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轻笔的力量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 王子潇 参加讨论

    不久前,文汇报刊发了一篇莫言新作《马的眼镜》。这是莫言自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首篇散文作品。文章用生动的笔触,回忆了作者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期间,吴小如先生授课的点点滴滴,质朴的文字里满含着对恩师的深情。
    印象最深的,是文章结尾的对话。莫言对吴先生始终怀有歉疚感,歉疚于当年偌大的教室里只来五人上课,歉疚于自己故意将庄子《马蹄》篇中“月题”的注释刻成“马的眼镜”,只为“引逗同学发笑”,借此发泄让自己刻版油印的不满。若干年后与老师重逢,向老师重提往事,吴先生却只回答了声“噢”;当说到自己当年故意把“月题”解释成“马的眼镜”的事时,吴先生借用身旁经过的穿毛衣的小狗,云淡风轻却又意味深长地回一句“狗穿毛衣寻常事,马戴眼镜又何妨?”
    积压在作者心中多年的歉疚之事,在老师心中似乎早已稀释忘却,但不知怎的,这段看似轻松的描写让我丝毫感觉不到轻松,反倒萌生一种五味杂陈的沉重,不知道莫言当时是否也有同感。浅白甚至略有调侃的对话,隐含着令人难以言说的情感余味,以至于我们无法判断,吴老师是否真的忘却了这些事,仿佛往事如烟却又未必如烟,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这正是轻笔的力量。用轻笔诉深情,往往有着更动人的力量。
    不禁想起冯骥才的一个短篇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还是文章的结尾处,高女人去世,矮丈夫一个人生活。冯骥才并没有刻意着墨描写矮丈夫失去妻子后多么的痛苦哀伤,只是在结尾处淡淡地写道:“逢到下雨天气,矮男人打伞去上班时,可能由于习惯,仍旧高举着伞。这时,人们有种奇妙的感觉,觉得那伞下好像有长长一块空间,空空的,世界上任什么东西也填补不上。”
    我相信这段看似很“轻”的细节描写,足以戳中每一位读者的心。矮丈夫对妻子的思念与爱意有多么的深沉,这段“轻描淡写”都精准有力地传递出,任何用力的描绘都显得多余。
    作为编辑,我们会收到很多记述情感、抒发情感的作品,很多文章的故事本已很好,但往往因为作者在情感表达上用力过猛、刻意求“重”,反倒过犹不及,使整篇文章意境尽失,张力全无,沦为平庸之作;很多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意,就因为过于直白的宣泄表达、过于急切的“直抒胸臆”,反倒有了装饰矫作之感。
    越是深沉的情感,有时越需要通过轻淡的笔触来传递,看似落得很轻,其实点得很实,这会为读者留下更多回味的余地。言有尽而意无穷,“四两拨千斤”是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