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灾难的洗礼

http://www.newdu.com 2017-10-18 辽宁作家网 阿来 参加讨论

灾难不止是教会我们在付出惨烈代价后怎么防范灾难,更教会我们要备加珍重寻常的生活,在死亡未曾降临时就能充分尊重生命与生命的意义,学会时时呵护那些人类内心温暖的愿望与情感。
    去年“5.12”以后,我一直在提防自己。警告内心里那出自一个作家本能的冲动。这个冲动就是急切地想写点什么,表达点什么。人同此心,当巨大的灾难猝然降临,我想每一个具有书写能力的人都想通过文字,表示震惊、哀悼以及同情。但我一直在克制。我给自己的指令是和每一个普通人一样去行动,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奔走呼吁,去帮助,去感受。后来,到过一些灾区,也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心头那种写作的冲动似乎也没有那么强烈了。那时候,我以为选择沉默与行动,可能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好多此类文字,其实是在表现书写者自己,描写奔赴灾区的艰难过程,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对于已经领受了命运无情打击,而且还要长时间承受这种打击绵绵余威的灾区人们来说,那些风险差不多不值一提,更不要说那些夸张、煽情与刻意的放大了。灾难到这个程度不需要任何手段来夸张,苦难到这种程度,已经无以复加,不需要任何煽情与放大。自然以毁灭与死亡展示了坚硬而冷酷的力量,人们承受了一切能够承受与不能承受的东西,此情此境中,他们的坚韧,会让怜悯与同情显出无力与浅薄。
    因此,我警告自己不要让书写成为表演。
    但我一直也在盼望,盼望能看到一种有力量的书写,看到有关灾难的书写向深度发展。我特别希望看到来自灾区那些领受了灾难洗礼的人们的书写。正是在这种期盼当中,地震重灾区的广元市市委书记罗强打来电话,说他们市的作家写了一本好书,要我一定看看。很快,书稿作者之一李瑾就把这本书送到了我的案头。阅读不到两页,我就知道,这正是我一直在期望的那种有关灾难,有关灾难中的人们生存状况的一本因为真实而充满力量的书:《幸存者说》。
    这本书中,作者谦逊地隐入了幕后,而那些经历灾难,劫后重生的人们走到了台前。
    从内容上看,这是一本有关挣扎求生,有关救赎,并从灾难中领悟生存意义与生命价值的书。也就是说,这样的书写与记录,在我看来,是真正接触到了灾难文学的核心意义:客观书写灾难,以及灾难中焕发的人性的力量,灾难过后,人对生命与内心的救赎。从根本上说,灾难不是偶发的事件,而是这个星球上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偶然性只是表现在蒙难的人群所在的时间与地点的不同。正像一个西方哲人所说:“是一种危机的普遍化”,所以,“要从更宽广的人类范围来理解特定的种族或民族所蒙受的苦难。”意思就是,灾难不是只属于那些直接蒙受了灾难摧残的人们,就像任何一个文明成果都属于全体的人,灾难的创痛与洗礼也属于我们大家。灾难不止是教会我们在付出惨烈代价后怎么防范灾难,更教会我们要倍加珍重寻常的生活,在死亡未曾降临时就能充分尊重生命与生命的意义,学会时时呵护那些人类内心温暖的愿望与情感。
    从形式上说,这本书虽然并未完全采用“口述实录”的方式,但大致还是按照那些幸存者的叙述来铺展,来编排。平实,冷静,而不是外部人书写中那种常有的夸张与煽情。而且,很多幸存者的讲述,还在陈述事实的基础上有自己的领悟,这些领悟的生发是朴素的,但都是劫后余生,相互救助相互扶持时的深刻领悟,都是有关生命、人情、人心的根本道理,所以总是给人特别的感动。“口述实录”在国际上,早已是非虚构文学中一个流行方式。现在,更是为一些历史学家大量采用。这种文体强烈的现场感,尤其是亲历者的回忆使作品的真实性得到了充分保障。李瑾在给我的短信中说:“被访谈者十分感动,说‘留下了我们的历史’”。我要说的是,这岂止是那些蒙难者的历史,也岂止是那些援救者的历史。如果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灾难的袭击,那么,这本历史记录是属于我们大家的,理应成为我们共同的记忆。因此,这不止是对于今天的人们具有意义,更是留给未来的一份信息量丰富的史料。
    灾难过去了,毁灭了那么多它能够毁灭的东西——那么多生命,以及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不能毁灭的是人类的精神与情感。所以,这样的叙述和回忆,是关于人类情感与精神力量在灾难面前被空前激发的真实纪录,它让我们放下居高临下的同情,而对灾区人民产生崇高的敬意。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要感谢真诚记录了这些历史真实的断面的来自灾区的我们的同行,并向他们致以一个同行的深深的敬意。
    2009年春,写于成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