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卓奇图《白山诗存》与伊福纳《白山诗抄》

http://www.newdu.com 2017-10-22 文学遗产网络版 佚名 参加讨论

    清朝八旗作家是文学创作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于诗亦然。专门以八旗作家作品作为收录对象的诗歌总集,既是整个清诗总集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有其自身相对的独立性,原则上可以作为省级单位的地方类诗歌总集看待,并通常置于各省之首。八旗诗歌总集的编纂本身同样也有一个不断积累、逐步发展的过程。最初出现的是康熙年间玛尔浑辑《宸襟集》和文昭辑《宸萼集》,专收宗室作家。其后扩大到整个八旗,则最早是乾隆年间成书的卓奇图辑《白山诗存》和伊福纳辑《白山诗抄》。但关于这两种八旗诗歌总集及其编者,不少记载相当混乱,甚至存在各种错误,因此有必要予以梳理考辨。为叙述方便起见,先说《白山诗抄》,再说《白山诗存》。
    一、伊福纳《白山诗抄》
    关于伊福纳(“纳”或作“讷”)辑《白山诗抄》最早而又最具体的文献记载,见于乾隆《钦定八旗通志》卷一二○《艺文志》集部:
    白山诗抄八卷
    伊福讷撰。伊福讷字兼五,号抑堂,所著有《农曹集》、《蜕山诗稿》。是编盖选撷诸家之诗,总为一集,分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卷。首卷为慎郡王允禧、宗室国鼒、宗室岳端、宗室博尔都。次卷为宗室文昭、宗室塞尔赫、宗室伊都礼、宗室永年、觉罗满保、觉罗成桂。三卷为费扬古、性德、文明、索泰、西库、吴麟。四卷为僖同格、明鼐、关奇方、蒙额图、傅伸、伊麟、赛音布、关舒、观宝、拉歆。五卷为柏格、高述明、高斌、王敏、峻德、法海、夸岱、长海、石芳、何溥、官保、何贯曾、车柏、常安。六卷为保禄、西泰、西成、卓音图、佟应、常裕、诺岷、诺穆泰、赵玉、永宁、胡星阿、塞尔登、额尔登萼、罗泰、塞兰泰。七卷为方泰、德龄、关宁、明泰、萨哈岱、舒瞻、素禄、梦麟、那霖、傅泽布、福增格、英廉。八卷为苏章阿、兆勋、陆世琦、那穆齐礼、绳武。凡所搜罗,共七十二家,可谓勤矣。然伊福讷所作《农曹》、《蜕山》二集,亦自列焉,既乖选家体例,而名编巨集率多遗漏,讨寻未广,实为此书深惜之。[1]1047-1048
    按,《钦定八旗通志》成书于乾隆、嘉庆之交。其中《艺文志》仅有一卷,与此前成书于雍正、乾隆之交的《八旗通志》初集卷六五至卷七四凡十卷《艺文志》收录具体作品不同,此书《艺文志》只是著录著作,而每种写有提要,上引此条即详细介绍了《白山诗抄》方方面面的情况。
    然而此后许多著作,包括《钦定八旗通志》总裁铁保编撰的其他一些著作,在提及《白山诗抄》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上面这段记载,由此造成了大量不应有的疏误。现在就以该记载作为主要依据,对有关疏误进行梳理,还《白山诗抄》本来的面目。
    首先是关于书名。“白山”二字,有时被误作“长白”。如法式善《陶庐杂录》卷三称铁保“向藏《长白诗存》、《诗抄》二书”[2]第78则,91,这里的“长白”即系“白山”之讹。又“诗抄”二字,经常被误作“诗选”。如杨钟羲《雪桥诗话》卷五称“伊福讷……尝辑《白山诗选》”[3]207,这里的“诗选”乃为“诗抄”之讹。不过,这种情况主要还是由于随意称呼而造成的。
    其次是关于卷数。这方面的错误以法式善最为突出。本来其《八旗诗话》第108则说伊福纳曾“辑《白山诗抄》一册,选择甚精”[4]495,这里虽然未提卷数,但于规模大抵不误;然而其《梧门诗话》卷三第33则却称伊福纳“抄《白山诗》四十余卷,裨益掌故”①[4]105-106,这误差就未免太大了。从八旗诗歌总集编纂的发展历史来看,铁保在嘉庆初年纂辑的《白山诗介》卷首《凡例》第四款叙及其“充《八旗通志》总裁官,得遍搜八旗诗文集,拟选辑一编,副《通志》以行”,才“得诗四十余卷”[5]2,《白山诗抄》一书显然不可能达到此数。法式善所说的“四十余卷”很可能就是受《白山诗介》该款凡例牵连而致误。另外,1936年编竣的恩华《八旗艺文编目》卷四集类总集项著录有友人宝熙收藏的《白山诗抄》“稿本”,卷数正为“八卷”[6]77
    再次是关于人数。《钦定八旗通志》该段记载逐卷详细记录了《白山诗抄》所收作者的名单,又有与之相吻合的统计数字“共七十二家”,这是最为确凿的。然而如成书于1929年的徐世昌辑《晚晴簃诗汇》卷六七伊福纳名下所附“诗话”却说:
    抑堂辑《白山诗抄》,自康熙中年至乾隆初,得六十二家,盖多及见者,而以己作附焉。诸家皆首列仕履,兼及品评,用牧斋《列朝诗集》、秀野《元诗选》例也。而压卷紫幢居士独阙,先后排比不甚按行辈,又未分卷。《熙朝雅颂集·凡例》中言其“未卒业”,信然。[7]第3册,2761-2762
    
    这里称《白山诗抄》所收作者仅“得六十二家”,盖有两种可能:一是“六”字系“七”字刊误,二是徐世昌所见该本本身有残缺,而以后者可能性为大。如其下文称原“次卷”第一家文昭(紫幢其号为“压卷”,即至少原“首卷”徐世昌没有见到。同样,《白山诗抄》的作者小传亦即“仕履,兼及品评”据法式善《八旗诗话》第25则所说,只有原“三卷”第一家费扬古“独”“无”[4]473。然而今人所见某抄本《白山诗抄诗人小传》,“仅收60位诗人”[8]41,由此推想该抄本所依据的《白山诗抄》也只是一个残本。至于光绪年间震钧撰《天咫偶闻》卷五罗列八旗作家“书目”,其“集部”将《白山诗抄》归入“专集”类[9]119,而不归入后面的“总集”类,则是误将该书当做了伊福纳本人的自撰诗歌别集。
    此外,关于《白山诗抄》内部的分卷,前引《钦定八旗通志》明确说它“分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卷”。这是按照传统的“八音”进行分卷,与康熙年间徐树敏和钱岳两人合辑、岳端撰序的《众香词》按照传统的“六艺”亦即“礼、乐、射、御、书、数”分为六集,道理是完全相同的。也就是说,《白山诗抄》原书应该是一部编纂完整的著作。铁保在《熙朝雅颂集·凡例》等处说它“未卒业”(详后),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原书尚未正式付刻,只以抄本流传。而现今国家图书馆等处至少还藏有两种以上的《白山诗抄》抄本,只是不知道较之于《钦定八旗通志》著录为如何。
    另外,《钦定八旗通志》批评《白山诗抄》附录伊福纳自撰诗歌别集《农曹集》、《蜕山诗稿》,这就诗歌总集编纂来说实际上也算不上问题。东汉王逸撰《楚辞章句》、南朝陈代徐陵辑《玉台新咏》、唐代芮挺章辑《国秀集》等均附收编者本人诗作。清代虽然如《四库全书总目》对此屡有批评,但类似例子依然时或有之,可以看成是部分诗歌总集所遵循的“通例”。康熙年间汉军旗人卓尔堪辑《明遗民诗》附录自撰的《近青堂诗》,就很可视为《白山诗抄》的榜样。而《白山诗抄》从分卷到作者小传乃至附录都应有尽有,这恰恰进一步说明了原书的完整性。
    又上引《晚晴簃诗汇》该段“诗话”紧接着还提到铁保辑《熙朝雅颂集》与伊福纳《白山诗抄》之间的关系:“然自此书采录者亦正不少。”此前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一第15则伍拉纳之子批语在讥讽《熙朝雅颂集》时说得更加夸张:“其前半部,全是《白山诗选[抄]》。”[10]852-853考《熙朝雅颂集》凡收作者达585人之多,《白山诗抄》“七十二家”即使全部照录,也不可能占到全书的“半部”。不过,经笔者根据作者总目大致比较,前列《白山诗抄》“七十二家”之内,确实至少有67家以上《熙朝雅颂集》同样有收,剩余几家可能还是因为名字写法不同而一时未能判断(其中“卓音图”参见下文《白山诗存》)。至于有关作者的前后排序,则两书相差并不太大,可见《晚晴簃诗汇》说《白山诗抄》“先后排比不甚按行辈”并不符合实际,至少不只是《白山诗抄》一书的问题。倒是《熙朝雅颂集》增收伊福纳,排在卷四○,却将《白山诗抄》“四卷”所收伊福纳的父亲伊麟排在卷五二;法式善《八旗诗话》列伊福纳于第108则,而列伊麟于第129则[4]500,杨钟羲曾指出其“误”,认为“殊为失考”[3]207
    关于伊福纳本人,综合各相关资料,可知其字兼五,一作肩吾;号抑堂,又号蜕山;氏辉发纳拉,镶红旗满洲人。雍正元年癸卯(1723)科举人,八年庚戌(1730)科进士。曾在刑部见习三年,然后由户部主事累官至御史。《八旗文经》卷二二所收伊福纳《母太恭人手书孝经跋尾》一文,据署款作于“乾隆十一年(丙寅,1746)六月廿一日”,其中曾慨叹自己“行就衰谢”[11]4a;《熙朝雅颂集》卷四○所选伊福纳诗歌有《庚午春暮,扶病城南遣兴》一题[12]841,该“庚午”为乾隆十五年(1750),可见当时还在世。而《白山诗抄》如果按照一般诗歌总集“生者不录”的原则,同时前列作者名单中至少“首卷”第一家允禧卒于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那么其成书时间大致应该在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
    伊福纳与汉族诗人也有不少交往,其中最著名的当推郑燮。郑燮《郑板桥集·诗抄》内有《绝句二十一首》,据跋语乃专写“名位不高,各怀绝艺”的“星散落拓之辈”[13]87,而第十七首即为《伊福纳》。此诗小传誉其“工诗”。正文则云:“红树年年只报秋,西山岁岁想同游。枯僧去尽沙弥换,谁识当时两黑头。”[13]86郑燮还有书札《与伊福纳》[14]书札,291-292盛称伊福纳擅长诗文。稍后的袁枚从铁保辑《大东景运集》稿本中读到伊福纳的诗歌,也曾在《随园诗话·补遗》卷五第27则为之摘引佳句[10]686
    伊福纳自撰诗歌别集《农曹集》、《蜕山诗稿》很可能已经彻底失传。《八旗艺文编目》卷四集类别集项之三仅著录两集书名[6]99,《清人别集总目》、《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等则更无伊福纳其人。有关具体作品,大约主要只能从铁保辑《白山诗介》、《熙朝雅颂集》及六十七(陆世琦)辑《使署闲情》等总集中钩稽到一部分。至于其散文,则除前及《八旗文经》所收《母太恭人手书孝经跋尾》一篇之外,王士祯等编《五代诗话》附录有一篇跋语[15]404-405,可谓弥足珍贵。
    二、卓奇图《白山诗存》
    卓奇图辑《白山诗存》可从法式善《八旗诗话》第128则说起:
    卓奇图,字悟庵,满洲人。官笔帖式。刻苦志学。中年专力声韵,格律谨严,词旨隽永,同辈推为擅[坛]长。峻德、保禄、胡星阿,相偕为椽[掾]曹,更迭属和,一时称盛。辑《白山诗存》,搜罗繁富,颇具苦心。惜卷帙浩博,剞劂及半而殁,今所传者十六家而已。官户部。岀入骑一蹇,以笔墨自随,有所作,辄付布袋中,身后散失殆尽。德芝麓画扇上有一绝云:“野水平沙落日遥,半山红树影萧条。酒楼人倚孤尊坐,看我骑驴过板桥。”遥情高韵,皆其佚作也。[4]500
    这里叙及“卓奇图……辑《白山诗存》……今所传者十六家而已”,使人联想到法式善《陶庐杂录》卷三的一则记载:
    《诗存分编》二卷,卓娱图辑八旗人诗。一卷拉歆以下八人,二卷峻德以下九人。似非完书,偶然刻之者也。然此十七人之诗,时有佳篇。每人诗末,各著评跋,颇见眉目。[2]第49则,84
    
    书名《诗存分编》及“八旗人诗”与《白山诗存》,“似非完书,偶然刻之”与“剞劂及半”,特别是“十七人”与“十六家”,都基本一致,因此很可能就是同一种诗歌总集;而编者“卓娱图”则系“卓奇图”甚或“卓误庵奇图”(详后)之笔误,后者与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四《溧阳续录》之六引“画扇上”“一绝”,称“悟庵名卓礼图,然不能详其始末”[16]559,误法正相类似。
    《白山诗存》或曰《诗存分编》,无论刻本、抄本可能都已经失传,目前所能知道的具体情况也就只有上面两段叙述综合起来的这些。此外如法式善《梧门诗话》卷二第5则所说“卓误庵奇图以诸生老,辑《白山诗存》,未成而没”[4]63,也没有见到更多的信息。
    《陶庐杂录》提到的《白山诗存》作者之一拉歆,乾隆《钦定皇朝文献通考》卷二五一《封建考》之六《异姓封爵·二》有如下记载:
    一等精奇尼哈番……拉歆,郎谈子,康熙三十四年(乙亥,1695)十月袭。英兆,拉歆子,雍正十三年(乙卯,1735)十二月袭。[17]805
    
    这里所说的拉歆之子英兆袭爵之年,应该就是拉歆本人谢世之年。《白山诗存》如果按照一般诗歌总集“生者不录”的原则,那么其成书时间应该在乾隆元年丙辰(1736)以后。又另一作者峻德据《八旗诗话》第121则介绍,“乾隆丙辰荐试博学宏词”,“官户部时”与保禄、卓奇图“唱酬,有‘农曹七子’之目”[4]498,联系前引该则《八旗诗话》,“农曹七子”至少还包括胡星阿。而前列伊福纳《白山诗抄》作者名单中不但峻德、保禄、胡星阿三人依次均在其内,而且介于保禄、胡星阿之间并同居“六卷”的所谓“卓音图”很可能就是卓奇图(“音”字系“奇”字形近而误)。假如这个推测不误,那么《白山诗存》的成书应该比《白山诗抄》略早。
    然而,对于《白山诗存》、《白山诗抄》两书的先后次序,后世有关提法往往比较率意。如铁保所辑《熙朝雅颂集》的《凡例二十则》之四说:“八旗诗向无汇集定本,惟伊福纳有《白山诗抄》,卓奇图有《白山诗存》,俱未卒业。”[12]12这就两书前后倒置。又铁保所辑《白山诗介·凡例》第二款说:“旗籍诸诗,如卓悟庵《白山诗选(抄)》、伊肩吾《白山诗存》,第有抄本,未为完书。”[5]2不仅两书次序颠倒,而且与编者的对应关系也都搅乱了。另铁保所撰《惟清斋全集·梅庵文抄》卷三《选刻八旗诗集序》说:“近时伊肩吾、卓误庵,俱有《白山诗抄》选本,卷帙浩繁,未能卒业。”[18]231不仅编者次序有误,而且还把《白山诗存》的书名也误同于《白山诗抄》。至于其他各家著作误《白山诗存》书名为《长白诗存》或《白山诗选》之类,则更加不胜枚举。
    关于卓奇图本人,徐世昌辑《晚晴簃诗汇》卷八五小传载其“字圣肇,号误庵”[7]第4册,3542。所谓“悟庵”,乃其别号,或“误庵”的另一写法。又据乾隆《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二三“乌拉地方纳拉氏·阿拜”条,可知卓奇图氏乌拉纳拉,隶正白旗,还曾任钦天监天文生[19]375。唯《晚晴簃诗汇》该处所附“诗话”叙及“乾隆初,误庵与峻德慎斋、保禄雨村、胡星阿紫锋同官户曹掾,相唱和”,中华书局点校本将峻德以下三人误标点作“峻德、慎斋、保禄、雨村、胡星、阿紫锋”。本师钱仲联先生主编《清诗纪事·乾隆朝卷》卓奇图名下过录该则“诗话”,则不仅该三人标点同误,而且还误将“掾”字断归下句[20]第11册,7340
    又卓奇图自撰诗歌别集《误庵诗稿》,法式善《存素堂诗初集录存》卷一四《奉校八旗人诗集,意有所属,辄为题咏,不专论诗也,得诗五十首》之《误庵诗抄(误庵,笔帖式卓奇图)》曾有专门吟咏,同时尾联及自注还附带提及:“采风诚好事,惜未五车探(君辑《白山诗存》,未竟业)”[21]571。铁保《惟清斋全集·梅庵诗抄》卷四《读乡前辈遗诗,感赋十二首》之五《卓农部误庵》则更是着重从《白山诗存》生发:
    俎豆文章业,流传仗后人。百年扶大雅,九地戴功臣。欲广匣中秘,旁搜席上珍。吾生真好事,夫子岂前身?[18]310
    在这里,铁保将自己从事八旗诗歌总集编纂看做是卓奇图的化身。不过,其所读“乡前辈遗诗”未必不包括卓奇图自撰《误庵诗稿》,至少从法式善该题可以断定,他当时应该是读到过《误庵诗稿》的。而本节开头所引《八旗诗话》第128则称卓奇图诗歌“身后散失殆尽”,显然不符事实,且自相矛盾。现今《误庵诗稿》仍有抄本流传,最近即将影印出版的《清代诗文集汇编》就已经予以收录。
    [注释
    ①据校记,“裨益掌故”或作“于掌故家不无裨益”,当指成书而言。另,该条正文将伊福纳别号“抑堂”误作“柳堂”。
    ②参见朱则杰《清诗总集作者统计中的若干问题》第四条,载《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105页。
    ③参见盛昱辑《八旗文经》卷五八杨钟羲《作者考·乙》伊福纳传,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武昌刻本,第4a页。
    ④《八旗文经》卷五八《作者考·乙》伊福纳传后误作“卷二十一”。
    [参考文献]
    [1]弘历等编:《钦定八旗通志》,见《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65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HongLi,etal(eds.),QindingBaqiTongzhi,inSikuQuanshu:Vol.665,Taipei:TheCommercialPress,1986.]
    [2]法式善:《陶庐杂录》,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FaShishan,TaoluZalu,Beijing:ZhonghuaBook Company,1959.]
    [3]杨钟羲:《雪桥诗话》,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9年。[YangZhongxi,PoetryCriticismofXueqiao,Beijing:
    BeijingClassicsPublishingHouse,1989.]
    [4]法式善撰,张寅彭、强迪艺编校:《梧门诗话合校》,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年。[FaShishan,ZhangYinpeng
    &QiangDiyi,WumenShihuaHejiao,Nanjing:PhoenixPublishingHouse,2005.]
    [5]铁保辑:《白山诗介》,见李澍田主编:《白山诗词》,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TieBao(ed.),Baishan Shijie,inLiShutian(ed.),BaishanShici,Changchun:JilinLiteratureandHistoryPublishingHouse,1991.]
    [6]恩华编:《八旗艺文编目》,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年。[EnHua(ed.),TheCatalogueofArtand LiteratureofEightBanners,Shenyang:LiaoningPeoplesPublishingHouse,2006.]
    [7]徐世昌辑:《晚晴簃诗汇》,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XuShichang(ed.),ThePeotryAnthologyof Wanqingyi,Beijing:ZhonghuaBookCompany,1990.]
    [8]王学泰:《燕谭集》,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年。[WangXuetai,CollectionofYantan,Beijing:Xinhua PublishingHouse,1997.]
    [9]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ZhenJun,TianzhiOuwen,Beijing:BeijingClassics PublishingHouse,1982.]
    [10]袁枚:《随园诗话》下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YuanMei,PoetryCriticismofSuiyuan(Ⅱ), Beijing:PeoplesLiteraturePublishingHouse,1982.]
    [11]盛昱辑:《八旗文经》,清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武昌刻本。[ShengYu(ed.),TheArticlesAnthologyof EightBanners,Block-printedEdition,1901.]
    [12]铁保辑:《熙朝雅颂集》,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TieBao(ed.),XichaoYasongJi,Shenyang: LiaoningUniversityPress,1992.]
    [13]郑燮:《郑板桥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ZhengXie,CollectionofZhengBanqiao,Shanghai:ShanghaiClassicsPublishingHouse,1979.]
    [14]郑燮:《郑板桥集》,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ZhengXie,CollectionofZhengBanqiao,Changsha:Yuelu Press,2002.]
    [15]王士祯等编:《五代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WangShizhen,etal(eds.),PoetryCriticismof theFiveDynasties,Beijing:PeoplesLiteraturePublishingHouse,1989.]
    [16]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JiYun,YueweiCaotangBiji,Shanghai:Shanghai ClassicsPublishingHouse,1980.]
    [17]弘历等编:《钦定皇朝文献通考》,见《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37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HongLi,etal (eds.),QindingHuangchaoWenxianTongkao,inSikuQuanshu:Vol.637,Taipei:TheCommercial Press,1986.]
    [18]铁保:《惟清斋全集》,见《续修四库全书》第147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TieBao,Complete WorksofWeiqingzhai,inXuxiuSikuQuanshu:Vol.1476,Shanghai:ShanghaiClassicsPublishing House,2002.]
    [19]弘历等编:《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见《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55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Hong Li,etal(eds.),QindingBaqiManzhouShizuTongpu,inSikuQuanshu:Vol.455,Taipei:TheCommercial Press,1986.]
    [20]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乾隆朝卷》,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QianZhonglian(ed.),TheRecords ofQingPoetry(QianglongEmperorPeriod),Nanjing:JiangsuClassicsPublishingHouse,1989.]
    [21]法式善:《存素堂诗初集录存》,见《续修四库全书》第147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FaShishan,CunsutangShiChujiLucun,inXuxiuSikuQuanshu:Vol.1476,Shanghai:ShanghaiClassicsPublishing House,2002.]
    [作者简介]
    朱则杰,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
    李美芳,女,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