目另录”,可解“朝夕省览”之疑。 至清顺治七年庚寅(1650)之火,钱谦益登记著录一事无法再进行。劫后越旬日,割成《明臣志传》数百本,为松陵潘氏购去[24]。“凡清常手校秘抄书,都未为六丁取去,牧翁悉作蔡邕之赠”,送与钱曾。 私家藏书目通常不轻示人,朱彝尊“雅赚”钱曾《读书敏求记》就是一例。钱谦益或有过之,“畏因借转展失之”[25],“片楮不肯借出”,何况是自家藏书账簿。但也有例外,如清胡静夫《牧斋书目》序云: 辛卯秋九月赋诗四章,寄祝虞山钱宗伯公七十寿,有句云:“祝融相夫子,朱光荡精庐,中有卿云霏,太乙收奇书”,盖为其藏书惜也。丙申春,候先生于秦淮丁氏阁上,侍坐竟日,多所未闻。并出《绛云楼书目》见示,因请借钞。时蒙先生书扇赠诗云:“闭户经旬春草齐,牙签插架自编题。卞家冢上浇花了,闲听城东说斗鸡。”诗刻《有学集》中,今阅此目,追忆当日。[26] 胡静夫乃胡正言次子,生卒年不详,清顺康间在世,名澂,又名其毅,字致果,号静夫,安徽休宁人,家学渊源,博及群书[27]。胡正言与钱谦益可谓“志同道合”,两人同为“复社”成员;1644年,福王朱由嵩(弘光)在南京即帝位,钱谦益出任“礼部尚书”,胡正言出任“中书舍人”。胡静夫出于敬重父执,在抄录《绛云楼书目》时,易书名为《牧斋书目》。 可见,尽管是私家藏书簿录,钱谦益亦曾示人。丁日昌《持静斋书目》卷二著录:“又一部旧抄本,汲古阁毛子晋藏,亦有硃笔校过。”毛晋卒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早钱谦益五年谢世,此本传抄亦当在钱谦益生前。又见曹溶题词本,即后来陈景云注本之底本,曹溶传抄题词当在钱谦益卒后,“今年从友人得其书目,手抄一过,……宗伯地下闻之,必以为寒乞可笑”。友人为谁,何时“得书目”,均有待再考。 据笔者初步统计,黄永年藏《绛云楼书目》著录钱氏藏书最多(3951种),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牧斋书目》次之,著录藏书3939种。上海图书馆藏《虞山钱牧斋绛云楼书目》,即曹溶题词本,著录3680种。《粤雅堂丛书》本,即陈景云注本,著录3499种,鲍鉁《亚谷丛书》本,著录3427种。钱谦益登记所藏,依时间之序,随藏书之增长而著录,各抄本间所录书目多少,皆因祖本传抄时间之早晚所致。 注释: [1]黄宗羲撰:《黄宗羲全集》第一册《思旧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375页。 [2]吴寿旸:《拜经楼藏书题跋记》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92页。 [3]清钱曾著,管庭芬、章钰校证:《读书敏求记校证》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342页。 [4]参见甘肃省图书馆藏《绛云楼书目》(不分卷,清舒木鲁明抄本),清程式庄跋。 [5]叶德辉:《郋园读书志》卷四,《海王村古籍书目题跋丛刊》第五册(影印一九二八年长沙叶启发等上海澹园铅印本),中国书店,2008年,第265页。 [6]黄丕烈撰,屠友祥校注:《荛圃藏书题识》卷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第217页。 [7]丁日昌:《持静斋书目》卷二,《海王村古籍书目题跋丛刊》第三册(影印清同治九年丁日昌刻本),中国书店,2008年,第429页。 [8]叶德辉:《郋园读书志》卷四,第265页。 [9]《读书敏求记校证补辑类记》,《读书敏求记校证》,第8页。 [10]黄永年:《影印清顺治钞原本<绛云楼书目>缘起》,林夕主编《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明清卷)第十二册(影印黄永年藏《绛云楼书目》),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399页。 [11]叶德辉:《郋园读书志》卷四,第265页。 [12]《牧斋遗事》载:“世传《绛云楼书目》乃牧斋暇日,想念其旧,追录记之。”(□□撰《牧斋遗事》,《丛书集成续编》第三十七册,上海书店,1994年,第37册,第736页。)后人多沿此说,陈登原《古今典籍聚散考》:“今所藏《绛云楼书目》,乃绛云灾后,牧斋思念之作。”(台湾成文书局,1978年,第321页。)《中国藏书通史》载:“《绛云楼书目》乃绛云楼焚后,平日想念藏书,追录记文。”(宁波出版社,2001年,第617页。)《中国藏书楼》载:“据传,其《绛云楼书目》是藏书遭火之后的补作。”(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122页。)对此说提出疑义者,黄永年认为:《绛云楼书目》的编写必在明崇祯十六年冬,到清顺治七年十月初二夜失火焚毁,这七年之中(《影印清顺治抄原本<绛云楼书目>缘起》,第402页)。柳作梅《牧斋藏书研究》断在:明崇祯十六年中秋后,清顺治三年以前,前后约计两年(《图书馆学报》1963年第5期,第80页)。蔡营源《钱谦益之生平与著述》谓:“此书始撰于顺治六年,成于七年之秋,或较得实也。”(台湾芙华书局,1977年,第236页)。 [13]《影印清顺治抄原本<绛云楼书目>缘起》,第399页。 [14]参见罗炳绵《清初钱毛藏书家与学风考》:“《绛云楼书目》即使系草率编成,这些错误很多也是不当有的。牧斋精于赏鉴版本,对目录却肤浅如此,确实有点使人出乎意表之外。”(《新亚书院学术年刊》六卷,1964年9月,第342页)简秀娟《钱谦益藏书研究》:“谦益编纂《绛目》,不及其应有水平之举,则此目完成必事出匆促”(台北汉美图书有限公司,1991年,第268页)。 [15]《钱牧斋先生年谱》载:庚午,四十九岁,移家拂水山庄。《钱牧斋全集》第八册,第935页。 [16]《初学集》卷十七《移居八首》,《钱牧斋全集》第一册,第585页。 [17]《有学集》卷二十《赠黄皆令序》:“绛云楼新成,吾家河东邀,皆令至止,砚匣笔床,清琴柔翰。……”此序作于明崇祯十六年癸未九月;是年九月瞿式耜刻《初学集》告成,卷二十收《绛云楼上梁以诗代文八首》;金鹤冲《钱牧斋先生年谱》载:癸未,六十二岁,冬,绛云楼落成。 [18]曹溶:《绛云楼书目题词》,钱谦益撰,陈景云注:《绛云楼书目》,中华书局,1985年,第1页。 [19]《有学集》卷二十二《赠别胡静夫序》,《钱牧斋全集》第五册,第898页。 [20]《牧斋遗事》,第735页。 [21]黄永年藏本上册分经总类、易类、尚书类、诗类、礼类、乐类、春秋类、孝经类、论语类、孟子类、大学、中庸、小学类、抄本、刻本、尔雅类、经解类、纬类、宋版正文(当作史)、正史类、史编年类、杂史、史传记、故事职官类、刑法类、仪注类、谱牒类、史学类、书目录类、地志、子类、子总类、子儒家、道学类、子名家、子法家、子墨家、子杂家、纵横家、子农家、子兵家、子释家、释经、子道家、小说类、子杂艺术、伪书类、六朝文集、唐文集类、杜李、韩柳、唐诗、诗总集、宋、南宋、金、元、僧、国初共六十类,下册分天文类、刻本、历算类、地理类、星命类、卜经类、相法类、壬遁类、道藏类、神仙家、杂道家、医书类、类书、文总集、骚赋、金石、书画、谱录类考、论策、奏议、文说类、诗话类、本朝制书、实录、国纪类、传记类、典故、小说类共三十类,合计九十类。 [22][23][24]曹溶:《绛云楼书目题词》,第1页。 [25]《读书敏求记校证》卷二《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第176页。 [26]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牧斋书目》不分卷。 [27]胡澂生平与创作参见清卓尔堪《明末四百家遗民诗》卷十三作者小传:“胡其毅,字致果,号静夫。江宁人,平生谦谨自持,至老不变,为诗亦尚冲淡,著有《静拙斋诗稿》。”胡静夫原籍安徽休宁,后迁居金陵。《明遗民诗》卷十三收有胡其毅诗24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