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秦文君:不做跟随者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读书报》(2012年 宋平 参加讨论

对秦文君这样一位已在儿童文学界拥有崇高声誉的作家来说,转型意味着什么?在幻想小说的创作历程,她看到了怎样不同的风景?
    秦文君: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作品往往从儿童视角出发,展现儿童的所思所行,非常富于感染力。已出版作品400万字,代表作有《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小鬼鲁智胜》、《小丫林晓梅》、《会跳舞的向日葵》等,先后数十次获得各种奖项,包括“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少儿读物奖、中国作协全国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优秀小说奖、冰心儿童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台湾九歌文学奖、台湾杨唤儿童文学奖等,2002年在瑞士获安徒生文学奖提名奖。
    秦文君的代表作是《男生贾里》和《小鬼鲁智胜》这样贴近校园生活的作品,她的新作却是一部幻想小说。对秦文君这样一位已在儿童文学界拥有崇高声誉的作家来说,转型意味着什么?在幻想小说的创作历程,她看到了怎样不同的风景?抱着这样的疑问,《中华读书报》对她进行了专访。
    一切从梦开始
    

    秦文君说自己有个多梦的童年,每天晚上她都会做梦,有些梦是非常奇异的。梦境中的她,经常做着一些危险的事,比如在悬崖边跳舞,比如从很高的地方跳下来,或者被女巫追赶。这些梦如此之多,即使在成年之后,秦文君对其中相当一部分也难以忘记。后来,秦文君的女儿到了十来岁的年龄,也开始做一些梦,这些梦大都跟爱、恐惧、愤怒有关。女儿曾经梦见自己最好的朋友变成了吸血鬼,而现在,有的孩子给秦文君写信说,他们做的梦中,同学变成了炸弹。
    谈到自己为什么写幻想小说时,秦文君说起了自己和女儿的梦,她认为孩子们在“半大不大”的时候,总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拨弄他们,让他们内心对与刺激、冒险的渴望在梦境中实现;而这种渴望,往往也会体现在孩子们对现实生活的解读中。秦文君的女儿上小学时,向她描述过这么一件事:隔壁班的一个男同学,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背了一个军用水壶跑步。那天的天气是那么热,只有他一个人在跑步,水壶不断地拍打着他的身体,发出“砰砰”的声音。这天之后,这个男孩子就不见了,再没有来上课。而一个月后的体育课上,男孩又出现了,仍然背着那个军用水壶在跑步。
    秦文君后来了解到,那个男孩离家出走了一段时间,所以在那一个月中没去上课。但她的女儿和她所有的同学都固执的认为,那个男孩那天就是从操场上消失了,然后又在一个月后凭空出现了。
    孩子们独特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解读吸引着秦文君,她说:“孩子们的幻想与生活的真相截然不同,但有时正是这种幻想让孩子能够应付生活的坎坷,让他们战胜过早遭遇的无奈。”孩子们的心中有很多美梦,也有很多不安和敏感,幻想与冲动,正是这些梦,让秦文君有了创作幻想小说的冲动。她认为,贴近现实的儿童文学能满足孩子们一部分的需求,而幻想小说也能让他们另一方面的想象力得到释放,获得享受。
    文字飞起来了
    

    很多人认为,秦文君功成名就,该是追求稳定的时候了,但她却说,“创作上始终应该冒一冒险,打破固定的模式”。30多年的创作历程中,她出版了40多本书,都是基于孩子的现实生活。如今,她想追求自己渴望的东西,她希望不断挖掘脑海里的艺术想象,她说自己不安分,她要不断地尝试,不断颠覆。
    新的尝试让秦文君惊喜不已,幻想小说为她的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这感觉就像第一次坐上了敞篷汽车:头顶上的天空一下子打开来,蓝天或星空如此清晰,如此接近,自己好像融化在宇宙里。
    在现实生活中,母亲对孩子的爱更多地表达为理解和守护,温馨而平凡。在《王子的长夜》中,小主人公的母亲变成了会飞的鸟,本可以去更舒适的天空翱翔,但她却选择回到了孩子的身边。正是因为小说中加入了幻想的元素,才让秦文君把母亲的爱和牺牲刻画得更加鲜亮和深刻。在时空变换的处理上,幻想小说则更游刃有余:小主人公一家搬进100年的老房子,100年前发生的故事和现代的故事的衔接可以非常自由。这就像是把一个“幻想的按钮”交给了作者,有了这个按钮,创作就可以突破一些常规,人与人之间的爱就可以超越下雨送伞等平凡的情节,作者也可以发挥自己更有力的表达和更浪漫的想象力,去描绘一些超越时空的情节、情感。
    秦文君把写幻想小说的感觉称为“在书里驰骋”,对她而言,在校园小说的创作中,总有些现实的泥泞是逃避不开的,但在现实中加上幻想后,文字一下就能飞起来,像长了翅膀一样,这个写作过程让她非常愉快。而她,更希望也能给小读者们带来飞翔一般的感觉。
    中国式幻想文学
    

    近年来,国外的幻想文学作品一直深刻影响着国内类似题材的创作,在秦文君看来,西方的幻想儿童文学大多带有鲜明的西方文化烙印,比如《纳尼亚传奇》和《哈利·波特》系列,都与巫师文化有紧密关系。而《王子的长夜》,无论艺术构思、创意,还是故事内核和审美价值都是东方的、中国的,小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完全是中国孩子式的。
    在这部新作中,秦文君描写了一群当代中国小学生的冒险经历,这部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既有幻想的部分,也有非常贴近现实的校园生活部分。幻想的部分固然天马行空,现实的部分也非常真实。秦文君相信,喜欢自己校园小说的孩子也会喜欢这部作品,因为它保留了秦文君写现实题材儿童文学最核心的部分——作者依然站在儿童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即使进入了幻想世界,也依然在描写儿童的心灵。秦文君很明白,即使是最张扬的幻想也不能脱离现实的根,因为很多感动的本质都源于真实。在《王子的长夜》的长夜中虽然有幻想的存在,但这部小说的主题,本质上仍是孩子的情感——母爱、冒险、孩子们自我的确立,还有小顽皮和小尴尬。在秦文君心中,儿童文学的基础始终是现实,幻想只不过是现实的另一种更灵动的表现手法。
    因此,她作品中的情感自然会是东方式的,她作品的核心也自然会是东方文化的忍耐和仁爱,追求的是符合东方价值观的美、宽容和天人合一的境界。
    秦文君是如何在作品中交融现实与幻想的呢?她把过去的校园小说比作一个平面,而“幻想小说就是给这个平面加上了一个天空,是在孩子们校园生活的基础上,探索创作空间的扩展”。这种尝试不但给了秦文君更大、更自由的表达空间,同时也基于孩子们夸张、千奇百怪的,有时混沌有时清晰的内心。这样,作品也被赋予了不同的颜色,秦文君形容自己原来的校园小说是彩虹的颜色,有蓝天,有风雨,风雨过后的彩虹则是主色调。而在《王子的长夜》中,现实的校园生活与幻想世界紧密相连,作品的天空就有了更多变换,有了四季轮转,有了狂风和阴霾,色彩开始微妙起来,表达也多彩起来。
    第一次尝试幻想小说写作的秦文君,对孩子们喜不喜欢自己的新作终究还是有几分忐忑的。前一段时间,她去湖南的一所小学参加活动,一位老师把《王子的长夜》中的两页内容念给了三年级的孩子听——这本书,秦文君本来是写给五年级孩子的。没想到,老师念完后,孩子们都纷纷举手,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秦文君这才放下了心,正如她创作时预想的一样:幻想的东西很“透气”,留给孩子们的想象空间很大,也符合孩子们的审美。
    在中国,现实题材的儿童文学创作繁荣,而童话和幻想类创作则相对较弱,秦文君说:“我认为未来的十年,幻想与现实的结合将成为儿童文学创作的重要方向,因为这样的作品最能反映以孩子为本位的思想。”《王子的长夜》只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续集已开始创作。
    不做跟随者
    

    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秦文君感叹:她的文学创作和与孩子们的接触息息相关。80年代初,她还在一所学校当老师,出于对孩子们的爱和对艺术的追求,她提笔创作。那个时期秦文君的作品都像是老师在跟孩子们讲故事,分享自己的童年。进入90年代,《男生贾里》的灵感更完全来自于小读者。当时她收到一封信,一个男孩子在信中写道:“你快到我们学校来看一看吧!我们学校里的女孩子越来越厉害了,她们欺负我们。”当时秦文君就灵机一动,决定塑造一个电脑时代的阳光小男孩形象,他帅气,有侠义心肠,也有冒险精神,却总是被他漂亮的双胞胎妹妹在各种场合胜过。20多年过去了,《男生贾里》已成为一代中国人最熟悉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
    《男生贾里》出版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小读者来信如雪片般飞来,要用一个个大口袋才能装下。孩子们的来信大多是说“贾里简直就是我”,或者“贾梅就住我家楼上”,让秦文君意外的是,一个孩子竟寄来了他写的《男生贾里》的续篇,足足有五万字。这个孩子的信中说,他曾给出版社写过三次信,要求出版贾里和贾梅的续篇,但却迟迟没有盼到,终于决定自己提笔来写。
    秦文君特别希望孩子的这个续篇能够出版,但出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付梓。她对这个男孩始终抱着遗憾和愧疚,于是写下了《男生贾里》和《女生贾梅》的续篇《小鬼鲁智胜》。
    《男生贾里》刚出版的时候,首印数是两万册,秦文君拿到稿费一千多元。那个时候的儿童文学,读者少、反响小,被当做是文学中的“小儿科”。秦文君坚持了下来,如今,《男生贾里》总计已印刷近两百万册。2012年,中国的原创儿童文学正经历着空前的繁荣时代,儿童文学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秦文君说:“这种多元化与繁荣的景象是几代人的梦想,一个作家所能做的就是拿出最好的作品回报这个时代。我希望自己不做跟随者,而成为走在儿童文学创作最前沿的人,这就是我的梦想和定位。”
    

责任编辑:张雨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