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凌云健笔意纵横——读彭崇谷新作《衡山新语》

http://www.newdu.com 2017-10-19 《中国艺术报》 谭 谈 参加讨论

彭崇谷先生钟情于传统诗歌创作,公务之暇不辍吟咏。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本《衡山新语——彭崇谷诗词联赋选集》包括诗246首,词6首,联语106副,赋4首。按照主题分赞美风光、吟唱名胜、咏誉风物、讴歌贤俊、记载盛事和悟道明志六大类,内容丰厚,境界宏阔,是其精心结撰之作。捧读其诗词联赋,感觉是盛世之音的吟唱,有劲健之气,同时在他个人艺术风格上有新的变化。
     彭崇谷诗歌充满阳刚之气,气大力沉,风格劲健。善于驾驭重大题材,视野开阔。他的诗歌有关于社会政治、经济和重大历史题材的,比如“记载盛事”、“讴歌贤俊”和“初涉词章”部分诗歌,大气包举,气象宏伟。词作《沁园春·湖南》“儿郎自古英豪”、“国有危难湘人挑”,《衡山赋》所述“负社稷在肩,怀苍生于心”,应当是对此很好的诠释。诗人深谙儒家传统“内圣外王”的出处之道,又赋予了它新的内涵。
     他善于选取壮美的画面或者场景,展现奇情壮采。比如吟咏湘江“逐波腾浪三千尺,一桨轻飞万里江”;武陵源“百里画廊为君开,万千石笋滚滚来。鬼斧神工削峭壁,穿云破雾射天台”;张家界天门山“奇石万仞铸天门,玉带盘旋上天庭”;大围山“耳闻湘水渔歌韵,目尽赣吴万里川”。这些作品视野开阔,颇有气势。而赞美柳叶湖“碧波十里漾,彩鸟九天翔”,衡山石亭“极目千山远,斜阳万里红”,则体现诗人怡然自得的心境。诗人对西北高原的神奇作了生动描绘,诸如纳木错湖“万仞高原宝鉴开,绿波荡漾映天台。白云驾浪翩跹舞,湖鸟放歌婉转回”;西藏唐古拉山“万里苍山万里天,白云万朵舞悠然,芳菲万顷新平野,万点牛羊醉绿川”,“百仞荒丘拔地高,千秋尘土伴英豪”。这里展现的是壮阔与苍茫。至于宝岛台湾,日月潭“日月清潭腾碧浪,阿山红桧壮春秋”;高雄“霞光水色海天连,云滚烟飘翠岭巅”。这些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上是抒情,抒发的是希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祖国的山山水水,大漠高原,是诗人吟咏的对象,体现了诗人赤子之情,对大地母亲之爱。
     他诗歌的劲健之气还体现在理性的思考,志存高远,立意深邃。我们在其诗词联赋中看到的关键词是责任、担当、正义,这是对传统儒家精神的传承与创化。而淡泊名利,“处世休争功利事,心宁乐道寿无疆”(《无题》),“交友诗书无寂寞,不贪名利不烦忧”(《和袁国平先生》),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自然,则是道家生命精神的内化。事功和人生的修炼臻于上乘,是生存的豁达与睿智,是更高的生存境界。但这里不是退却,是更高层面上的追求,正如毛泽东所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无法预知和延长我们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与厚度。
     刚健的风格不易学,气力不够,容易出现举鼎绝膑的后果。而彭崇谷的诗歌充满生命的原动力,气盛言宜,音韵铿锵。这一方面源于湘楚文化的滋养,也源于诗人丰富的学识和社会生活的历练,是睿智和理性的积淀。
     与事业上的敢于创新和寻求突破一致,彭崇谷在诗歌艺术道路上披荆斩棘,转益多师,求新求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力求变化,表现出自己的创作个性和特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劲健硬朗的艺术风格。
     其一是题材内容上,他拓展旧体诗词的题材领域,为旧体诗词注入新的时代内容。比如乘飞机这种现代人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成为诗人歌咏的题材内容,“穿云破雾山川过,一晃湖湘入目来”(《从北京飞长沙》);“铁鹰夜幕辞星沙,一箭横空跨海涯”(《夜赴台湾》)。再比如现代人的经济生活,像金融危机、人才竞聘上岗、海外招揽人才,在诗人笔下也有了意趣。他善于对历史重新思考,喜欢做翻案文章,比如《益阳》“茶马鸣铃行古道,一歌美女唱桃江”,与旧式文人相比,有新的境界,新的内涵。
     其二在艺术形式方面,也寻求创新变化。比如诗歌形式上,不拘一格,古风、近体诗、排律和词作,已经能够运用自如。其中组诗形式比较突出,根据题材和情境,多的十多首,少的两首。其中《咏十二生肖》以诗配画,同时配上诗人的书法,相得益彰,意趣盎然。但总体上遵循以意为主,不以辞害意,有时为了突出主题和意境,不惜“出格”,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有不合格律的地方。他的诗歌极少用典,而一旦需要,也能有意到笔随的效果。他善于化用前人成句,也不避口语、俗语,喜用叠字,乃至嵌入新语汇诸如“转业”、“招聘”等,熔雅俗于一炉,有意想不到的情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