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特定时代精神状况的剖示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张慎 参加讨论

    立意于以小说的方式省思当代历史,是吕新创作的重要面向之一。而长篇小说《下弦月》,显然是吕新这一思考的延续和推进。贫困、暴力与残忍,揭发、告密与监视,寻找、逃亡与困惑,生命的卑微、屈辱与人性的扭曲,这就是吕新所剖示的“苦难的人间”。当然,这里也不乏善意的帮助、相濡以沫的恩情与人性善的闪光,从而为这灰暗的世界带来了月光般的亮色。
    在文学史叙述及许多读者的印象中,吕新一直被定位为“先锋作家”。这一定位,也与吕新在1990年代先锋作家纷纷转型之后,依然坚守小说形式的先锋试验有关。也正因此,吕新的创作似乎对先锋文学而言具有了某种坚守的意义。然而,“先锋作家”的文学史标签很容易遮蔽吕新创作的复杂性。提及吕新,即使是诸多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者,也常常片面地将他认定为在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等西方作家影响之下,进行小说形式主义试验的作家。事实上,且不说新世纪以来,吕新认识到“年轻的时候认为怎么写很重要,现在却明白写什么更重要”,日渐加强了小说创作的现实性和思想性。即使是新世纪之前的创作,也在艺术方式和主题内容上存在着写实与写意、想象与虚构、乡土写真与历史反思等诸多面向。《白杨木的春天》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之后,吕新对1950至1970年代“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和表现”、对知识分子“个人灵魂的深度透视”的“这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和重视。事实上,相关历史境遇、记忆和碎片早在《天上有个月亮》(1987)《哭泣的窗户》(1989)《社员都是向阳花》(1989)《五月的最后一天》(1990)《高山的语言》(1991)等作品中便已得到呈现。新世纪以来,他又创作了《多么熟悉的声音》(2000)《我理解的青苔》(2003)《黄花》(2005)《灰蓝街》(2012)《掩面》(2013)等小说,集中对1950至1970年代历史进行了思考。从创作历程中的这一题材序列可以看出,立意于以小说的方式省思当代历史,是吕新创作的重要面向之一。而去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下弦月》,显然是吕新这一思考的延续和推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