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比较文学 >

比较文学史上的宏观比较方法论及其价值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比较文学》 王向远 参加讨论

    【摘要】 "宏观比较文学"是以民族文学为最小单位的总体比较,古代阿拉伯帝国、日本、朝鲜等国,长期流行宏观比较;到了19世纪初的欧洲,斯达尔夫人、施勒格尔等人在宏观比较的实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集体的比较"、"整体描述"和"宏观把握"的方法论;丹纳的"三要素决定论"为没有事实关系的平行的宏观比较建立了坐标轴,斯宾格勒的"基本象征"论、汤因比的"文明形态"论为宏观比较提供了基本的比较单元。宏观比较重总体把握,重印象描述,重直观感受,重直觉与观相的审美判断,追求形态性、个别性、民族性和特殊性。它与重事实、重实证的法国学派,与重规律性、普遍性的美国学派,在方法论上都有很大差异,具有独特的、不可取代的方法论价值,值得好好研究和吸收。
    【关键词】 比较文学; 宏观比较文学; 学科方法论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附件:比较文学史上的宏观比较方法论及其价值_王向远.pdf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