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文学批评亦是创作

http://www.newdu.com 2017-10-18 辽宁作家网 高深 参加讨论

    《文艺报》于2016年11月18日以《切实加强和改进文学批评》为题发表了评论员文章,论述了当前文学批评令人不悦的状况。文中提到:文学批评“切忌总用老一套理论思维和话语,成为放在这里也能说、放在那里也能讲的万金油。缺乏独立精神、个人表达,空话套话多……”这个批评一针见血。当今确实有些“吃老本”的评论家,凭着早年在庙堂里读过的几部经典,和背诵得滚瓜烂熟的几条原则,又熟悉若干中外流行的批评术语,于是,就如同人们形容某些写古体诗的人似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我说“文学批评亦是创作”,主要是想说文学批评要贴近文本,贴近现实,贴近人间烟火,贴近广大人群的审美和阅读习惯。批评家只懂得从理论到理论(概念与概念的复合)不行,如果对文本反映的生活实际一无所知,或知之浅薄,这种文学批评只能是空对空的自说自话,或是隔靴搔痒,不切实际。
    说一千道一万,文学批评不外乎是摆事实讲道理两大方面。摆事实即是摆论据,摆客观存在(文本),讲道理就是讲事物的规律和逻辑,讲问题或论点的是非得失及原则根据。《文艺报》评论员文章说:“文学批评要提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应该承认,批评家的每一把钥匙,都应该是按照文本、按照文本反映的生活和人物量身订做的具有“独立精神”和“个人表达”的开锁工具,不应该是万能的“标准钥匙”。所以我坚持文学批评亦是一种创作,复述文本或脱离文本而用概念穿鞋戴帽都不能算文学批评。批评家应该寻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生活领域深入挖掘,充分了解这个领域受众的心理追求,然后再形成自己的风格、气度。
    由于有些批评家几乎一年四季都忙于“赶会”,很少深入了解现实生活细节,所以不论在低俗还是高尚的文学作品面前,文学批评发出的声音多是微弱苍白的,极少精神层面的照耀,没能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从这个角度看,文学批评实际上是陷入了“失语”状态或只达到了“口水评论”的水平线。其中有个别人甚至仅凭个人好恶对作品进行不负责任的点赞或喝倒彩。有人嘲讽这类批评家是伤害文学创作的“蒙面杀手”。
    我认识一位文学批评家,退休前曾是一家高等学府文学系主任,他行动还方便的那些年,基本上每年都抽空到工、农、商界走一走,看一看,有时还拾遗补缺地写几篇散文或报告文学。他说这也是为文学批评积累生活。他在人民群众中汲取了思想营养和语言营养,积攒了一大笔为文的资本。如今他人虽老了,文章却不老。有人给他写信,还以为他风华正茂呢。他不是高产评论家,却篇篇都有亮点,都有比较独到的见解。他好像每写一篇论文或评论都是“处女作”,不阅读几遍文本,不思考十天八天,不敢动笔,有时为一篇文章的题目就要反反复复地推敲多日,题目不定准了,他的文章就开不了头。他的阅读量较大,不断地从最新的科学成果和文学佳作中为自己充电。难怪阅读他的文学批评时,总有一种文笔清新、文思流畅、语言入时而又不俗气、用词严谨而又富有色彩的感觉。
    文学批评是引领文学发展的旗帜,是批评家的灵魂在文学中的寻幽访胜。最好的批评亦应当是创作。鲁迅先生在《看书琐记(三)》中强调:“文艺必须有批评,批评如果不对了,就得用批评来抗争,这才能够使文艺和批评一同前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