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谈《三十岁前的孙中山》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三联书店 newdu 参加讨论

      很显然,作者写这本书是要给一些历史谜团,甚至是一些历史悬案来求解,就是大家没弄清楚的问题在哪儿?我要想办法弄清楚。从目录上就可以看到,作者有很多的设问。这些问题都是作者在这本书里面用心加以考证的,就是作者的问题意识特别强。这也是推动黄先生他的研究走向深入的一个动力。有些问题用作者的话是他神游冥想得来了,我觉得黄先生的想法有点像胡适先生所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我觉得这种做法,这种方法带给了黄先生很多灵感,也帮忙黄先生拓宽了研究思路。
       (2012年4月6日,在清华大学历史系,三联书店发布新书《三十岁前的孙中山——翠亨、檀岛、香港 1866-1895》。)
    李昕:大家好,非常感谢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清华大学历史系对黄先生以及在三联出版的这本新书《三十岁前的孙中山》的重视。这本书专门举办一个研讨会,而且让我们有机会聆听黄先生的讲演,非常感谢。今天会上也会来到一些专家和学者,过一会儿大家可能会在这里
    聆听黄先生的讲演,并且和黄先生互动和交流,进行一些学术对话。我作为出版者,当然非常希望各位学者在这里讨论这本书,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关对于这本书的学术评价,我相信一会儿专家们会发表高论。我在这里只想谈一谈三联书店出版这本书的原委和我们的一些想法。
    这本书虽然是现在刚刚出版,但是三联书店最初是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来安排的。我们从去年年初开始就在考虑在辛亥革命100周年这个大日子里,我们要做一点什么。三联在选书方面是非常严格的,我们不想为了纪念辛亥而勉强去安排一些应景的书。所以我们非常慎重地在选择,就是要出书的话,就一定要出与众不同的书,一定要出特别有重要价值的书,一定要出有所创新的书,这是基本的要求。所以大家花了不少精力来找这方面的选题,最终我们只选了两本学术著作。一本是金冲及先生主编的《辛亥革命研究论文集》,这本书上下两卷,我们是在去年10月份的时候出版的,选了100年的辛亥研究论文100篇。之所以出这本书,我们主要是考虑取它的代表性、权威性和总结性方面的意义。因为辛亥革命100周年了,对辛亥革命的研究也持续了100年了,这本书收录了最重要的一些文章。另外一个选题我们所考虑的就是黄先生的这本《三十岁前的孙中山》,我们主要是考虑这本书在学术上的突破性和它的新锐性。虽然黄先生是一流的学术大家,也是资望很深的大学者。但是我们仍然认为,这本书有很强的新锐性。
    大家都知道,三联在出版学术书的时候强调两个标准,一个是一流,另一个就是新锐。我们觉得这本书是完全符合这两个标准的。我们就考虑到这是一本非常扎实,非常厚重,又非常严谨,同时还充满新意的学术著作,很难得。可以说这本书不仅作为孙中山研究的一个
    重要成果,而且是整个我们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这个书里面匡正了很多以往错误的观念,甚至纠正了一些错误的史料,提出了一些独家的见解,可以说是道人所未道的一本书。
    我们一开始接触到这个书稿的时候就强烈地感受到作者严谨的治学功力非常令人敬重,同时他的治学精神也非常令人钦佩。他是积25年之功写的这本书,虽然说黄先生只花了4个月完成这本著作,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而写的。但是这是一本厚积薄发的书,作者自己认为,孙中山的研究还是任重而道远,因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在研究中困难很多。而他自己的研究,就是试图用长期的地毯式调查作为依据,然后对有关细节进行微观钻研,用来弥补目前学术界孙中山研究的一些缺陷和不足。现在看来,我们说这本书是有关孙中山前半生的最有价值的史学著作,我们把这个说法印在书上,但是我觉得这个说法是一点都不夸张的,我们的编辑给这本书概括了五个性:权威性、颠覆性、详实性、趣味性、激励性。我觉得这个概括也是恰当的。
    去年大家都知道,有关辛亥革命的研究非常热闹,因为赶上了100年,所以论著非常多,一窝蜂的出了很多。当然也有一些新的热点和新的话题,特别是关于立宪派的研究在去年特别热,这些关于立宪派的研究特别令人关注。给人感觉,就是辛亥革命已经经历了100年,研究也经历了100年,好像很难突破。主流的研究,对于革命性的研究,辛亥革命推翻革命帝制的意义,好像学术界已经无话可说了,已经难出新意了,所以就开始转向对立宪派的研究。重点是在探讨立宪对于中国现代转型的意义。当然这种角度,应该说也是一个走捷径,是个讨巧的方法,就是通过换一个领域,换一个视角,对以往的研究给人一个补充。但是也给人造成了一个错觉,就好像我们在主流研究上很难再挖掘出新的东西,我们对这个革命派的研究,对革命模式本身的研究,好像已经很全面、很到位了。就不需要再花那么多经历去关注了。
    其实不是这样,从黄先生这本书,从他的论著中我们发现,这种研究其实还远远没有止境。正像黄先生所说的任重而道远,同志仍需努力。我觉得黄先生这本书就难在他是主流研究突破的,是对孙中山的革命道路进行扎扎实实的研究,是过去一般学者采用的,是孙中山传、孙中山平传和孙中山研究都采取的角度,此前这一类的著作有很多,可是作者仍然能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来非常不容易,可见黄先生的功力和修养,得益于他的研究方法。我觉得他的研究方法有几个特点,这是我自己的一点感受,跟大家进行交流。
    第一他的研究方法是从问题出发。
    很显然,作者写这本书是要给一些历史谜团,甚至是一些历史悬案来求解,就是大家没弄清楚的问题在哪儿?我要想办法弄清楚。从目录上就可以看到,作者有很多的设问。这些问题都是作者在这本书里面用心加以考证的,就是作者的问题意识特别强。这也是推动黄先生他的研究走向深入的一个动力。有些问题用作者的话是他神游冥想得来了,我觉得黄先生的想法有点像胡适先生所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我觉得这种做法,这种方法带给了黄先生很多灵感,也帮忙黄先生拓宽了研究思路,这是一个特点,就是从问题出发。
    第二从细节出发。
    其实作者研究的都是大的问题,都是宏观问题,但是不是拉开架式上来就讨论宏观问题的,他想讨论的是这几个,就是孙中山怎么走上了革命道路,孙中山革命道路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他讲的目的就是要使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还有就是孙中山是如何推动革命的?他特点强调无私奉献的精神,实际上这些全部都是大问题,但是这本书里面整合起来,把孙中山还原成一个真实的人,最终得出来一个宏观的结论。在我看来简直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
    第三从史料出发。
    我觉得这是一本用证据说话的书,它显示了作者运用史料进行考据方法深厚的功力。没有标新立异,没有先入为主的东西,是很严格的依据史料来还原历史。许多史料是作者通过长期的实地考察,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是地毯式的考察得来的,他走访了很多地方,甚至在国外也找到了很多难得的史料。虽然作者自己也强调,史学研究依靠想象力,但是我觉得在这本书中,他还是坚持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现在国内的史学治学常常会有一种倾向,就是以论代史,观念先行。就是说,在一个理论框架下面去筛选史料,去选择那些符合条件的史料来证明它这个理论框架的正确,常常会有这种倾向。但是黄先生这本书不是这样的,他是论从史出的,他的论是从史料里面来的。他给我们的历史面貌和历史评价,因此就都是真实可信的,这是第三个特点,从史料出发。
    此外,我觉得这本书的写作风格也非常有特点。尽管黄先生说他的中文不好,但是我觉得书的文笔是很流畅的,很生动,这本书的可读性很强,我拿到这本书是爱不释手。当初看校样的时候我就觉得它很吸引人,一读再读。我觉得他的写作风格是通篇采用了把叙述考证和论辩相结合的这么一种文笔,同时又不脱离作者设定的一个个具体问题,带动着读者跟着作者一起思考,这种文风非常好,能够抓住读者。所以这本书比一般的学术著作好读,要耐读。这种写作风格我觉得也很值得我们国内一些同行学习和借鉴。就是因为我们平常看惯了国内一些学者,他们喜欢先建构一个理论框架,然后八方去举例,去论证他这个理论框架的正确性。我们再回过头去读黄先生这本《三十岁前的孙中山》,我们就觉得特别地亲切,特别地平易近人。
    我刚才讲到,这本书我们原来是准备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时候出版。但是拖了将近半年的时间,这是为了确保出版质量,我们放弃了把它作为辛亥革命献礼书的念头。黄先生自己对这本书也是精益求精的,他认为书里面有些内容还要推敲,构造在校样上一改再改。另外我们三联的编辑面对这样一本学术精品,我们也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工作,使这个书的出版更加符合出版规范,所以拖了半年,这样这本书安排得就比较从容。我们的依据是香港中华书局在去年出版的繁体字的版本,但是在它的版本上,我们又增加了大陆版的前言,增加了全书的索引,对于学术书来说,索引是一种规范,香港的版本没有索引,我们加上了。而且重编了新文和汉文的对照表,原来有很多错误也被我们纠正过来。还增补了一些图片和照片,里面涉及到的一些地图也重新绘制过了,这样就使这本书在整体上更加完美,更加严谨,更加符合专业规范。虽然这本书是没有赶上最好的销售时点,去年10月份显然是最好的销售时点。但是我们相信这本书是有长久生命力的,它一定会受到学术界和文化界的欢迎。
    原来我以为到这里来是听会,所以我就没有准备发言,今天早晨突然告诉我说我来,还要我先讲,所以我早晨临时准备了几句,讲得很粗浅,很粗陋。我还得表示一下,今天开这个会,还是要感谢清华的人文学院和历史系,这个机会也很难得,在座有一些专家和学者是我们非常敬重和钦佩的。三联也希望跟各位专家和学者能够广泛合作,希望大家也能够更进一步的关注三联,支持三联,谢谢大家,谢谢黄宇和先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