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算漫长的阅读生涯里,我一直都乐于揣摩日本文学中不自然流露出的那种矛盾感:顽固而又善变、勇敢而又懦怯、倨傲而又自卑、保守而又求变、好斗而又谦和。日本文学呈现的美饱藏着樱花般的烂漫与惨烈,乃至是病态与绝望。然而,在近两年比较知名的日本作家作品中,我却很久没有感受到绝望之美。渡边淳一的绝望过于形式,完全展现于故事的表象之上;村上春树骨子里流淌着欧美文学的血脉,其文字更接近于悲伤。反倒是江国香织的文字让我眼前一亮。很久以前读过她的《东京塔》,虽然打着治愈系的标签,但是内里的文字却散发着日式的敏感和抑郁。可能是得益于女作家特有的缜密心思,江国香织在文字的情感处理上确实要凄艳得多。 江国香织曾说,“恋爱如同立于荒野之中”,她笔下的爱恋大多自由放纵又肆意炙热。她又是一个敏感的社会观察者,客观冷静地梳理文字、编织情感,以细腻清淡的文笔如实记录下一段段场景和感受,展示了一种寂寞的情绪。或许不习惯其文风的读者会觉得她矫揉造作、反复无聊,但于我而言,清淡的行文中也能慢慢品读出作者饱含的情感蓄力。 如果从电影的角度类比,江国香织的作品应当属于文艺片范畴,展示着王家卫式的慵懒散淡。阅读江国香织的文字不必太在意情节走向,只需在某处打动你的段落停下,好好体验主人公的心境。感同身受,便是此类作品带来的最大作用。 为了感受江国香织特有的文字魅力,我们不妨设想这样一种场景:下雨天,一个人和一条美国可卡犬在家,听着CD机里播放着叫不出名字的老旧专辑,一首接着一首。那些故人旧事都在这淅淅沥沥的雨中破碎成幽暗闪光的棱镜断面。它们微不足道、不值一提,对自己却曾经那么重要、必不可少。悲欢离合总关情,阶前滴漏任天明。这种心情,倦怠而自由,孤独却不寂寞,内心依然丰富平和,充满温暖;同样也是这种心情,贯穿了整部散文集《下雨天一个人在家》。 书中,江国香织放纵于散文随笔的广阔天地之中,把叙述和思考融为一体,呈现出看待世界和人生的别样方式。冷淡克制而又内含温度的笔触,捕捉着平淡生活的诗意瞬间:回忆里深藏着人情世故,阅读中潜伏着时代痕迹,而那些对故人旧时的坦诚素描,则诉说着令人唏嘘叹惋的无常命运。细小的感受被扩展成延绵不绝的诗篇,在对习以为常的生活加以陌生化处理后,隔着时空的距离,自有一种朴实无华的美。 “细微之处见乐趣”,被称为“细微派”大师的法国作家菲利普·德莱姆说。 “进入时间的细胞,就可以掌握事物的本原”,这一文学流派的贡献在于:生活可以是不具逻辑因果的情节,而是一帧帧断裂离散的画面。这本散文集的用意也在于此,它呼唤人们关注琐碎的意义。正是这些细小的事件,汇合成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 信息时代充斥着冷漠的情感,我们的感知能力不断被削弱,难以看清世界运行的轨迹与彼此之间纷繁复杂的思想,甚至连一些最基本的情感都缺乏共通。好在总有一些人选择逆流而行,似江国香织,用过时的卡带机听阁楼里积灰的专辑,去书店里淘小语种小说慢慢品读,到电影院看只有一个保洁阿姨打瞌睡的午夜场电影……此间此地、此时此刻发生的平凡小事,就是她生命中一期一会的伟大奇遇。她将这种生活方式仔细品味打磨,诉诸笔端,从最轻盈的角度切入,将重量降至最低限度,灵动到极致。在江国香织的笔下好似永远维持着一种和谐与平衡,使人从不担心它会变调出格。隐约之中,我们好像读懂了她想要维护的那项原则:平凡间的永恒。 合上书本的一瞬间,我竟隐隐有些不舍。可能是因为生活在钢铁铸就的城市森林里太久了,都快忘记了树影斑驳间的微光跳跃于眼睑之上的感觉。一股莫名的感激之情涌上心头,尽管我并不清楚这份感激应该掬献给何方何人。 (《下雨天一个人在家》,[日]江国香织著,南海出版公司2017年4月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