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争议态度真诚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辗转读到南怀瑾的《论语别裁》,真是惊世骇俗。当然,这部《论语别裁》是一部争议之作,比如著名学者张中行就曾认为该书对《论语》原文的有些解释不管语文规律,自己高兴怎么讲就怎么讲,就笺注的路数说,或只是就胆量说,确是前无古人。 不过在我读来确实有乐趣,治学态度固然是一方面,逻辑性却是另一方面。在此之前,我所读过的类似作品不乏微言大义,气度恢弘,然而常常带着自上而下的威严。虽不少若有所思的启发,却难免失了层层递进的活泼。正如于丹接受采访时表示,南怀瑾以个人化的态度解读经典,其真诚的态度比学术结论要重要得多。 释义丰富味道思辨 《论语别裁》是我第一次见过有逻辑感的国学著作,与之比肩的是星云法师的作品,能让人读出浓浓的思辨味道,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这样的作品,如果说有些什么瑕疵或许是难免的,但要扣上欺世盗名的大帽子,却言过其实了。 比如《论语》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通常释义为“学到的东西有机会付诸于实践,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南怀瑾则解说成,“做学问要随时随地地学习,随时随地要有思想、有见习、有体验,随时随地能够反省,就能有收获后的内心的喜悦”,显得更加丰富和宽厚。南老的哪一个名头都是别人加给他的,他自己并不为之所动。 泰然自若释然修身 南怀瑾一生著作等身,也一生传奇,从文习武,投身抗战,行走海外,桃李芬芳。在我看来,他誉满天下又谤满天下,这样的人生倒更加真实。假如众口一词地赞誉或诋毁,那却难免是众人被诱导了的评价。众口固然铄金,难得泰然自若。南老曾经说:“明白的人自会分辨,不明白的人辩解也不明白,徒费口舌而已。”甚至自嘲说,他的一生也确实就是八个字“一无所长,一无是处”,这是老先生的哲学修养。 有一个概念,称作“忍”文化,有人说南老是一个能忍的人。忍字若做耐力解释并无不可。但要是一路用个忍字走过来,非落个英年早逝的下场不可。人道是怒不可抑、喜不自禁,若要做到宠辱不惊心平气和,忍是忍不来的,想修炼成正果,只有释然这一路。释做解释之意,诉诸于心便是理解,何其难也!著的什么书、立的什么说其实全不重要,只要释然的心态,在儒家已是君子风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