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你以为食品造假是道德品质败坏的现代人的发明吗?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三联书店 newdu 参加讨论

    
    美味欺诈:食品造假与打假的历史
    作者: [英]比·威尔逊
    译者: 周继岚
    出版年: 2016-3
    丛书: 新知文库(新版)
    ISBN: 9787108055989
    在食品安全这个问题上,中国人普遍怀揣着一份怀旧的哀伤:还是旧时好,那时吃得很放心。
    实际上,这一份天真的怀旧也藏在外国人心中。他们亦以为古人比今人善良,因为在古时候做生意,讲究的就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别说制假造假了,东西有一点儿问题都要扔掉重做……
    真的是这样吗?你以为食品造假是道德品质败坏的现代人的发明吗?
    “商品的广告是否实事求是,商家的信用是否真实可靠。究竟有没有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其实消费者再清楚不过了……
    我们之所以惶恐不安,并非因为害怕谎言或者骗子。事实上,我们对于谎言的态度似乎早已渐渐麻木,早已感觉不到任何愤怒或厌恶。”
    看到上面这段话了没?是不是充满了被骗太多、生无所恋的绝望和虚无。这一番感慨,并非来自一位在21世纪的农贸市场买到鸭肉做的羊肉片的阿姨,而是英国作家安东尼?特罗洛普在公元1855年说的。
    “从很多方面来说,食品制假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近代史”
    事到如今,我们已无从猜想,曾写下《巴塞特郡纪事》等名篇的特罗洛普在那天遭遇了什么,或许是被奸商骗走了银子,也说不定是一场食物中毒。噢,1855年,我们的祖先还生活在清朝咸丰年间呢。
    英国历史学家、食品作家比·威尔逊(Bee Wilson)用自己丰富的历史知识打破了对旧时代的单相思,她说:“如果说人类的历史上真有什么真金白银的时代,少说也得是八百年前的事儿,坑蒙拐骗的历史恐怕要比实实在在的日子长得多。食品行业制假售假的行为自古有之,这一现象更是与科技、经济、政治等多重因素作用在一起,创造了一个‘痛并快乐着’的人类世界。回顾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从很多方面来说,食品制假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近代史。”
    1820年对于西方(甚至全人类)日后的食品安全问题来说,非常非常重要。德裔化学家弗雷德里克?阿库姆(Freder-ick Accum,1769-1838)撰写了一本小册子,名叫《论食品掺假和厨房毒物》(后简称《论掺假》),由此,现代西方世界在1820年首次针对食品中添加有毒物质或添加剂的行为进行了查处和打击。
    一位评论员在《文学公报》上发表文章总结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并试图求解其为自己造成的心理阴影面积:读过《论掺假》之后,他觉得自己的视野大为开阔,但基本不会再有什么胃口了。
    “我们吃的泡菜是用铜染绿的;我们吃的醋是用硫酸勾兑的;我们吃的奶酪是在坏了的牛奶里掺入米粉或木薯粉制成的;我们吃的糖果是将糖、淀粉和黏土混合在一起,再用铜和铅染色的……还有让我们喝下去就觉得精神振奋、精力充沛的柠檬酸,柠檬汽水和潘趣酒(punch),它们通常是使用廉价的酒石酸临时勾兑出来的。”
    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阿库姆并不十分绅士,却是那个时代伦敦最受欢迎的化学家,脑袋里的化学知识让他魅力四射,既可以教你用冷冻的方法判断橄榄油中是不是掺入了便宜的罂粟油,又可以帮消费者控诉黑心商人用有毒的铜给茶叶上色。
    卖了书、出了名的化学家阿库姆依然非常忧愁,他说:“在有生之年我们处于死亡。”他的书之所以卖得很火,一方面是时代的原因,随着科学与工业的进步,食品掺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阿库姆本人对现代英国科学及工业的发展充满激情,同时也看到这些科学和工业技术应用于食品行业后发生的许多可怕的事情。《论掺假》讲述的是一场科学欺诈与科学检测之间的战役,也就是说,早在三个世纪之前,我们今天所面对的鏖战已在西方拉开序幕。
    
    1810年前后,阿库姆在伦敦市萨里学院演讲。
    在历史的某时某处,掺假已经形成一种生产规模,成为一个严重而普遍的问题,成为一个你害我、我害他、他害你的可怕循环,无人得以幸免。正如当时一位英国评论家所说的:
    “掺假如同一个巨大的迷宫,我们根本无法走出去。即便卖家出售毒药是被逼无奈,也会受到公正的惩罚,这就是所谓的自食报应。比如,药剂师将有毒物质卖给啤酒酿造商,并为自己的无赖行为得意时,他每天在各种黑啤酒展览上喝下的正是自己下了药的酒。啤酒酿造商的报应则是被面包师、葡萄酒商和杂货商们下毒。”
    


    死神的骗局:一具骷髅正在策划各种恶毒的骗局
    时间过去近300年,当年英国的食品乱象如今正发生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产品行业似乎诚信尽失、危机四伏,我们无法再相信我们眼前的食材或食物的来源和安全性。英国历史学家比?威尔逊(Bee Wilson)在《美味欺诈:食品造假与打假的历史》一书的结语中说:“掺假食品,就好像贫穷一样,似乎永远都不离我们左右。贪婪是一切欺诈的源头,而贪欲是人类历史上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怀旧是无用的。如果没有工业化,就没有食品造假,人们便可以一直过着田园牧歌、自给自足、简单干净的生活?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这种田园生活不仅仅是乌托邦一般的幻梦,更是人类文明的倒退,我们没有任何能力摆脱现实。
    除了造成大批直接受害者外,制售假冒食品还会严重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这对广大守法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变相掠夺。食品安全问题在破坏正常经济秩序的同时,损害着政府威信。
    政府部门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我们要做的事情也有很多,比如用真实可靠的食品安全知识武装头脑,比如像威尔逊所说的那样:“购买完整的、新鲜的食材;从你信任的人那里购买,如果他们就住在附近会更好;自己烹饪,了解食品中所含的各个成分;敢于戳穿骗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相信自己的感觉:听一听巧克力折断时的响声,看一看活鱼身上的光泽,尝一尝新鲜的桂皮的甜度,闻一闻真正香米的气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